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2022五上·洪山期末)下列不属于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的是( )
A.形成地热资源 B.形成珍贵矿石 C.岩浆摧毁家园
2.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B.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有关
C.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地震有关
3.科学家用( )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A.尺子 B.激光发射器 C.火箭
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鹅卵石 B.大石头 C.细沙
5.同学们利用午间来到操场,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观察光通过三棱镜出现在纸屏上的光斑。他们发现光斑五颜六色,并交流了各自对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下面哪种解释更合理?( )
A.三棱镜是魔术道具,可使人眼花缭乱。将白光看成各种颜色的光
B.三棱镜将不同方向的光反射到纸饼上,形成不同颜色的光
C.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折射为不同颜色的光
6.人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菊石化石,菊石是已经灭绝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下列最能说明此现象的推测是( )。
A.游客将菊石带上喜马拉雅山
B.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C.远古时菊石生活在陆地上
7.下图所示是太阳光传播的路线图。它所表示的是( )传播光的路线。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8.小科将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 )。
A.光的折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水把筷子折断了
9.(2022五上·洞头期中)下列属于岩浆岩的是( )
A.大理岩 B.板岩 C.浮石
10.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靠近门的同学迅速跑到门外
B.在户外,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C.躲在阳台上
D.在房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
11.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人眼→准星→靶标 B.靶标→准星→人眼 C.人眼→准星→靶标
12.(2021五上·黄岩期末)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容易发生(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泥石流
13.关于潜望镜的制作,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片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
B.上下两块镜面必须平行
C.上下两块镜面要相反放置
14.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水的( )的作用。
A.侵蚀 B.磨蚀 C.沉积
15.(2022五上·左权期中)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16.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不会造成地面隆起或出现裂缝
B.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两大类岩石组成
C.人类的乱砍滥伐,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D.海浪、风等外力作用不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17.在“探究黑暗中能否看到红苹果”的实验中,下列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B.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
C.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
18.(2022五上·富阳期中)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可能是( )
A.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B.月球遮挡了部分照向地球的太阳光
C.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D.太阳在地球和月球之间
19.(2022五上·罗湖期中)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 )形成的。
A.河流的作用 B.雨水的作用 C.海浪的侵蚀
20.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
A.玄武岩 B.砾岩 C.砂岩
二、填空题
21.我国的西部多 ,东部多 ,地势 。
22.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 千米不等, 部分薄, 部分厚。
23.(2021五上·衢江期末)水、风、火山喷发、地震都可以改变地形地貌。其中 可以快速改变地形; 对改变地形的作用比较缓慢。
24.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地球上的人们就能看到 现象。
25.(2022五上·华坪期末)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 三个圈层。
26.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对人类来说 是最重要的光源。
27.潜望镜有 个平面镜,代表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 次反射后进入人的视野。
28.(2021五上·澄江期末)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比如低而宽广的 和四周高中间低的 。
29.地下的岩层在 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 。
30.(2023五上·婺城期末)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大理岩属于 。
三、判断题
31.“地球是球形的"是托勒密和哥白尼关于地球运动学说的共同观点。( )
32.(2020五上·安溪期中)
反射后的阳光带有热量,从不同方向把阳光反射到一起,可以得到更多的热量。
33.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34.阳光没有射进教室,但教室里特明亮,这是因为光可以拐弯。
35.燃烧的火把是自然光源。( )
36.阳光下物体呈现白色。( )
37.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 )
38.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39.河流流出河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
40.火山喷发飘在空中的灰尘,有时会让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
四、连线题
41.将下列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线连接起来。
沙漠 风蚀作用 黄河入海口沙洲
雅丹地貌 堆积作用 风蚀蘑菇
戈壁沉 积作用
42.请将下列地形与其特点用直线连起来。
高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平原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盆地 海拔较高,地形开阔
丘陵 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山地 坡度较缓,海拔不高
五、实验题
43.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①把三张有小孔的纸板排成一列,中间隔一定的距离。
②用手电筒照射在第一张纸板上,移动另外两张纸板,观察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所有纸板上的小孔照射到墙上。
(1)我的发现:当纸板上的小孔 一条直线上时,光就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当纸板上的小孔 一条直线上时,光就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填“在”或“不在”)
(2)为了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的清晰路径,老师会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或果汁,再用激光笔照射,这时能看到一条 (填“笔直”或“弯曲”)的光线。
(3)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是 。
(4)下列词语涉及的光现象与上述结论不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 B.雨后彩虹 C.月食
44.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度稀释)。
②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
④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⑤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实验步骤(填序号): 。
(2)这是模拟 的实验,番茄酱模拟 。
(3)用酒精灯的 去加热(选填“外焰”或“内焰”)。
(4)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把四块条状橡皮泥叠起来进行挤压和拉伸来研究地震的形成成因,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 引起的。
