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两首》同步训练.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两首》同步训练.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8 13: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两首》同步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 ) ( ) ( ) ( )
莫 腊 浑 疑
答案:mó là hún yí
知识点:识记生字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学生易把“浑”与“挥”弄混。挥:拼音:huī,笔画:9,释义;舞动,摇摆:~动。~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舞。~手;抛洒,甩出:~泪。~霍。~洒。~汗如雨;散发:~发。发~。~斥(奔放);指派,命令:指~。~军。~师。学生易把“疑”与“凝”弄混。凝:níng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结。~固。~冻。~集。~脂。~滞;聚集,集中:~聚。~重(zhòng )。~神(聚精会神)。~思。~眸。~睇(注视)。~练。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应理解词语的意思。
2.比一比,组词。
腊( ) 浑( ) 豚( ) 洒( )
蜡( ) 挥( ) 啄( ) 酒( )
答案:腊(腊月 腊八) 蜡(蜡烛 蜡笔) 浑(浑水 浑身) 挥(挥手 指挥)
豚(海豚 河豚) 啄(啄木鸟 ) 洒(洒水 洒落) 酒(烟酒 酒水)
知识点:形近字组词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我会查字典。
(1)“识”字的音节是( ),字义是( )。、
(2)“浑”字的音节是( ),字义是( )。
(3)“复”字的音节是( ),字义是( )。
答案:(1)shí 知道,认得,能辨别 (2)hún 水不清,污浊 (3)fù 遮盖
知识点:字的识记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用音序法查字典,所以必识记汉字两个汉字。(1)“识”:shí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所知道的道理知~。常~;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2)“浑”:水不清,污浊:~水摸鱼。~浊;骂人糊涂,不明事理:~人。~话。~蛋。~~噩噩。(3)“复”:回去,返:反~。往~;回答,回报:~命。~信。~仇。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就能找到答案。
4.读拼音,写词语。
huái yí hún hóu là yuè
( ) ( ) ( )
mó míng qí miào
( )
答案:怀疑 浑厚 腊月 莫名其妙
知识点:拼读生字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学生容易把“浑厚”的“浑”写成 “挥”。浑厚:人物)纯朴而厚重。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5.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www.xkb1.com ( http: / / www.xkb1.com / )
(1)有 草地 一片 青青的 小区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开心心 人 街上 买东西 都在 的 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区里有一片青青的草地。
(2)街上的人都在开开心心地买东西。
知识点:连词成句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连词成句的掌握。我们首先要到到句子的主干,第一题是小区里草地。我们在找句子的修饰成分得出小区里有一片青青的草地。第二题主干是人买东西;修饰成份得出街上的人都在开开心心地买东西。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连词成句的掌握,我们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填一填。
(1)有福同享,( )。
(2)满招损,( )。
(3)强中自有强中手,( )。
答案:(1)有难同当(2)谦受益(3)能人背后有能人
知识点:谚语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掌握,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由会得到益处。它点明了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使人进步,不断有所得。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掌握,学生应注意谚语的积累,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7.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缘:①因由,原因 ②沿,顺着 ③因为 ④婚姻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他无缘无故的不上学了。( )
缘木求鱼,不如退而结网。( )
答案:③①②
知识点:一字多义
解析:
分析: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学生应该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看不清楚( )
(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足”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答案:(1)× (2)√
知识点:理解句意
解析:
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丰年留客足鸡豚:,要把客人留下,鸡肉猪肉管够的招待。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句意的理解,理解古诗的内涵。
9.翻译下列句子。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
(2)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知识点:理解句意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对古诗的句意背诵熟练,很容易找到答案的。(1)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2)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点评:主要考查你对辨析解释词义,翻译句子等考点的理解。
10.读古诗,回答问题。
(1)《题西林壁》中作者站在哪些地方观察庐山?看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读了《游山西村》后两句,懂得了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站在近处、远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结果还是没能看清它的样子。
(2)即使陷入重重困境也不要放弃,只要抓住挈机就会解决问题,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知识点:巩固课本知识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都是比较主观的题目,学生应对古诗很熟悉。(1)《题西林壁》是站在近处、远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结果还是没能看清它的样子。(2)《游山西村》即使陷入重重困境也不要放弃,只要抓住挈机就会解决问题,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理解,这类题目学生要弄清古诗的主旨。
