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养昆虫》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饲养计划。
2.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
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饲养,体会养昆虫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
▍流程一:新课导入
1.交流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昆虫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昆虫的特点是什么?
2.出示各种蚕的图片并提问: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昆虫吗?
3.教师介绍:这些都是同一种昆虫——蚕。蚕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接下来的几周,我们将通过养蚕来了解昆虫一生的变化。
▍流程二:养蚕准备
1.提问:关于养蚕,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2.教师介绍:
(1)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繁衍季节,我们要研究蚕卵会在什么季节孵化。春天天气变暖以后,气温一般达到20℃以上就可以开始养蚕了。这时应留意蚕卵的变化,等待蚁蚕孵出。
(2)养蚕前,我们可以利用纸盒为蚕宝宝建一个温暖的家,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盒盖上扎几个孔,方便透气。
(3)我们要为蚁蚕准备好食物——干净的桑叶,因为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直接拿,我们可以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4)我们每天都要悉心照料这些蚕宝宝,帮它们清除粪便、换桑叶,在喂养过程中观察、记录蚕宝宝的生长情况。
▍流程三: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会从日积月累的日记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发。我们可以用文字、数据、图画、拍照片、录视频等方式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的发现。
1.那养蚕观察日记该怎么记?要记些什么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2.指导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出示养蚕观察记录表。
3.学生养蚕并写好观察日记。
4.整理观察日记。
(1)观察蚕卵和蚁蚕的样子。
出示蚕卵和蚁蚕的图片并介绍:这是蚕卵孵化过程中蚕卵的变化,请同学们看一看并说一说蚕卵在各个时期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多大,是如何变化的,蚁蚕又是什么样子的。
瞧,刚产下的蚕卵是椭圆形的,呈米黄色,颗粒很饱满,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几天后,蚕卵颜色会慢慢变深,逐渐变成浅灰色,中间慢慢凹陷,快孵出蚕的蚕卵卵壳接近透明。刚出生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一般只有2~3毫米,因此叫蚁蚕。
(2)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蚕孵化出来以后,就开始不停地吃桑叶,身体也越来越长,越来越大。我们可以采用什么办法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呢?
测量时,第一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第二步,连接两个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3)记录蚕宝宝的蜕皮过程。
随着蚕宝宝不断长大,我们会发现,它们出现了多次蜕皮的情况。它们是怎样蜕皮的?在一次次蜕皮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呢?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通过记录蚕宝宝的蜕皮过程,我们发现蚕宝宝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浅。蚕宝宝要经过四次休眠后蜕皮的过程。蜕皮时,蚕从头部开始慢慢向尾部蜕皮。注意哦,蚕蜕皮时,千万不要弄断它身上的丝,不然它的“外衣”不仅脱不下来,而且还会死掉。
(4)记录蚕宝宝吐丝结茧。
蚕宝宝蜕四次皮,长到五龄末期,排完最后一次粪便后,就不吃桑叶了,开始摇头晃脑练习吐丝。
蚕宝宝吐丝结茧的时候,需要在盒内放置方格簇,蚕宝宝会自己爬进去结茧。
(5)记录飞蛾破茧而出。
蚕结茧后,在茧内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钻出来的呢?
蚕宝宝在茧内经过蜕皮后变成了蛹。蛹,身体呈纺锤形,头部很小,腹面长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体色发黄,有一对翅膀和三对足。剪开蚕蛹,蚕还能正常发育。
十多天后,蚕蛾就咬破蚕茧从里面钻了出来。蚕蛾全身都是白的,胖乎乎的,头上长一对触角。蚕蛾羽化不久后就会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会产下蚕卵。产卵后不久,它们就会相继死去。
▍流程四:小结蚕的一生
1.回顾蚕宝宝的一生,它经历了哪几个主要的阶段呢?你能用图画一画吗?
2.学生画一画,教师小结。
▍流程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通过养蚕,观察蚕一生的成长变化,我们了解了昆虫的一生经历着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不同的特点,也经历了昆虫“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从中我们懂得了“坚持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这一道理。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饲养活动中,学生往往只关注养,很少有同学主动去记录观察所得。因此在养蚕前,明确观察目标,对观察、记录的方法进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保持学生的观察、记录热情,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内设置观察记录墙,只要学生在饲养过程中有所得,就可以将观察到的现象贴在相应的板块之中与其他同学分享,以此不断丰富学生对于蚕的认识。由于养蚕是一个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我们应该结合蚕的各个生长期与其他课进行穿插进行教学。我们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在养蚕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倾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