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去年的树》同步训练.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去年的树》同步训练.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8 13: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去年的树》同步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ròng huà shèng xià
( ) ( )
fá mù méi yóu
( ) ( )
答案:融化 盛夏 伐木 煤油
知识点:拼写生字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学生容易把“融化”与“溶化”,融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一个过程(又称熔解,其中冰的熔化又写作融化、融解)。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还有部分学生容易把“煤油”的“煤”字写成“媒”,媒是媒体、媒婆。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比一比,组词。
融( ) 伐( ) 煤( )
隔( ) 代( ) 谋( )
答案:融(融化 融洽) 隔(间隔 隔代) 伐(伐木 砍伐) 煤(煤油 煤矿)
谋(谋财 谋划)
知识点:形近字组词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给多音字组词。
dǎo( ) luò( )
倒 落
dào( ) là( )
kān( ) qiē( )
看 切
kàn ( ) qiè( )
答案:
dǎo(倒车) luò(落叶 )
倒 落
dào(倒水 ) là(丢三落四 )
kān(看着 ) qiē(切菜)
看 切
kàn ( 看见) qiè(亲切 )
知识点:多音字
解析:
分析:落:冬天的时候树上的落(luò)叶都飘落下来了。每天妈妈总是丢三落(là)四的忘东忘西。其他三组在声调发生了变化比较容易识记。
点评: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应该重点掌握,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4.查字典
“融”字部首是( ),总笔画是(  )。
“伐”字的读音是( ),第二笔是(  )。
答案:略
知识点:查字典
解析:考查学生对正确查字典的掌握。
分析:考查了学生用音序法查字典,所以必须识记汉字两个汉字。“融”: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化。~解。消~;调合,和谐:~合。~洽。~汇贯通。其乐~~;流通:~泄(飘动,浮动)。金~(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长远、永久:~裔(形容声调悠长)。“伐”: fá砍:~树。砍~;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就能找到答案。
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必须 必需
(1)我们( )保护树木。
(2)水、阳光、空气是人们所( )。
融化 熔化
(3)铁在一千五百度以上就会( )成铁水。
(4)春天到了,山上的冰雪( )了。
答案:(1)必须 (2)必需 (3)熔化 (4)融化
知识点:同音同义字
解析:
分析:(1)必须:副词 ( http: / / www. / s q=%E5%89%AF%E8%AF%8D&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 ( http: / / www. / s q=%E7%8A%B6%E8%AF%AD&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 A: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例如:“必须拿出勇气来。”“我们必须谦虚谨慎,戒娇戒躁。”①后面带动词,后面带形容词 ( http: / / www. / s q=%E5%BD%A2%E5%AE%B9%E8%AF%8D&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例如:“要想进度快,必须大家齐心协力。” ②加强命令语气。例如“你必须一个人去处理这件事。”他必须去医院认真检查一下。 ③“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2)“必需”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 ( http: / / www. / s q=%E5%AE%9A%E8%AF%AD&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或作谓语 ( http: / / www. / s q=%E8%B0%93%E8%AF%AD&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例如:“由于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 ( http: / / www. / s q=%E7%94%9F%E4%BA%A7%E6%88%90%E6%9C%AC&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也不断攀升。“空气和水是每个人所必需的。”
(3)熔化 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相变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力越大,熔点越低;压力越小,熔点越高。
(4)融化 化学上指常温是液体的物质由固体变为液体。比如冰融化成水。
点评:考查学生对相近词语的掌握,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很容易找到答案。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 ) 融化( ) 点燃( )
答案:炎热 凝结 熄灭
知识点:反义词
解析:
分析:寒冷:表面意思是指气温低,让人感到凉。更多的时候用这个词是用来表达人的心情失落、感受不到家人、爱人、朋友的温暖。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一个过程(又称熔解,其中冰的熔化又写作融化、融解)。点燃:使燃烧;点着。
点评: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只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7.填一填,读一读。
一( )工厂 一( )火柴 一( )原野
一( )歌 一( )森林 一( )煤油灯
答案:个 盒 片 首 座 盏
知识点:量词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所以平时必须注意积累。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表示水果的量词:个.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颗、粒.大都表示形状;表示食物的量词;表示餐具的量词;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台;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表示工具的量词;表示文具的量词;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表示武器的量词;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
点评:我们应该了解量词的各种用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答案。
8.写出下列词语的修辞方法。  
(1)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  
(2)你难道不明白幸福是什么吗?( )  
(3)他在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被囚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样。( )
答案:(1)拟人 (2)反问 (3)比喻
知识点:修辞方法
解析:
分析:拟人:指把事物像人一样来写,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设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情况。
9.词语接龙,比比谁接得长。  
例:去年——年纪——纪念——念书——书本 
地方—( )—( )—( )— ( )
灯火—( )—( )—( )— ( )
朋友—( )—( )—( )— ( )
答案:略
知识点:词语
解析:
分析:在做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使下一个词有词可组,例如:地方---方师---师兄---兄弟---弟弟。按照这样的方法写出其他两组。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学生应该多积累。
10.花落谁家。
要么……要么…… 只有……才…… 因为……所以……
(1)( )我们已经学过了法律知识,( )应该更自觉地遵守法律。
(2)这件事( )是班长做的,( )是学习委员做的。
(3)( )刻苦学习,( )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答案:(1)因为……所以……(2)要么……要么……(3)只有……才……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
分析:要么……要么……表示并列的关系。只有……才……表示递进的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关联词的掌握情况,应掌握关联词的方法。
11.句子加工厂。
