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篇】第3讲 故事新编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篇】第3讲 故事新编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故事新编法
03
——另辟蹊径创新篇
方法解读
故事新编,也被人称为“旧瓶装新酒”,是指作者写作文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名著、名篇佳作或课文,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并对它进行改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用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来反观现实生活,从而揭示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式。
它的好处在于让文章既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能紧扣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特点,既翻了花样,出了新意,又幽默风趣、神思飞扬,令人耳目一新。
方法解读
一、故事新编的基本原则
1.若即若离原则,即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原则。
继承性(“若即”),就是要以原来的形象为基础,即要保持故事主要形象的基本特征。故事新编的人物是从古典名著或其他作品中借来的,所以就必须充分了解原故事的背景、人物及其他相关知识,吃透原著的实质,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
方法解读
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儿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是太离谱了?
创新性(“若离”),就是要结合原型特点,创造性地编出一个新故事,表现一个针砭时弊的主题。故事新编一定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
方法解读
2.意义性原则。
编出的故事要有中心,有主题。故事新编,往往是有感而发,讽喻现实,尤其是历史故事、神话寓言的故事新编,如果没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就失去了新编故事的价值。特别是话题类作文、材料作文,如果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就一定要有深刻的寓意,切合话题主旨。虽然故事新编允许适当地油滑,但那种无视话题题意,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严肃不足,油滑有余的做法,都会严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方法解读
3.普及性原则。
新编故事的原型应出自人们普遍熟悉的名作,这样才能通过读者的联想扩大作品的内涵。
方法解读
二、故事新编的构思方式
1.在故事的前因上去追溯。
历史题材的小说或者神话传说,可以根据其情节发展的趋向或结果进行原因探析,发掘其中关键点,从而使作品有一脉相承、文气连贯之感。如《天蓬元帅记》中,就写了猪八戒下凡前的种种天庭生活,与后来取经时的八戒构成鲜明对照。
方法解读
2.在故事的后续上去发挥。
有的故事已经有了果,但写作者还可以根据情节发展进行续写,使“果”中还有“果”。如《项链》的续写《玛蒂尔德后传》中,玛蒂尔德发现项链是假的后,就走上了与佛莱斯杰夫人打官司之路,引出种种烦恼。要注意的是,故事新编的续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续写,它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
方法解读
譬如,曹冲称象的故事,说的是曹冲少年时的聪明才智。要进行故事新编,则首先明确要表现现实中的什么问题。你可以表现应试教育对儿童的个性迫害,也可以像作家凌鼎年用漫画式笔法状写当今“炒作成风”的浮躁世态,还可以表现家庭教育问题,等等。
方法解读
3.在故事的细节处去开掘。
有的小说故事,在某个情节上只是一个“点”,一个小细节,一笔带过而已,做故事新编时,即可从此“点”出发,点上开花,节外生枝,写出新意来。如《李逵打虎》中,李逵杀虎后,还跑到集镇上除了与老虎类似的恶霸,这就属于另辟一条小径,从《水浒传》中翻造一段故事了。还比如在写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仅据《三国演义》中一个细节“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巧妙构思了《赤兔之死》。
方法解读
4.在故事的关节处去嫁接。
这类作品,可以根据原故事的人物,进行情节的嫁接想象,其中,可以融入现代因素,使其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比如《庄周买水》中,庄周是历史上实有之人,但买水的情节却是完全虚构的,还比如《李逵考研》《八戒当官》等也都属于这种写法。这种构思方式也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链接各色人物,搞一个典型(或传奇)人物的杂色拼盘,也是作文创新的好佐料,使文章具有了极广阔的背景,主题也有了深度。有同学在构思《诚信》时,请来了葛朗台、阿Q和玛蒂尔德,一个见利忘义贪婪自私,一个金钱障眼混混沌沌,一个虽债台高筑仍能自力更生,在一场金钱官司中他们各显其性,栩栩如生。
方法解读
5.在表现角度上另辟蹊径。
在故事新编时,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原则思考问题,从而为原作设计出与历史相反或与原作结尾不一致的结尾,从而展示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比如有位考生写的《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就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将原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不让愚公去移山了,而是让他来到现代社会,在智叟的帮助下在太行、王屋二山上建了个“愚公园”。全文洋溢着环保意识,又有市场经济下人们的商品意识,实际就是一幅现代生活的画卷。本文的成功,就在于作者没有拘泥于《愚公移山》的传统观点,而是大胆创新,逆向思维。
方法解读
6.在故事的“定论”上反弹琵琶。
在原作基础上,我们可以打破常规已有之定论,反弹琵琶,收到创新之效。比如《昭君的选择》中,将历史上被迫出塞的昭君改写成为民族大义而主动出塞的奇女子,《刺秦》中的荆轲为了天下苍生免于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变原作中的“刺”为“不刺”,变“刺不中”为“不想刺中”,人物也由《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扶弱救困、反抗强暴的侠义形象,一变而为明大义、顾大体、识大局的仁人志士。
方法解读
三、新编故事要走出三个误区
1.新编≠复述。
故事新编要让人感受到新的意味来,如果只是对原有故事的重叙,显然就不是故事新编而是复述故事了。为表现好的主题,新编需要对原有故事进行扩展:或把原有故事的人物置于新的社会环境中去,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或在人物身上发生新的故事以说明新的道理或反映现实情况,等等。这就要求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方法解读