(5)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的地形可能是 。
45.小科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
用手在两端向中间挤压,橡皮泥隆起 用手在两端向外拉伸,橡皮泥断裂
(1)小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A.地球的结构 B.地震的成因 C.火山的成因
(2)小科做的实验是一个(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测量实验
(3)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 )
A.土壤 B.地幔 C.岩层
(4)以下哪种施加力的做法模拟了“地震造成地表错位”的情况?( )
A.
B.
C.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也会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庄稼和森林长生长的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也是注入的好材料,能够形成珍贵的矿石。岩浆摧毁家园属于有害的一面,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风的作用有关,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地球上的科学家利用激光发射器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A、鹅卵石一般在中游河床,不符合题意。
B、大石头一般在上游河床,不符合题意。
C、细沙一般在下游河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所以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 ,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阳光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白屏上,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菊石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面镜都可以反射光线,凹面镜会汇聚光线,所以图中为凹面镜。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小科将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光的折射。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浮石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10.【答案】C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靠近门的同学迅速跑到门外,或者应该迅速躲到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内,或者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如果在室外,应该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桥梁等,避免被砸伤或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不能躲在阳台上。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瞄准时,靶标反射的光会通过准星进入人眼。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13.【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的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黄河入海口地面平坦、河道纵横,沙洲是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正确 。
16.【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地震,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结构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组成。海浪、风等外力作用也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的地形地貌,人类的乱砍滥伐,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ABD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在黑暗中,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无论我们待多久都无法看见红苹果。故选A。
18.【答案】C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可能是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海浪的侵蚀形成的。
20.【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和砾岩属于沉积岩。故选A。
21.【答案】高山;平原;西高东低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东西交通。
22.【答案】70;海洋;陆地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固体块状矿物,它们组成了地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3.【答案】火山喷发、地震;水、风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考查影响地形地貌形成的因素,地壳运动形成的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快速的改变地形;水流、风对地形的改变是比较缓慢的。
24.【答案】月食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的光,在地球上处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见,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25.【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6.【答案】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光源。
27.【答案】两;两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
28.【答案】平原;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低而宽广的是平原,四周高中间低的是盆地。
29.【答案】压力;断裂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壳岩层在断裂时会发生地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不能承受时,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30.【答案】变质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31.【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地心说由托勒密提出,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不动,所有的天体都绕之运转。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则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日运动。托勒密和哥白尼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题目说法正确。
3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反射后的阳光带有热量,从不同方向把阳光反射到一起,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放大镜将光线集中从而点燃可燃物。
3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月亮发出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题目说法错误。
3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光是不会拐弯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会拐弯,之所以教室里会亮,是因为存在光的反射现象。
35.【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燃烧的火把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属于人造光源。题目说法错误。
36.【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的物体是自身能发光或者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是什么颜色,我们就能看到什么颜色。题目说法错误。
37.【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的物体是自身能发光或者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是什么颜色,我们就能看到什么颜色。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题目说法正确。
3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
【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39.【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流出河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变慢,导致泥沙沉积,形成沙洲。题目说法错误。
