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适应性训练
时间:60分钟
注意:所有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选项;所有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水性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写在规定位置以外的答案一律无效,不予记分。
一、积累与运用(6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妥帖(tiē) 渲染(xuàn) 亘古(gèng) 神色张皇(huáng)
B. 诀别(jué) 漩涡(xuán) 瘦削(xuē) 怏怏不乐(yàng)
C. 暖和(hé) 斡旋(wò) 胸脯(pú) 力不睱供(xiá)
D. 行头(xíng) 残垣(yuán) 煨琐(wěi) 混为一谈(hǔ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亘古(gèng)——(gèn);
C.暖和(hé)——(huo)、力不睱供——力不暇供;
D.煨琐——猥琐、混为一谈(hǔn)——(hùn);
故选B。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贸然(mào) 棱镜(líng) 翻来覆去(fù) 血气方钢(gāng)
B 宽慰(wèi) 微薄(bó) 潜滋暗长(qián) 天涯海角 (yá)
C. 卓越(zhuō) 礼聘(pìn) 形削骨立(xiāo) 附庸风雅(yōng)
D. 星辰(chén) 字帖(tiē) 无缘无故(yuán) 慢不经心(màn)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棱镜(líng)——léng 血气方钢(gāng)——血气方刚;
C.卓越(zhuō)——zhuó 形削骨立(xiāo)——形销骨立;
D.字帖(tiē)——tiè 慢不经心(màn)——漫不经心;
故选B。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_____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_____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_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_____的共鸣。
A. 升温 继承 厚重 浓烈 B. 升级 继承 凝练 强烈
C. 升级 传承 凝练 浓烈 D. 升温 传承 厚重 强烈
【答案】D
【解析】
【详解】第一空的主语是“古琴热”,适宜用“升温”;继承,收纳某一个家族或个人的东西,与财产相关。传承,精神、文化等思想方面的传递、接续、承接之意。第二空要传的是“经典”,属于无形的文化传递,故用“传承”;凝练,紧凑简练,言简意赅。厚重,丰富而贵重。第三空是作定语,修饰“文史底蕴”,以“厚重”为宜;浓烈,厚重强烈,通常指味道。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第四空作定语,修饰“共鸣”,表现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宜用“强烈”。故选D。
4.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读书给人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 的。只有将那些知识全部贮存起来, ,才会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得更加 ,更加成熟,让你的思想真正独立起来。
A. 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锻造 完善
B. 潜滋暗长 水滴石穿 打造 完备
C.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打造 完善
D. 潜滋暗长 日积月累 锻造 完备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一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根据前半句的“改变”,可知此处应用“潜移默化”。
第二空:“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 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水滴石穿”,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因为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应用“日积月累”。
第三空:“锻造”,表示在炽热下用锤打使可塑金属工件改变物理性能、形状和大小。“打造”,制造。根据语境应用“锻造”。
第四空:“完善”,完备美好。“完备”,具备,不缺任何必要的东西的。根据语境应用“完善”。
故选A。
5.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真正喜欢的,是心爱的汉字摇曳在纸上的美感。②我愿意把纯白的纸页想象成最温厚的土地。③清峻的横折是梅花,飘逸的撇捺是兰草,灵动的钩钩点点则是四下翻飞的蜂蝶和鸟雀。④我怀着春风般的心意把它们呵护在纸页间,渐渐繁盛成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A. “我”是代词,“摇曳”是动词,“蜂蝶和鸟雀”是并列短语,“秘密花园”是偏正短语。
B. “清峻的横折是梅花,飘逸的撇捺是兰草,灵动的钩钩点点则是四下翻飞的蜂蝶和鸟雀。”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我愿意把纯白的纸页想象成最温厚的土地。”这个句子中,“温厚的”作状语。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B.这句话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温厚的”作“土地”的定语;
D.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④②③。①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④将“汉字”和“纸页”通过想象进行关联,②③是对“汉字”和“纸页”的具体想象,并且共用主语“我愿意”,因此②在前,③在后。
故选A。
6.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模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 两个“和”字都是连词,“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
B. “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 “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第一个“和”字是连词,第二个“和”字是介词;“娓娓道来”是偏正短语。
B. “表示并列关系”分析错误,应是: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C. “在温暖的阳光下”作状语。
故选D。
7.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武松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他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B. 范爱农是鲁迅的朋友,他与鲁迅在中国相识,之后一起去日本留学。范爱农回国后一直受轻视、排斥,最后因车祸而亡。
C. 《刈草的孩子》是当代诗人舒婷的短诗,其中“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表现出其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D.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帮助小人国阻止了一次敌国入侵,并答应了国王将敌人剩下的所有船只拖进港口的要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B.“他与鲁迅在中国相识”“最后因车祸而亡”有误,鲁迅与范爱农是在日本东京初识的,范爱农是溺水身亡的;
C.《刈草的孩子》作者是艾青;
D.在小人国,格列佛潜入海底,用绳子和子把不来夫斯古帝国的船只拖到利里浦特国,利里浦特不费一兵一卒就打败了敌国。“并答应了国王将敌人剩下的所有船只拖进港口的要求”表述错误。
故选A。
8.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武松十分敬重宋江,但当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
B.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把叼食他谷物的鸟类叫做“偷谷贼”,并用英国将盗窃犯处死示众的方式对付它们。
C. 古诗中常有许多代称,如桑梓代家乡,社稷代国家,汗青代史册。
D. 《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幼年保姆,在《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中都提到她害死隐鼠之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有误,“当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的人是李逵,不是武松;
