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7 16: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印江自治县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 12 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选出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以下是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简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 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之一 B. 北京人过着定居生活
C. 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丰富 D. 北京人从事狩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牲畜
2. 生产生活的发展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河姆渡人使用的是
3. 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汉
4. 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 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使中国奴隶社会达到了顶峰,它是
A. 秦朝 B. 战国 C. 春秋 D. 西周
5.“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
6. 在秦统一全国后建立的官僚机构中,被称为“百官之长”“日理万机”的官职是
A. 郡守 B. 丞相 C. 御史大夫 D. 太尉
7. 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8.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表现 在
A. 推行郡县制度 B. 实行分封制度 C. 创立科举制度 D. 建立刺史制度
9.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指用竹简写的书,很笨重而且不方便,后来人们为了找到更好的书写材料,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我国及世界文化传播 贡献最大的人是
A. 张仲景 B. 毕升 C. 蔡伦 D. 王景
11. 归纳整理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2.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耕种 水田。”而《宋书》描述南朝,江南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灌钢法的发明及应用 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南方战乱少,较稳定 D. 人口南迁,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完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后,你应该能够真切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 烂辉煌,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为祖先的优秀文明成果自豪。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的文化成果。
13.【医学传奇】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被称为“医圣”。他编写的《 》提倡预防疾 病,开创了中医临床体系。
14.【博古通今】《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史学家司马迁著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5.【农学巨著】“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农学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书是《 》。
16.【书文双艳】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这部 书法作品是《 》。
17.【传世名画】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 》。
三、综合问答题(第 18 题 15 分)
18.(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孔子
材料二 秦始皇根据李斯的建议,当时只有《秦记》和博士官所藏《诗》、《书》、百家语以及医药,卜筮,种植之书可以保存,其余的各种书籍,特别是诸侯国的史籍和儒家一些著作,均下令焚烧。 后又将提出非议的 460 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 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言论收集在什么著作里面?(3 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在思想方面的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董仲舒给汉武帝建议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4 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 2 个小题,第 19 题 15 分,第 20 题 16 分,共 31 分)
19.(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西汉的疆域图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共建“一带一路”顺 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开放型世界经济;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善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请回答:
(1)对材料一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他所到之处是对现在我国哪个地区的统称。(4 分)
(2)对管理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5 分)
(3)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4 分)
(4)结合材料三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2 分)
20.(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 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⑤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⑥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 由买卖……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孝文帝改革》
请回答:
(1)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材料一中选出属于政治方面的变法措施(写出 序号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意义(6 分)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什么制度?(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鲜卑族的社会习俗变化。其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出了什么启示?(2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