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反思》教案
单元主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活动课 其他
时间 课时安排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7 课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掌握三个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史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
认识到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并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通过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时间和空间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史料,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解释:通过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并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互关系,以及三个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 提示: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讲授新课】 指点江山:契丹族与党项族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形势图) 2.提出问题: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分组制表。 教师最后出示下表: 民族契丹族汉族党项羌政权辽北宋西夏时间 916年960年1038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都城上京东京兴庆
3.(多媒体出示问题:辽和西夏巩固政权的措施)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答案提示:(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元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 制西夏文字。 不打不相识 辽与北宋的和战 1.史料解读(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材料二: 2.提出问题: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教师指出: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和平局面。 3.(多媒体展示问题:如何正确的评价澶渊之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老师归纳: 对北宋而言: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对社会经济而言: 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战争与和平: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夏和议的影响)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答案提示: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小结】 辽宋、宋夏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地图和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辽、西夏与北宋历史的兴趣。
清晰的历史脉络:帮助学生理清了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脉络。
培养分析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不足之处:
深度拓展不足:对于一些历史细节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可能还不够深入。
多样化教学方法:可以尝试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模拟谈判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改进措施:
深入研究教材: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提供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创新教学活动:设计更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制作历史海报、撰写历史短文等,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对课程的理解。
引导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未来教学展望:
跨学科整合:将历史与其他学科如地理、语文等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启示,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应用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通过以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期,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