40.【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会沿着地壳薄弱的地方向上涌动,地壳一旦破裂,岩浆就会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飘在空中的灰尘,有时会影响周围环境,使温度下降。题目说法正确。
41.【答案】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雅丹地貌是众多土丘林立,经过长期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变化缓慢;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群山环绕,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黄河入海口地面平坦、河道纵横,沙洲是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经过长期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经过长期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
42.【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高原:边缘陡峭,中间地面开阔,海拔较高;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丘陵:坡度较缓,海拔不高;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43.【答案】(1)在;不在
(2)笔直
(3)沿直线传播的
(4)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的发现:当纸板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当纸板上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的清晰路径,老师会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或果汁,再用激光笔照射,这时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
(3)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凿壁偷光、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彩虹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将太阳光进行分解形成了色散现象。故选B。
44.【答案】(1)③①④②⑤
(2)火山喷发;岩浆
(3)外焰
(4)板块碰撞挤压
(5)海洋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③在罐头盒里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火山的形状;④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①在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度稀释);②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⑤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2)这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在模拟火山成因实验材料中,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低,所以选用外焰加热。
(4)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把四块条状橡皮泥叠起来进行挤压和拉伸来研究地震的形成成因,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地壳运动使板块碰撞挤压引起的。
(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45.【答案】(1)B
(2)B
(3)C
(4)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实验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相互挤压发生褶皱;向外拉扯断裂,这个过程会释放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地震的成因。故选B。
(2)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小雅做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通过挤压、拉扯橡皮泥模拟地震的成因。故选B。
(3)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地壳岩层。故选C。
(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用实验来模拟地震成因及此对地形的影响。A施加力的做法模拟了“地震造成地表错位”,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开,错位;B是向两边用力,不会出现地表错位,而会出现断裂;C是上下用力,也不会出现地表错位。故选A。
1 / 1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2022五上·洪山期末)下列不属于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的是( )
A.形成地热资源 B.形成珍贵矿石 C.岩浆摧毁家园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也会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庄稼和森林长生长的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也是注入的好材料,能够形成珍贵的矿石。岩浆摧毁家园属于有害的一面,故选C。
2.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B.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有关
C.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地震有关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风的作用有关,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故选A。
3.科学家用( )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A.尺子 B.激光发射器 C.火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地球上的科学家利用激光发射器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故选B。
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鹅卵石 B.大石头 C.细沙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解答】A、鹅卵石一般在中游河床,不符合题意。
B、大石头一般在上游河床,不符合题意。
C、细沙一般在下游河床,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所以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 ,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5.同学们利用午间来到操场,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观察光通过三棱镜出现在纸屏上的光斑。他们发现光斑五颜六色,并交流了各自对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下面哪种解释更合理?( )
A.三棱镜是魔术道具,可使人眼花缭乱。将白光看成各种颜色的光
B.三棱镜将不同方向的光反射到纸饼上,形成不同颜色的光
C.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折射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阳光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白屏上,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故选C。
6.人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菊石化石,菊石是已经灭绝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下列最能说明此现象的推测是( )。
A.游客将菊石带上喜马拉雅山
B.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C.远古时菊石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菊石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故选B。
7.下图所示是太阳光传播的路线图。它所表示的是( )传播光的路线。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面镜都可以反射光线,凹面镜会汇聚光线,所以图中为凹面镜。故选B。
8.小科将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 )。
A.光的折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水把筷子折断了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小科将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光的折射。故选A。
9.(2022五上·洞头期中)下列属于岩浆岩的是( )
A.大理岩 B.板岩 C.浮石
【答案】C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浮石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10.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靠近门的同学迅速跑到门外
B.在户外,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C.躲在阳台上
D.在房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
