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长城》同步训练.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长城》同步训练.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8 13:3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长城》同步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bǎo lěi zhì huì pán xuán
( ) ( ) ( )
qī liáng wěi dà qǐ jì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 ( ) ( )
答案:堡垒 智慧 盘旋 凄凉 伟大奇迹 崇山峻岭
知识点:拼写生字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学生容易把“堡垒”的“堡”写成 “保”。还有部分学生容易把“盘旋”的“旋”字写成“漩”。盘旋:旋绕飞行,有逗留、徘徊的意思。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峻的山岭。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比一比,再组词。
转( ) 隔( ) 夫( ) 仗( )
砖( ) 融( ) 扶( ) 丈( )
答案:转(转学 翻转) 砖(砖块 砌砖) 隔(隔夜 隔开) 融(融合 融化 ) 夫(夫人 丈夫) 扶(扶住 扶起来) 仗(打仗 对仗) 丈(丈夫 丈人)
知识点:形近字组词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读一读,选一选。
(1)你答应(yīng yìng )别人的事,就应(yīng yìng)该做到。
(2)这数(shǔ shù)不清的条石,全是靠无数(shǔ shù)的肩膀抬上来的。
答案:(1)yīng yìng (2)shǔ shù
知识点:多音字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多音字地掌握,答应:同意;应允;允许。应该: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数不清:数目太多数不过来。无数:无法计算。极言其多。
点评: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盘旋---( ) 修筑---( ) 坚固---( )
陡峭---( ) 平整---( ) 瞭望---( )
答案:旋转 修建 牢固 峻峭 整齐 远望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
分析:对于近义词的题型,只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盘旋:旋绕飞行,有逗留、徘徊的意思。修筑:修缮建筑;修建。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陡峭:指山直上直下,又高又陡。瞭望:指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点评: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学生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正确书写,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5.我会加标点。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 十分平整 像很宽的马路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答案:,,,。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
分析:本题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掌握。句式比较简单,没有太大的问题。句号:句号(。)或句点(.)是用于陈述句 ( http: / / baike. / doc / 5679764-5892438.html" \t "_blank )末尾 ( http: / / baike. / doc / 1897326-2007465.html" \t "_blank )的标点。文章内使用的时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也可以用在直述式文意已完足的句子","在有些时候,句号也可以用在语气舒缓的反问句的末尾"。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逗号: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
点评:逗号和句号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容易找答案。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是……而是……
(1)( )明天下雨,我们( )不去公园了。
(2)共产党闹革命( )为了个人发财,( )为了解放劳苦大众。
(3) ( )小明本学期在学习上下狠下功夫, ( )进步明显。
答案:(1)因为……所以…… (2)不是……而是…… (3)如果……就……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因为……所以……:表示的因果的关系。
如果……就……:表示的是假设的关系。不是……而是……表示的是递进的关系。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学生应理解关联词的词性,这样就容易找到答案。
试题标签: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五组第17课《长城》
7.选择正确的词义。  
靠:a. 接近,挨近 b. 依靠 c. 信赖   
(1)我们的船渐渐靠岸了。( )  
(2)数不清的条石,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3)他做事很可靠.你不必担心。( )  
自然:a. 自由发展 b. 不拘束 c. 理所当然  
(4)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  
(5)我的病不用吃药,过两天自然就会好了。( )  
(6)站在长城上,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答案:(1) a (2)b (3)c (4) b (5)c (6) a
知识点:一字多义
解析: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掌握。
分析:靠:倚着,挨近:倚~。~垫。~背。船~岸;依赖:依~。~托。~头;信托:可~。~得住。牢~;传统戏剧中武将所穿的铠甲:扎~。~旗。
点评: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气势,做事的魄力,本课指长城表现出来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
(2)高而险峻的山岭。( )
(3)结合絮密,不容易破坏,牢固,很结实的。 ( )
(4)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 )
答案:(1)气魄
(2)崇山峻岭
(3)高大坚固
(4)凝结
知识点:理解词语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难度不大。(1)题目中有答案。(2)注意“崇”字的书写。(4)注意“凝”与“疑”的区别。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9.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因为( )。
