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7 17:01:37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地(  ),总结了气候特征.
A.猜测与记录 B.想象与绘画 C.观察与记录
2.课堂上,我们用下列实验(  )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A. B. C.
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4.在水加热实验中,即将沸腾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5.惯惯想用温度计去测量水温,温度计的使用(如下图),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6.如右图所示,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放一个泡沫球,把杯子完全压入水中,这时泡沫球在杯中(  )的位置。
A.① B.② C.③
7.下列关于水、水蒸气、冰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水蒸气、冰都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B.水和冰有一定的体积。而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C.水、水蒸气、冰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8.在探索“空气有质量吗”的实验中,第一次充入10筒空气后,天平没有发生变化。以下做法最合适的是(  ).
A.得出结论:空气没有质量
B.继续充入空气,多做几次实验
C.停止实验
9.习习发现花鸟市场的鱼缸里,总有一根空气泵不断往水里打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让空气溶解在水中,供鱼呼吸
B.给鱼吹气,让他们觉得凉快些
C.让鱼缸呈有泡泡冒出,看上去更美观
10.冬季流感多发,人们需要佩戴口罩预防流感,主要是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空气(  )的特点而传播。
A.比较轻 B.会流动 C.容易被压缩
11.走马灯是我国传统节日的玩具之一,在灯内点上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向上运动,推动纸轮风车转动。下列现象中,与走马灯原理相似的是(  ).
A.放风筝 B.电风扇 C.热气球
12.冬天,人们会把室外裸露的水管包起来,这是为了(  )。
A.防止水管中的水结冰,因为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会把水管胀破
B.防止水管温度太低。因为冬天天气太冷,水管会变脆,容易破
C.防止水管温度太低,手碰到会觉得冷,所以把它包起来
13.如右图所示,想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我们可以(  ).
A.向A管吹气 B.向B管吹气 C.向任意一管吹气
14.把天空当作一个圆,阴影表示云量。根据右下图,可以知道当天的天气是(  )
A.晴 B.多云 C.阴
15.(2022三上·余姚期末)空气中的云是由(  )聚集而成的。
A.水蒸气 B.空气和灰尘 C.小水滴或小冰晶
16.下雨天,汽车后视镜经常会布满小水珠,导致驾驶员看不清后方来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现在,很多汽车后视镜都有加热功能,可以让后视镜上的小水珠快速消失,这是因为(  )。
A.加热加快了小水珠蒸发
B.加热后,小水珠溶解更快了
C.小水珠被后视镜吸收了
17.惯惯想自制红豆棒冰,他家的冰箱有两层,分别是冷藏室(最低温度4℃)和冷冻室(最低温度-18℃),那么,惯惯应该把红豆汤放在(  ),才能成功地制作出红豆棒冰。
A.冷藏室
B.冷冻室
C.冷藏室和冷冻室都行
18.在我们来做“热气球”的实验中,塑料袋“热气球”上升一段时间后掉落,原因是(  )。
A.塑料袋太重了
B.塑料袋被风吹下来了
C.热空气变冷了,塑料袋就下降了
19.习习很喜欢喝糖水,在配制糖水的过程中,她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的速度不够快
B.搅拌时间不够久
C.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20.惯惯在学习《压缩空气》一课后,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他发现爸爸往喷水壶(右图)中打气就能喷水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往喷水壶中打入大量空气,正是利用了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
B.喷水时,水是被瓶中的压缩空气给挤压出来的
C.喷水时,瓶内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没有变
二、水的研究
21.惯惯为了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记录。
(1)如下图,请将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和对应名称用线连起来。
(2)在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  )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3)加热水至沸腾一段时间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会冒“白气”
B.温度计示数上升先快后慢
C.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继续上升
(4)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现象。把序号填在对应的位置.
