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秋天的雨》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秋天的雨》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8 11: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秋天的雨》同步练习
1、根据课文看拼音写汉字
shān méi yòu shuǎng shì lí
( )动 ( )有 ( )客 ( )快 ( )子 ( ) 笆
xiān bō luó liáng jǐn yáng
( )人 ( )动 ( )驼 ( )食 ( )急 ( )头
答案: 煽 没 游 爽 柿 篱 仙 波 骆 粮 紧 仰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煽”要与“删”区别开。“游”与油不要写混。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2、多音字组词
shān( ) jǐ( ) shi ( )
扇 给 匙
shàn( ) gěi( ) chí ( )
kān( ) jué ( )
看 觉
kàn( ) jiào ( )
答案:扇风 扇子 给予 送给 钥匙 汤匙 看守 看见 直觉 睡觉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扇”读shàn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子。~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读shān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用扇子~“觉”读jué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读jiào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3、我是拼音小能手
gǎn jǐn liáng shi bō luó liáng shuǎng
( ) ( ) ( ) ( )
yì méi yóu piào yán rè lí shù cū liáng
( ) ( ) ( ) ( )
答案:赶紧 粮食 菠萝 凉爽 一枚邮票 炎热 梨树 粗粮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赶紧:抓紧时间,毫不拖延;急忙,连忙。 民间用语:快点,赶紧的,快点过来。粮食: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详细解释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 菠萝都为草字头,不要漏写;炎热:其实就是天气干燥,以导致天气有一种热的感觉,多用于形容夏的天气词语。这道题主要测试学生对字的掌握,学生要读准字音,然后根据字音填写汉字。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4、我能读准多音字,填上序号
①A :shān B:shàn
扇( )动 扇( )子 扇( )风 电扇( )
②A:zàng B:cáng
宝藏( ) 躲藏( ) 藏( )族 做迷藏( )
③A :hǎo B:hào
做好( )事 好( )处 喜好( ) 爱好( )。
答案:①A B A B ②B A B A ③A A B B
知识点:字音
解析:
分析:shàn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子。~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
shān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用扇子~
cáng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zàng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
hào喜爱,与“恶”(wù ㄨˋ)相对:~奇。~色。
hǎo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人。~汉。~歹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辨别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5、比一比,组词语
邮( ) 杨( ) 紧( ) 枚( )
油( ) 扬( ) 紫( ) 放( )
答案:邮票 邮局 粮油 花生油 杨树 杨怀 飘扬 扬帆 紧张 紧凑 紫色紫嫣 一枚 枚子 放心 放下
知识点:组词
解析:
分析:“邮”和“油”同音不同字,要注意字的偏旁;“杨”是:“木”字旁,组词为“杨树 杨怀”,“扬”为“提手旁”,要注意区分。紧读jǐn,紫读zǐ,这两个字的字形很相似,容易写错,要注意;枚的左半部分为木,读méi,放的左半部分为方,读fàng。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的辨别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6、写出近义词
温柔—( ) 五彩缤纷—( ) 留意—( )
躲—( ) 清爽—( ) 快乐—( )
答案:轻柔 五颜六色 注意 藏 凉爽 欢乐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温柔,是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留意: 注意;小心:路面很滑,一不~,就会摔跤。
清爽:指清新凉爽;清楚;清晰。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7、写出反义词
炎热—( ) 温柔—( ) 欢乐—( )
答案:寒冷 粗暴 悲伤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温柔,是指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粗暴:指鲁莽、暴躁。寒冷:气候温度低;感觉温度低。
炎热:通常用来指天气。气温过高、湿度减少都可造成天气炎热。悲伤:是种情绪反应,多数高等哺乳动物均有此反应,人类最为显著,是悲痛哀伤之意。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8、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扇子 一( )大门
一( )颜料 一( )秋雨
一( )钥匙 一( )歌曲
一( )叶子 一( )杨树
答案:把 扇 盒 场 把 首 片 颗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9、选字填空
A 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不但…而且… D如果…就…
(1)秋天的与(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2)( )冬天就要来了,( )杨树的叶子都掉了
(3)( )秋雨轻轻的来了,( )没有一丝冷意。
答案:(1)不但…而且…(2)因为…所以…(3)虽然…但是…
知识点:组字组词
解析:
分析:关联词语的作用
复句中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
有些复句必须使用关联词语,否则就无法理解.
