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7 18:02:05

文档简介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
月份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对流层顶气 压值/hPa 170 173 152 130 108 104 95 98 108 118 125 152
1.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快速回升 B.植被覆盖率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冷空气势力增强
2.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
A.5月 B.7月 C.12月 D.2月
地表物质不同其热力性质也就不同。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下图表示某地区地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面A、B、C、D四幅示意图,与该地区白天高空和低空等压面分布相符的图是(  )
A. B.
C. D.
4.能正确表示该地白天热力环流过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023高一上·开封月考)小明在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下图中蕨类植物的化石。工作人员介绍蕨类植物主要繁盛于3亿~4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后来大面积灭绝了。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该蕨类植物繁盛时,其主要生长在(  )
A.冷干的沙漠地区 B.干旱的大陆地区
C.温暖的浅海地区 D.湿润的森林地区
6.蕨类植物繁盛时期(  )
A.联合古陆最终解体,人类出现
B.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开始出现
C.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D.生物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2023年7月8日16时许,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月山村突发一起山体滑坡。该滑坡体滑向宜来高速一标段二工区工地(位于滑坡山体半山腰,见下图),预估现场滑坡体50万方,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3S技术在本次救援中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RS确定救援车的位置 B.运用BDS估算滑坡体的体积
C.运用GIS确定失踪人口数量 D.运用RS对比滑坡前后的山体
8.下列可以降低滑坡灾害发生频率的措施是(  )
A.修建大型水库 B.山区开矿采石
C.保护坡地植被 D.陡坡修建梯田
唐松草生长在海拔500~1800m的草原、山地林边草坡或林中,草茎粗壮,高60~80cm,叶子是复叶,会在夏季迅速开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温度过低时就会进入冬眠状态,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多唐松草。下图为唐松草花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唐松草为适应内蒙古草原环境应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粗大 B.花期长 C.根系长 D.植株高
1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内蒙古草原地区唐松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植株增高 B.叶片变大
C.根系扎根更深 D.地下部分缩小
(2023高一上·龙泉驿月考)金沙江虎跳峡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高山夹峙,峭壁耸立,山岭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中间江面宽度仅30~60米。下图是虎跳峡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虎跳峡的外力作用及虎跳峡所处的河段是(  )
A.流水下切侵蚀中游 B.流水侧蚀下游
C.流水溯源侵蚀上游 D.流水下切侵蚀上游
12.虎跳峡河谷的特征是(  )
①V字形河谷②两壁险峻,与地面垂直
③谷底几乎被河床占据④谷地狭窄,宽度通常大于深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高一上·龙泉驿月考)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开阔、视线不受阻挡的地方。山地、山脊、陡崖或者上缓下陡的山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山谷、缓坡或者上陡下缓的山坡一般不会阻挡视线。某地理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
A.70m B.80m C.90m D.100m
14.实地考察中(  )
A.站在甲地可以看到丙地 B.站在乙地可以看到丙地
C.站在丙地可以看到丁地 D.站在丁地可以看到乙地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促进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类型的组合是(  )
A.a—c—b B.f—c—d—g C.a—c—d—e D.a—b—c—e
16.城市中铺设渗水砖代替不透水路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c减少 B.d增加 C.h减少 D.g增加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下图为某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植被类型,并说明板根的作用。
(2)说出图中植被生长的气候特征。
(3)分析安徽省无此植被分布的原因。
18.读下列一组地貌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   C   
(2)判断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B主要是因   形成的;C主要是因   形成的。
(3)图A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   地区,图B所表示的地貌通常分布在   
(4)图C所表示的地貌是   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图为沿海地区某学校环保社团同学绘制的所在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
为探寻同学们居住的城市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学生们多方查找资料,最后从水循环环节入手,汇总了如下数据表: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位置 项 目 年平均 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 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 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 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 蒸发量
城市 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 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材料三
为寻找解决城市内涝的途径,同学们借鉴了雄安新区的海绵城市工程。图为雄安新区雨水街坊示范区景观图。
(1)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为c   d   。严谨来说,此图缺少水循环的一个环节是   
(2)请利用材料二表格中数据,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该城市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写出两方面即可)。
(3)图2海绵城市建设使图1中各环节将发生变化;a将   b将   
(4)滨海新区某街道若要改造成为雨水街坊示范区,下列措施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建设下凹式休闲公园
C.选用透水性好的地砖 D.增加文化休闲娱乐设施
20.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⑤表示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填名称)。