水中:   :水面:   水面之上:   
①冒出大量“白气”②产生大量气泡,快速上升③剧烈地不停翻滚
22.最近习习嗓子一直不舒服,妈妈在家给习习炖了冰糖雪梨,细心的习习发现冰糖在锅里煮的时候很快就溶解了,而把冰糖含在嘴里要很久才能完全溶解。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帮习习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1)研究的问题是冰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A.颗粒大小 B.是否搅拌 C.水的温度
(2)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不同的条件是(    )。(可多选)
A.颗粒大小 B.是否搅拌 C.水的温度
(3)在下列材料中选择需要的材料,并在括号里打“√”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糖(  )小刀(  )两个烧杯(  )热水和冷水各20毫升(  )一根搅拌棒(  )
(4)在你的帮助下,习习发现   冰糖溶解地更快。
(5)要使冰糖尽快溶解,方法(  )比较好。
A.10℃ B.40℃ C.40℃
三、空气的研究
23.习习想探究风的形成原因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记录
(1)请在右图中用箭头“→”表示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
(2)实验中,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是为了(  ).
A.使实验更有趣
B.形成风
C.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3)这个实验中的蜡烛相当于自然界中的(  )。
A.太阳 B.月亮 C.内电
(4)通过实验,推测大自然中的风是由(  )形成的,
A.雷电
B.太阳
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
(5)拿一架纸风车靠近B孔,若蜡烛燃烧得更旺,则风车的转动会(  ).
A.更快 B.更慢 C.不变
四、天气的研究
2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击切相关,下图是习习在某天气APP上捎抄的余姚天气预报信息,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习习发现近期雨水天较多,想测量降水量。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雨量器的是(  )
A.矿泉水瓶 B.透明玻璃杯 C.陶瓷杯
(2)在制作雨量器时,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  )对齐。
A.内部底面 B.外部底面 C.中部
(3)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要放在(  )的位置.
A.斜坡 B.阴凉大树下 C.平的空地上
(4)经过观测,习习发现12月11日这天测得的降水量与天气预报相符,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你认为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有可能为(  )。
A.7.5毫米 B.18毫米 C.7.5厘米
(5)根据天气预报,你觉得12月13日那天,在穿衣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 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总结了我国现代气候的特征。
2.【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天平
【解析】【分析】 在古代,虽然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如柏拉图等已经假定空气是有重量的,可是他们无法称出这个重量,因而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没有重量的。到了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里略做了试验,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最早的试验很简单,伽里略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杯打足气,也就是用加压的办法使瓶中多装一些空气。这时,用天平称称它的重量,记下来。然后,把瓶口打开,那些多装的空气跑了出来,这时再称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很显然减轻的重量应当为跑出来的空气的重量。
3.【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 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不能添满,以防引起着火,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以防着火,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不可用内焰部位给物质加热,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以防着火。
4.【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水即将沸腾时,水中会出现许多气泡,且越往上气泡越大。
5.【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到烧杯的底部和烧杯侧壁,所以选项C正确。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撒一些泡沫球,把杯子完全压入中,这时泡沫球在杯中③的位置,因为①、②位置被空气占据。
7.【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物质水的不同形态,水、水蒸气和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为了让水变成冰需要降低水的温度,冰有一定的形状,水和冰都有一定的体积。
8.【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在探索“空气有质量吗”的实验中,第一次充入10筒空气后,天平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10筒空气的质量太轻了,应该继续充入空气,多做几次实验。
9.【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 花鸟市场的鱼缸里,总有一根空气泵不断往水里打气, 这是因为水中的生物生活也需要氧气,这根管子能够给鱼提供氧气,让氧气溶解在水中,供鱼呼吸。
10.【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 空气的性质: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人们需要佩戴口罩预防流感,主要是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会流动的特点传播的。可见B符合题意。
11.【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走马灯是利用热力环流作用,灯里点燃的蜡烛加热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运动,推动纸轮风车转动,灯屏上就出现了人马追逐的影像。热气球是利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原理升空的,与走马灯原理相似。
12.【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冬天,自来水管外面要包上布或稻草,这主要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膨胀造成水管破裂,为了防止水管结冰,北方室外自来水管通常要用稻草包裹,保持水管内水温在0℃上不结冰。
13.【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能够占据空间,从B管中向瓶中吹气,气体会把水压出,沿着A管出来。
