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人之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课节选自《三字经》,文本句式整齐,韵律朗朗上口,既是识字教学的好素材,也是在学生心中埋下好学之心的良好契机。由此,本课设计旨以识字教学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手段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识记本课汉字,积累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遍诵读走近经典,走进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从而让好学精神在儿童心中萌芽,进而领略国学文化的思想魅力。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能够运用听读识字、看拼音识字等方法自主认读文本,对韵律较强的文本阅读兴趣较强,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对于故事典故很感兴趣,能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了解“专注学习”的主题,对于感兴趣的问题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瞬时记忆力很强,能够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大致理解文本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甚至熟读成诵,作为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分类指导等方法,学习“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习、义、玉”四个独体字。 2.认读“初始、初夏”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 1.运用熟字加减、分类指导等方法,学习“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习、义、玉”四个独体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Ppt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融合应用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自我介绍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空中课堂,我是主讲某某老师,来自弘文学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八。 首先,检查一下你的学习材料:课文、练习本、铅笔、橡皮。下面,就正式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2.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你知道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不停地搬家吗?(明白环境对人的影响。) 补充孟子资料,了解其成就。 后来,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明白这个道理,古人把像孟子这样的故事,连同很多历史、天文等知识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因为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叫它《三字经》。学了它,我们就可以知道怎样做个好孩子,也可以明白更多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其中的第一篇,题目叫《人之初》。 板书课题:人之初 听故事,积极思考老师问题,并能自己说一说。。 PPT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跟着音频读,纠正读音。 3.读生字:请看本课的生字,包括一类字和二类字,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4.跟老师读,纠正读音,再读。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 自由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跟老师读,每个读两遍。 PPT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 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补充多音字:相、教 认识:初。 书空:之、习。 2.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自由读第二小节,注意观察这一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带有“不”字。) 进行“不”的 变调规律复习: 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他声调时,都读第四声。 认识:幼 书空:义·复习拼音yi,整体认读音节。注意笔顺。 玉:王有点。 大声朗读,积极思考。 PPT
四、填空提示,指导背诵 人之(),性()(), 性相(),习相()。
苟不(),性乃(), ()之道,()以专。 ()不学,非所(), ()不学,()何为
()不琢,不(), ()不学,不知()。 通过填空,初步指导学生背诵。 打击节拍练习。 大声朗读,积极动脑思考。 PPT
四、指导书写 归类:本节课学写独体字。 习:注意笔顺和占格 之:平捺的写法。 玉:王加点。 义:X加点。 认真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1、熟练朗读课文。 2、搜集了解三字经的其他小故事。 熟练朗读课文并把内容讲给爸爸妈妈。
七、教学特色: 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一节识字课,充分运用引用甲骨文等方法诱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突破重难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