(3)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释通常晴朗天气时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地球的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滩、山岭等不同地形的影响,受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因而造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风,即空气发生大量的对流现象,故称为对流层。从地球表面至约110km高度处的大气温度垂直结构。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 例如:我国北京地区,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1千米,广州地区对流层的高度增加到约16千米,而在东北地区则下降到10千米。并且夏季高于冬季。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天,对流层的高度也会随早、中、晚的变化而变化。
1.A、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下降,说明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根据图中数值,春季气压值下降,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春季,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增强,北半球各地气温回升,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上升,A正确;
B与C、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会造成近地面温度回升减缓,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
D、春季冷空气势力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A。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高,对流层顶高度越小。根据材料信息,2月对流层顶气压值最高,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低,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气压因为海拔高度和地面冷热的不同导致气压的不同,一般来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升高,等压面的数值在变小,如果地面的性质是均一的,大气的性质也是均一的,那等压面就是互相平行的,否则就是高低起伏。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3.A与D、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因此白天近地面林地升温慢,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图中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向下弯曲为低压,A、D近地面为低压,A、D错误;
B与C、近地面的气压形势与高空相反,C上下的等压面一致,B相反,C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4.A与C、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因此白天近地面林地升温慢,温度较低,形成高压,近地面大气在林地下沉,在两侧裸地上升,A、C林地大气运动状态不一致,A、C错误;
B与D、B林地近地面大气下沉,D林地近地面大气上升,B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D
6.B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蕨类植物喜阴湿温暖的环境,广布世界各地,除沙漠、极干旱寒冷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为最丰富,高山、平原、森林、草地、溪沟、岩隙和沼泽中,都有蕨类植物生活。
5.蕨类植物属于陆地生物,喜温喜湿,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A.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主要在晚古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在新生代,A错误;
B.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在古生代晚期开始出现,B正确;
C.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在早古生代,C错误;
D.生物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和多细胞生物出现在前寒武纪,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7.D
8.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滑坡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7.A、确定救援车的位置应使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BDS、GNSS等,A错误;
B与C、运用GIS可以估算滑坡体的体积,但无法确定失踪人口数量,B、C错误;
D、根据所学知识,RS可以获取影像,运用RS可以对比滑坡前后的山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8.A与B与D、水库建设、陡坡开辟梯田、山区采石等活动会造成对植被和地表的破坏,加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A、B、D错误;
C、根据所学知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护坡地植被可以减少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9.C
10.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唐松草是毛茛科、唐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干挺立,植株高达60-150厘米,叶态3-4回三出复叶,小叶厚膜质,倒卵圆形或近圆形,三浅裂,全缘或具疏粗锯齿;夏天开花,圆锥花序伞房状,有多数密集的花;萼片线形,白色或紫红色,无花瓣;瘦果倒卵圆形,具有3-4条纵向翅,基部突出变狭长成细柄;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瘦果倒卵形,长4-7毫米,有3条宽纵翅,基部突变狭,心皮柄长3-5毫米。分布于中国(浙江、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生长在海拔500-1800米间的草原、山地林边草坡或林中。唐松草的根及根茎入药,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能,主治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宜于中国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的公园、庭院作林下作绿被植物栽培。
9.A、内蒙古草原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且气温年较差较大,因此唐松草叶片细小,以减少水分流失,A错误;
B与C与D、秋冬季节气温低,唐松草花期短、根系长、植株矮,C正确,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随着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水分减少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变差,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此地上植株变矮、叶片减少、地下部分的根系扎根更深,地下根系增长扎根更深以获取地下水,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 C
【答案】11.D
12.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V”形河谷,河谷横剖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布,侵蚀作用以下蚀为主。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跳峡位于河流上游,该地地壳破碎,落差大,河流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大峡谷,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虎跳峡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呈“V” 字形,故①正确;虎跳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两壁险峻,但与地面不垂直,故②错误;虎跳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谷底几乎被河床占据,故③正确;峡谷谷地狭窄,宽度通常小于深度,故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3.C