14.【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云量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把天空看成一个圆,阴影部分表示云时,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表示为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三表示为多云,如果云量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三表示为阴天。
15.【答案】C
【知识点】云的种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天空中的云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在天空中漂浮,就形成了云。
16.【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现在许多汽车都配备了后视镜加热功能,可让后视镜上的小水珠快速消失,这是因为加热加快小水珠蒸发。
17.【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凝固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也是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通常情况下,水凝固的温度是0℃,周围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而且温度越低,水结冰的速度越快。因此,制作冰淇淋需要放入冰箱等待凝固,应该放在冰箱冷冻室(-18℃)。冰箱冷藏室(4℃)水是不能结冰的。
18.【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做“热气球”,塑料袋升空一段时间后会下降,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变冷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
19.【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 根据对物质溶解能力的认识,当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就无法继续溶解了。同时说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0.【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在对密闭容器中的空气施加压力时,空气的体积被压缩,使内部的压强增大;当外力撤销时,空气在内部压强的作用下,又会恢复到原来的体积,显示出像弹簧一样的弹性。注射器抽、推能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生活中运用空气被压缩的例子很多,因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例如篮球、轮胎、气枪、打气筒等。
21.【答案】(1)(从上到下)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和酒精灯。
(2)A
(3)C
(4)②;③;①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不再继续升高。
(1)水的加热实验用到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其中烧杯用来盛放加热的水,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石棉网让加热更加均匀,酒精灯是加热工具,三脚架用来承载石棉网。图中实验所用工具从上到下依次是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和酒精灯。
(2)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3)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4)水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不停地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冒出。
22.【答案】(1)C
(2)AB;C
(3)两块大小一样的冰糖( √ )小刀(  )两个烧杯( √ )热水和冷水各20毫升( √ )一根搅拌棒( √ )
(4)水温越高
(5)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碾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1)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妈妈在家给小明炖了冰糖雪梨,细心的小明发现冰糖在锅里煮的时候很快就溶解了,而把冰糖含在嘴里要很久才能完全溶解,这是研究冰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的问题。
(2)本题研究的问题是冰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所以,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颗粒大小相同、都没有搅拌。不同的条件是水的温度不同。
(3)研究冰糖的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需要两块大小一样的冰糖,两个烧杯,热水喝冷水各20毫升。
(4)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结论是水的温度越高,冰糖溶解得越快。
(5)要使冰糖尽快溶解,我们可以升高水的温度,搅拌,把冰糖研磨成小颗粒。
23.【答案】(1)
(2)A
(3)A
(4)C
(5)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风;对流
【解析】【分析】风就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于地表冷热不均或其他原因导致地表大气气压分布不均,水平方向上高压和低压间形成气压梯度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
(1)点燃蜡烛后,蜡烛上方的空气被蜡烛加热,向上升起,顺着纸盒上侧面洞口流出,纸盒里空气数量减少,气压降低,纸盒外面的冷空气从下侧面洞口流入纸盒,可以看到蚊香的烟柱从纸盒下侧面洞口进入纸盒。将纸条放在纸盒上侧面洞口处,会看到纸条向远离纸盒的方向飘动,说明纸盒内的空气向外流出。如下图所示,图中用箭头表示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
(2)实验中,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主要是为了观察空气的流动情况,故A正确。
(3)地球上的光热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图中这个实验中的蜡烛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太阳,故A正确。
(4)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大自然中的风是由地面受热不均,各地空气冷热不同,产生了空气流动。故C正确。
(5)拿一架纸风车靠近图中纸盒上方的B孔,若蜡烛燃烧得更旺,空气流动速度变快,则风车的转动会更快,故A正确。
24.【答案】(1)B
(2)A
(3)C
(4)A
(5)注意保暖。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雨量器;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1)雨量器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分析选项可知,最适合做简易雨量器的是透明圆柱形容器。
(2)制作简易雨量器: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上贴上刻度条,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3) 根据雨量器的使用,用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要放在水平位置。
(4)由天气预报可知,12月11日是小雨,小雨降水量是不超过10毫米,选项A符合题意。
(5)由天气预报可知,12月13日是小到中雨,风是5-6级,温度5-10℃,穿衣上需要注意保暖。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地(  ),总结了气候特征.
