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章 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册
第3课时
内容总览
课标要求
01
学习目标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检测
04
课堂总结
05
课后作业
06
目录
2020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素养要求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1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并收集资料,说明所在城市/地区交通拥挤的原因。(区域认知)
3.结合材料2与材料3,并收集相关资料,说出解决城市拥堵的措施,并说明我国应借鉴哪些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成功经验。(综合思维)
4.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及收集的资料,提出城市交通疏堵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情境导入
为什么日本东京很少发生交通拥堵问题?
日本东京
中国北京
情境导入
什么是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超过某条道路的交通容量时,车辆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
我国公安部对交通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定义为: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 1km 的状态。
情境导入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和区域交通运输的中心,也是区域交通运输需求最为集中的地方。
城市交通运输状况不仅影响城市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城市与区域联系的效率,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和私家车的普及,我国很多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呢?
对于这一课题的探究,建议采用以下思路
了解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收集资料,了解国外城市疏堵所采用的措施,思考我国可借鉴的经验。
了解我国城市为疏堵而采取的措施。
为所在城镇解决拥堵问题献计献策。
新知讲解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任务一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比较普遍,比较严重,尤其是大城市。城市主城区往往是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流量大。
从空间上看,道路比较狭窄,出现拥堵的路段和路口较多。主城区的高架路和城市周边的环路,成为客货流主干道之后,也出现了拥堵路段,进出这些干道的路口也会成为堵车点。
从时间上看,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进出城的时间,都会延长。
从交通运输方式来看,各种私家车上路,拥堵现象比较常见。
思考:
1.说出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结合生活体验,描述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4.回顾为解决城市拥堵已经采取过的措施及其效果。
新知讲解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任务一
从空间上看,道路比较狭窄,出现拥堵的路段和路口较多。主城区的高架路和城市周边的环路,成为客货流主干道之后,也出现了拥堵路段,进出这些干道的路口也会成为堵车点。
从时间上看,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进出城的时间都会延长。
1.说出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越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所吸引的人口也就越多,城市里的私家车也就越多,交通拥堵出现的频次也就越多,拥堵路段和时间也就越长。
新知讲解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任务一
3.结合生活体验,描述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空气污染
噪声污染
浪费时间
交通事故
新知讲解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任务一
地铁
有轨电车
公交
轻轨
城市高架
BRT
4.回顾为解决城市拥堵已经采取过的措施及其效果。
新知讲解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任务一
4.回顾为解决城市拥堵已经采取过的措施及其效果。
潮汐车道
上牌摇号
单行道
区域限行
车号限行
新知讲解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任务一
4.回顾为解决城市拥堵已经采取过的措施及其效果。
① 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道路、提高路网密度、增加停车设施等)。
② 大力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增加信号灯设置、提高信号灯设置合理性灯);
④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建设轨道交通等);
⑤ 实行车辆管控政策(停车收费、单双号限行等。)
③加快实现城市设施管理(合理布局指挥中心)
效果: ①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新知讲解
城市交通疏堵的若干经验
任务二
世界上许多城市采用公交主导方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美国洛杉矶的做法是:发展低成本快速公交,比普通公交节省20%的出行时间;开辟共乘车道,2人以上共乘车辆可快速通行且享受优惠;研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法国巴黎的做法是:设置公交专用道,禁止其他车辆通行;构建一流的交通标识系统,提高安全系数。
日本东京的做法是:构建由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地铁、电气铁路、新干线等组成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站点分布便利换乘。
1.国外发展公交的做法可归结为哪几个方面?
交通工具、交通专用通道、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标识系统、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新知讲解
城市交通疏堵的若干经验
任务二
世界上许多城市采用公交主导方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美国洛杉矶的做法是:发展低成本快速公交,避普通公交节省20%的出行时间;开辟共乘车道,2人以上共乘车辆可快速通行且享受优惠;研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法国巴黎的做法是:设置公交专用道,禁止其他车辆通行;构建一流的交通标识系统,提高安全系数。
日本东京的做法是:构建由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地铁、电气铁路、新干线等组成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站点分布便利换乘。
2.国外哪些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①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洛杉矶的快速公交。
②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如洛杉矶的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法国构建一流的交通标识系统,提高安全系数。
③合理规划建设交通道路。
如洛杉矶的共乘车道;法国的公交专用道;日本的多种交通方式构建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新知讲解
我国城市交通疏堵的一些举措
任务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疏通城市交通,也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主城区狭窄道路实行“单行道”制度,车辆只能沿单一方向行驶。设立公交专用道,发展快速公交。调整交通信号灯的切换时间,使其适合十字路口交通流量的实际状况。拓宽主城区部分道路,增加车辆可通行量。修建高架道路和地下通道,减轻地面交通压力。限制外地车辆进入城市,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时段进入城市干道。有的城市限制部分车辆上路,有的城市还控制车牌供给。
①主城区较窄的道路实行单行道的利弊:
利—单行道交通畅通;
弊—增加交通绕行距离,降低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其出行及增加了生活成本。
②限制车辆上路及私家车车牌供给:
利—短期内在缓解交通拥堵状况,长期内可能出现内需拉动不足,影响城市创新发展;
弊—对已买车(限制车辆上路)和未买车(限制车牌供给)的市民都不公平
③拓宽主城区部分道路:
利—增加车辆可通行量,减少拥堵,增加车行速度,减少尾气排放量;
弊—但也会增加土地使用,造成人们的生活面积减少,增加噪声污染。
(1)从交通相关利益方考虑,上述措施各有哪些利弊?