(1)姑娘喝了一口水。(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难道小明会撒谎吗?(换种说法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美丽的姑娘慢慢地喝了一口水。
(2)小明不会撒谎。
知识点:句式的转换
解析:
分析:扩句是给句子添上修饰的成分,使事物更具体形象;反问句变成陈述句,首先应把句子肯定话,问号变成句号。
点评:考查学生对把句式的转换。,应掌握句式转换的方法。
12.填一填。
(1)斑马的脑袋,( )。
(2)君子一言,( )。
(3)见人说人话,( )。
答案:(1)头头是道 (2)驷马难追(3)见鬼说鬼话
知识点:谚语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掌握,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说话算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做人圆滑会变通。
点评:学生应注意谚语的积累,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13.照样子写句子。
例: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夏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夏天来了,池塘里,荷花绽出了姿态。
秋天来了,田野中,金黄的麦子风中摇曳。
冬天来了,湖面上,结满了厚厚的冰雪。
知识点:仿句
解析:
分析:首先学生要对四个季节出现的事物比较了解,夏天比较热,秋天是枫叶飘飘,秋收的季节;冬天冷孩子们喜欢打雪球,堆雪人。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对事物的了解。
14.按顺序排排队(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原来,快下班时,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工人的孩子得了急病,马上要送到医院,请厂里设法借一辆车。
( )爸爸边脱雨衣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0&is_app=0&jk=d2056a1bb5319789&k=%D3%EA%D2%C2&k0=%D3%EA%D2%C2&kdi0=0&luki=6&n=10&p=baidu&q=06087008_cpr&rb=1&rs=1&seller_id=1&sid=899731b51b6a05d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14889&u=http%3A%2F%2Fwww%2E05wang%2Ecom%2Fthread%2D15185%2D1%2D1%2Ehtml&urlid=0" \t "_blank )边说:“送一个工人的孩子上医院。”
( )爸爸找来司机,自己也随车帮着把孩子送到医院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0&is_app=0&jk=d2056a1bb5319789&k=%D2%BD%D4%BA&k0=%D2%BD%D4%BA&kdi0=0&luki=9&n=10&p=baidu&q=06087008_cpr&rb=1&rs=1&seller_id=1&sid=899731b51b6a05d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14889&u=http%3A%2F%2Fwww%2E05wang%2Ecom%2Fthread%2D15185%2D1%2D1%2Ehtml&urlid=0" \t "_blank )……
( )门“吱”的一声开了,是爸爸带着风声雨水回来了。
( )妈妈脸上立即露出笑意,她惊奇地问:“怎么啦?可把我急坏了。”
答案: 5 4 1 2 3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要首先抓住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 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根据事物发展的时间进行排序。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事物顺序发展的理解。
15. 比较下面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在意思相同的句子后面打“√”。
A.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 )
B.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
 鸟儿对树说:“再见了,树!” ( )
C.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鸟儿天天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 )
答案: A、√ B、× C、√
知识点:理解句意
解析:
分析:第一个是强调树和鸟是好朋友,位置颠倒同样还是这个意思;第二个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是表达树对鸟儿说再见。鸟儿对树说:“再见了,树!”而这句话是鸟儿对树说再见,意思相反。第三个正确。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句意的理解能力。
16.你知道下面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吗 请选一选。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1)芝麻开花——节节高。 ( )
(2)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 )
(3)“今天好热呀!——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 )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破折号
解析: 
分析:破折号: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破折号在句子中意思的的理解。
17.读课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课文是篇童话,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 )
(2)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 )
(3)“鸟”和“鸟儿”意思一样,表达的感情也一样。 ( )
(4)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 )
答案:(1)√ (2)√ (3)× (4)√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
分析:“鸟”是一种比较平常的称呼就是每个人经常说的,而鸟儿是人把它的一种具体化表示有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应该熟悉课文。
18.课内阅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他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你从这两个“看”字中读出了什么?
(2)我还知道表示“看”的字有( )、( )和( )。
(3)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小鸟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从中能够感受到鸟儿对树无比深情和留恋,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2)愁、瞧、望
(3) 你真是一只重感情的小鸟,我很欣赏你的这种做法。
知识点:巩固课文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我从中能够感受到鸟儿对树无比深情和留恋,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2)生活知识的积累。(3) 你真是一只重感情的小鸟,我很欣赏你的这种做法。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9.课外阅读。 
鳄鱼的眼泪
鳄(è)鱼抓住了小兔子,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它对小兔子说:“可怜的小兔子,不是我要伤害你,这是上帝的安排,命运注定你要成为我的充饥之物。真是无计可施啊。你知道我的心地素来是仁慈的,我真不忍心吃你啊!”鳄鱼说着又扑簌簌流下了许多眼泪。   
它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把兔子放进大嘴里,嚼了又嚼,吞进肚子里去了。  
鳄鱼揩了揩嘴巴,钻到河里去睡觉了。
(1)这篇短文的体裁是(  )。
A.童话   B.寓言   C.小说   D.应用文
(2)学习这篇短文,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遇事要多动脑筋,善于分析问题,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欺骗。
知识点:课外延伸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寓言:寓言式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2)遇事要多动脑筋,善于分析问题,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欺骗。
点评:课文阅读应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找到答案就不难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4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