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 )星座是猎户座。
A. B. C.
2.(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关于雪在形成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雪是液态水的一种形式
B.当高空温度很低时(0℃以下),云层中的水汽直接凝成小冰晶及小雪花
C.当云层中的雪花增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
3.(2023六上·湘潭期末)最早用实验证明了“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科学家是( )。
A.德国的萨克斯 B.德国的梅耶
C.荷兰的英根豪斯 D.英国的普利斯特
4.(2023六上·湘潭期末)右图实验装置,下面的发现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剪断细线,压缩的弹簧会推动两辆小车向两端运动
B.剪断细线,压缩的弹簧不会推动两辆小车运动
C.压缩的弹簧具有“蓄势待发”的能量
D.如果弹簧未压缩,剪断细线,小车不会运动
5.(2023六上·湘潭期末)“牛顿的苹果”的研究及相关科学成就,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因为受到地球引力落下来砸到树下牛顿头上的
B.地球拉住月球的力和拉住物体落向地面的力是同一种力
C.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D.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永远是不变的,真的是不离不弃
6.(2023六上·湘潭期末)自然界里,水蒸气上升遇冷后凝成的很多小水滴浮在高空中,形成了( )。
A.露 B.雾 C.霜 D.云
7.(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 )活动是电能转换成光能和声能。
A.
B.
C.
8.(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
A.塞罕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0%
B.人类探险活动使马里恩岛变成了鼠岛,引入猫后,猫又成了灾
C.人类帮粉红椋鸟安家筑巢行动、中国政府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9.(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三组物体中,都具有机械能的是( )。
A.成熟了的苹果、煤炭
B.点亮的灯泡、通电的电热水壶
C.流水推动水车、发条带动齿轮和指针
10.(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 )桥梁类型是梁桥。
A.
B.
C.
11.(2023六上·湘潭期末)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养料,同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
12.(2023六上·湘潭期末)自然界里的水蒸发、降水、流动,这三者是相互没有关系的。( )
13.(2023六上·湘潭期末)任何东西有移动、变化、发光、发热、发声现象,都是能量在起作用。( )
14.(2023六上·湘潭期末)在任何事物中,首创才是发明,改进不是发明。( )
15.(2023六上·湘潭期末)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如果太阳是直径1米的大球,地球就相当于直径9毫米的玻璃球,月球就相当于地球外27厘米处直径2.5毫米的豆子。( )
16.(2023六上·湘潭期末)学校工程建设可以不走“招标---投标---验标”流程。( )
17.(2023六上·湘潭期末)人体在劳动和运动时需要能量,在休息状态时就不需要消耗能量了。( )
18.(2023六上·湘潭期末)银河系是个庞大的恒星集团,此外还有银河星云、星际气体和尘埃。( )
19.(2023六上·湘潭期末)鱼和鸟的流线型外形是潜艇、高铁、飞机等运动物体外形的原型。( )
20.(2023六上·湘潭期末)光年是时间单位,是光从太阳照射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
21.(2023六上·湘潭期末)学习“生态系统”知识并运用。
(1)将鸽子、草鱼、蜻蜓、海豚4种动物按照二歧分类法填写在右图对应的括号里。
(2)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2条食物链。
(3)选择序号填空:
(A.灌溉植物;B.水;C.微生物;D.氧气;E.二氧化碳;F.饲养动物)
“月宫一号”是一个密闭的人工生态系统。科学家把蔬菜的根、败叶等用于 ;把从尿液中回收的水和净化的生活废水,用于 。于是,植物吸收了 和人体呼吸产生的 ,不断产生 ,供应人和动植物呼吸;人、动物的排泄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利用 降解。
22.(2023六上·湘潭期末)茫茫宇宙,探索奥秘。
(1)太阳系的恒星是 ,离它的距离由近向远的行星依次是 、 、 、 、 、 、 、 。
(2)在右图中标出北极星位置,并画出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23.(2023六上·湘潭期末)认识和改进身边的物品。
(1)右图,将手电筒各部分名称与图中相应位置连线。
(2)你身边哪件物品有哪些不方便、不称心的地方? ;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创意设计是: 。
24.(2023六上·湘潭期末)探究水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右图,将仪器名称与装置中对应的仪器连线。
(2)这是探究雨的成因实验装置。在实验中发现:杯中的水不断受 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较 的圆盘底部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珠,小水珠不断变大,就会不断地滴下来。
(3)右图“水的循环”模拟实验。水盆中的热盐水模拟的是 ,盆中倒扣的空碗模拟的是 ,冰袋在塑料膜上造成的下垂锥模仿的是 ,碗蒂里的水溢出并流入水盆中模拟的是 。
25.(2023六上·湘潭期末)探究电磁转换,回答问题。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把一根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旁边,无意中发现小磁针发生了 的现象。
(2)模仿奥斯特的实验能验证这种现象,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通电导线 。
(3)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 ,断电 。
26.(2023六上·湘潭期末)我们来造桥。
(1)完成下面桥梁设计投标书。
(2)将一张普通A4纸弯折成拱形并抵住两端(A图),与A4纸直接搭成的桥面(B图)对比承重能力强弱。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A图的承重能力强
B.B图的承重能力强
C.A图和B图的承重能力都一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猎户座主体由参宿四和参宿七等4颗亮星组成一个大四边形,分析选项可知,C是猎户座。
2.【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当高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雪。气温在0℃以上,降落的就是雨。雪是一种固体。