新知讲解
我国城市交通疏堵的一些举措
任务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疏通城市交通,也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主城区狭窄道路实行“单行道”制度,车辆只能沿单一方向行驶。设立公交专用道,发展快速公交。调整交通信号灯的切换时间,使其适合十字路口交通流量的实际状况。拓宽主城区部分道路,增加车辆可通行量。修建高架道路和地下通道,减轻地面交通压力。限制外地车辆进入城市,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时段进入城市干道。有的城市限制部分车辆上路,有的城市还控制车牌供给。
2. 除此之外,请你提出一项城市交通疏堵的措施。
①要增建停车场,规范停车;
②开设校车减少家长开车送行,提高公共交通精细化服务;
③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车载导航;
④增加汽油税;
⑤对车辆的规格进行优化设计,缩小其体积等。
课堂练习
“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城市快速公路上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某一车道不同时段内的行驶方向的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潮汐式拥堵”在各大、中城市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居民的“潮汐化出行” ②区域功能单一
③城市机动车的高使用频率 ④市中心交通拥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各种交通工具对“潮汐式拥堵”贡献率较大的是( )
A.公交车 B.通勤车 C.私人小汽车 D.轨道交通
A
C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第四章 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一、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二、城市交通疏堵的若干经验
三、我国城市交通疏堵的一些举措
作业布置
第四章 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同步作业18 1---7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2 通过讨论探究,知道城市交通疏堵的若干经验。
3 通过讨论探究,理解我国城市交通疏堵的一些举措。
探究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知道城市交通的疏堵。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第四章 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第3时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大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分课时设计
课题 第四章 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1.图文结构 教材共包含5段文字和2幅图表。首先用一段文字简要介绍了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提出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然后通过3段文字资料及每段资料后的思考问题,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问题分析的素材。最后一段文字提出了问题研究的任务,让学生提出解决或预防交通拥堵的措施,并说明其可行性。 图表部分共包含一幅流程图和一幅交通景观图,流程图简要介绍了对于本课题的探究思路,给出了进行问题研究的参考过程,对于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提供了思考参考。交通景观图以“快速公交及其专用道”为标题,作为我国交通疏导的措施配图,体现了我国时代发展的成果,同时也与资料内容相符,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分析交通措施。 2.知识结构 教材问题研究部分作为章节的最后,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对本章学习内容加以实践和应用。本问题研究在栏目开始提出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并给出了大致的探究思路。 资料1部分从交通拥堵发生的空间、时间、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主要知识包括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资料2介绍了一些其他国家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的若干经验,为我国解决交通问题提供借鉴经验。 资料3介绍了我国在疏通城市城市交通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学生提出了分析我国交通措施利弊的要求。 3.能力结构 问题探究部分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交通拥堵的问题,考查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通过提供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各种措施的分析与借鉴,让学生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考能力;最后让学生提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与建议,对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要求。 4.素养结构 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总结,对交通措施的辩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收集资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生通过情境发现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提出建议,增加了对区域的了解与认知,提高了区域认知能力;最后,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交通与资源、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理解交通发展与人类活动要相协调,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学习者分析 1.认知基础 学生在进行问题研究之前,已经学习了本章节的所有内容,对于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与区域发展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历过城市交通拥堵,对于城市交通拥堵具有一定的了解。 2.认知能力 高一学生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对于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比较熟悉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对于特定的问题,具备了初步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归纳能力。 3.学习心理 学生经过本章的学习,对于交通已经比较了解,此时引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交通拥堵作为问题研究的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材料1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并收集资料,说明所在城市/地区交通拥挤的原因。(区域认知) 3.结合材料2与材料3,并收集相关资料,说出解决城市拥堵的措施,并说明我国应借鉴哪些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成功经验。(综合思维) 4.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及收集的资料,提出城市交通疏堵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 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小组研究,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提出城市交通疏堵的措施。
4.教学评价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什么是交通拥堵?
