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7 17:01:49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三上·淅川期末)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中,我选择(  )
A.一份一份地加 B.一次放入好几份 C.一次性全部加入
2.(2023三上·淅川期末)下列不能用“热空气会上升”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青烟直冲上天 B.氢气球上升 C.热气球上升
3.(2023三上·淅川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表示。
A.多少 B.响度 C.分贝
4.(2023三上·淅川期末)在用吉他进行演奏时,想让它发出的声音更强一点,应该怎么做 (  )
A.手指拨弦用的力度大一点
B.调节弦的松紧度
C.更换新的吉他
5.(2023三上·淅川期末)在用纸盒和橡皮筋自制皮筋琴时,如果想让皮筋琴发出的声音更大,你可以(  )
A.在适当范围内,加大拉开皮筋的强度。
B.缩小纸盒的长度
C.以上都可以
6.(2023三上·淅川期末)像吉他、贝斯等属于弦乐器,它们发声的原理是(  )
A.弦的振动 B.手指的力度 C..本身就会发声
7.(2023三上·淅川期末)自制的柳笛属于管乐器,它发声的原理是(  )
A.吹的力度 B.管内空气柱的振动 C.本身就会发声
8.(2023三上·淅川期末)下列不是风的益处的一项是(  )
A.凉风习习 B.尘土飞扬 C.传播种子
9.(2023三上·淅川期末)下列哪种植物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
A.睡莲 B.苍耳 C.柳树
10.(2023三上·淅川期末)摩托上消音器的作用是(  )
A.美观 B.加快机器散热 C.减少噪声
11.(2023三上·淅川期末)关于大雪,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降雪属于降水的一种形式
B.大雪蓬松有空隙,可以吸收一部分噪声
C.下雪温度低,噪声传播速度慢
12.(2023三上·淅川期末)暴雨来临时,我们应该躲到(  )
A.高处的房间里 B.大树下 C.高墙旁边
13.(2023三上·淅川期末)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
A.观察 B.测量、查阅资料 C.以上都是
14.(2023三上·淅川期末)蜻蜓的一生没有经历的过程是(  )
A.卵 B.蛹 C.幼虫、成虫
15.(2023三上·淅川期末)沈括在其著作的(  )中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A.《山海经》 B.《墨经》 C.《梦溪笔谈》
二、填空题。
16.(2023三上·淅川期末)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的大熊
猫”之称。
17.(2023三上·淅川期末)声音因   而产生。   停止,   消失。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X")
18.(2023三上·淅川期末)不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有、成熟、衰亡等阶段。(  )
19.在水中能够溶解的物质在其他物质中也能溶解。 (  )
20.乌龟是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所以是卵生动物。
(  )
21.现在的天气预报只能预测24小时以内的天气情况。 (  )
22.(2023三上·淅川期末)云在天空中是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
23.(2023三上·淅川期末)高锰酸钾要用药匙取放,不可直接用手接触。(  )
24.(2023三上·淅川期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
25.(2023三上·淅川期末)空气看不到、摸不着,空气的流动也不会被察觉。(  )
四、连线题。
26.(2023三上·淅川期末)请将下列情境与空气相应的性质连线。
人的呼吸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彩旗飘扬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热气球上升 热空气会上升
给轮胎打气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听老师讲课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五、实验题。
27.(2023三上·淅川期末)探探和究究在学习《溶解的秘密》单元后,找来4克装食盐、红糖、小苏打各若干包等材
料,开展科学小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探探取了食盐、红糖、小苏打各一包放入水中,其中能比较明显地看到溶解过程的是   ,搅拌后三种物质都溶解完了,究究认为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是一样的,我认为她的说法   (填“正确"或“错误")。
(2)探探想比一比谁的溶解能力更强,为了使实验尽可能公平,他应该做到的是____(可多选)
A.三种物质各若干包,每包4克
B.三杯水水量各不相同
C.每一种物质放入水中后都进行充分搅拌
D.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
E.每个杯子放入相同多的物质
F.三杯水水量和水温相同
(3)为进一步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室温20℃时,探探在100亳升水中放入36克食盐以后,发现烧杯里继续放入的食盐很难再被水溶解了,请你帮他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
A.食盐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B.由于搅拌不够
C.溶解时间不够
(4)室温在20℃时,100mL水中大约能溶解(  )克小苏打。
A.10 B.20 C.3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100mL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中,要将物质分成一份一份的,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出物质的溶解量。
2.【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要轻,热空气会上升。走马灯、孔明灯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氢气球上升是因为氢气比空气轻,所以会上升。
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用响度来描述。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例如,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声音的强弱主要是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拨动琴弦的力度大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变大,声音会变强,拨动琴弦的力度小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变小,声音会变弱,拨动琴弦的力度不变,琴弦振动幅度不变,声音也不会变。
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想要声音更大,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加大拉开皮筋的强度。
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发声的原理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柳笛能发出声响,一定有物体在振动。联想喇叭、唢呐等管乐器的发声原理,可知它们都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8.【答案】B
【知识点】风;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对人类生活有好处也有坏处,风能够给我们带来凉爽,给植物传播种子,但也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如沙尘暴、台风等。
9.【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 睡莲是在水中生长的,根状,茎粗短,叶丛生,漂浮于水面,它依靠水来传播种子;苍耳是借助小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柳树靠风传播种子。
10.【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 根据控制噪声的方法,摩托车上的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是减少噪声的措施。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下雪温度低,噪声传播速度慢的说法是错误的,是因为雪比较蓬松,吸收了声波的大部分能量导致传声效果差。
12.【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暴雨来临时要学会自我保护,我们应该躲到高处的房间里,躲到大树下容易被雷劈,躲到低洼处容易被水淹、躲到高墙旁边容易被高墙压倒,都不利于保护自己。
13.【答案】C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查阅资料等。选项C正确。
14.【答案】B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蜻蜓的一生没有经历的过程是蛹。