3.【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4.【答案】B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弹力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和B两个物体由细线和弹簧连接,弹簧被压缩,压缩后的弹簧具有弹力,剪短细线后,弹簧产生弹力推动两个物体运动。
5.【答案】D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牛顿因为苹果意外落到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1687年,牛顿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以此将定律推广到行星运动上,月球也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表面各地距离月亮的远近不一样,所以,各处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有差异,一般正对着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而背对着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变小。
6.【答案】D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对水的循环的认识,从地面到高空,气温逐渐降低,上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浮在高空,这就是云。
7.【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故电视机将电能转换成光能、声能、热能等。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要热爱大自然,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助于保护生态平衡。分析选项可知,青藏铁路留有33个专用通道保障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和繁衍,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北省的塞罕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到2017年底,我国建立了2750多个各类自然保护区集中保护野生动植物,是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正确行为;探险队运送4只家猫上马里恩岛除鼠灾,会破坏生态平衡。
9.【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成熟的苹果具有机械能,煤炭具有化学能;点亮的灯泡具有光能,通电的电热水壶具有热能;流水推动水车具有机械能,发条带动齿轮和指针具有机械能。
10.【答案】B
【知识点】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B选项是梁桥。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然后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蒸发、降水、流动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和表现形式,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 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题目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改进发明虽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产品或方法的根本格局,但它对已有的产品或方法带来了新的特性、新的部分质变,因 而应是一种独立的发明。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如果太阳是直径1米的大球,地球就相当于直径9毫米的玻璃球,月球就相当于地球外27厘米处直径2.5毫米的豆子。题目说法正确。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建设都需要进行“招标——投标——验标”流程,题目说法错误。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在休息时,身体还是必须供应身体器官的运作,也需要消耗能量。题目说法错误。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 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恒星集团。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1000亿颗以上。此外还有各种类型的银河星云、星际气体和尘埃。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人们不仅能从大自然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还能独自研究,独自创造。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流线型外形可以减小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时的阻力。鱼和鸟的流线型外形,是潜艇、飞机、赛车、高速列车等运动物体外形的原型。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是天文学上一种计量天体时空距离的长度单位。
21.【答案】(1)草鱼、海豚、鸽子、蜻蜓
(2)略,分条计分
(3)F;A;B;E;D;C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卵生;胎生;食物链、食物网;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动物根据生活环境能够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其中草鱼、海豚属于水生生物,草鱼是卵生生物,海豚是哺乳动物(胎生生物);鸽子属于鸟类,蜻蜓属于昆虫。
(2) 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禾谷类植物→昆虫→食虫的鸟→鹰;禾谷类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3)“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科学家把蔬菜的根、败叶等用于饲养动物,把从尿液中回收的水和净化的生活废水,用于灌溉植物,于是,植物吸收了水和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产生氧气,供应人和动植物呼吸,人、动物的排泄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匀利用微生物降解。
22.【答案】(1)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知识点】太阳系;星座
【解析】【分析】 (1)太阳系中,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天然卫星数目如下:木星有61颗卫星,土星31颗卫星,天王星21颗卫星,海王星11颗卫星,火星有两颗卫星,地球有一颗卫星(即月球),水星和金星均无卫星;体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2)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导航。我们可以借助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由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向勺子前端直线延长,在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找到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23.【答案】(1)(导线有多处可以连)
