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课后练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统治者敲响警钟,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揭露秦的自私无道,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写农民起义,函谷关被攻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写项羽火烧阿房宫,秦国灭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水流平缓地经过阿房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楼阁之高之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阿房宫赋》写出阿房宫里的宫女,有很多原来在六国是身份很高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阿房宫赋》把阿房宫中水面上的长桥比作“云中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中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比作天上的彩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阿房宫赋》用比喻描写出阿房宫里走廊以及屋檐的形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阿房宫赋》把阿房宫宫殿之多比作蜂房和水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阿房宫赋》写出了老百姓对于秦始皇的暴君行为有怨气却不敢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变得越来越骄横顽固,为后文写各地纷纷起义作了铺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曾经无比强大的秦帝国最终被灭族的原因。
17.《阿房宫赋》中,写六国灭亡的原因,角度独特,观点大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假设的语气说明六国不够爱民是被秦灭国原因。
19.《阿房宫赋》假设的语气说明秦始皇秦帝国没法延续下去的根本原因的不够爱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阿房宫赋》写楼阁宫殿随地势而建,彼此环抱呼应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阿房宫赋》表达出后人为秦王朝快速灭亡惋惜之情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阿房宫赋》宫人梳妆打扮后期盼秦皇宠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写出阿房宫的柱子比耕田的农夫都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阿房宫赋》哪两句写秦人把各种珍宝视为普通物,所以随手丢弃,丝毫不感到可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阿房宫赋》课文重点知识挖空练习
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覆压( )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骊山北( )构而西( )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檐牙(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矗( )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妃嫔媵( )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 )来于秦。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辘辘( )远听,杳( )不知其所之( )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缦立( )远视,而望幸( )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 )掠其人,倚叠(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 )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 )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多于( )九土( )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 )敢怒。独夫( )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 )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 )自哀,而后人哀( )之;后人哀之而( )不鉴( )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也。
高考必背篇目易错字填空:《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 ),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 ( ),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腰( )回,( )牙高( );各抱地势,( )心斗角。盘盘焉,( ) ( )焉,蜂房水涡,( )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 )何虹?高低( )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 )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妃嫔( ) (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 ( ) ( ),开妆镜也;绿云( ) ( ),梳晓( )也;渭流涨(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 ) ( )兰也。雷( ) 乍惊,宫车过也;( ) ( )远听,(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 ),( )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掠其人,( )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 )玉石,金块珠( ),弃掷( )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 (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 ) ( ),多于在( )之( )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 ) ( ),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lì) 赂秦(luò) 日削月割(xuē) 廊腰缦回(màn)
B.逦迤(lǐ) 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ǔ) 倚叠如山(dié)
C.仓庾(yǔ) 下咽(yàn) 奉之弥繁(mí) 鼎铛玉石(chēnɡ)
D.辇车(niǎn) 殆尽(dài) 抱薪救火(xīn) 朝歌夜弦(xuán)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⑤可怜焦土 ⑥朝歌夜弦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近 B.蜀山兀 光秃
C.多于在庾之粟粒 谷仓 D.始速祸焉 快速
4.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苏洵,北宋著名散文家,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C.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同的一项是( )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C.《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D.《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多于市人之言语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同的一项是( )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一项是( )
①廊腰缦回 ②朝歌夜弦 ③四海一 ④兴利除弊
⑤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⑥可怜焦土 ⑦辇来于秦
A.①②/⑤⑥⑦/③/④ B.①⑦/②⑤⑥/③/④
C.①②⑦/③/④/⑤⑥ D.①②⑦/③/④⑤⑥
10.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千乘之国”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先进篇》。
D.《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
1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2.下列语句都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
①檐牙高啄 ②蜂房水涡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烟横雾斜,焚椒兰也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⑧
13.下面各句中加点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
14.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缦(màn)立 逦迤(yǐ) 蜀山兀(wù) 辇(niǎn)车
B.妃嫔(pín) 鼎铛(dàng) 囷囷(jūn) 剽(piāo)
C.鬟(huán) 呕哑(yā) 锱(zī)铢 在庾(yù)
D.椽(chuán)头 不霁(qí) 珠砾(lì) 横槛(jiàn)
1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唐时,“关东”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B.秦都咸阳,汉都长安,故“关中”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C.“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如杜甫写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肯冢向黄昏”。
