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临汾市蒲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西省临汾市蒲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7 17:31:11

文档简介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科学试卷
一、火眼金睛
1.(2023三上·蒲县期末)取暖设备安装或摆放在近地面处更容易使屋子暖和,这是因为()
A.热空气上升 B.冷空气下降 C.安装方便
2.(2023三上·蒲县期末)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像皮泥射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会发现水无法倒入小口瓶中,这是因为(  )
A.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2023三上·蒲县期末)某种植物“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  )里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
4.(2023三上·蒲县期末)下列液体中黏稠度最大的是(  )
A.水 B.菜籽油 C.蜂蜜
5.(2023三上·蒲县期末)不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是(  )
A.荷花 B.芝麻 C.花生
6.(2023三上·蒲县期末)地下水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  )
A.人类过度开采 B.雨水逐渐减少 C.温度逐渐升高
7.(2023三上·蒲县期末)下列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A.糖 B.沙子 C.盐
8.(2023三上·蒲县期末)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是()
A.暴引暴食 B.多吃生冷的食物 C.细嚼慢咽
9.(2023三上·渭滨期末)下列固体中,经过处理之后,不再是固体的是(  )
A.剪碎的纸张 B.切碎的蜡烛 C.融化的冰
10.(2023三上·蒲县期末)下大雨时,河水往往是黄色的,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
A.小石子 B.黄土和细沙 C.腐殖质
二、明辨是非
11.(2023三上·蒲县期末)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
12.(2023三上·渭滨期末)干瘪的篮球和充满气的篮球质量是一样的。
13.(2023三上·渭滨期末)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黄。
14.(2023三上·盱眙期末)把半杯沙子和半杯黄豆混合不会得到一整杯的混合物。 (  )
15.(2023三上·蒲县期末)有植被的土壤比无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 (  )
16.(2023三上·蒲县期末)对量筒进行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
17.(2023三上·渭滨期末)运动后人的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
18.(2023三上·蒲县期末)因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所以水资源短缺。 (  )
19.(2022三上·乳源期末)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0.(2023三上·蒲县期末)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2500毫升。 (  )
三、连线题
21.(2023三上·蒲县期末)将下面食品与它们的主要冒养成分连起来。
米饭,面包 蛋白质
鱼肉 糖类
食用油 维生素
蔬菜,水果
四、对答如流
22.(2023三上·蒲县期末)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请你读一谈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23.(2023三上·蒲县期末)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节水
五、实验探究题
24.(2023三上·蒲县期末)阅读小明做肥料袋的步骤,回答下面问题。
步骤:①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并放入几只蚯蚓。
②往塑料袋中均匀洒一点水,扎好袋口。
③把塑料袋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④每周现察一次塑料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1)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小明的步骤(  )操作不准确。
A① B.② C③
(2)为什么要在肥料袋中加入蚯蚓 (  )
A.增加土壤湿度 B.要观察蚯蚓 C.加速肥料袋制作
(3)(  )可以用来做肥料袋的原料。
A.厨余垃圾 B.其他垃圾 C.可回收垃圾
25.(2023三上·蒲县期末)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问题: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与水的温度有关。
实验设计及现象:
①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   水和   水。
②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   (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的盐。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装有热水的杯中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六、综合拓展
26.(2023三上·蒲县期末)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请在下图中写出人体呼吸替官的名称。
A   B   C   D   E   F   G   
27.(2023三上·蒲县期末)人吸入空气的第一个通道是   ,里面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   、   、   的作用。
28.(2023三上·蒲县期末)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   调节和   作用。
29.(2023三上·蒲县期末)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   、调节空气温湿度和   等功能。
30.(2023三上·蒲县期末)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   和   进行交换的场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取暖设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取暖设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更容易使屋子暖和。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像皮泥射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会发现水无法倒入小口瓶中,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据渗水、保水等情况,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其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称为黏质土,透气性和透水性都差,渗水能力最好的称为砂质土,容易流失水分,透气性好,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某种植物“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沙质土里。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在一般范围内,用粘稠度来形容液体粘稠的程度。常见物质的粘度表常见物质的粘度表粘度,指物质的流动性,或不流动性,任何流体都有粘度,液体粘度是它抵抗剪切力的一个尺度,在初始及持续流动时才体现出来。水、菜籽油、蜂蜜都是液体,蜂蜜的流动性最差,所以粘稠度最大。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玲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水是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地球上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匮乏,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有的能够溶解,有的不能溶解,且能够溶解的物质的量也不一样。沙子无法在水中溶解,糖和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道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使食物磨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把食物运输进入胃。胃:磨碎并搅拌食物成食糜,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保护好消化器官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暴引暴食、多吃生冷的食物不利于保护消化器官,细嚼慢咽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在我们的身边像石块、橡皮这样的物体是固体,它们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的物体。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固体要看它是否符合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同样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还是固体。融化的冰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不符合固体的特征。
