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8 11: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duàn chǔ gū fān
( )层 清( ) ( )单 ( )船
答案:断 楚 孤 帆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断: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 楚: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帆 :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船。~樯。~板。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2、多音字组词
méng( ) jī( )
蒙 奇
měng( ) qí( )
xiāng( )

xiàng( )
答案:启蒙 蒙古 奇数 奇怪 相信 照相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蒙méng 没有知识,愚昧:启~。发~。~昧。měng〔~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奇jī数目不成双的,与“偶”相对:~数qí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闻。~迹。~志。~观。~妙。~巧。相 xiāng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xiàng容貌,样子:~貌。照~。凶~。可怜~。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3、我是拼音小能手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gū fān
( ) ( ) ( )
答案:中断 楚江 孤帆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中断:中间截断或折断。楚江:楚江就是现在的长江。 楚国发源于长江流域上的湖北、湖南地区。之后一直东进,至战国相继灭了长江流域各国。占据了整个长江流域,故古人亦称长江为楚江。孤帆:一张船帆或单独一条船: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渐渐远去。 词语分开解释: 孤 : 孤 gū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儿。遗孤。托孤。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4、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诗(shī sī) 潋(liǎn liàn)
亦( yì yí) 滟(yàn yǎn)
妆 (zhuáng zhuāng ) 浓(nóng nòng)
答案: sī liàn yí yǎn zhuáng nòng
知识点:字音
解析:
分析: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潋:水波相连的样子,如“水光~~;亦: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滟:意思是水闪闪发光。妆:修饰、打扮:化~。~饰。~点。浓: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茶。~雾。~墨。~眉。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5、写出近义词
孤—( ) 欲—( ) 碧水—( )
相宜—( )
答案:独 要 清水 适宜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
分析:相宜:合适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
欲,形声。从欠,谷( 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6、写出反义词
开—( ) 进—( ) 浓—( )
答案:关 出 淡
知识点:反义词
解析:
分析:开:开通
淡妆:简单的化妆。
浓妆:妆化得很浓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7、形近字组词
谈 ( ) 断( )
淡 ( ) 续( )
睛 ( ) 抓( )
晴 ( ) 孤( )
答案:恰谈 淡漠 中断 陆续 眼睛 晴天 抓住 孤独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谈为言字旁,淡为三点水旁,这两个字的字音相同,都读dàn;断读duàn,续读xù;睛为目字旁,读jīng,晴为日字旁,读qíng,这两个字为形近字,要注意区分;抓与孤这两个字为形近字,抓为提手旁,右边为爪,孤为子字旁,右半部分为瓜。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8、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汉字)
duàn gū fān
( )开 ( )独 ( )船
答案:断 孤 帆
知识点: 字音
解析:
分析:断: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帆: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船。~樯。~板。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音的掌握程度
考察类型:常考题
9、比一比,在组词
此( ) 壮( ) 赤( )
些( ) 妆( ) 亦( )
答案:此时 些许 壮士 化妆 赤红 亦然
知识点:词形
解析:
分析:此比些少两横,此读cǐ,些读xiē,要注意区分;壮的右半部分为士,读zhuàng,妆的右半部分为女,读zhuāng;赤的上半部分为十,读chì,亦的上半部分为点,读yì,要注意区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形的辨别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10、选字填空
晴 睛
(1)我们要养成爱护眼( )的好习惯。
(2)雨刚停不久,天就( )了。
孤 狐
(3)( )狸说这葡萄很酸。
(4)( )帆远影碧空尽
答案:(1)睛(2)晴(3)狐(4)孤
知识点:字义
解析:
分析:晴: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天。~朗。~和。~丽。~爽。~碧。睛:眼球,眼珠:眼~。目不转~。画龙点~。定~一看。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狐: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义的掌握与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1、古诗作者我知道。
A李白 B王维 C苏轼 D叶绍翁
(1)《夜书所见》 ( )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
(3)《望天门山》 ( )
(4)《饮湖上初晴后雨》 ( )
答案:(1)D (2)B (3)A (4)C
知识点:背诵古诗
解析:
分析:叶绍翁《夜书所见》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望天门山》;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诗词的作者的掌握。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古诗作者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天门山是一座大山。 ( )
(2)从“天门中断楚江开”可以感到长江奔腾的气势。( )
(3)《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后两句话是写西施。( )
答案:(1)× (2)√ (3)×
知识点:诗文理解
解析:
分析: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是张家界永定区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最早被记入史册的名山。从“天门中断楚江开”可以感到长江奔腾的气势。《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 http: / / baike. / view / 251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82315 / 635156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点评: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3、填入江河名。
(1)白日依山尽,_____入海流。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_____天际流。
(3)____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1)黄河 (2)长江(3)黄河
知识点:古诗积累。
解析:
分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古诗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4、给下列诗句排序。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黄河远上白云间
答案:3 4 2 1
知识点:古诗背诵。
解析:
分析:这道题考察学生对故事的背诵情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及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5、根据诗意写诗句
(1)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诗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诗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诗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诗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6、我会选择划横线词的解释
(1)天门中断楚江开( )
A.中午的时候断开 B.从中间断开 C.从中间拉开
(2)水光潋滟晴方好( )
A.水中的灯光 B.湖面波光 C.水面上的灯光
(3)山色空蒙雨亦奇( )
A.天空迷蒙 B.空洞而迷蒙 C.云雾迷蒙的样子
答案:(1)B (2)B(3)C
知识点:词义的掌握
解析:
分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平时多积累,就不难回答这道题了。中断:从中间断开 ;水光:湖面波光;空蒙:云雾迷蒙的样子。
点评: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平时多积累,就不难回答这道题了。
考察类型:常考题
17、判断对错。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楚江”指的是楚国的一条江。( )
(2)小红用抹布擦去了玻璃上的污物。“抹”的读音是“mā”( )
(3)《凉州词》的作者是杜甫。 ( )
答案:(1)×(2)√(3)×
解析:
分析:《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133 / 5052678.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72629 / 5144542.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82315 / 635156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及理解程度
考察类型:常考题
18、默写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析:
分析:诗人用断、开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流、回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天门山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一艘小船披着朝阳飞也飘来。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9、课文内容回顾
(1)《望天山门》是( )代诗人( )所写,古诗描述了( )一带的秀丽景色,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个比喻句是(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答案:(1)唐代 李白 长江 乐观豪迈。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析:
分析:诗人用断、开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流、回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天门山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一艘小船披着朝阳飞也飘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 http: / / baike. / view / 251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82315 / 635156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0、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潋滟:_____________
亦:_______________
奇: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3)波光闪动的样子 也 奇妙 合适。
知识点:课内阅读
解析:
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 http: / / baike. / view / 251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82315 / 635156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