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观潮》同步训练.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观潮》同步训练.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8 13: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观潮》同步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lǒng zhào huī fù bó wù
( ) ( ) ( )
fèi téng yī jiù cháo shuǐ
( ) ( ) ( )
答案: 笼罩 恢复 薄雾 沸腾 依旧 潮水
知识点:拼写生字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学生容易把“笼罩”的“罩”写成 “照”。笼罩:指广泛覆盖的样子。还有部分学生容易把“沸腾”的“沸”字写成“佛”, 我们需注意区分两个字的读音不同,偏旁不同、还有就是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沸腾: 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而急剧气化; 比喻情绪激昂或兴旺发达。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辨字组词。
堤( ) 屹( ) 沸( )
提( ) 吃( ) 佛( )
答案:堤(大堤 堤坝) 提(提问 提高) 屹(屹立 屹然 ) 吃(吃饭 吃苦)
沸(沸腾 沸热) 佛(仿佛 佛像)
知识点:形近字组词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我会用“√”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霎时( shà sà) 颤动 ( zhàn chàn) 涨潮(zhǎng zhàng)
余波( bō bē) 恢复 (fù fú ) 屹立 (yì qì)
答案:shà chàn zhǎng bō fù yì
知识点: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易混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颤动:颤动 chàn dòng 急促而频繁地振动 颤动着的树枝。余波:指事件结束后残留的影响;江河的末流;指馀势未尽的波浪。其他词语要注意区分字义。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易混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字义理解。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江面 隆隆的( )
( )的阳光 呼呼的( )
( )的人群 蒙蒙的( )
( )的波浪 滚滚的( )
答案:平静 雷声 灿烂 响声 沸腾 薄雾 汹涌 江水
知识点:词语正确搭配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学生应该联想江面的样子、阳光的样子、人群、波浪的样子去写修饰词语。第二列给修饰语写词语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熟记。
点评: 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学生应该了解词语和词性。
5.选词填空。
欢腾 沸腾 奔腾
(1)霎时,潮头( )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3)眼看着“神十”成功发射,指挥中心大厅里一片( )。
答案:(1)奔腾 (2)沸腾 (3)欢腾
知识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相近词语意思的掌握,欢腾:手舞足蹈;欢喜地奔跑、跳跃 喜讯传来,人们立刻欢腾起来。沸腾: 比喻情绪高涨。奔腾:比喻水流汹涌洪水奔腾而来。
点评:此题目难度系数不大,重点理解和区分这几个词语的词义,很容易找到答案。
6.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
(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弱隐若现。 ( )
(2)从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
(3)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 )
答案:(1)× (2) × (3)√
知识点: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 ( http: / / baike. / view / 617032.htm" \t "_blank ),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是指运用比喻的句子,包含本体、喻体、喻词。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要理解什么事比喻句。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观( ) 宽阔( ) 犹如( )
屹立( ) 霎时( ) 逐渐( )
答案:奇观—奇迹 宽阔—广阔 犹如—好像 屹立—矗立 霎时—顿时 奔腾—渐渐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宽阔:面积大,范围广。犹如:好像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霎时:忽然间,顿时。逐渐:渐渐。
点评:只要词语的意思掌握,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8.我能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鼎( )   水天相(  )   人( )人( )
风( )浪吼  ( )天卷地   山( )地( )
答案:人声鼎(沸) 水天相(接) 人(山)人(海)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山(崩)地(裂)
知识点:固定词语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漫)天卷地:形容非常众多漫天卷地,也可以称作:铺天盖地,密密麻麻。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点评: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9.我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正确词语。(填序号)
①人山人海  ②若隐若现  ③人声鼎沸  ④天下奇观
(1)形容人非常多。               ( )
(2)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
(3)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 )
(4)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           (  )
答案:(1)① (2)④ (3)③ (4)②
知识点:理解词语意思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我们要注意“人声鼎沸”:“沸”和“鼎”的书写。总体来说这类题目我们也可以采用排除的办法来选择。
点评:学生应熟记成语的理解,并做到正确书写,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0.选择合适的相关联词语。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只有……才……
(1)这个苹果( )个大,( )格外香甜。
(2)( )大自然,( )有这样的力量。
答案:(1) 不但……而且…… (2)只有……才……
知识点:关联词的搭配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语与句子之间的搭配关系。不但……而且……:表示递进的关系。不但……而且……:表示因果关系。只有……才……:表示转折的关系。
点评: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学生应该区分关联词所表达的寓意。
11.按要求写句子。
(1)平静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层的薄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江面上笼罩着烟雾 (2)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知识点:缩句/反问句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陈述句变为反问句: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评:考查学生对缩句和反问句的转换,掌握这种句式的转换方法。
12.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A、 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2)这段话从( )、(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 )和( )。
(4)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 )。
答案:(1)A (2)形状 声音 (3)白线 水墙 战马 (4)天下奇观
知识点:课内课文巩固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是从远处县描写。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次写到了近处,所以判断是从远到近来描写。(2)是从形状和声音来描写。(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主要是介绍把浪潮比做什。(4)作者开门见山就写了钱塘江是天下奇观,既然结尾和开头相互照应,那么结尾同样也是写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点评:这篇文章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所有的题目都离不开文章,从里面都可以找到答案。
13.快乐阅读。
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
爬上山顶,景色尽收眼底。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海阔天空的景象,在那茫茫的雾色中,江水平齐,伸向无边的远方,令人心旷神怡。
开始,远处的江面十分平静。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潮势汹涌,浪涛耸立,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焦急( ) 一瞬间( )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与《观潮》的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着急 一刹那 (2)人山人海 (3)由远及近 (4)时间 地点 情景 天下奇观
知识点:课外延伸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焦急:形容人在遇到棘手的事情之时表现得焦虑。一瞬间:一刹那,时间非常快地就过去了,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2)第二自然段写的是远远望去的景观,可见也是从远及近。(3)第1、2、3、4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观潮的时间地点、情境。最后一个自然段赞美钱塘江大潮: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点评:这篇文章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所有的题目都离不开文章,从里面都可以找到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