【创新篇】第2讲 逆向思维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篇】第2讲 逆向思维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逆向思维法
02
——另辟蹊径创新篇
方法解读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向相反的方向思考,从而解决难题,寻求新意的一种思维方法。
方法解读
生活中常用逆向思维,诸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位老师”就是从对立面换位思考。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体现的也是逆向思维。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方法解读
又如,按常规的观点,“敌人”通常指与我为敌的人,让我们仇恨,但从相反的方向思考,“敌人”有没有让我们受益的地方呢?一位哲人说:“感谢你的敌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感激所有使你坚强的人。”
方法解读
这种反向型的思考,无疑更有新意,境界也更高。学会逆向思维,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何写好逆向思维的作文呢?简单地说,“好文章”至少有这样几个标准,“好”——立意好,“文”——有文采,“章”——有章法。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写逆向思维作文:
方法解读
一、立意上的逆向思维
“意犹帅也。”一篇文章立意好,立意鲜明、深刻,有创新,就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立意可以采用顺向思维立意,也可采用逆向思维立意,有时逆向思维立意能使文章标新立异,赢得喝彩。
例如半命题作文“我能”,多数人都会正向立意,思考“我能做什么”,强调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或是自信心。如果有人能逆向思考,从我能做到的事逆向突破,比如由“我能(事事)争取成功”想到“我能(适时)选择放弃”,由“我能为成功者鼓掌”想到“我能为失败者喝彩(虽败犹荣)”,甚至直接写“我能说我不能,是一种智慧人生”,肯定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方法解读
二、选材上的逆向思维
“有文采”既可指语言有文采,也可指选材有新意。避开一般人的选材思路,别出心裁,选取“人人心中有而人人笔下无”的素材,即使是同一内容,别人从正面写,我从侧面写,甚至从反面写,这样才能使文章有新意。例如命题作文“静静的夜晚”,如果我们只从正面立意,只盯着“静”看,难以下笔。因为,“静夜”,从听觉上写,寂静无声或声音细微,不好落笔;从视觉上写,视觉不明朗,也难落笔。
方法解读
但反过来想,一定得写静吗?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写静夜不静,写静静的夜晚中发生的不平静、有深刻意义的事,如静夜中孕育着的生命的勃发和律动:种子在破土,嫩苗在生长;静夜中一个生命的挣扎和消亡;静夜中的未眠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故事……这样会好写得多,也有新意得多。
方法解读
三、构思上的逆向思维
除立意选材外,作文时,我们还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形式及表达方式,即对文章的章法、技法进行构思。中学生写文章,最常见的章法就是平铺直叙,缺乏新意。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人直笔,我曲笔;人顺叙,我倒叙;人实写,我虚写(避实就虚);人写正面,我写侧面;人乐景写乐、哀景写哀,我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这样或许会收到跌宕曲折、出奇制胜的效果。
方法解读
就像古人画“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句诗,因题目里有花,所以不少人都在花上构思,用花来表现香:有的画骑马人手中拿花,有的画马蹄上沾着几片花瓣,有的画草地上鲜花盛开等等。而得第一名的人画的是:整幅画没有一朵花,只有几只蝴蝶在奔驰的马蹄周围飞舞,这就形象地表现出踏花归来马蹄上还留着浓郁的花香的意境。这一逆向构思,把香味画出来了,完美地表达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诗意。
方法解读
使用逆向思维作文要注意,逆向思维有时能起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的效果,但“逆向”不具有普遍性,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逆向”,是不可取的。如“不食嗟来之食”“多行不义必自毙”“业精于勤,荒于嬉”“满招损,谦受益”等,都不宜逆向思维。
爱莲说
一考生
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涟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儿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范文展示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他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百花争妍,牡丹芍药,艳丽妩媚,使人为之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开放,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
范文展示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人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范文展示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却不溺爱莲。爱生活,应该成为一个公正的裁判。
范文展示