(2)略;略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 (1)手电筒由灯泡、开关、电池、外壳和导线五部分组成。闭合开关,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2)根据生活实际进行解答即可。如:生活中不方便的设计有洗衣粉包装,手机充电器和蚊香。日常生活中的洗衣粉,大部分都是袋包装,通常要剪一个小口向外倒,很难掌握用量,少了会洗不干净,多了又会残留浪费。
24.【答案】(1)
(2)热;冷
(3)海洋;陆地;陆地上的水汇入海洋。;自然界里的水是循环的。(言之有理就可计分)。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雨的形成是地表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当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空气时又形成水滴,洒落在地面上,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又变成了液态。
(1)图中装置从上到下分别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
(2)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气上升,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珠,这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温差大,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
(3)雨的形成是地表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当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空气时又形成水滴,洒落在地面上,所以这个实验是模拟自然界中雨的形成。水盆中的热盐水模拟的是海洋,盆中倒扣的空碗模拟的是陆地,冰袋在塑料膜上造成的下垂锥模仿的是陆地上的水汇入海洋,碗蒂里的水溢出并流入水盆中模拟的是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25.【答案】(1)偏转
(2)产生了磁
(3)有磁;无磁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 (1)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把一根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旁边,无意中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的现象。他发现:小磁针在没有靠近通电的导线时,在地磁场的作用下静止在南北方向,当靠近通电导体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了磁力的作用,由此确定小磁针的周围有了新的磁场,两者对比说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2)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铁的基本性质: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源,没有磁性。
26.【答案】(1)悬索桥、跨度大(自重轻)、支柱(或桥墩)、悬索
(2)A
【知识点】拱形;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结构;承重能力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桥梁类型为悬索桥,悬索桥特点是跨度大,自重轻,此桥西药4个强大的桥墩,通过悬索分散桥面的承重。
(2)拱形能够承受更重的力,读图可知,A的承重能力更强。
1 / 1湖南省湘潭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 )星座是猎户座。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猎户座主体由参宿四和参宿七等4颗亮星组成一个大四边形,分析选项可知,C是猎户座。
2.(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关于雪在形成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雪是液态水的一种形式
B.当高空温度很低时(0℃以下),云层中的水汽直接凝成小冰晶及小雪花
C.当云层中的雪花增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当高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雪。气温在0℃以上,降落的就是雨。雪是一种固体。
3.(2023六上·湘潭期末)最早用实验证明了“植物绿叶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科学家是( )。
A.德国的萨克斯 B.德国的梅耶
C.荷兰的英根豪斯 D.英国的普利斯特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4.(2023六上·湘潭期末)右图实验装置,下面的发现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剪断细线,压缩的弹簧会推动两辆小车向两端运动
B.剪断细线,压缩的弹簧不会推动两辆小车运动
C.压缩的弹簧具有“蓄势待发”的能量
D.如果弹簧未压缩,剪断细线,小车不会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弹力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和B两个物体由细线和弹簧连接,弹簧被压缩,压缩后的弹簧具有弹力,剪短细线后,弹簧产生弹力推动两个物体运动。
5.(2023六上·湘潭期末)“牛顿的苹果”的研究及相关科学成就,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因为受到地球引力落下来砸到树下牛顿头上的
B.地球拉住月球的力和拉住物体落向地面的力是同一种力
C.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D.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永远是不变的,真的是不离不弃
【答案】D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牛顿因为苹果意外落到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1687年,牛顿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以此将定律推广到行星运动上,月球也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表面各地距离月亮的远近不一样,所以,各处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有差异,一般正对着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而背对着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变小。
6.(2023六上·湘潭期末)自然界里,水蒸气上升遇冷后凝成的很多小水滴浮在高空中,形成了( )。
A.露 B.雾 C.霜 D.云
【答案】D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对水的循环的认识,从地面到高空,气温逐渐降低,上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浮在高空,这就是云。