故选A。
9. 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中虎妞如愿嫁给祥子,与刘四爷反目,可祥子觉得日子并不如意。
B. 《水浒传》中武松斗杀西门庆后被发配,途中在十字坡酒店险些被孙二娘所害。
C. 《朝花夕拾》中在迎神会上描写的无常,名为鬼实为人,借鬼讽人,伸张正义。
D. 古人常以“而立”“不惑”“耳顺”“知天命”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分析。
D.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故选D。
10. 下列选项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内容 人物
A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寿镜吾
B 他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朱赫来
C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鲁智深
D 他脑袋在肩膀的曲线构成的弧形上高傲地昂着,他的那双黑眼睛沉着冷静地注视着别人。 尼摩船长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应是范爱农;
B.“他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应是保尔;
C.“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应是黑旋风李逵;
故选D。
11. 阅读名著《红岩》片段,回答问题。
在黑暗中,A 分外兴奋地期待着华子良的到来,他决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B 问题的全部考虑,尽快汇报给特支,并且希望特支将他的意见,转告给地下党。
远处,终于轻微地传来了脚步声,在寂静的地窖里听得十分清楚,大概是送饭来了。心情舒畅的A 完全忘记了地窖生活的痛苦,在黑暗中,他停止了挖掘,又用稻草遮掩着挖过的石缝,慢慢地坐直身子。
选文中A是______,他要汇报的B问题是______。
【答案】 ①. 许云峰 ②. 越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所写。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节选的片段选自《红岩》的第二十四章:在黑暗中,许云峰分外兴奋地期待着华子良的到来,他决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越狱问题的全部考虑,尽快报告给特支,并且希望特支将他的意见,转告给地下党。
远处,终于轻微地传来了脚步声,在寂静的地窖里听得十分清楚,大概是送饭来了。心情舒畅的许云峰完全忘记了地窖生活的痛苦,在黑暗中,他停止了挖掘,又用稻草遮掩着挖过的石缝,慢慢地坐直身子。这时,他听见了吱吱的开启铁门的声音,听得出来,在通向地窖的隧道中,敌人设置了不止一道铁门。一会儿,电灯亮了,在锁死了的牢门之外,出现了人影,华子良布满胡须的脸,从风门口露了出来,他的手上,端着一碗饭……磁器口正街上,爆竹噼啪地响,烟雾弥漫中,成群的大人和小孩,围在一家新开张的杂货店门口。
据此可知,选文中的A是许云峰,他要汇报的B问题是越狱。
12. 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5)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7)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8)___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
(9)《<论语>十二章》中,揭示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1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尽管前路充满坎坷,青年人仍要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精神和远大志向。
(1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山岛竦峙 ②. 枯藤老树昏鸦 ③. 归雁洛阳边 ④.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⑤.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⑥. 年少万兜鍪 ⑦. 瀚海阑干百丈冰 ⑧. 峰峦如聚 ⑨. 学而不思则罔 ⑩. 思而不学则殆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竦峙、藤、雁、啼、羞、鍪、阑、峦、罔、殆、赢、婵、婵、察。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13. 选出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难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从纵的方面回顾了诗人经历的科举人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
B. 颔联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C. 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D“含蓄”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尾联直抒胸臆,直接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14.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江城子
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③远,空怅望,过维扬④。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记功。③双阙:指代朝廷。④维扬:即扬州。宋室南渡后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惨重。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词运用典故:“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西夏军队。
B. 乙词中的“沙”“草”“天”“路”这些意象,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景象,再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共同营造了辽远凄迷的意境。
C. 甲词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以议论为主。乙词上片前五句描写见闻,下片结尾处点维扬,全词中间部分集中抒情,这种写法能使结构紧凑。
D. 两首词都表现了作者想奔赴沙场、英勇杀敌的报国壮志。苏轼虽带着不得重用的无奈,但更有进取的“狂气”。李好古虽目睹维扬破败,痛心惆怅,但仍有御敌情怀。
【答案】C
【解析】
【详解】C.根据甲词下片关键句“酒酣胸胆尚开张(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可知,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苏轼的“狂”表现在他的行为和御敌报国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表达方式是抒情,不是议论;故选C。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中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
[注]①官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诚子书》)
B. 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 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D. 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6. 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C.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D.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18. 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______,乙文劝勉杨君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15. C 16. B
17. (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