A.猜测与记录 B.想象与绘画 C.观察与记录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 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总结了我国现代气候的特征。
2.课堂上,我们用下列实验(  )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天平
【解析】【分析】 在古代,虽然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如柏拉图等已经假定空气是有重量的,可是他们无法称出这个重量,因而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没有重量的。到了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里略做了试验,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最早的试验很简单,伽里略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杯打足气,也就是用加压的办法使瓶中多装一些空气。这时,用天平称称它的重量,记下来。然后,把瓶口打开,那些多装的空气跑了出来,这时再称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很显然减轻的重量应当为跑出来的空气的重量。
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 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不能添满,以防引起着火,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以防着火,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不可用内焰部位给物质加热,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以防着火。
4.在水加热实验中,即将沸腾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水即将沸腾时,水中会出现许多气泡,且越往上气泡越大。
5.惯惯想用温度计去测量水温,温度计的使用(如下图),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到烧杯的底部和烧杯侧壁,所以选项C正确。
6.如右图所示,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放一个泡沫球,把杯子完全压入水中,这时泡沫球在杯中(  )的位置。
A.① B.② C.③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撒一些泡沫球,把杯子完全压入中,这时泡沫球在杯中③的位置,因为①、②位置被空气占据。
7.下列关于水、水蒸气、冰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水蒸气、冰都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B.水和冰有一定的体积。而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C.水、水蒸气、冰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物质水的不同形态,水、水蒸气和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为了让水变成冰需要降低水的温度,冰有一定的形状,水和冰都有一定的体积。
8.在探索“空气有质量吗”的实验中,第一次充入10筒空气后,天平没有发生变化。以下做法最合适的是(  ).
A.得出结论:空气没有质量
B.继续充入空气,多做几次实验
C.停止实验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在探索“空气有质量吗”的实验中,第一次充入10筒空气后,天平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10筒空气的质量太轻了,应该继续充入空气,多做几次实验。
9.习习发现花鸟市场的鱼缸里,总有一根空气泵不断往水里打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让空气溶解在水中,供鱼呼吸
B.给鱼吹气,让他们觉得凉快些
C.让鱼缸呈有泡泡冒出,看上去更美观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 花鸟市场的鱼缸里,总有一根空气泵不断往水里打气, 这是因为水中的生物生活也需要氧气,这根管子能够给鱼提供氧气,让氧气溶解在水中,供鱼呼吸。
10.冬季流感多发,人们需要佩戴口罩预防流感,主要是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空气(  )的特点而传播。
A.比较轻 B.会流动 C.容易被压缩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 空气的性质: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人们需要佩戴口罩预防流感,主要是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会流动的特点传播的。可见B符合题意。
11.走马灯是我国传统节日的玩具之一,在灯内点上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向上运动,推动纸轮风车转动。下列现象中,与走马灯原理相似的是(  ).
A.放风筝 B.电风扇 C.热气球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走马灯是利用热力环流作用,灯里点燃的蜡烛加热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运动,推动纸轮风车转动,灯屏上就出现了人马追逐的影像。热气球是利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原理升空的,与走马灯原理相似。
12.冬天,人们会把室外裸露的水管包起来,这是为了(  )。
A.防止水管中的水结冰,因为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会把水管胀破
B.防止水管温度太低。因为冬天天气太冷,水管会变脆,容易破
C.防止水管温度太低,手碰到会觉得冷,所以把它包起来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冬天,自来水管外面要包上布或稻草,这主要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膨胀造成水管破裂,为了防止水管结冰,北方室外自来水管通常要用稻草包裹,保持水管内水温在0℃上不结冰。
13.如右图所示,想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我们可以(  ).