7.(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 )活动是电能转换成光能和声能。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故电视机将电能转换成光能、声能、热能等。
8.(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
A.塞罕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0%
B.人类探险活动使马里恩岛变成了鼠岛,引入猫后,猫又成了灾
C.人类帮粉红椋鸟安家筑巢行动、中国政府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要热爱大自然,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助于保护生态平衡。分析选项可知,青藏铁路留有33个专用通道保障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和繁衍,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北省的塞罕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到2017年底,我国建立了2750多个各类自然保护区集中保护野生动植物,是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的正确行为;探险队运送4只家猫上马里恩岛除鼠灾,会破坏生态平衡。
9.(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三组物体中,都具有机械能的是( )。
A.成熟了的苹果、煤炭
B.点亮的灯泡、通电的电热水壶
C.流水推动水车、发条带动齿轮和指针
【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成熟的苹果具有机械能,煤炭具有化学能;点亮的灯泡具有光能,通电的电热水壶具有热能;流水推动水车具有机械能,发条带动齿轮和指针具有机械能。
10.(2023六上·湘潭期末)下面( )桥梁类型是梁桥。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B选项是梁桥。
11.(2023六上·湘潭期末)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养料,同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然后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
12.(2023六上·湘潭期末)自然界里的水蒸发、降水、流动,这三者是相互没有关系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蒸发、降水、流动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和表现形式,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3.(2023六上·湘潭期末)任何东西有移动、变化、发光、发热、发声现象,都是能量在起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 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题目说法正确。
14.(2023六上·湘潭期末)在任何事物中,首创才是发明,改进不是发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改进发明虽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产品或方法的根本格局,但它对已有的产品或方法带来了新的特性、新的部分质变,因 而应是一种独立的发明。
15.(2023六上·湘潭期末)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如果太阳是直径1米的大球,地球就相当于直径9毫米的玻璃球,月球就相当于地球外27厘米处直径2.5毫米的豆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如果太阳是直径1米的大球,地球就相当于直径9毫米的玻璃球,月球就相当于地球外27厘米处直径2.5毫米的豆子。题目说法正确。
16.(2023六上·湘潭期末)学校工程建设可以不走“招标---投标---验标”流程。(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建设都需要进行“招标——投标——验标”流程,题目说法错误。
17.(2023六上·湘潭期末)人体在劳动和运动时需要能量,在休息状态时就不需要消耗能量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在休息时,身体还是必须供应身体器官的运作,也需要消耗能量。题目说法错误。
18.(2023六上·湘潭期末)银河系是个庞大的恒星集团,此外还有银河星云、星际气体和尘埃。(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 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恒星集团。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1000亿颗以上。此外还有各种类型的银河星云、星际气体和尘埃。
19.(2023六上·湘潭期末)鱼和鸟的流线型外形是潜艇、高铁、飞机等运动物体外形的原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人们不仅能从大自然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还能独自研究,独自创造。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流线型外形可以减小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时的阻力。鱼和鸟的流线型外形,是潜艇、飞机、赛车、高速列车等运动物体外形的原型。
20.(2023六上·湘潭期末)光年是时间单位,是光从太阳照射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是天文学上一种计量天体时空距离的长度单位。
21.(2023六上·湘潭期末)学习“生态系统”知识并运用。
(1)将鸽子、草鱼、蜻蜓、海豚4种动物按照二歧分类法填写在右图对应的括号里。
(2)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2条食物链。
(3)选择序号填空:
(A.灌溉植物;B.水;C.微生物;D.氧气;E.二氧化碳;F.饲养动物)
“月宫一号”是一个密闭的人工生态系统。科学家把蔬菜的根、败叶等用于 ;把从尿液中回收的水和净化的生活废水,用于 。于是,植物吸收了 和人体呼吸产生的 ,不断产生 ,供应人和动植物呼吸;人、动物的排泄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利用 降解。
【答案】(1)草鱼、海豚、鸽子、蜻蜓
(2)略,分条计分
(3)F;A;B;E;D;C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卵生;胎生;食物链、食物网;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动物根据生活环境能够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其中草鱼、海豚属于水生生物,草鱼是卵生生物,海豚是哺乳动物(胎生生物);鸽子属于鸟类,蜻蜓属于昆虫。