11.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棒打鸭子——刮刮(呱呱)叫
姜太公钓鱼( )
芝麻开花 ( )
芝麻开花 ( )
答案:愿者上钩 节节高 摆设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开的花是一节接一节的高; 比喻意:比喻学业日日有成,职位总在升等。聋子的耳朵,摆设:有了某样东西也拿来没用,是多余的
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很容易找到答案。
12.在括号里写出带点的字。
(1)题西林壁。( )
(2)只缘身在此山中。( )
(3)丰年留客足鸡豚。( )
(4)山重水复疑无路。( )
答案:(1)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2)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3)丰年留客足鸡豚。(猪)
(4)山重水复疑无路。(以为,怀疑)
知识点:理解字义
解析:
分析:题西林壁:书写在寺里墙壁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句中字义的理解,学生首先熟记古诗的理解。
13.选词填空。
隐蔽 隐藏
(1).要想不被捉到,就得找一个( )地方藏起来。
(2)蟋蟀的洞穴( )在草丛中。
美观 美丽
(3)公园里的花非常( )。
(4)我把房间布置的特别( )。
答案:(1)隐蔽 (2)隐藏 (3)美丽 (4)美观
知识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相近词语的掌握,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隐藏:①躲避﹔躲藏。 ②指帮助躲藏起来。 ③掩盖﹐掩饰。④隐晦﹐不直露。 ⑤藏匿。隐蔽。隐蔽: ①隐蔽不外露:隐秘不向外透露.  ②隐蔽的,秘密的:手法十分隐秘 ③秘密的事:刺探隐秘美观:①看上去舒服。②美好的外观美丽:美好艳丽;好看。
点评:我们要区分好这些相近词语的意思,找到答案是不难的。
1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厚――( ) 新――( ) 出――( )
轻易――( ) 宁静――( ) 柔弱――( )
答案:厚――(薄) 新――(旧) 出――(入)
轻易――(困难) 宁静――(热闹) 柔弱――(坚强)
知识点:反义词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轻易:容易的。宁静: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身体柔弱),容易受疾病或其它灾祸影响的。
点评:掌握词语的意思 ,正确书写汉字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15.选择合适的诗句填空。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通过今天的“话说小伙伴”活动,我才了解到,我不但有那么多的优点,也有那么多缺点。过去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么深刻。真是( )。
(2)爸爸前一段时间做生意亏了,很难过。可最近,却扭亏为盈了。看到爸爸那高兴的样子,我忽然想起了一句古诗:( )
答案:(1)B (2)A
知识点:诗句的理解
解析:
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示经历艰辛磨难,最终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身处其中,所以不能全面地观察.这两句诗提醒我们,不管对待什么事下结论时,一定要走出事外,完全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应该熟记古诗的内容。
16.修改病句。
(1)今天的作业我差不多全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可天气再冷,我也要坚持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今天的作业我 全做完了。
(2)即使天气再冷,我也要坚持锻炼身体。
知识点:古诗扩展
解析:
分析:(1)“差不多”和“全”表达的意思矛盾,应该去掉一个。(2)关联词应该换成即使……也……。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的掌握,学生应熟记修改病句的方法。
17.造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昨天晚上,小红在做数学题是,尽管不断思考,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爸爸走过来,给她做了指点,她很快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知识点:理解句意
解析:  
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峦叠嶂 ( http: / / www. / s q=%E9%87%8D%E5%B3%A6%E5%8F%A0%E5%B6%82&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 ( http: / / www. / s q=%E6%9F%B3%E7%BB%BF%E8%8A%B1%E7%BA%A2&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的小山村.这句是现已成为千古名句,现形容遇到了困难,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解决问题或困难的方法,喜出望外。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应该熟记古诗的内容。
18.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 )时题在( )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分别从( )、( )、( )、( )、( )、( )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苏轼字( ),( )朝人,号(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庐山 西林寺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子瞻 宋 东坡居士
知识点:巩固课文知识
解析:
分析:《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 ( http: / / baike. / doc / 4544263-4754640.html" \t "_blank )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诗句整体情况的理解,并掌握古诗的概括。
19.快乐阅读。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2) 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答案(1)春 夏 秋 秋 (2)金黄、杏黄、火红色
知识点:课外延伸
解析:主要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1)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详细的介绍各个季节,而全文在第三自然段做了重点的说明,只有这一自然段作者介绍的笔墨最多。(2)第三自然段中有答案,需仔细阅读课文。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分析课文,学会从文中找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