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作者:闻一多
红 烛
鉴赏“红烛”意象
结合“意象”探究诗人的思想感情
复习“意象”
学习任务
“意象”
何为“意象”?
“意象”的特点
举例分析
象,物象
意,情感或哲理
何为“意象”
“意象”
同一物象,被不同的的情感或哲理包裹就变成了不同的意象
“意象”的特点
“花”
“鸟”
举例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尽心
举例分析:
国破家亡的愤慨 、极度的悲伤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红烛”的意象解读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炬的特点:
灰、泪
相思之苦
1、闻一多笔下的“红烛”有什么特点(诗人从几个方面描写红烛)?
2、与“蜡炬”相比“红烛”是否成为了新的意象?(“红烛”象征着什么?)
04
泪
光
03
02
灰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
01
红的烛……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然后才放出光?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的红,类比红心的红。
红心的红:赤诚、热烈、忠诚;
根据作者的类比,同理推之:
红烛的红色也是代表赤诚、热烈、忠诚。
红烛的光的特点:照亮别人
“光”对应“灵魂”
“烧蜡成灰”说明要“燃烧自己”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因此下文紧接着诗人写道:
“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灰”是“灰烬”的意思
诗歌中写“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大有“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意。
“残风”代表着“黑暗的社会现实”、“黑暗势力的压迫”
“光芒”是灵魂、理想
拟人的修辞手法
”泪“表达出理想受到黑暗社会的阻碍而产生着急焦虑之情。
“红烛”的特点“灰”“泪”“红”“光”
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小总结:
“蜡炬”的特点“灰”“泪”
表达难以忍受的相思之苦
两者虽然在意象的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闻一多抓住了“红烛”更多的特点,内涵也完全不同
经闻一多先生的妙手,红烛成为了新的意象
知识拓展
象征的作用: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象征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为什么诗人要按照“红”“灰”“光”“泪”的顺序来描写红烛?
一:对红烛的赞颂
二:对红烛的困惑
三:对红烛的了悟
四:对红烛的激励
五:对红烛的感伤
六:对红烛的彻悟
七:对红烛的慰藉
八:对红烛的认同
九: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
诗人的情绪有“困惑”、“感伤”、“矛盾冲突”,也有“赞颂”、“认同”、“期望”……
跌宕起伏
为什么诗人的情绪会“跌宕起伏”?
1923年
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
日军在长沙肆意枪杀中国平民;
胡适力倡研究旧国学;
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
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北大哲学系教授引发爱情问题的社会大讨论;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新月派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曾赴美留学,曾先后在纽约、芝加哥完成自己的学业。1923年,闻一多24岁,正值青春,满怀抱负,不满于当时中国的落后凋敝,希望改变旧中国,并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
“五四”时期虽然充满动荡也到处有变革,正符合青春的华彩与热情,虽然迷惘困惑,但也使闻一多冲破小我走向大我。
知识拓展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达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建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知识拓展
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理性”是指艺术上“规范化”的要求。
A、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并能够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积极参加审美再创造过程。
B、强化诗歌中的叙事成分,进行现代叙事诗的试验,做了“新诗戏剧化、小说化”的努力。
知识拓展
2、追求“和谐”“均齐”,提出以“三美"为标准的“新诗格律化"主张
A、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B、绘画美:考虑了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
例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青荐,斑斓的星辉,织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
C、建筑美:强调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总结
此首诗歌利用“红烛”这个意象,借用“红烛”的特点赋予“红烛”深刻的内涵,以“红烛”来代自己,以此表达诗人的理想与感情
“意象”与情绪脉络的完美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走进闻一多的内心世界,体悟他对青春的困惑与希望,对理想的坚毅追求,对国家深沉的热爱,对光明的歌颂……
在行文过程中,诗人巧妙的安排了“红烛”特点的描写顺序,条理清晰的将自己跌宕起伏的情绪脉络表达出来,随着诗人情绪的变化,他的思想感情也由此层层递进,最后喷涌而出,发出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期望与慨叹。
课下作业
1、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引用李商隐的《无题》,有什么作用?
2、开头“红烛啊”贯穿全诗,这用什么修辞?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3、本诗中诗人用了多少种修辞手法?
4、诗人提倡的“三美”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何体现?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波你的剩菜残奠。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来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节,先总写凝滞的死水,再从色彩、光泽上具体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B.第三节从静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则从动态上写出了死水的沉寂。
C.第五节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深刻地说明: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D.全诗是一一种比喻,以“死水”比喻黏滞不动、沤得发臭、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精神。
2、诗歌中最鲜明的意象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它有何象征意义
3、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