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重难强化训练:专题3 细胞的生命历程(2) 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重难强化训练:专题3 细胞的生命历程(2) 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7 23:5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3 细胞的生命历程
(二) 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由图甲到图乙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由图甲到图丙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选A 分析题图可以看出,图丙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由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用睾丸作材料,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此细胞,A错误;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变,为AaBbXCXC,B正确;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C正确;由图甲到图乙发生有丝分裂,由图甲到图丙发生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D正确。
2.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在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细胞均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B.甲、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C.甲细胞变异来自基因突变,乙细胞将出现染色体变异
D.甲、乙细胞通过基因重组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
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A、B错误;甲、乙两细胞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由乙细胞的基因型可知,理论上甲细胞的基因型应为AABB,由此可判定甲细胞变异来自基因突变,乙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条、1条,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而甲、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3.基因型为XbXbY的色盲患者甲(色盲基因为b),其父亲患色盲,母亲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  )
①母亲减数分裂Ⅰ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 ②母亲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一起进入了卵细胞 ③父亲减数分裂Ⅰ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一起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④父亲减数分裂Ⅱ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一起进入了精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据题意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甲的基因型为XbXbY,说明可能是母亲提供异常XbXb的卵细胞和父亲提供正常Y的精子构成,或者母亲提供正常Xb的卵细胞和父亲提供异常XbY的精子构成。第一种情况的原因是母亲减数分裂Ⅱ后期,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第二种情况的原因是父亲减数分裂Ⅰ后期,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4.克氏综合征是指男性多了一条或多条X染色体。某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该患者患有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其父母均正常,没有其他遗传性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在产前通过检测胎儿 DNA序列的方式准确地判断胎儿是否患该病
B.该患者表现为男性,说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性别都由Y染色体决定
C.其父亲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时,XY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D.其母亲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时,XX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解析:选D 该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多一条性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条数来判断胎儿是否患该病,不能通过检测胎儿DNA序列的方式准确地判断胎儿是否患该病,A错误;某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表现为男性,说明在人类中含有Y染色体的即为男性,但不能说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其他生物的性别也都由Y染色体决定,B错误;父母表现正常,说明父亲不含色盲基因,该患者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有色盲,说明其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有色盲基因,则这两条X染色体应来自母亲,但母亲表现正常,说明母亲的一条X染色体上含有正常基因,另一条X染色体上含有色盲基因,故为母亲减数分裂Ⅱ时含有色盲基因的两条X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形成了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该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的含有Y的精子结合并发育形成了XXY且患色盲的个体,C错误,D正确。
5.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互换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分裂时3和4不分离,产生的精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异常
B.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
C.若在复制时一个基因M突变为m,则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异常
D.图中基因N和n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
解析:选C 由于3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有两个精细胞均多一条染色体,另外两个精细胞均少一条染色体,即所有精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异常,A正确;由于染色体1和2发生互换,所以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mN、mn、Mn、MN),B正确;若在染色体复制时一个基因M发生突变,则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M突变为m,所以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1/4出现异常,C错误;由于染色体1和2发生互换,所以图中基因N和n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D正确。
6.如图所示,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的双链,然后将其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两个连续的分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IJ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B.GH段细胞核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是2
C.IJ段细胞中可能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
D.CD段细胞中有1条或2条X染色体
解析:选A IJ段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和后期,当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时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共4条染色体,所以含32P的染色体有4条;由于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含31P,而另一个DNA分子不含32P,因此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含两个染色体组,共8条染色体,而含32P的染色体仍有4条,A错误,C正确。GH段可表示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核中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DNA与染色体的比值是2,B正确。CD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因此该段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前、中期)或2条(后期)X染色体,D正确。
7.减数分裂过程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互换。实验表明,互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互换。如图是某雄性高等动物在细胞分裂中发生互换的示意图,其中A和a,B和b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一个体细胞分裂时发生图示互换,则产生2个基因型为AaBB、Aabb的子细胞
B.若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图示互换,则产生4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C.发生在两种分裂中的互换均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D.与有丝分裂的片段互换相比,减数分裂互换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解析:选A 体细胞分裂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因此产生的子细胞为AaBB、Aabb或AaBb、AaBb,A错误;若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图示互换,则产生4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B正确;发生在两种分裂中的互换均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新组合,C正确;有丝分裂产生的异常体细胞只发生在个体中,自然状态下不遗传,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会传给子代,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更大,D正确。
8.(2023·辽阳质检)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须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一种名为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发现如图所示的异常现象,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直到双定向作用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分裂。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分裂前期
B.MCC 对 APC 具有抑制作用
C.上述现象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D.若 SAC 监控机制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
解析:选D 该细胞中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形态出现且分布散乱,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纺锤丝出现均可显示出细胞处于分裂前期,A正确;如果只有一条染色单体附着在纺锤丝上,则 3M2B 附着在对侧着丝粒上,并激活MCC,后者抑制 APC 的活性,暂停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和有丝分裂的进行,由此确保只有双定向作用完成,染色单体才能顺利分离,所以 MCC对 APC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减数分裂Ⅱ也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也可发生题述现象,C正确;若 SAC 监控机制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错误。
9.如图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中所示为染色体(用数字表示)及基因(用字母表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2号和4号可能为两条性染色体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则该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单体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则减数分裂Ⅰ时至少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若该图表示基因型AaXBY的精原细胞,已知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精细胞有aXB、Y、Y
解析:选D 雄性哺乳动物的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且X、Y染色体大小不同,故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则2、4号可能是两条性染色体,A正确。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则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正确。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Ⅱ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而图示1、3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后期至少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若2和4是性染色体,则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若与之对应的次级精母细胞有多对同源染色体,则有多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正确。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且图中3号染色体上含有一个A和一个a,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因此会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含基因A的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开后其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子,或者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开后其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故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D错误。
10.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二倍体生物有以下几种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基因a最可能来源于染色体的互换
B.乙图中基因a不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C.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丁图中基因a的出现较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选D 甲图是有丝分裂后期图像,图像中基因a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乙图是减数分裂Ⅱ中期图像,图像中基因a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B错误;丙细胞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一个多一条染色体,一个少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但是a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C错误;丁图是减数分裂Ⅱ后期图像,图像中基因a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故较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
11.图1、图2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正在分裂的两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①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互换
B.图2所示细胞中②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互换
C.图1所示细胞具有的染色体组数是图2所示细胞的2倍
D.选该动物的睾丸制作切片可观察到图1、图2所示细胞图像
解析:选A 图1所示细胞中①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图2所示细胞中②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与同源染色体上的A基因进行了互换,B正确;图1细胞中共有4个染色体组,图2细胞共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该动物的生殖器官是睾丸,其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故用睾丸制作切片可观察到图1、图2所示细胞图像,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已知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的,共有四种表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一只黑色小香猪(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基因,2位点为a基因,某同学认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①若是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是发生基因突变,且为隐性突变,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或________。
(2)某同学欲对上面的假设进行验证并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用该黑色小香猪(AaBb)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假设产生的子代足够多)。
结果预测: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
解析:题图中1与2为姐妹染色单体,在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位点的基因是相同的,若不相同,则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若是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ab 4种基因型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结合,子代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型;若是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即A→a,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或Ab、ab、aB三种基因型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结合,子代可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型。
答案:(1)①AB、Ab、aB、ab ②AB、aB、ab Ab、ab、aB (2)aabb ①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型 ②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