2、复句使用的关联词语主要有三类:
①连词
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联系,本身没有修饰、限制或补充的作用,不作句子成分.例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后、于是、只要、既然、如果”等.
②关联副词
关联副词既起关联作用,又能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
复句中使用的关联副词主要有“也、才、再、便、就、又、都、还、却、既、越”等.
③起关联作用的固定短语
起关联作用的固定短语主要有“反之、如果说、若不是、不但不、就是说、还不如、为的是、之所以、正由于、正是因为、总而言之、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④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
某些具有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也可以在复句中连接分句,例如“谁”、“哪里”等.
⑤助词“的话”
“的话”是个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用在假设复句之中,常与“如果、假如、要是”等关联词语表示分句之间具有假设和结果的关系。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组字组词
考察类型:常考题
10、想想填填。
一把把扇子 一把把( ) 一把把( )
一枚枚邮票 一枚枚( ) 一枚枚( )
一串串( ) 一枚枚( ) 一串串( )
答案:一把把( 雨伞 梳子 钥匙 锁头)
一枚枚(硬币 奖组 奖牌 金币)
一串串(葡萄 辣椒 大蒜 玉米 )
知识点:掌握字的方法
解析:
分析:奔到题考查学生对“ABB”句式的理解以及对水果输出颜色的掌握,学生要注意观察句式,才能准确回答本题。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与应用
考察类型:常考题
11、我会选
(1)小鸟扇(shān shàn)动着翅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2)爷爷手里握着一把扇(shān shàn)子。
(3)秋雨像一把钥匙,趁你没(méi mò)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4)这场雨太大,路上的积水没(méi mò)过了行人的膝盖。
知识点:掌握词语搭配的方法
答案:shān shàn méi mò
解析:
分析:“扇”读“shàn”时表示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子。~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读“shān”时表示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用扇子~。“没”读“méi”时表示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或不及,不到,有多个以"没"开头的短语。读“mò”时表示沉没水中,还有消失不见,覆灭、败亡。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2、照样子写词语
(1)红 通红 _____ _____ ______
(2)黄 暗黄 _____ _____ ______
(3)白 泛白 _____ _____ ______
答案:(1)红红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BA%A2%E7%BA%A2&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红红" \t "https: / / www. / _blank )、红丝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BA%A2%E4%B8%9D&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红丝" \t "https: / / www. / _blank )、晩红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6%99%A9%E7%BA%A2&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晩红" \t "https: / / www. / _blank )、财红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8%B4%A2%E7%BA%A2&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财红" \t "https: / / www. / _blank )、红馥馥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BA%A2%E9%A6%A5%E9%A6%A5&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红馥馥" \t "https: / / www. / _blank )、红草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BA%A2%E8%8D%89&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红草" \t "https: / / www. / _blank )、红门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BA%A2%E9%97%A8&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红门" \t "https: / / www. / _blank )、矾红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9F%BE%E7%BA%A2&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矾红" \t "https: / / www. / _blank )、踏红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8%B8%8F%E7%BA%A2&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踏红" \t "https: / / www. / _blank )、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9%9D%A2%E7%BA%A2&rsv_idx=2&ie=utf-8&rsv_cq=%E7%BA%A2%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面红" \t "https: / / www. / _blank )
(2)黄黄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9%BB%84%E9%BB%84&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黄黄" \t "https: / / www. / _blank )、腰黄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8%85%B0%E9%BB%84&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腰黄" \t "https: / / www. / _blank )、黄腰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9%BB%84%E8%85%B0&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黄腰" \t "https: / / www. / _blank )、棕黄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6%A3%95%E9%BB%84&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棕黄" \t "https: / / www. / _blank )、御黄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5%BE%A1%E9%BB%84&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御黄" \t "https: / / www. / _blank )、黄病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9%BB%84%E7%97%85&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黄病" \t "https: / / www. / _blank )、黄舆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9%BB%84%E8%88%86&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黄舆" \t "https: / / www. / _blank )、黄能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9%BB%84%E8%83%BD&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黄能" \t "https: / / www. / _blank )、秋黄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A7%8B%E9%BB%84&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秋黄" \t "https: / / www. / _blank )、黄羲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9%BB%84%E7%BE%B2&rsv_idx=2&ie=utf-8&rsv_cq=%E9%BB%84%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黄羲" \t "https: / / www. / _blank )