18. ①. 勤奋刻苦、专心学习 ②. 通过弹琴平和心态、调养身体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极/穷困;
B.新鲜/少;
C.都是“曾经”的意思;
D.并且/将近;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操弦骤作”和“忽然变之”为承接关系;“急者凄然以促”与“级者舒然以和”为并列关系;
故断句为: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生活在他们中间。
(2)久:长时间。其:这。体:身体。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作才记叙了自己外出从师学习的经历,表现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勤奋刻苦,自己从学习当中获得了快乐,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用意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马生要专心学习,勤奋刻苦。
乙文:作者首段记叙了自己因为弹琴而治好了身体之疾的事件,第二段中的“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点明了作者赠序的原因,希望杨君能像自己一样,通过弹琴来平和心态,治愈疾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乙】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不久向朋友孙道滋学习弹琴,学习了几首乐曲。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等这种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调的声音,小的是羽调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会深深地打动听者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宣泄忧郁的情思,那么感动人心,也是极为深切的。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志。(后来)在剑浦担任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方几千里以外,这样,他心里确实有不平之处。并且(他)从小(身体)又多疾病,可是南方又缺少名医良药,风俗与家乡不同。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态,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态,调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有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把琴赠给他当作临别的纪念。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雍(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时时而间进 ( ) ②期年之后 ( )
③厉王虐 ( ) ④国人谤王 ( )
20. 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能谤讥于市朝 受任于败军之际
B. 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C. 乃不敢言 若无兴德之言
D.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
21. 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2. 【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__________;【乙】文中召公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
【答案】19. ①. 间或,偶然 ②. 满一年 ③. 暴虐(残暴) ④. 指责 20. A
21. (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国都的人没有敢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22. ①. 广开言路 ②. 防民之口 ③. 甚于防川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然。
②句意:满一年以后。期:满一年。
③句意:周厉王暴虐。虐:暴虐(残暴)。
④句意:百姓纷纷指责他。谤:指责。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多义词辨析。
A.皆为介词,在;
B.名词,集市/动词,买;
C.动词,说/名词,言论;
D.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语:
①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国人,国都的人。莫,没有谁。以目,用眼神示意。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选文【甲】写的是邹忌向齐王进谏的结果。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填写“广开言路”;
【乙】文抓住其中召公的话“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从中提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可。这个成语可理解为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点睛】参考译文:
【甲】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九年级语文适应性训练
时间:60分钟
注意:所有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选项;所有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水性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写在规定位置以外的答案一律无效,不予记分。
一、积累与运用(6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妥帖(tiē) 渲染(xuàn) 亘古(gèng) 神色张皇(huáng)
B. 诀别(jué) 漩涡(xuán) 瘦削(xuē) 怏怏不乐(yàng)
C. 暖和(hé) 斡旋(wò) 胸脯(pú) 力不睱供(xiá)
D. 行头(xíng) 残垣(yuán) 煨琐(wěi) 混为一谈(hǔn)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贸然(mào) 棱镜(líng) 翻来覆去(fù) 血气方钢(gāng)
B. 宽慰(wèi) 微薄(bó) 潜滋暗长(qián) 天涯海角 (yá)
C. 卓越(zhuō) 礼聘(pìn) 形削骨立(xiāo) 附庸风雅(yōng)
D. 星辰(chén) 字帖(tiē) 无缘无故(yuán) 慢不经心(màn)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_____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_____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_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_____的共鸣。
A. 升温 继承 厚重 浓烈 B. 升级 继承 凝练 强烈
C. 升级 传承 凝练 浓烈 D. 升温 传承 厚重 强烈
4.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读书给人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 的。只有将那些知识全部贮存起来, ,才会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得更加 ,更加成熟,让你的思想真正独立起来。
A. 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锻造 完善
B. 潜滋暗长 水滴石穿 打造 完备
C.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打造 完善
D. 潜滋暗长 日积月累 锻造 完备
5.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真正喜欢的,是心爱的汉字摇曳在纸上的美感。②我愿意把纯白的纸页想象成最温厚的土地。③清峻的横折是梅花,飘逸的撇捺是兰草,灵动的钩钩点点则是四下翻飞的蜂蝶和鸟雀。④我怀着春风般的心意把它们呵护在纸页间,渐渐繁盛成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A. “我”是代词,“摇曳”是动词,“蜂蝶和鸟雀”是并列短语,“秘密花园”是偏正短语。
B. “清峻的横折是梅花,飘逸的撇捺是兰草,灵动的钩钩点点则是四下翻飞的蜂蝶和鸟雀。”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我愿意把纯白的纸页想象成最温厚的土地。”这个句子中,“温厚的”作状语。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③④②。