14.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重,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13.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等高距为10米,乙处海拔最高,大于880米,小于890米,海拔最低为大于790米,小于800,所以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大于80米,小于100米,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AB.根据图中信息,甲到丙之间和乙到丙之间,都是上部坡度缓,下部坡度陡,为凸坡,站在甲地看不到丙地,站在乙地也看不到丙地,AB错误。
C.丙与丁之间有小的山脊阻挡,站在丙地可以看到丁地,C错误。
D.乙丁之间,上部坡度陡,下部陡度缓,为凹坡,所以站在丁地可以看到乙地,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15.A与D、b 环节表示海洋降水环节,可以促进海洋水体更新,A、D错误;
B、f—c—d—g 中,f表示蒸腾环节,c环节表示水汽输送环节,水汽输送为海洋输送陆地,f—c 环节并不连接,B错误;
C、图中a环节表示蒸发环节,b环节表示海洋降水环节,c环节表示水汽输送环节,d 环节表示陆地降水环节,e表示地表径流环节,h表示下渗环节,g表示地下径流,f表示蒸腾环节,海陆间循环可以促进陆地水体不断更新,其环节的组合为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C正确。
故答案为:C
16.A与B、铺设渗水砖并不会影响水汽输送c环节,对降水d环节影响也较小,A、B 错误。
C与D、采用铺设渗水砖代替不透水路面之后,下渗 h 会增大,地表径流 e减小,地下径流 g 增大,C 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热带雨林; 作用:为植被提供水分,养料;支撑作用,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
(2)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3)该植被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安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安徽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故该植被无法在安徽生长。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观察景观图,发现树木高大,且有藤本附生植物,并有板根现象,因此为热带雨林植被,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充足,树木高大,板状根起到支撑作用,用来抵抗大风、暴雨的侵袭;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且含水量高,为保障植物的根系的呼吸以及养分的争夺,板状根生长在地面上。
(2)热带雨林植被生长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充沛。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安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安徽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故发育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该植被无法在安徽生长。
【点评】板状根实际上是由离地面或恰在地面的粗大侧根发育而来的。树干与沿地面走向的侧根之间构成一个至数个多少扁平的三角形的板状根,有时可高达3~4米。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上述的功能,根系总是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并与附近的植物展开了空间与资源的激烈竞争。
18.【答案】(1)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新月形沙丘/沙丘
(2)流水沉积;风力沉积
(3)大河入海口;山前(山麓)
(4)干旱(沙漠)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从A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主要是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形似三角形,所以为三角洲;从C图可以看出,该地貌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
(2)从B图可看出,该地貌由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形似扇形,为冲积扇。其成因为:河流从山谷带来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所以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C为沙丘,是在干旱地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3)A图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一般出现在大河入海口地区,因为大河携带的泥沙多,在河口处更容易堆积形成三角洲;B图所示的地貌为山前冲积扇由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因此通常分布在山前(山麓)。
(4)C为沙丘,出现在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区,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点评】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部分。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19.【答案】(1)地下径流;蒸发;水汽输送
(2)城市中心区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大;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少。
(3)减少;增加
(4)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c由地下指向水域,为地下径流;d由地面指向高空,为蒸发环节;此图中有蒸发、蒸腾、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但根据材料可知,该城市为我国沿海地区,降水的水汽大部分来自海洋,所以缺少了水汽输送环节。
(2)根据材料二可知,该地区城市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显著多于郊外平原区,易使地表径流汇集;同时城市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也明显少于郊外平原区,说明其下渗较少,从而导致城市易形成内涝。
(3)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措施,例如敷设透水性强的路面、增加植被覆盖率等措施会拦截更多的地表径流,使下渗的水量增加,故a地表径流将会减少b下渗量将会增加。
(4)增加植被覆盖率,可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A符合题意;建设下凹式休闲公园,使地表径流顺着坡度汇入公园,公园内的植被可以将地表径流拦截,从而增加下渗,B符合题意;选用透水性好的地砖也可以增加下渗,以减少地表径流,C符合题意;增加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对水循环各个环节影响不大,D不符合题意。
【点评】城市内涝在中国比较普遍。从发生的区域来看,一些地势比较低的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的内陆城市。过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小,可选择的区域比较大;城市建设一般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但是现今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可选择的余地少。城市的某些特定地点的发生率较高,例如立交桥。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排水内涝方面也出现许多新问题,很多地方的立交桥下,降雨后会积水。过街的地下通道、铁路桥、公路桥也存在类似情况。任何地区都有可能发生城市内涝,从城市设计研究的角度来说没有主要分布地区的说法。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内涝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几率比较高,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城市内涝几率要低一些。在普遍出现城市内涝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城建初期,并没有合理设计路面架构,对于路面积水不够重视;但从一些西方建设的角度看,这属于重大设计事故,会给城市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0.【答案】(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2)地面辐射