全文巧借周敦颐的散文名篇《爱莲说》之篇名,写成《爱莲说》之“现代版”。考生开篇极写自己对莲的偏爱,以致“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于是,不得不反省“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进而感悟出了“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的道理,点名了文章的主旨。结尾部分与前文照应,极有哲理味。作者使用逆向思维,对比中揭示道理,是本文获得满分的秘钥。
亮点透视
享受孤独
“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孤独总在我左右……”
太阳在西山收敛起她金色的余晖,林子里的小鸟已纷纷归巢,天地间织就出一帘厚重的暮色。月儿悄然从天边升起,宛如俏女绯红的脸蛋。我知道,夜又如期而至了。
人生是一次复杂而漫长的旅程,其间融入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此时此刻,清冷的月色,诠释着我心酸、伤痛与愁苦的心境。想起老师和父母给我的压力,朋友之间的误会,家庭内部的吵吵闹闹……林林总总,剪不断,理还乱,躲不开,避不了,我真烦得要命。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范文展示
索性披衣外出,沿着小河,独自一人在月下漫步,享受着月光,享受着夜色,也品尝着一份寂寞与孤独。
月色如水,夜色如幔,天似阔海,山似巨人。我的思想不再像脱缰的野马,不再像奔腾的狂澜,慢慢地,归于月华,归于夜色。沉静的夜色里,惟有无垠天地间河水的喧腾和青蛙的聒噪。
天地之间独我一人。我寂寞,我孤独。但想想,这天地万物也独属于我,陪伴着我。我不愿去触动那心角的忧伤,不再去翻动那恼人的心绪。让心平静下来,与月色为伴,与夜色为友。朗朗月光为我照相,沉沉大山为我守护,丝丝凉风为我梳头,百千夜虫为我歌唱。我在感受孤独的同时也领略了另外一种美——超脱。
范文展示
月夜下,不再有白日的忙碌与纷繁,也不再有白日的喧嚣与嘈杂。心止于此情此景,心归于宁静。我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切的烦恼已经化为乌有,好像什么事也未曾发生。
在这皎洁的月光之下,我可以打开思绪,穿越时空,任思绪飞越;也可以关闭思绪,归于宁静,什么都不想。就这样,一切听凭自己,自由洒脱,没有强迫,也没有无奈。沉醉在这如梦的月色下,沉静在这美丽的夜色中,我忽地想起一首歌来:“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没人知道我的过去;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无人打扰我的悲喜……”
我寂寞,我孤独,我美丽。
我喜欢月下独自漫步,我喜欢月下的那份孤独,更喜欢孤独带给我的那一份宁静!
范文展示
本文反弹琵琶,反一般人的“拒绝孤独”为“享受孤独”,享受孤独带来的超脱、宁静,立意独到,主旨新颖。描写月色美景细腻传神,抒情化的语言生动醇厚,颇有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神韵。
亮点透视
【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实战演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方法提示】
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即“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对于这个问题,当然是见仁见智。
实战演练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而行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
但如果反向思考,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思考“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要有战胜障碍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
实战演练
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辩证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障碍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参考立意:
(1)遇到困难(障碍、矛盾),要学会变通,灵活应对。
(2)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必要的地方。
(3)有时,避开障碍是一种智慧。
(4)战胜困难方能达到目的。
(5)遇到矛盾不要绕道走。
实战演练
【训练二】
茉莉、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玫瑰虽是香气、颜色俱佳,可又浑身是刺……
人们对这种现象常有不同的联想,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想。请你给合自己或周边人的实际,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表达方式,以“追求完美”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实战演练
【方法提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万事万物都各有其长短。完美是每个人的追求,同样,不可能完美也是事实。我们的生活中,美总是有缺憾的,但它毕竟是美的。
作文话题是“追求完美”,可见“完美”是存在的,正因为茉莉、君子兰各有缺陷,所以“追求”是必要的,这是顺向思维。走逆向思维之路,就要否定“完美”,既然世间完美无缺的事物并不存在,那么,用“完美”去批判万物岂不是一种错误?这样去写,就与众不同,就充满着创新气息。
所以,本文大体上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立意:一是生活中应该追求完美,二是不完美是客观存在,过分追求完美是不现实的。
实战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