【答案】C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靠近门的同学迅速跑到门外,或者应该迅速躲到卫生间等狭小的空间内,或者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避免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如果在室外,应该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桥梁等,避免被砸伤或被倒塌的建筑物砸伤,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不能躲在阳台上。故选C。
11.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人眼→准星→靶标 B.靶标→准星→人眼 C.人眼→准星→靶标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瞄准时,靶标反射的光会通过准星进入人眼。故选B。
12.(2021五上·黄岩期末)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容易发生(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泥石流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13.关于潜望镜的制作,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片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
B.上下两块镜面必须平行
C.上下两块镜面要相反放置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故选C。
14.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水的( )的作用。
A.侵蚀 B.磨蚀 C.沉积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的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黄河入海口地面平坦、河道纵横,沙洲是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C。
15.(2022五上·左权期中)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正确 。
16.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不会造成地面隆起或出现裂缝
B.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两大类岩石组成
C.人类的乱砍滥伐,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D.海浪、风等外力作用不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地震,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结构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组成。海浪、风等外力作用也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的地形地貌,人类的乱砍滥伐,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ABD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7.在“探究黑暗中能否看到红苹果”的实验中,下列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B.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
C.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在黑暗中,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无论我们待多久都无法看见红苹果。故选A。
18.(2022五上·富阳期中)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可能是( )
A.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B.月球遮挡了部分照向地球的太阳光
C.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D.太阳在地球和月球之间
【答案】C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当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可能是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故选:C。
19.(2022五上·罗湖期中)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 )形成的。
A.河流的作用 B.雨水的作用 C.海浪的侵蚀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海浪的侵蚀形成的。
20.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
A.玄武岩 B.砾岩 C.砂岩
【答案】A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和砾岩属于沉积岩。故选A。
二、填空题
21.我国的西部多 ,东部多 ,地势 。
【答案】高山;平原;西高东低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东西交通。
22.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 千米不等, 部分薄, 部分厚。
【答案】70;海洋;陆地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固体块状矿物,它们组成了地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3.(2021五上·衢江期末)水、风、火山喷发、地震都可以改变地形地貌。其中 可以快速改变地形; 对改变地形的作用比较缓慢。
【答案】火山喷发、地震;水、风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考查影响地形地貌形成的因素,地壳运动形成的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快速的改变地形;水流、风对地形的改变是比较缓慢的。
24.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地球上的人们就能看到 现象。
【答案】月食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的光,在地球上处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见,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25.(2022五上·华坪期末)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 三个圈层。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6.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对人类来说 是最重要的光源。
【答案】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光源。
27.潜望镜有 个平面镜,代表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 次反射后进入人的视野。
【答案】两;两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
28.(2021五上·澄江期末)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比如低而宽广的 和四周高中间低的 。
【答案】平原;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通常用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低而宽广的是平原,四周高中间低的是盆地。
29.地下的岩层在 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 。
【答案】压力;断裂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壳岩层在断裂时会发生地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不能承受时,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30.(2023五上·婺城期末)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大理岩属于 。
【答案】变质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三、判断题
31.“地球是球形的"是托勒密和哥白尼关于地球运动学说的共同观点。(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地心说由托勒密提出,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不动,所有的天体都绕之运转。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则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日运动。托勒密和哥白尼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题目说法正确。
32.(2020五上·安溪期中)
反射后的阳光带有热量,从不同方向把阳光反射到一起,可以得到更多的热量。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反射后的阳光带有热量,从不同方向把阳光反射到一起,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放大镜将光线集中从而点燃可燃物。
33.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月亮发出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题目说法错误。
34.阳光没有射进教室,但教室里特明亮,这是因为光可以拐弯。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光是不会拐弯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会拐弯,之所以教室里会亮,是因为存在光的反射现象。