(3)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夜晚气温低。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表示经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形成的地面辐射:④表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⑤表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指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直接吸收地面辐射很少,主要吸收③地面辐射而增温,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
(3)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白天气温主要与地面辐射强弱有关;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强,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主要与大气逆辐射强弱有关;晴朗天气,云量少,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夜晚气温低。
【点评】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在实际测量中,白天最高温常在午后的14点左右,夜间最低温常在日出前。阴天的时候,白天的云层厚实,太阳辐射不容易直接到达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减少,因此气温就不会很高。所以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就好比大中午的时候打伞,遮阳隔热。阴天的时候,晚上的云层厚实,地面辐射依然不断地把热量从地面带走,但因为云层能吸收大量的地面辐射,且能把地面辐射转化成大气逆辐射,重新返回给地面,所以这时气温会比较高。就好比晚上你盖了一层棉被,所以不觉得冷。综上,白天气温不高,夜晚气温不低,从而温差就小。
1 / 1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
月份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对流层顶气 压值/hPa 170 173 152 130 108 104 95 98 108 118 125 152
1.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快速回升 B.植被覆盖率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冷空气势力增强
2.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
A.5月 B.7月 C.12月 D.2月
【答案】1.A
2.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地球的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滩、山岭等不同地形的影响,受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因而造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风,即空气发生大量的对流现象,故称为对流层。从地球表面至约110km高度处的大气温度垂直结构。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 例如:我国北京地区,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1千米,广州地区对流层的高度增加到约16千米,而在东北地区则下降到10千米。并且夏季高于冬季。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天,对流层的高度也会随早、中、晚的变化而变化。
1.A、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下降,说明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根据图中数值,春季气压值下降,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春季,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增强,北半球各地气温回升,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上升,A正确;
B与C、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会造成近地面温度回升减缓,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
D、春季冷空气势力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A。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高,对流层顶高度越小。根据材料信息,2月对流层顶气压值最高,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低,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地表物质不同其热力性质也就不同。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下图表示某地区地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面A、B、C、D四幅示意图,与该地区白天高空和低空等压面分布相符的图是(  )
A. B.
C. D.
4.能正确表示该地白天热力环流过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3.B
4.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气压因为海拔高度和地面冷热的不同导致气压的不同,一般来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升高,等压面的数值在变小,如果地面的性质是均一的,大气的性质也是均一的,那等压面就是互相平行的,否则就是高低起伏。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3.A与D、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因此白天近地面林地升温慢,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图中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向下弯曲为低压,A、D近地面为低压,A、D错误;
B与C、近地面的气压形势与高空相反,C上下的等压面一致,B相反,C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4.A与C、林地增温与降温的速度、幅度远低于裸地,因此白天近地面林地升温慢,温度较低,形成高压,近地面大气在林地下沉,在两侧裸地上升,A、C林地大气运动状态不一致,A、C错误;
B与D、B林地近地面大气下沉,D林地近地面大气上升,B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开封月考)小明在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下图中蕨类植物的化石。工作人员介绍蕨类植物主要繁盛于3亿~4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后来大面积灭绝了。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该蕨类植物繁盛时,其主要生长在(  )
A.冷干的沙漠地区 B.干旱的大陆地区
C.温暖的浅海地区 D.湿润的森林地区
6.蕨类植物繁盛时期(  )
A.联合古陆最终解体,人类出现
B.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开始出现
C.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D.生物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答案】5.D
6.B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蕨类植物喜阴湿温暖的环境,广布世界各地,除沙漠、极干旱寒冷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为最丰富,高山、平原、森林、草地、溪沟、岩隙和沼泽中,都有蕨类植物生活。
5.蕨类植物属于陆地生物,喜温喜湿,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A.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主要在晚古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在新生代,A错误;
B.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在古生代晚期开始出现,B正确;
C.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在早古生代,C错误;
D.生物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和多细胞生物出现在前寒武纪,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年7月8日16时许,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月山村突发一起山体滑坡。该滑坡体滑向宜来高速一标段二工区工地(位于滑坡山体半山腰,见下图),预估现场滑坡体50万方,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3S技术在本次救援中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RS确定救援车的位置 B.运用BDS估算滑坡体的体积