6.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模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 两个“和”字都是连词,“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
B. “抚摸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 “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7.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武松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从为兄报仇开始,他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B. 范爱农是鲁迅的朋友,他与鲁迅在中国相识,之后一起去日本留学。范爱农回国后一直受轻视、排斥,最后因车祸而亡。
C. 《刈草的孩子》是当代诗人舒婷的短诗,其中“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表现出其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D.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帮助小人国阻止了一次敌国入侵,并答应了国王将敌人剩下的所有船只拖进港口的要求。
8.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武松十分敬重宋江,但当听说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
B.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把叼食他谷物的鸟类叫做“偷谷贼”,并用英国将盗窃犯处死示众的方式对付它们。
C. 古诗中常有许多代称,如桑梓代家乡,社稷代国家,汗青代史册。
D. 《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幼年保姆,在《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中都提到她害死隐鼠之事。
9. 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中虎妞如愿嫁给祥子,与刘四爷反目,可祥子觉得日子并不如意。
B. 《水浒传》中武松斗杀西门庆后被发配,途中在十字坡酒店险些被孙二娘所害。
C. 《朝花夕拾》中在迎神会上描写的无常,名为鬼实为人,借鬼讽人,伸张正义。
D. 古人常以“而立”“不惑”“耳顺”“知天命”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10. 下列选项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内容 人物
A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寿镜吾
B 他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朱赫来
C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鲁智深
D 他的脑袋在肩膀的曲线构成的弧形上高傲地昂着,他的那双黑眼睛沉着冷静地注视着别人。 尼摩船长
A. A B. B C. C D. D
11. 阅读名著《红岩》片段,回答问题。
在黑暗中,A 分外兴奋地期待着华子良的到来,他决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B 问题的全部考虑,尽快汇报给特支,并且希望特支将他的意见,转告给地下党。
远处,终于轻微地传来了脚步声,在寂静的地窖里听得十分清楚,大概是送饭来了。心情舒畅的A 完全忘记了地窖生活的痛苦,在黑暗中,他停止了挖掘,又用稻草遮掩着挖过的石缝,慢慢地坐直身子。
选文中A是______,他要汇报的B问题是______。
12. 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5)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7)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8)___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
(9)《<论语>十二章》中,揭示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1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尽管前路充满坎坷,青年人仍要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精神和远大志向。
(1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13. 选出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难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从纵的方面回顾了诗人经历的科举人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
B. 颔联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C. 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14.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江城子
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③远,空怅望,过维扬④。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记功。③双阙:指代朝廷。④维扬:即扬州。宋室南渡后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惨重。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词运用典故:“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B. 乙词中的“沙”“草”“天”“路”这些意象,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景象,再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共同营造了辽远凄迷的意境。
C. 甲词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以议论为主。乙词上片前五句描写见闻,下片结尾处点维扬,全词中间部分集中抒情,这种写法能使结构紧凑。
D. 两首词都表现了作者想奔赴沙场、英勇杀敌的报国壮志。苏轼虽带着不得重用的无奈,但更有进取的“狂气”。李好古虽目睹维扬破败,痛心惆怅,但仍有御敌情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中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
[注]①官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诚子书》)
B. 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 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D. 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6. 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C.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D. 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18. 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______,乙文劝勉杨君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雍(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时时而间进 ( ) ②期年之后 ( )
③厉王虐 ( ) ④国人谤王 ( )
20. 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能谤讥于市朝 受任于败军之际
B. 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C. 乃不敢言 若无兴德之言
D.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
21. 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2. 【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__________;【乙】文中召公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