A.向A管吹气 B.向B管吹气 C.向任意一管吹气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能够占据空间,从B管中向瓶中吹气,气体会把水压出,沿着A管出来。
14.把天空当作一个圆,阴影表示云量。根据右下图,可以知道当天的天气是(  )
A.晴 B.多云 C.阴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云量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把天空看成一个圆,阴影部分表示云时,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表示为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三表示为多云,如果云量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三表示为阴天。
15.(2022三上·余姚期末)空气中的云是由(  )聚集而成的。
A.水蒸气 B.空气和灰尘 C.小水滴或小冰晶
【答案】C
【知识点】云的种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天空中的云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在天空中漂浮,就形成了云。
16.下雨天,汽车后视镜经常会布满小水珠,导致驾驶员看不清后方来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现在,很多汽车后视镜都有加热功能,可以让后视镜上的小水珠快速消失,这是因为(  )。
A.加热加快了小水珠蒸发
B.加热后,小水珠溶解更快了
C.小水珠被后视镜吸收了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现在许多汽车都配备了后视镜加热功能,可让后视镜上的小水珠快速消失,这是因为加热加快小水珠蒸发。
17.惯惯想自制红豆棒冰,他家的冰箱有两层,分别是冷藏室(最低温度4℃)和冷冻室(最低温度-18℃),那么,惯惯应该把红豆汤放在(  ),才能成功地制作出红豆棒冰。
A.冷藏室
B.冷冻室
C.冷藏室和冷冻室都行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凝固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也是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通常情况下,水凝固的温度是0℃,周围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而且温度越低,水结冰的速度越快。因此,制作冰淇淋需要放入冰箱等待凝固,应该放在冰箱冷冻室(-18℃)。冰箱冷藏室(4℃)水是不能结冰的。
18.在我们来做“热气球”的实验中,塑料袋“热气球”上升一段时间后掉落,原因是(  )。
A.塑料袋太重了
B.塑料袋被风吹下来了
C.热空气变冷了,塑料袋就下降了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做“热气球”,塑料袋升空一段时间后会下降,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变冷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
19.习习很喜欢喝糖水,在配制糖水的过程中,她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的速度不够快
B.搅拌时间不够久
C.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 根据对物质溶解能力的认识,当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就无法继续溶解了。同时说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0.惯惯在学习《压缩空气》一课后,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他发现爸爸往喷水壶(右图)中打气就能喷水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往喷水壶中打入大量空气,正是利用了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
B.喷水时,水是被瓶中的压缩空气给挤压出来的
C.喷水时,瓶内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没有变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在对密闭容器中的空气施加压力时,空气的体积被压缩,使内部的压强增大;当外力撤销时,空气在内部压强的作用下,又会恢复到原来的体积,显示出像弹簧一样的弹性。注射器抽、推能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生活中运用空气被压缩的例子很多,因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例如篮球、轮胎、气枪、打气筒等。
二、水的研究
21.惯惯为了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记录。
(1)如下图,请将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和对应名称用线连起来。
(2)在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  )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3)加热水至沸腾一段时间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会冒“白气”
B.温度计示数上升先快后慢
C.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继续上升
(4)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现象。把序号填在对应的位置.