(3)白白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99%BD%E7%99%BD&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白白" \t "https: / / www. / _blank )、灰白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81%B0%E7%99%BD&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灰白" \t "https: / / www. / _blank )、白菘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99%BD%E8%8F%98&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白菘" \t "https: / / www. / _blank )、胡白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8%83%A1%E7%99%BD&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胡白" \t "https: / / www. / _blank )、白旃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99%BD%E6%97%83&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白旃" \t "https: / / www. / _blank )、白辣辣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99%BD%E8%BE%A3%E8%BE%A3&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白辣辣" \t "https: / / www. / _blank )、白战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99%BD%E6%88%98&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白战" \t "https: / / www. / _blank )、惨白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6%83%A8%E7%99%BD&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惨白" \t "https: / / www. / _blank )、白镪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99%BD%E9%95%AA&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白镪" \t "https: / / www. / _blank )、白旗 ( https: / / www. / s usm=1&tn=baiduhome_pg&wd=%E7%99%BD%E6%97%97&rsv_idx=2&ie=utf-8&rsv_cq=%E7%99%BD%E7%BB%84%E8%AF%8D&rsv_dl=0_left_exactqa_28204" \o "白旗" \t "https: / / www. / _blank )
知识点:掌握近义词
解析:
分析:奔到题考查学生对“ABB”句式的理解以及对水果输出颜色的掌握,学生要注意观察句式,才能准确回答本题。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与应用
考察类型:常考题
13、模仿秀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用加横线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公园里的花儿五彩缤纷,使人流连忘返(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解析:
分析: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点评:考查学生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考察类型:常考题
14、(1)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色的田野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飘洒的秋雨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把把扇子。
(2)一枚枚邮票。
(3)金色的海洋。
(4)一根根银针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运用…像…造句的能力,学生平时注意对课本中句子的掌握,就不难回答这道题了。
点评:学生平时注意对课本中句子的掌握,就不难回答这道题了。
考察类型:常考题
15、照样子,写一写
衔树枝 找松果 ( ) ( ) ( )
答案:擦黑板 洗衣服 叠被子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体会文段中的词语,就不难解答奔道题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考察类型:常考题
16、仿写词语
频频点头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舒舒服服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答案:步步高升 比比皆是 代代相传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形形色色 潇潇洒洒 虚虚实实
解析:
分析:步步高升: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干干净净:没有尘土、杂质等:孩子们都穿得干干净净的。潇潇洒洒:指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作风潇洒,不呆板,不拘束。考查学生对“AABB”和“AAB”式的掌握,学生要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就不难回答这道题目了。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考察类型:常考题
17、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 ( ) ( )
的歌 的气味 的秋天 的衣裳
( ) ( ) ( ) ( )
答案: (丰收 欢乐)的歌 (好闻 香甜 )的气味
(凉爽 金色)的秋天 (美丽 漂亮)的衣裳
解析:
分析:丰收:指收成好,增产了。欢乐:就是内心觉得愉悦,是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快乐。凉爽:清凉,爽快;漂亮:好看;美观。这孩子长得很漂亮。本题主要考察的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体会文段中的词语,就不难解答奔道题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考察类型:常考题
18、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 )
(2)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 )
(3)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 )
答案: (1)比喻句 (2)拟人句(3)比喻句
解析:
分析: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 ( http: / / baike. / view / 498230.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比喻句的含义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9、改成被字句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__________________
(2)大风把填上的乌云吹散了。__________________
(3)妹妹把石头扔到小河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色被它给了银杏树
(2)天上的乌云被大风吹散了
(3)石头被妹妹扔到了小河里。
知识点:被字句的考察
解析:
分析:“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被字句的掌握程度
考察类型:常考题
20、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文中像“一座座”这样的词有_____ _______
(2)请在文段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句。画“﹏”的句子是____句。
(4)文段中表示颜色有很多词是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
答案:(1)一把把 一枚枚
(2)黄 红 红红 金黄 橙红 紫色 淡黄 雪白
(3)比喻 拟人
(4)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知识点:填空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