10.【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下大雨时,由于水的侵蚀作用,会将地表的黄土和细沙冲击到河水中,所以河水往往是黄色的。故选B。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题目说法正确。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因为空气有质量,所以充了气的气球比干瘪的气球的质量大。题目说法错误。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的成分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黄豆和沙子颗粒大小不一,孔隙大小不一。把半杯沙子和半杯黄豆充分搅拌混合后,沙子会填充黄豆之间的空隙,黄豆和沙子的总体积减小。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有植被的土壤比无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题目说法正确。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积时,要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题目说法正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故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题目说法错误。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我们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叫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发育健康的一个指标。根据四年级小学生的肺活量正常范围可知,男生的肺活量正常范围是1100~2600毫升,女生的肺活量正常范围是900~2200毫升。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米饭面包中含有糖类;鱼肉中含有蛋白质;食用油中含有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
22.【答案】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23.【答案】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的水浇花等,做到一水多用等。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淡水资源不充裕,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要存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海洋里的都是盐水,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1%还不到,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的水浇花等,做到一水多用都是节约用水的行为。
24.【答案】(1)B C
(2)C
(3)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处理制成肥料。
(1)制作肥料袋的步骤是:①往黑色垃圾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②往塑料袋中均匀撒一点水,扎好袋口,再插上几个吸管以便散热。③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④每周观察一次肥料袋的变化并作好记录。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小明的步骤②③操作不准确,没有插入吸管进行散热,以及应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
(2)蚯蚓把烂叶子、草根及小昆虫的尸体和土壤充分混合在一起,并吃掉一部分变成粪便排泄出来,形成了土壤的一部分。蚯蚓的这些活动不仅加速了土壊变黑的速度,还使土壤变得松软,使土壊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在肥料袋中加入蚯蚓能够加速肥料袋制作,不仅加速了土壤变黑的速度,还使土壤变得松软,使士壊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故选C
(3)厨余垃圾掩埋后可被大自然微生物和植物分解吸收,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所以厨余垃圾可以用作肥料袋的原料。其它垃圾、可回收垃圾都不合适。故选A。
25.【答案】热水;冷水;相同;有关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碾碎等。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探究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实验时,只能改变水的温度。
实验设计及现象:
①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
②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相同质量的盐。
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装有热水的杯中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6.【答案】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呼吸道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27.【答案】鼻腔;过滤;加温;加湿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28.【答案】温湿度调节;清洁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29.【答案】异物;防御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30.【答案】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1 / 1山西省临汾市蒲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科学试卷
一、火眼金睛
1.(2023三上·蒲县期末)取暖设备安装或摆放在近地面处更容易使屋子暖和,这是因为()
A.热空气上升 B.冷空气下降 C.安装方便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取暖设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取暖设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更容易使屋子暖和。故选A。
2.(2023三上·蒲县期末)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像皮泥射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会发现水无法倒入小口瓶中,这是因为(  )
A.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像皮泥射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会发现水无法倒入小口瓶中,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故选A。
3.(2023三上·蒲县期末)某种植物“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  )里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
【答案】C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据渗水、保水等情况,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其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称为黏质土,透气性和透水性都差,渗水能力最好的称为砂质土,容易流失水分,透气性好,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某种植物“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沙质土里。故选C。
4.(2023三上·蒲县期末)下列液体中黏稠度最大的是(  )
A.水 B.菜籽油 C.蜂蜜
【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在一般范围内,用粘稠度来形容液体粘稠的程度。常见物质的粘度表常见物质的粘度表粘度,指物质的流动性,或不流动性,任何流体都有粘度,液体粘度是它抵抗剪切力的一个尺度,在初始及持续流动时才体现出来。水、菜籽油、蜂蜜都是液体,蜂蜜的流动性最差,所以粘稠度最大。故选C。
5.(2023三上·蒲县期末)不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是(  )
A.荷花 B.芝麻 C.花生
【答案】C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玲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故选C。
6.(2023三上·蒲县期末)地下水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  )
A.人类过度开采 B.雨水逐渐减少 C.温度逐渐升高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水是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地球上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匮乏,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故选A。
7.(2023三上·蒲县期末)下列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A.糖 B.沙子 C.盐
【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有的能够溶解,有的不能溶解,且能够溶解的物质的量也不一样。沙子无法在水中溶解,糖和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故选B。
8.(2023三上·蒲县期末)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是()
A.暴引暴食 B.多吃生冷的食物 C.细嚼慢咽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道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使食物磨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把食物运输进入胃。胃:磨碎并搅拌食物成食糜,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保护好消化器官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暴引暴食、多吃生冷的食物不利于保护消化器官,细嚼慢咽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故选C。
9.(2023三上·渭滨期末)下列固体中,经过处理之后,不再是固体的是(  )
A.剪碎的纸张 B.切碎的蜡烛 C.融化的冰
【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在我们的身边像石块、橡皮这样的物体是固体,它们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的物体。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固体要看它是否符合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同样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还是固体。融化的冰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不符合固体的特征。
