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8 16: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语言优美、情感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其意思。
2、反复吟诵,感受诗情画意,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教师指导提示,解决生字词。
2、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感悟亲情,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及完整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查阅与诗或诗人有关的资料,贮备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课件出示秋天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谈谈感受。
2、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送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解题:“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写)
“所见”呢?(所看到的)
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合作交流
1、走进诗人思乡的画面,自由将诗文读两遍,第一、读准字音,将诗句子读通顺读流畅!第二、借助诗中的注释和插图看你能了解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3、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
三、品读体验
品读《夜书所见》
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1、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萧萧)
“客”指谁?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带着你对家乡的思念读
这就是思乡之情,文中叫做(动客情)
2、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①理解“知”“挑”“促织”的意思
是的,诗人看见儿童玩的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家乡和童年),于是,他那孤独的心烦时变的亲切了21cnjy.com
②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交流,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提醒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顺序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读全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品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解题:结合课前预习,理解课题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各是什么意思?
2、自学古诗
回忆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就带着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走进王维的思乡画面吧!
3、检查自学
①体会“独”字,透过“独”字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远在异乡,当______时,王维独自一人______________。
②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一直他写出了这样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整首诗的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成为游子思念母亲的名言,为什么不把“倍”字换成“更”或“又”呢?
师生交流后配乐诵读
③感悟兄弟情深。虽然心中倍思亲,但重阳节这天,王维还是无法与亲人团聚,他只能面向东方,含泪吟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是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的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表达吧!全班朗读,配乐诵读。
课后收集王维的诗词或思乡诗歌进一步阅读品读。
四、巩固延伸
1、回忆本节课内容,组织学生自由背诵,与周围同学进行你一句我一句的诗歌背诵比赛。
2、组织学生在表演中背诵,扮演诗人,体会诗中情感(配乐)
3、古时候交通通讯极为不便,人们长时间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时只能靠诗歌来抒发自己思乡思亲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思乡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课下你都搜集了那些?(学生自由交流)21教育网
4、的确,思乡诗古老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话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缕缕情思是对家乡,对亲人割不断的片片真情啊!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现代,来到一位台湾现代诗人身边,他的名字叫余光中,欣赏一下他的思乡名诗《乡愁》
A、听课件录音(出示)
B、我们也来读一读吧,想一想诗人不同时期为谁而愁?
C、谁能在读了诗以后谈谈其中的一点?
D、指导感情朗读
5、指导书写:
重点提示:“倍”与“陪”的区别 “插”的笔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