答案:长城气势雄伟,构思巧妙,布局合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在课文的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就是因为:长城气势雄伟,构思巧妙,布局合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点评:学生应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
10.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芝麻开花( )
张飞卖豆腐( )
叶公好龙( )
答案:节节高 人硬货不硬 口是心非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开的花是一节接一节的高; 比喻意:比喻学业日日有成,职位总在升等。张飞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做人要一丝不苟。叶公好龙,口是心非:嘴说,想却另套指口致。
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很容易找到答案。
11.反义词。
远看----( ) 陡峭----( )
雄伟----( ) 蜿蜒----( )
答案: 近看 平坦 矮小 笔直
知识点:反义词
解析:
分析:远看:抬起头睁大眼睛,往远处看。陡峭:指山势高而陡峻。雄伟:体貌勇壮魁梧。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点评: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只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12.查字典填空。
(1)“慧”字的音序是(  ),音节是(  )。
(2)“扶”为(  )结构,这个偏旁是(  ),组词为(  )。
答案:(1)H huì
(2)左右结构 提手旁 扶手
知识点:识字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用音序法查字典,所以必须识记汉字两个汉字。(1)“慧”:聪明,有才智:聪~。智~。颖~。~黠(聪明而狡猾)。~心。(2)“扶”:帮助,援助:~养。~植。~危济困。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就能找到答案。
13.句式加工厂。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木偶抓住了小红狐的大尾巴。(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难道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2)可爱的小木偶抓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
知识点:反问句、扩句
解析:
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扩句:就是给句子添上修饰成分,使内容更加形象具体。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反问句和扩句的掌握,应该了解转变的方法。
14.造句。
不但……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
分析:不但……而且……表示的递进的关系,既……又……表示的是承接的关系。
点评:主要考查了用关联词造句,学生应该了解关联词的用法。
15.我会填空。
( )的草原 ( )的马路 ( )的山坡
( )的长城 ( )的花朵 ( )的衣服
答案:
宽广 平坦 陡峭 雄伟 鲜艳 漂亮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草原、马路、山坡、衣服长城、花朵、都是学生们容易观察到的,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样子去写修饰词语。像其他的词语我们应该学会多积累,熟练地掌握住。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6.修改病句。
(1)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习题,他都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街两旁拍摆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师布置的所有习题,他都做完了。(2)大街两旁拍摆了物品。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
分析:(1)所以和习题表达的意思一样,应去掉一个。(2)物品是用来摆的,人是战立的。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学生应该掌握其方法。
17.课内阅读。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那些动词说明已经来到了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很自然的想起”体现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站、踏、扶。
(2)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知识点:巩固课文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句话中有三个动词。(2)“很自然的想起”体现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8.课外阅读。
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湖水清可见底,碧绿发口粮,好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她在微风吹动下,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零零星星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缀着绿色图案的绿缎子。湖上横跨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就像一根腰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1)短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在这个比喻句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湖水 树木 草地 野花 天鹅桥
(2) 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湖水清可见底,碧绿发口粮,好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把天鹅湖比作翡翠。
知识点:课外延伸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文中有答案,学生需仔细阅读课文。
(2)比喻句:比喻句是指运用比喻的句子,包含本体、喻体、喻词。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点评:这篇文章比较简单,只要仔细阅读课文都能找到答案。
19.扩展训练。(有趣的成语)
例: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快的速度( )
最长的腿( )
最难做的饭( )
最遥远的地方( )
答案:风驰电掣 一步登天 无米之炊 天涯海角
知识点:知识扩展
解析:
分析:风驰电掣: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一步登天:登:上。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无米之炊:炊:做饭。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应该熟记词语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4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