10.(2023三上·蒲县期末)下大雨时,河水往往是黄色的,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
A.小石子 B.黄土和细沙 C.腐殖质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下大雨时,由于水的侵蚀作用,会将地表的黄土和细沙冲击到河水中,所以河水往往是黄色的。故选B。
二、明辨是非
11.(2023三上·蒲县期末)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相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题目说法正确。
12.(2023三上·渭滨期末)干瘪的篮球和充满气的篮球质量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因为空气有质量,所以充了气的气球比干瘪的气球的质量大。题目说法错误。
13.(2023三上·渭滨期末)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黄。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的成分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14.(2023三上·盱眙期末)把半杯沙子和半杯黄豆混合不会得到一整杯的混合物。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黄豆和沙子颗粒大小不一,孔隙大小不一。把半杯沙子和半杯黄豆充分搅拌混合后,沙子会填充黄豆之间的空隙,黄豆和沙子的总体积减小。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15.(2023三上·蒲县期末)有植被的土壤比无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有植被的土壤比无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题目说法正确。
16.(2023三上·蒲县期末)对量筒进行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积时,要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题目说法正确。
17.(2023三上·渭滨期末)运动后人的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18.(2023三上·蒲县期末)因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所以水资源短缺。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积29%;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地球表面陆地少,海洋多。故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题目说法错误。
19.(2022三上·乳源期末)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我们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2023三上·蒲县期末)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2500毫升。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叫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发育健康的一个指标。根据四年级小学生的肺活量正常范围可知,男生的肺活量正常范围是1100~2600毫升,女生的肺活量正常范围是900~2200毫升。题目说法错误。
三、连线题
21.(2023三上·蒲县期末)将下面食品与它们的主要冒养成分连起来。
米饭,面包 蛋白质
鱼肉 糖类
食用油 维生素
蔬菜,水果
【答案】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米饭面包中含有糖类;鱼肉中含有蛋白质;食用油中含有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
四、对答如流
22.(2023三上·蒲县期末)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请你读一谈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23.(2023三上·蒲县期末)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节水
【答案】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的水浇花等,做到一水多用等。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淡水资源不充裕,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要存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海洋里的都是盐水,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1%还不到,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的水浇花等,做到一水多用都是节约用水的行为。
五、实验探究题
24.(2023三上·蒲县期末)阅读小明做肥料袋的步骤,回答下面问题。
步骤:①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并放入几只蚯蚓。
②往塑料袋中均匀洒一点水,扎好袋口。
③把塑料袋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④每周现察一次塑料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1)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小明的步骤(  )操作不准确。
A① B.② C③
(2)为什么要在肥料袋中加入蚯蚓 (  )
A.增加土壤湿度 B.要观察蚯蚓 C.加速肥料袋制作
(3)(  )可以用来做肥料袋的原料。
A.厨余垃圾 B.其他垃圾 C.可回收垃圾
【答案】(1)B C
(2)C
(3)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处理制成肥料。
(1)制作肥料袋的步骤是:①往黑色垃圾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②往塑料袋中均匀撒一点水,扎好袋口,再插上几个吸管以便散热。③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④每周观察一次肥料袋的变化并作好记录。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小明的步骤②③操作不准确,没有插入吸管进行散热,以及应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
(2)蚯蚓把烂叶子、草根及小昆虫的尸体和土壤充分混合在一起,并吃掉一部分变成粪便排泄出来,形成了土壤的一部分。蚯蚓的这些活动不仅加速了土壊变黑的速度,还使土壤变得松软,使土壊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在肥料袋中加入蚯蚓能够加速肥料袋制作,不仅加速了土壤变黑的速度,还使土壤变得松软,使士壊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故选C
(3)厨余垃圾掩埋后可被大自然微生物和植物分解吸收,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所以厨余垃圾可以用作肥料袋的原料。其它垃圾、可回收垃圾都不合适。故选A。
25.(2023三上·蒲县期末)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问题: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与水的温度有关。
实验设计及现象:
①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   水和   水。
②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   (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的盐。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装有热水的杯中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热水;冷水;相同;有关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碾碎等。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探究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实验时,只能改变水的温度。
实验设计及现象:
①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
②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相同质量的盐。
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装有热水的杯中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六、综合拓展
26.(2023三上·蒲县期末)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请在下图中写出人体呼吸替官的名称。
A   B   C   D   E   F   G   
【答案】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呼吸道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27.(2023三上·蒲县期末)人吸入空气的第一个通道是   ,里面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   、   、   的作用。
【答案】鼻腔;过滤;加温;加湿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28.(2023三上·蒲县期末)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   调节和   作用。
【答案】温湿度调节;清洁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29.(2023三上·蒲县期末)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   、调节空气温湿度和   等功能。
【答案】异物;防御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30.(2023三上·蒲县期末)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   和   进行交换的场所。
【答案】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