15.【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沈括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共三十卷,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是中国科技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6.【答案】大熊猫;白鳍豚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 白鳍豚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因数量稀少,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它生活在长江中。
17.【答案】物体振动;振动;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有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声音也就消失了。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不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所以生长发育和衰亡几乎是所有动物都会经历的生命历程。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在水中能溶解的,在其他物质中不一定能溶解。
20.【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 乌龟是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所以是卵生动物。 金鱼、鸡、鸟等也属于卵生动物。
21.【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天气预报能预测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分析】本题考查天气预测时间。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云量
【解析】【分析】 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解能力的认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是不能溶解的。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 根据对空气特点的认识,空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气体,空气会流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6.【答案】人的呼吸(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彩旗飘扬(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热气球上升(热空气会上升)
给轮胎打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听老师讲课(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风;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人的呼吸需要空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彩旗飘扬就是有风;热空气会上升,热气球升空就是利用这原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能够被压缩,给轮胎打气运用的就是这一原理;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听老师讲课就是运用声音的传播原理。
27.【答案】(1)红糖;错误
(2)A;C;D;E;F
(3)A
(4)A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能比较明显看到溶解过程的是红糖,因为红糖有颜色。搅拌后三种物质都溶解完了,究究认为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是一样的,我认为她的说法错误。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比一比谁的溶解能力更强,溶解物是唯一变量,其他条件水量、温度、物质数量、搅拌都应该保持相同。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在20℃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
(4)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在20℃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大约能溶解10克小苏打。
1 / 1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三上·淅川期末)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中,我选择(  )
A.一份一份地加 B.一次放入好几份 C.一次性全部加入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100mL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中,要将物质分成一份一份的,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出物质的溶解量。
2.(2023三上·淅川期末)下列不能用“热空气会上升”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青烟直冲上天 B.氢气球上升 C.热气球上升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要轻,热空气会上升。走马灯、孔明灯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氢气球上升是因为氢气比空气轻,所以会上升。
3.(2023三上·淅川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表示。
A.多少 B.响度 C.分贝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用响度来描述。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例如,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4.(2023三上·淅川期末)在用吉他进行演奏时,想让它发出的声音更强一点,应该怎么做 (  )
A.手指拨弦用的力度大一点
B.调节弦的松紧度
C.更换新的吉他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声音的强弱主要是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拨动琴弦的力度大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变大,声音会变强,拨动琴弦的力度小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变小,声音会变弱,拨动琴弦的力度不变,琴弦振动幅度不变,声音也不会变。
5.(2023三上·淅川期末)在用纸盒和橡皮筋自制皮筋琴时,如果想让皮筋琴发出的声音更大,你可以(  )
A.在适当范围内,加大拉开皮筋的强度。
B.缩小纸盒的长度
C.以上都可以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想要声音更大,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加大拉开皮筋的强度。
6.(2023三上·淅川期末)像吉他、贝斯等属于弦乐器,它们发声的原理是(  )
A.弦的振动 B.手指的力度 C..本身就会发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发声的原理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2023三上·淅川期末)自制的柳笛属于管乐器,它发声的原理是(  )
A.吹的力度 B.管内空气柱的振动 C.本身就会发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柳笛能发出声响,一定有物体在振动。联想喇叭、唢呐等管乐器的发声原理,可知它们都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8.(2023三上·淅川期末)下列不是风的益处的一项是(  )
A.凉风习习 B.尘土飞扬 C.传播种子
【答案】B
【知识点】风;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对人类生活有好处也有坏处,风能够给我们带来凉爽,给植物传播种子,但也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如沙尘暴、台风等。
9.(2023三上·淅川期末)下列哪种植物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
A.睡莲 B.苍耳 C.柳树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 睡莲是在水中生长的,根状,茎粗短,叶丛生,漂浮于水面,它依靠水来传播种子;苍耳是借助小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柳树靠风传播种子。
10.(2023三上·淅川期末)摩托上消音器的作用是(  )
A.美观 B.加快机器散热 C.减少噪声
【答案】C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 根据控制噪声的方法,摩托车上的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是减少噪声的措施。
