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8 13: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1、根据课文给汉字拼音
( ) ( ) ( ) ( ) ( ) ( )
洛 榆 畔 账 聒 泊
答案: luò yú pàn zhàng guō pò
知识点:字音
解析:
分析:考察学生对课文中字音的掌握,“洛”的拼音不要写为“lò”这是一个常见的书写错误,“畔”学生们容易写成“bàn”,“聒”字不要写成“guā”。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2、多音字组词
jiān ( ) hái( ) chóng( ) xíng( )
间 还 重 行
jiàn( ) huán( ) zhòng( ) háng( )
答案: 间隔 一水间 还有 归还 重复 重量 行人 行列
知识点:认识多音字的读音
解析:
分析:间读jiān表示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中~。~距。~奏。天地之~。,读 jiàn表示空隙:~隙。当~儿。亲密无~。重读chóng表示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读 zhòng表示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3、读拼音写汉字
luò yáng yú shù jiāng pàn wén zhàng
( ) ( ) ( ) ( )
答案:洛阳 榆树 江畔 蚊帐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考察学生对课文中字音的掌握,“洛阳”的“洛”不要写成“联络”的“络”。“江畔”的“畔”一些成“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4、写出反义词
匆匆 —( ) 开封 —( )
答案: 慢慢 封口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匆匆: 急促,匆忙。开封:指把封好的信打开。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学生在填写反义词时,要注意不要写成近义词。
考察类型:常考题
5、写出近义词
匆匆 — ( ) 开封 —( )
答案: 匆忙 启封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
分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与掌握。回答这道题时,学生首先要掌握词义。匆匆: 急促,匆忙。开封:指把封好的信打开。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学生在写近义词是,要与反义词区分开来,以免出错。
考察类型:常考题
6、一字组多词
榆—( ) 帐—( )
畔— ( ) 洛—( )
答案:榆关 榆树 榆叶 耳畔 江畔 湖畔 帐篷 蚊帐 账单 洛阳 洛水 洛河
知识点:认识生字
解析:
分析:榆:以此开头的词 - 榆林 榆木 榆钱 榆子 榆中 榆翟 榆英 榆叶梅 榆叶 榆雁 榆溪 榆罔。帐:用布或其他材料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子。~幕。~篷。蚊~。青纱~。畔:田地的界限。
点评:测试学生词汇的积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就不难回答这道问题了。
考察类型:常考题
7、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行人(xíng háng) 数重山(shǔ shù chóng zhòng )
还乡(huán hái) 一水间(jiān jiàn)
风一更(gēng gèng)
答案:xíng huán shù chóng huán jiàn gēng
知识点:字音
解析:
分析:行是多音字,读“xíng或 háng”担与“人”搭配在一起是,读“xíng”。数为多音字,读“shǔ”是表示数一数“ shù”指大树,树木。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会拼写生字 理解字义。
考察类型:常考题
8、填空:《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答案:王安石 张籍 纳兰性德
知识点:诗文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9、下面每组中诗的题目、诗人、朝代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1)《秋思》— 张籍 — 清
(2)《泊船瓜洲》—王涣之—唐
(3)《题西林壁》—陆游—宋
(4)《长相思》—纳兰性德—清
答案:(4)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
分析:《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代诗人;《秋思》 张籍 唐代 ;《题西林壁》 苏轼 宋;
点评:记住诗名和作者。
考察类型:常考题
10、给下面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还:①hái; ②huán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重:①chóng ②zhòng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数重:①shǔ chóng ②shù chóng ③shù zhòng ④shǔ zhòng
(4)风一更,水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更:①gēng ②gèng
答案:(1)② (2)① (3)②( 4)① (1)② (2)① (3)② (4)①
知识点:字音
解析:
分析:行是多音字,读“xíng或 háng”担与“人”搭配在一起是,读“xíng”。数为多音字,读“shǔ”是表示数一数“ shù”指大树,树木。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会拼写生字 理解字义。
考察类型:常考题
11、解释诗句中的字的意思。
(1)泊船瓜洲 泊___________
(2)京口瓜洲一水间 间__________
(3)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___________
答案:(1)停船靠岸 (2)间隔 (3)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知识点:字义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字的读音和理解
分析:泊:停船靠岸;间:间隔;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点评: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理解课文,就很容易回答这道问题了。
考察类型:常考题
12、 把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答
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________。“此声”指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答案:身向榆关那畔行,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风声雪声 戍边战士思念家乡
知识点:背诵古诗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3、默写一首课外积累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知识点:背诵古诗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古诗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4、按要求填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王安石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    )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   )全句诗意是(    )。
答案:北宋 《泊船瓜洲》 思乡 吹绿 回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知识点:背诵古诗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5、我知道下列字词的正确意义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 A.长江 B 江河
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 A .捎信的人 B .走路的人
故园无此声:故园— A .老的,旧的,过去的 B.故乡,家乡
欲作家书意万重:书— A .书本 B .信
答案:A A B B
知识点:理解古诗意思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6、辨字组词。
泊(  ) 洲(  )
伯(  ) 州(  )
何(  ) 洛(  )
河(  ) 格(  )
勿(  ) 榆(  )
匆(  ) 愉(  )
答案:停泊 伯父 瓜洲 贵州 几何 河水 洛阳 横格 勿扰 匆忙 榆木 愉快
知识点:同音字形近字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形近字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⑵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7、我知道它的意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    )的 《       》,在诗人眼中,乡愁犹如(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
答案:张籍 秋思 思念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信,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竟不知从何说起。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8、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又一个春天到了,江南又呈现出一片绿色.我还是不能回家,明月什么时候能把我的思念带回家呢?
(2)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怀亲之情.
(3)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令“我”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雪之声的
知识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9、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答案:  (1) 夸张 比喻 (2)拟人 对偶 (3)拟人 比喻
知识点:夸张 比喻 对偶 拟人
解析:
分析:(1)“深千尺”是夸张,把“桃花潭水”比喻 成“友人汪伦”对我的“送别情谊”“千尺”这儿也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泉眼”与“树阴”,“细流”与“晴柔”相对,“惜”、“爱”当做“人”来写。(3) 将“春天”写成“人用剪刀(春风)裁剪树叶”又把“春风”比喻成“剪刀”。
点评:掌握了拟人、比喻、对偶的概念,再来分析句子就不难判断了。
考察类型:常考题
20、课外阅读。
望天门①山
李白
天门中断②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
两岸青山相对④出,孤帆⑤一片日边⑥来。
[注]①天门:指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好像是天设的门户。②中断:指两山从中间断开。③至此回:指长江流至天门山,猛地转变,向北流去。④相对:互相争比。⑤孤帆:指一只小船。⑥日边:指太阳偏西。
(1)填空。
A.这首诗用“      ”描写山的险峻,用“      ”描写山的秀美。
B.这首诗用“      ”描写水的湍急,用“      ”描写一叶孤舟。
(2)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答案:(1)A.天门中断楚江开 两岸青山相对出
B.碧水东流至此回  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天门山紧锁江面,绝壁千仞,势如斧劈。长江流至天门山,猛地转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争比地出来,仿佛在欢迎那从西边驶来的一叶孤舟。
(3)新鲜喜悦
知识点:主要测试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3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