水中:   :水面:   水面之上:   
①冒出大量“白气”②产生大量气泡,快速上升③剧烈地不停翻滚
【答案】(1)(从上到下)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和酒精灯。
(2)A
(3)C
(4)②;③;①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不再继续升高。
(1)水的加热实验用到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其中烧杯用来盛放加热的水,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石棉网让加热更加均匀,酒精灯是加热工具,三脚架用来承载石棉网。图中实验所用工具从上到下依次是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和酒精灯。
(2)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3)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4)水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不停地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冒出。
22.最近习习嗓子一直不舒服,妈妈在家给习习炖了冰糖雪梨,细心的习习发现冰糖在锅里煮的时候很快就溶解了,而把冰糖含在嘴里要很久才能完全溶解。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帮习习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1)研究的问题是冰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A.颗粒大小 B.是否搅拌 C.水的温度
(2)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不同的条件是(    )。(可多选)
A.颗粒大小 B.是否搅拌 C.水的温度
(3)在下列材料中选择需要的材料,并在括号里打“√”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糖(  )小刀(  )两个烧杯(  )热水和冷水各20毫升(  )一根搅拌棒(  )
(4)在你的帮助下,习习发现   冰糖溶解地更快。
(5)要使冰糖尽快溶解,方法(  )比较好。
A.10℃ B.40℃ C.40℃
【答案】(1)C
(2)AB;C
(3)两块大小一样的冰糖( √ )小刀(  )两个烧杯( √ )热水和冷水各20毫升( √ )一根搅拌棒( √ )
(4)水温越高
(5)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碾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1)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妈妈在家给小明炖了冰糖雪梨,细心的小明发现冰糖在锅里煮的时候很快就溶解了,而把冰糖含在嘴里要很久才能完全溶解,这是研究冰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的问题。
(2)本题研究的问题是冰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所以,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颗粒大小相同、都没有搅拌。不同的条件是水的温度不同。
(3)研究冰糖的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需要两块大小一样的冰糖,两个烧杯,热水喝冷水各20毫升。
(4)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结论是水的温度越高,冰糖溶解得越快。
(5)要使冰糖尽快溶解,我们可以升高水的温度,搅拌,把冰糖研磨成小颗粒。
三、空气的研究
23.习习想探究风的形成原因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记录
(1)请在右图中用箭头“→”表示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
(2)实验中,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是为了(  ).
A.使实验更有趣
B.形成风
C.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3)这个实验中的蜡烛相当于自然界中的(  )。
A.太阳 B.月亮 C.内电
(4)通过实验,推测大自然中的风是由(  )形成的,
A.雷电
B.太阳
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
(5)拿一架纸风车靠近B孔,若蜡烛燃烧得更旺,则风车的转动会(  ).
A.更快 B.更慢 C.不变
【答案】(1)
(2)A
(3)A
(4)C
(5)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风;对流
【解析】【分析】风就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于地表冷热不均或其他原因导致地表大气气压分布不均,水平方向上高压和低压间形成气压梯度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
(1)点燃蜡烛后,蜡烛上方的空气被蜡烛加热,向上升起,顺着纸盒上侧面洞口流出,纸盒里空气数量减少,气压降低,纸盒外面的冷空气从下侧面洞口流入纸盒,可以看到蚊香的烟柱从纸盒下侧面洞口进入纸盒。将纸条放在纸盒上侧面洞口处,会看到纸条向远离纸盒的方向飘动,说明纸盒内的空气向外流出。如下图所示,图中用箭头表示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
(2)实验中,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主要是为了观察空气的流动情况,故A正确。
(3)地球上的光热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图中这个实验中的蜡烛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太阳,故A正确。
(4)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大自然中的风是由地面受热不均,各地空气冷热不同,产生了空气流动。故C正确。
(5)拿一架纸风车靠近图中纸盒上方的B孔,若蜡烛燃烧得更旺,空气流动速度变快,则风车的转动会更快,故A正确。
四、天气的研究
2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击切相关,下图是习习在某天气APP上捎抄的余姚天气预报信息,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习习发现近期雨水天较多,想测量降水量。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雨量器的是(  )
A.矿泉水瓶 B.透明玻璃杯 C.陶瓷杯
(2)在制作雨量器时,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  )对齐。
A.内部底面 B.外部底面 C.中部
(3)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要放在(  )的位置.
A.斜坡 B.阴凉大树下 C.平的空地上
(4)经过观测,习习发现12月11日这天测得的降水量与天气预报相符,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你认为雨量器中的降水量有可能为(  )。
A.7.5毫米 B.18毫米 C.7.5厘米
(5)根据天气预报,你觉得12月13日那天,在穿衣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1)B
(2)A
(3)C
(4)A
(5)注意保暖。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雨量器;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1)雨量器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分析选项可知,最适合做简易雨量器的是透明圆柱形容器。
(2)制作简易雨量器: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上贴上刻度条,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3) 根据雨量器的使用,用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要放在水平位置。
(4)由天气预报可知,12月11日是小雨,小雨降水量是不超过10毫米,选项A符合题意。
(5)由天气预报可知,12月13日是小到中雨,风是5-6级,温度5-10℃,穿衣上需要注意保暖。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