D.“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黄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李白形容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6~17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①。
春闺怨 杜荀鹤②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注]①“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②杜荀鹤,出身寒微,勤学苦读,却屡屡落第,苦斗三十年左右。
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人闺怨诗,多写从军戍边的征人之妻的怨情,张诗却以独辟蹊径著称。
B.张诗结尾止笔“梦渔阳”,对昨夜的梦境和此刻的心情一概不提。
C.杜诗中一“喜”一“悲”,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多愁善感、烂漫多情的闺阁女子形象。
D.杜诗四句却三句含“悲”字,突出悲情,一悲花谢早,二悲青春逝,三悲诗人自己。
16.这两首唐诗都以女性视角抒情,但各自抒发的主要情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一、《阿房宫赋》答案
1.《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统治者敲响警钟,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阿房宫赋》揭露秦的自私无道,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4.《阿房宫赋》中写农民起义,函谷关被攻破的两句:(戍卒叫 函谷举)
5.《阿房宫赋》写项羽火烧阿房宫,秦国灭亡的两句:(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6.《阿房宫赋》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7.《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水流平缓地经过阿房宫的两句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8.《阿房宫赋》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楼阁之高之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9.《阿房宫赋》写出阿房宫里的宫女,有很多原来在六国是身份很高贵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10.《阿房宫赋》把阿房宫中水面上的长桥比作“云中龙”的句子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11.《阿房宫赋》把阿房宫中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比作天上的彩虹:(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12.《阿房宫赋》用比喻描写出阿房宫里走廊以及屋檐的形状的两句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3.《阿房宫赋》把阿房宫宫殿之多比作蜂房和水涡的两句是:(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
14.《阿房宫赋》写出了老百姓对于秦始皇的暴君行为有怨气却不敢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15.《阿房宫赋》写秦皇变得越来越骄横顽固,为后文写各地纷纷起义作了铺垫:(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16.《阿房宫赋》写出了曾经无比强大的秦帝国最终被灭族的原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7.《阿房宫赋》写六国灭亡的原因,角度独特,观点大胆:(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8.《阿房宫赋》用假设的语气说明六国不够爱民是被秦灭国原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19.《阿房宫赋》假设的语气说明秦始皇秦帝国没法延续下去的根本原因的不够爱民:(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0.《阿房宫赋》写楼阁宫殿随地势而建,彼此环抱呼应的两句:(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1.《阿房宫赋》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句子:(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22.《阿房宫赋》表达出后人为秦王朝快速灭亡惋惜之情的两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3.《阿房宫赋》宫人梳妆打扮后期盼秦皇宠信的两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4.《阿房宫赋》用夸张手法,写出阿房宫的柱子比耕田的农夫都多:(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5.《阿房宫赋》哪两句写秦人把各种珍宝视为普通物,所以随手丢弃,丝毫不感到可惜:(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三、练习题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骊山”的“骊”应读作“lí”;“赂秦”的“赂”应读作“lù”;
B.“胜负之数”的“数”应读作“shù”;
D.“朝歌夜弦”的“弦”应读作“xián”。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月”,名词作状语,一月月的。
②“鼎”,名词作状语,把宝鼎;“玉”,名词作状语,把宝玉。
③“礼”,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④“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⑤“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⑥“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综上,①②⑥都属于名词作状语,③⑤为名词作动词,④为意动用法。
故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才招致了祸患。速:招致。
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A.“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错。杜牧和李商隐同名,并称“小李杜”。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判断句,表示对事物的原因解释和推理。
B.“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其中“举”意为“被攻破”。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综上分析,A、C、D三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是被动句。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李贺并称‘小李杜’”错误,应该是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气候:古义,气温。今义,一段时间以来的气象情况。
B.经营:古义,苦心孤诣积累的珠宝。今义,指筹划经营或组织。
C.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同情。
D.市人:古今意思一样。都是“指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A.判断句。“……也”表判断。
B.被动句。“举”是被攻占。
C.判断句。“……也”表判断。
D.判断句。“……也”表判断。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腰:名词作状语,好像人的腰部;
②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③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④利: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情;
⑤事:名词作动词,做;
⑥焦土:名词作动词,化作焦土,变成焦土;
⑦辇:名词作状语,乘坐辇车。
①⑦名词作状语;②⑤⑥名词作动词;③数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名词。
故选B。
10.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说法错误。《左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史记》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善于以小见大,叙述手法多样化,写人善用“互见法”,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因此,应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
故选D。
11.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例句,判断句。
A项,判断句;
B项,意义上被动句;
C项,省略句,应为“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
D项,状语后置句。
故选A。
【点睛】文言句式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12.D
【详解】此题考查掌握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分析可知,①②③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⑤⑥⑧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13.D
D项书写有误,“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宫女”应为“工女”。
故选D。
1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的能力。
A.注音完全正确。
B.“鼎铛”的“铛”读chēng;“囷囷”的“囷”读qūn。
C.“在庾”的“庾”读yǔ。
D.“不霁”的“霁”读jì。
故选A。
15.D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中岳黄山”说法错误,中岳为嵩山,在河南省。故选D。
16.A(“张诗却以独辟蹊径著称”说法错误,张诗同样写征妇之思)
17.①张诗以景起兴,引出采桑女子“忘采叶”的情景,最后点明原因,思妇的思念之苦、怨怅之情,虽未明言,却耐人寻味。②杜诗借惜春伤己的女子来象征自己大好年华消磨在这年复一年的赴考途中,表达了诗人无尽的心酸无奈和痛楚之情。(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