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7:3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琵琶行 并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初春时节,花未开,柳初绿,整个世界仿佛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郎,羞答答地露出半边脸。
B.小王在和几个和自己一样创业失败的朋友的聚会上说:“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应该相互扶持。”
C.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只能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该剧对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是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D.关于这件事,目前各种说法都有,真是“嘈嘈切切错杂弹”,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
2.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C.“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D.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
3.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地点、时间和这一段的中心事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
B.三四两句写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却连音乐也没有。
C.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与朋友的内心都十分悲痛,茫茫的江面上映着月影,更增添了悲凉之感。
D.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使人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成功是需要机遇的,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和杜甫都已去世。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正好适逢其时。
B.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但在内容和悄调上很不相同。
C.白居易之所以能在诗歌创作上登上峰巅,青史留名,是因为离不开他的一身正气和完美人格。
D.纪录片《白居易在龙门》以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的生活状态、情感变化等为主线,以旁白介绍加配乐的形式展现了他坎坷多难、跌宕起伏的一生。
阅读《琵琶行》的小序,完成各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在一项是( )
A.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C.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D.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6.下列对这段小序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序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创作动机。
B.因为送客时忽然听到琵琶声,所以让她赶快弹奏了几曲。
C.琵琶女曾经向姓穆和姓曹的两位琵琶名师学习过弹奏琵琶技巧。
D.《琵琶行》为七言诗,小序中的“长句”,是唐代的习惯说法。
7.下列句子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委身为贾人妇 为君翻作《琵琶行》
B.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C.因为长句 我欲因之梦吴越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送客湓浦口
A.转徙于江湖间 B.感斯人言
C.马之千里者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9.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赢得仓皇北顾 D.乍暖还寒时候
10.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字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元和十年”是用年号纪年。古人除了用年号纪年外,还经常用天干地支搭配来纪年,叫干支纪年法。
B.“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有时专门用来安置被贬谪官员,有职无权。
C.“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除“左迁”外,用来表示降职或免职的说法还有“黜”、“除”、“罢”、“窜”、“免”等。
D.京都,中国历史上有九大古都,皆可称为“京都”,包括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大同、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本文中的“京都”指长安,即现在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①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②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③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④,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②未省(xing):不懂得。③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④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女、语、尔、汝”的发音都是收拢口型,读起来有些绕口,恰恰表现出儿女缠绵纠结的情态。
B.三四两句改为押ang韵,声音响亮的“昂”“场”两字,表现出琴声由缠绵婉转变换为昂扬激越。
C.“浮云”两句形容音乐虚浮无力。“喧啾”句形容音乐热闹嘈杂,“忽见”三句写出凤凰极力攀登却难免失败的悲伤。
D.诗的前十句描写琴声,后八句描写作者听琴的感受。五七言交错运用,与琴声的疾徐断续相协调。
12.下列对这首诗和白居易《琵琶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诗“划然”两句与白诗“银瓶”二句,琴声风格相似。
B.对弹奏者的描写,韩诗极少,而白诗较多。
C.韩愈不懂音乐,所以听颖叔弹琴感到痛苦。
D.白居易精通音乐,所以听琵琶女弹琴“如闻仙乐”。
13.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描写音乐的手法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一诗中不止一次出现月亮这个意象,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 ”。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
(4)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5)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诗歌中第一次用侧面描写手法写琵琶女演奏的乐曲极具魅力的诗句是: , 。
《琵琶行》中既写出了诗人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相识的心情,又写出了琵琶女出场时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
描写琵琶女弹奏结束,乐声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 。
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 ,

《琵琶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急促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轻细急促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婉转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特点的句子是: , 。
《琵琶行 并序》同步练习答案
D 【解析】“嘈嘈切切错杂弹”不是各种说法都有,而是声音交错
A 【解析】“不愿见官员”错误
B 【解析】“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错误,互文,主客都下马再上船
D 【解析】A“正好适逢其时”重复,“适”就是“正好”的意思;B语义残缺,“具有尚实、尚俗、务尽”加上“的特点”;C“白居易之所以……”应该为“之所以白居易……”
D
B 【解析】“所以让她赶快弹奏了几曲”因果关系错误
D 【解析】A成为、替;B话语、字;C因此、依据 D第二年
B 【解析】省略句。A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D无特殊句式
C 【解析】名词作状语。A使动;B名作动,下雨;D形容词作动词,变暖
C 【解析】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11.C
【解析】C.“‘浮云’两句形容音乐虚浮无力”理解错误,这两句的句意是: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可见,“浮云”两句形容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故选C。
12.C
【解析】C.“韩愈不懂音乐,所以听颖叔弹琴感到痛苦”理解错误,诗的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
故选C。
13.相同点:①都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琴声的各种美妙变化;②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音乐表现得具体可感;③都用听者的感受,侧面烘托弹奏者的高超琴艺。
不同点:①在使用侧面烘托手法时,韩诗写的听者感受更多、更直接、更集中;②白诗写听者感受时更含蓄,如“悄无言”“青衫湿”,且散见于全文。
14.(1)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5)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6)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7)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8)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9)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0)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