2.新编≠脱离。
故事新编的目的是借用故事表现新的主题思想,这必然要对原有的故事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变和设计。但既然是“借用”,必定是以原故事为蓝本,根据主题需要,有所取舍地保留原故事的一些基本元素,尤其是永恒的本质类的东西,一般来说,不予改变。如《夸父逐日》中夸父的那种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精神——“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方法解读
3.新编≠瞎编。
故事新编必然有虚构情节,但不等于瞎编。考场作文面对的读者是阅卷人,如果故事说理不合乎逻辑,不切合主题,即使形式再新颖,也不可能得分。
司马光砸缸之后……
自从司马光砸缸之后,他就名扬天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多人都称赞他的机智、勇敢。
宋人报社在当天晚报上就发表了《一代神童司马光》的评论,大写司马光在小伙伴掉入水缸里而无法自救时,如何如何冷静,如何如何机智。
司马光就读的“××书舍”也立即改名为“司马光学堂”。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有钱人家硬是把自己的子女往“司马光学堂”里塞。
还有些人家,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子女上不了“司马光学堂”,但总归没闲着,把原本留长发的儿子拖进了理发店,剃了个正宗的“司马光发型”。
范文展示
于是,司马光就如小燕子赵薇一样,一下子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好景不长,经被砸破缸的人家反映,再由中国考古专家小组考察研究,说这口缸原造于五代十国时期,做工精细,可谓传世宝缸,少说也值一千两银子。
于是,被砸破缸的人家把司马光告上了宋朝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官考虑到司马光年纪尚小,不适用刑律,便命司马光的家人赔偿一千两银子给原告。幸好司马光的大叔是大户人家,所以才能如数照付了事。
范文展示
这回宋人报社又发表了评论《历史的罪人,社会的败类——谈司马光毁坏文物一案》。评论说:“司马光就为了早一点儿救出水缸中的小孩子,却置传世宝缸于不顾,竟毁坏了祖先宝贵的文化遗产,实在使人感到气愤……”
原本妒嫉司马光的人这次可就有话说了:“哈哈,想不到司马光你也有今天……”“还不如当初少出风头,你闲着,没人把你当傻瓜。”
原来在“司马光学堂”读书的学生大都“各奔东西”了,学堂的名字又恢复了原来的“××书舍”。那些剃成“司马光发型”的孩子,要么整天顶着大帽子,要么干脆去剃个光头,免得人家说自己跟着司马光学坏。
范文展示
就因为这一起一伏,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似乎渐渐将司马光淡忘了。
但很快又有人说:“司马光砸的缸,只是个仿制品而已,并不是什么宝缸。”
“哦,司马光,我一开始就说你是被冤枉的,你是世上最聪明的人……”又有一帮人扯开喉咙叫道……
范文展示
本文运用故事后续的构思方式进行故事新编,把大家都熟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加以大胆的想象和演绎,把原来故事中主要表现司马光虽年幼却在危急时刻冷静机智的主题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新编的故事重心放在了司马光砸缸之后社会舆论及周围人的漫画式的反应上,并随着剧情的不断反转,周围人的反应的夸张式的反复变化,最后文章的主题指向了对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和民众的势利、盲目跟风、反复无常的批判,具有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亮点透视
为了达到批判和讽刺的效果,本文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选取大量细节,如“司马光学堂”“司马光发型”,尤其是周围人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既让人感觉幽默滑稽,又引人深思。
亮点透视
【训练一】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继青岛天价虾事件、雪乡宰客事件之后,2021年4月游客在海南三亚吃海胆蒸蛋没海胆事件引发热议,目前该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针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天价”“宰客”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实战演练
【方法提示】
题目所给材料为时事热点,能引发我们多方面的思考,立意角度也有很多,比如从无良商家的角度,可以重点批判商家唯利是图,欺诈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可以写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的觉醒;从政府职能部门角度,可以指责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可以帮助文章增强趣味性,绕开论证易肤浅的问题。
实战演练
比如写《朱贵开店》:梁山好汉被招安以后,朱贵重操旧业,开起了五星级酒店,高抬菜价,欺骗顾客,结果入不敷出,后经卢俊义指点,要他“货真价实,诚信经营”,朱贵的生意日益红火起来了……
比如写《阿Q办厂》:改革开放后,未庄兴起办厂热,阿Q看王胡和小D都办起了厂,风光得不得了,自尊心很强的他也办起了生产洗发水的日用品公司,他利用被造纸厂污染的深绿色水作原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并通过广告包装,欺骗了一部分消费者,最后厂被查封,声名扫地。
实战演练
这样多角度立意的作文,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把他们放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虚构,让他们的言行传达我们要表达的中心,这比传统的议论文更能吸引阅读者的眼光。
实战演练
【训练二】
阅读下面文字,请以“对手”为话题作文。
对手是什么?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
实战演练
【方法提示】
上述文字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对手”的理解,通过审题我们不难发现,它强调的重心其实在后面几种观点上,也就是说对手并非一定要你死我活,而是应该互相尊重,应该惺惺相惜的。用故事新编的方法来写“对手”这个话题,可以选取历史上有敌对关系人物,通过巧妙的构思来进行创新。
实战演练
比如选取三国时的周瑜和诸葛亮,就可以构思草船借箭故事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却没有能够借够十万支箭,而周瑜暗中帮助他凑够了数目,以此来表现周瑜对“对手”的理解。
比如还可以选取荆轲和秦王,就像电影《英雄》里面的情节,可以构思荆轲在朝堂上与秦王的对话,谈他们对“对手”或“敌人”的理解,荆轲最后超越小的仇恨和敌对,由“刺”变为“不刺”,使荆轲和秦王的形象更加丰满。
实战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