思考:什么是交通拥堵? 【思考问题】【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超过某条道路的交通容量时,车辆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 让学生讨论交通拥堵,并引出交通拥堵的现状,以及怎么来治理交通拥堵现象。
任务一: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1.说出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结合生活体验,描述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4.回顾为解决城市拥堵已经采取过的措施及其效果。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回答: 从空间上看,道路比较狭窄,出现拥堵的路段和路口较多。主城区的高架路和城市周边的环路,成为客货流主干道之后,也出现了拥堵路段,进出这些干道的路口也会成为堵车点。 从时间上看,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进出城的时间都会延长。 学生回答:城市越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所吸引的人口也就越多,城市里的私家车也就越多,交通拥堵出现的频次也就越多,拥堵路段和时间也就越长。 叙述回答: 学生回答: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改变城市交通疏堵的若干经验
1.国外发展公交的做法可归结为哪几个方面? 2.国外哪些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回答:交通工具、交通专用通道、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标识系统、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学生回答:①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洛杉矶的快速公交。②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如洛杉矶的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法国构建一流的交通标识系统,提高安全系数。 ③合理规划建设交通道路。 如洛杉矶的共乘车道;法国的公交专用道;日本的多种交通方式构建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三:
1.从交通相关利益各方面考虑,上述措施各有哪些利弊? 2.除此之外,请你提出一项城市交通疏堵的措施。 【思考问题】【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①主城区较窄的道路实行单行道的利弊: 利—单行道交通畅通; 弊—增加交通绕行距离,降低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其出行及增加了生活成本。 ②限制车辆上路及私家车车牌供给: 利—短期内在缓解交通拥堵状况,长期内可能出现内需拉动不足,影响城市创新发展; 弊—对已买车(限制车辆上路)和未买车(限制车牌供给)的市民都不公平 ③拓宽主城区部分道路: 利—增加车辆可通行量,减少拥堵,增加车行速度,减少尾气排放量; 弊—但也会增加土地使用,造成人们的生活面积减少,增加噪声污染。 学生回答:①要增建停车场,规范停车; ②开设校车减少家长开车送行,提高公共交通精细化服务; ③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车载导航; ④增加汽油税; ⑤对车辆的规格进行优化设计,缩小其体积等。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6.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后作业 下图为北京市道路网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城市道路网属于( ) A.环行—放射式 B.方格—放射式 C.方格—环行—放射式 D.放射式 2.下列措施不利于解决北京市交通问题的是( ) A.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 B.鼓励公众积极购买小轿车 C.扩大城市道路建设,扩大城市路网规模 D.充分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绿波带”(如图)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据此回答3~4题。 3.建设“绿波带”能( )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增加城市车流量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4.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 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 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 交通拥堵指数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拥堵情况的概念性指数值。下图为山东省某城市市区连续两日同一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时间段,该市汽车平均时速最高的是( ) A.15日10:00—12:00 B.16日10:00—12:00 C.15日16:00—18:00 D.16日16:00—18:00 6.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国内到国外 B.国外到国内 C.城市到郊区 D.农村到城市 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西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四月樟木樱桃红、五月月华油桃甜、七月西乡葡萄熟……”在西昌,每一个乡镇都有其特色农产品,但产品外运能力始终受到限制。2012年,雅西高速公路(如下图)建成通车,每到春节,雅西高速公路都成为川南地区较拥堵的高速之一。舒适的自然条件、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西昌的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并且自2016年起,西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亿元。 (1)指出雅西高速公路沿线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对道路施工的影响。 (2)分析雅西高速公路建设对西昌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春节期间雅西高速公路堵车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A 6.C 7.(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起伏较大。影响:地势起伏较大,增加施工难度;修建大量隧道和桥梁,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大量的资金。 (2)有利于当地农产品外运;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带动餐饮、住宿、商贸等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较高,促进当地物流业发展;促进当地交通和通信产业的发展。 (3)原因:沿途公路支线少,分流能力差;公路穿过山地地区,路面坡度大,冬季多雨雪,行驶缓慢;春节期间,旅游、返乡车辆较多。建议:对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布局;实施交通管制,分散车流;采用智能交通系统随时播报路况信息;合理规划出行时间。 拓展学习 广州治理交通拥堵方案 在方案中,广州"治堵"的总体目标是: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治堵漫画战略,到2013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力争达到65%,到2015年力争达到70%;研究制定符合广州实际的交通管理政策;基本形成内部交通和过境交通相分离、通勤出行距离和时间相对减少的交通格局;建立完善职责清晰、协同联动的交通畅通保障及整治机制;力争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保持不低于25公里/小时,用3年的时间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中心城区交通节点拥堵,交通状况不再恶化,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用5年的时间促进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可持续协调发展。 方案中提到,将适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总水平,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利用价格杠杆,引导个体车辆多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引导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此外,广州拟研究收取交通调节拥堵费的可行性。方案中提到,将借鉴新加坡和伦敦等城市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调节车辆数量的经验,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在广州市部分重点道路交通拥堵区域实施征收交通调节拥堵费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研究提出符合广州实际的交通调节拥堵费的时段、范围、定价基准和收费形式,对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择机实施。 方案还提出,将进一步加强公务车的管理;将继续加快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加大对"公交优先"的支持;将研究制定中心城区特殊路段或特殊时期临时性交通限行的相关措施等。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9.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实际地理案例进行教学,凸显地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现实问题,在探讨中获得必要的地理信息,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在生活中多方面收集资料和认真观察各种事物,开发出适合地理教学的乡土资源,进而开展高质量的实际地理案例教学。 第二,教师应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运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的习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第三,教师要经常挖掘学生身边具有典型性及实用性的实际地理素材,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对家乡建设有新的认识,立志为家乡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