(2) 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禾谷类植物→昆虫→食虫的鸟→鹰;禾谷类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3)“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科学家把蔬菜的根、败叶等用于饲养动物,把从尿液中回收的水和净化的生活废水,用于灌溉植物,于是,植物吸收了水和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产生氧气,供应人和动植物呼吸,人、动物的排泄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匀利用微生物降解。
22.(2023六上·湘潭期末)茫茫宇宙,探索奥秘。
(1)太阳系的恒星是 ,离它的距离由近向远的行星依次是 、 、 、 、 、 、 、 。
(2)在右图中标出北极星位置,并画出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答案】(1)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知识点】太阳系;星座
【解析】【分析】 (1)太阳系中,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天然卫星数目如下:木星有61颗卫星,土星31颗卫星,天王星21颗卫星,海王星11颗卫星,火星有两颗卫星,地球有一颗卫星(即月球),水星和金星均无卫星;体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2)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导航。我们可以借助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由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向勺子前端直线延长,在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找到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23.(2023六上·湘潭期末)认识和改进身边的物品。
(1)右图,将手电筒各部分名称与图中相应位置连线。
(2)你身边哪件物品有哪些不方便、不称心的地方? ;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创意设计是: 。
【答案】(1)(导线有多处可以连)
(2)略;略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 (1)手电筒由灯泡、开关、电池、外壳和导线五部分组成。闭合开关,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2)根据生活实际进行解答即可。如:生活中不方便的设计有洗衣粉包装,手机充电器和蚊香。日常生活中的洗衣粉,大部分都是袋包装,通常要剪一个小口向外倒,很难掌握用量,少了会洗不干净,多了又会残留浪费。
24.(2023六上·湘潭期末)探究水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右图,将仪器名称与装置中对应的仪器连线。
(2)这是探究雨的成因实验装置。在实验中发现:杯中的水不断受 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较 的圆盘底部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珠,小水珠不断变大,就会不断地滴下来。
(3)右图“水的循环”模拟实验。水盆中的热盐水模拟的是 ,盆中倒扣的空碗模拟的是 ,冰袋在塑料膜上造成的下垂锥模仿的是 ,碗蒂里的水溢出并流入水盆中模拟的是 。
【答案】(1)
(2)热;冷
(3)海洋;陆地;陆地上的水汇入海洋。;自然界里的水是循环的。(言之有理就可计分)。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雨的形成是地表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当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空气时又形成水滴,洒落在地面上,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又变成了液态。
(1)图中装置从上到下分别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
(2)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气上升,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珠,这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温差大,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
(3)雨的形成是地表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当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空气时又形成水滴,洒落在地面上,所以这个实验是模拟自然界中雨的形成。水盆中的热盐水模拟的是海洋,盆中倒扣的空碗模拟的是陆地,冰袋在塑料膜上造成的下垂锥模仿的是陆地上的水汇入海洋,碗蒂里的水溢出并流入水盆中模拟的是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25.(2023六上·湘潭期末)探究电磁转换,回答问题。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把一根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旁边,无意中发现小磁针发生了 的现象。
(2)模仿奥斯特的实验能验证这种现象,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通电导线 。
(3)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 ,断电 。
【答案】(1)偏转
(2)产生了磁
(3)有磁;无磁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 (1)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把一根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旁边,无意中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的现象。他发现:小磁针在没有靠近通电的导线时,在地磁场的作用下静止在南北方向,当靠近通电导体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了磁力的作用,由此确定小磁针的周围有了新的磁场,两者对比说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2)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铁的基本性质: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源,没有磁性。
26.(2023六上·湘潭期末)我们来造桥。
(1)完成下面桥梁设计投标书。
(2)将一张普通A4纸弯折成拱形并抵住两端(A图),与A4纸直接搭成的桥面(B图)对比承重能力强弱。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A图的承重能力强
B.B图的承重能力强
C.A图和B图的承重能力都一样
【答案】(1)悬索桥、跨度大(自重轻)、支柱(或桥墩)、悬索
(2)A
【知识点】拱形;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结构;承重能力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桥梁类型为悬索桥,悬索桥特点是跨度大,自重轻,此桥西药4个强大的桥墩,通过悬索分散桥面的承重。
(2)拱形能够承受更重的力,读图可知,A的承重能力更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