35.燃烧的火把是自然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燃烧的火把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属于人造光源。题目说法错误。
36.阳光下物体呈现白色。(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的物体是自身能发光或者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是什么颜色,我们就能看到什么颜色。题目说法错误。
37.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的物体是自身能发光或者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是什么颜色,我们就能看到什么颜色。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题目说法正确。
38.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
【分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
39.河流流出河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流出河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变慢,导致泥沙沉积,形成沙洲。题目说法错误。
40.火山喷发飘在空中的灰尘,有时会让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会沿着地壳薄弱的地方向上涌动,地壳一旦破裂,岩浆就会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飘在空中的灰尘,有时会影响周围环境,使温度下降。题目说法正确。
四、连线题
41.将下列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线连接起来。
沙漠 风蚀作用 黄河入海口沙洲
雅丹地貌 堆积作用 风蚀蘑菇
戈壁沉 积作用
【答案】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雅丹地貌是众多土丘林立,经过长期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变化缓慢;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群山环绕,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黄河入海口地面平坦、河道纵横,沙洲是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经过长期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经过长期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
42.请将下列地形与其特点用直线连起来。
高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平原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盆地 海拔较高,地形开阔
丘陵 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山地 坡度较缓,海拔不高
【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高原:边缘陡峭,中间地面开阔,海拔较高;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丘陵:坡度较缓,海拔不高;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五、实验题
43.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①把三张有小孔的纸板排成一列,中间隔一定的距离。
②用手电筒照射在第一张纸板上,移动另外两张纸板,观察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所有纸板上的小孔照射到墙上。
(1)我的发现:当纸板上的小孔 一条直线上时,光就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当纸板上的小孔 一条直线上时,光就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填“在”或“不在”)
(2)为了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的清晰路径,老师会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或果汁,再用激光笔照射,这时能看到一条 (填“笔直”或“弯曲”)的光线。
(3)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是 。
(4)下列词语涉及的光现象与上述结论不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 B.雨后彩虹 C.月食
【答案】(1)在;不在
(2)笔直
(3)沿直线传播的
(4)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的发现:当纸板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当纸板上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的清晰路径,老师会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或果汁,再用激光笔照射,这时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
(3)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凿壁偷光、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彩虹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将太阳光进行分解形成了色散现象。故选B。
44.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度稀释)。
②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
④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⑤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实验步骤(填序号): 。
(2)这是模拟 的实验,番茄酱模拟 。
(3)用酒精灯的 去加热(选填“外焰”或“内焰”)。
(4)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把四块条状橡皮泥叠起来进行挤压和拉伸来研究地震的形成成因,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 引起的。
(5)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的地形可能是 。
【答案】(1)③①④②⑤
(2)火山喷发;岩浆
(3)外焰
(4)板块碰撞挤压
(5)海洋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③在罐头盒里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火山的形状;④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①在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度稀释);②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⑤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2)这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在模拟火山成因实验材料中,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低,所以选用外焰加热。
(4)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把四块条状橡皮泥叠起来进行挤压和拉伸来研究地震的形成成因,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地壳运动使板块碰撞挤压引起的。
(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45.小科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
用手在两端向中间挤压,橡皮泥隆起 用手在两端向外拉伸,橡皮泥断裂
(1)小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A.地球的结构 B.地震的成因 C.火山的成因
(2)小科做的实验是一个(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测量实验
(3)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 )
A.土壤 B.地幔 C.岩层
(4)以下哪种施加力的做法模拟了“地震造成地表错位”的情况?( )
A.
B.
C.
【答案】(1)B
(2)B
(3)C
(4)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实验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相互挤压发生褶皱;向外拉扯断裂,这个过程会释放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地震的成因。故选B。
(2)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小雅做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通过挤压、拉扯橡皮泥模拟地震的成因。故选B。
(3)实验中的橡皮泥代表的是地壳岩层。故选C。
(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用实验来模拟地震成因及此对地形的影响。A施加力的做法模拟了“地震造成地表错位”,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开,错位;B是向两边用力,不会出现地表错位,而会出现断裂;C是上下用力,也不会出现地表错位。故选A。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