11.(2023三上·淅川期末)关于大雪,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降雪属于降水的一种形式
B.大雪蓬松有空隙,可以吸收一部分噪声
C.下雪温度低,噪声传播速度慢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下雪温度低,噪声传播速度慢的说法是错误的,是因为雪比较蓬松,吸收了声波的大部分能量导致传声效果差。
12.(2023三上·淅川期末)暴雨来临时,我们应该躲到(  )
A.高处的房间里 B.大树下 C.高墙旁边
【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暴雨来临时要学会自我保护,我们应该躲到高处的房间里,躲到大树下容易被雷劈,躲到低洼处容易被水淹、躲到高墙旁边容易被高墙压倒,都不利于保护自己。
13.(2023三上·淅川期末)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
A.观察 B.测量、查阅资料 C.以上都是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查阅资料等。选项C正确。
14.(2023三上·淅川期末)蜻蜓的一生没有经历的过程是(  )
A.卵 B.蛹 C.幼虫、成虫
【答案】B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蜻蜓的一生没有经历的过程是蛹。
15.(2023三上·淅川期末)沈括在其著作的(  )中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A.《山海经》 B.《墨经》 C.《梦溪笔谈》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沈括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共三十卷,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是中国科技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二、填空题。
16.(2023三上·淅川期末)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的大熊
猫”之称。
【答案】大熊猫;白鳍豚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 白鳍豚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因数量稀少,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它生活在长江中。
17.(2023三上·淅川期末)声音因   而产生。   停止,   消失。
【答案】物体振动;振动;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有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声音也就消失了。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X")
18.(2023三上·淅川期末)不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有、成熟、衰亡等阶段。(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不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所以生长发育和衰亡几乎是所有动物都会经历的生命历程。
19.在水中能够溶解的物质在其他物质中也能溶解。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在水中能溶解的,在其他物质中不一定能溶解。
20.乌龟是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所以是卵生动物。
(  )
【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 乌龟是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所以是卵生动物。 金鱼、鸡、鸟等也属于卵生动物。
21.现在的天气预报只能预测24小时以内的天气情况。 (  )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天气预报能预测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分析】本题考查天气预测时间。
22.(2023三上·淅川期末)云在天空中是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云量
【解析】【分析】 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23.(2023三上·淅川期末)高锰酸钾要用药匙取放,不可直接用手接触。(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4.(2023三上·淅川期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解能力的认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是不能溶解的。
25.(2023三上·淅川期末)空气看不到、摸不着,空气的流动也不会被察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 根据对空气特点的认识,空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气体,空气会流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四、连线题。
26.(2023三上·淅川期末)请将下列情境与空气相应的性质连线。
人的呼吸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彩旗飘扬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热气球上升 热空气会上升
给轮胎打气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听老师讲课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人的呼吸(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彩旗飘扬(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热气球上升(热空气会上升)
给轮胎打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听老师讲课(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风;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人的呼吸需要空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彩旗飘扬就是有风;热空气会上升,热气球升空就是利用这原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能够被压缩,给轮胎打气运用的就是这一原理;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听老师讲课就是运用声音的传播原理。
五、实验题。
27.(2023三上·淅川期末)探探和究究在学习《溶解的秘密》单元后,找来4克装食盐、红糖、小苏打各若干包等材
料,开展科学小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探探取了食盐、红糖、小苏打各一包放入水中,其中能比较明显地看到溶解过程的是   ,搅拌后三种物质都溶解完了,究究认为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是一样的,我认为她的说法   (填“正确"或“错误")。
(2)探探想比一比谁的溶解能力更强,为了使实验尽可能公平,他应该做到的是____(可多选)
A.三种物质各若干包,每包4克
B.三杯水水量各不相同
C.每一种物质放入水中后都进行充分搅拌
D.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
E.每个杯子放入相同多的物质
F.三杯水水量和水温相同
(3)为进一步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室温20℃时,探探在100亳升水中放入36克食盐以后,发现烧杯里继续放入的食盐很难再被水溶解了,请你帮他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
A.食盐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B.由于搅拌不够
C.溶解时间不够
(4)室温在20℃时,100mL水中大约能溶解(  )克小苏打。
A.10 B.20 C.30
【答案】(1)红糖;错误
(2)A;C;D;E;F
(3)A
(4)A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能比较明显看到溶解过程的是红糖,因为红糖有颜色。搅拌后三种物质都溶解完了,究究认为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是一样的,我认为她的说法错误。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比一比谁的溶解能力更强,溶解物是唯一变量,其他条件水量、温度、物质数量、搅拌都应该保持相同。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在20℃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
(4)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在20℃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大约能溶解10克小苏打。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