C.运用GIS确定失踪人口数量 D.运用RS对比滑坡前后的山体
8.下列可以降低滑坡灾害发生频率的措施是(  )
A.修建大型水库 B.山区开矿采石
C.保护坡地植被 D.陡坡修建梯田
【答案】7.D
8.C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滑坡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7.A、确定救援车的位置应使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BDS、GNSS等,A错误;
B与C、运用GIS可以估算滑坡体的体积,但无法确定失踪人口数量,B、C错误;
D、根据所学知识,RS可以获取影像,运用RS可以对比滑坡前后的山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8.A与B与D、水库建设、陡坡开辟梯田、山区采石等活动会造成对植被和地表的破坏,加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A、B、D错误;
C、根据所学知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护坡地植被可以减少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C正确。
故答案为:C
唐松草生长在海拔500~1800m的草原、山地林边草坡或林中,草茎粗壮,高60~80cm,叶子是复叶,会在夏季迅速开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温度过低时就会进入冬眠状态,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多唐松草。下图为唐松草花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唐松草为适应内蒙古草原环境应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粗大 B.花期长 C.根系长 D.植株高
1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内蒙古草原地区唐松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植株增高 B.叶片变大
C.根系扎根更深 D.地下部分缩小
【答案】9.C
10.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唐松草是毛茛科、唐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干挺立,植株高达60-150厘米,叶态3-4回三出复叶,小叶厚膜质,倒卵圆形或近圆形,三浅裂,全缘或具疏粗锯齿;夏天开花,圆锥花序伞房状,有多数密集的花;萼片线形,白色或紫红色,无花瓣;瘦果倒卵圆形,具有3-4条纵向翅,基部突出变狭长成细柄;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瘦果倒卵形,长4-7毫米,有3条宽纵翅,基部突变狭,心皮柄长3-5毫米。分布于中国(浙江、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生长在海拔500-1800米间的草原、山地林边草坡或林中。唐松草的根及根茎入药,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能,主治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宜于中国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的公园、庭院作林下作绿被植物栽培。
9.A、内蒙古草原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且气温年较差较大,因此唐松草叶片细小,以减少水分流失,A错误;
B与C与D、秋冬季节气温低,唐松草花期短、根系长、植株矮,C正确,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随着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水分减少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变差,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此地上植株变矮、叶片减少、地下部分的根系扎根更深,地下根系增长扎根更深以获取地下水,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 C
(2023高一上·龙泉驿月考)金沙江虎跳峡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高山夹峙,峭壁耸立,山岭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中间江面宽度仅30~60米。下图是虎跳峡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虎跳峡的外力作用及虎跳峡所处的河段是(  )
A.流水下切侵蚀中游 B.流水侧蚀下游
C.流水溯源侵蚀上游 D.流水下切侵蚀上游
12.虎跳峡河谷的特征是(  )
①V字形河谷②两壁险峻,与地面垂直
③谷底几乎被河床占据④谷地狭窄,宽度通常大于深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D
12.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V”形河谷,河谷横剖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布,侵蚀作用以下蚀为主。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跳峡位于河流上游,该地地壳破碎,落差大,河流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大峡谷,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2.虎跳峡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呈“V” 字形,故①正确;虎跳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两壁险峻,但与地面不垂直,故②错误;虎跳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谷底几乎被河床占据,故③正确;峡谷谷地狭窄,宽度通常小于深度,故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龙泉驿月考)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开阔、视线不受阻挡的地方。山地、山脊、陡崖或者上缓下陡的山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山谷、缓坡或者上陡下缓的山坡一般不会阻挡视线。某地理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
A.70m B.80m C.90m D.100m
14.实地考察中(  )
A.站在甲地可以看到丙地 B.站在乙地可以看到丙地
C.站在丙地可以看到丁地 D.站在丁地可以看到乙地
【答案】13.C
14.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重,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13.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等高距为10米,乙处海拔最高,大于880米,小于890米,海拔最低为大于790米,小于800,所以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大于80米,小于100米,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AB.根据图中信息,甲到丙之间和乙到丙之间,都是上部坡度缓,下部坡度陡,为凸坡,站在甲地看不到丙地,站在乙地也看不到丙地,AB错误。
C.丙与丁之间有小的山脊阻挡,站在丙地可以看到丁地,C错误。
D.乙丁之间,上部坡度陡,下部陡度缓,为凹坡,所以站在丁地可以看到乙地,D正确。
故答案为:D。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促进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类型的组合是(  )
A.a—c—b B.f—c—d—g C.a—c—d—e D.a—b—c—e
16.城市中铺设渗水砖代替不透水路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c减少 B.d增加 C.h减少 D.g增加
【答案】15.C
16.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15.A与D、b 环节表示海洋降水环节,可以促进海洋水体更新,A、D错误;
B、f—c—d—g 中,f表示蒸腾环节,c环节表示水汽输送环节,水汽输送为海洋输送陆地,f—c 环节并不连接,B错误;
C、图中a环节表示蒸发环节,b环节表示海洋降水环节,c环节表示水汽输送环节,d 环节表示陆地降水环节,e表示地表径流环节,h表示下渗环节,g表示地下径流,f表示蒸腾环节,海陆间循环可以促进陆地水体不断更新,其环节的组合为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C正确。
故答案为:C
16.A与B、铺设渗水砖并不会影响水汽输送c环节,对降水d环节影响也较小,A、B 错误。
C与D、采用铺设渗水砖代替不透水路面之后,下渗 h 会增大,地表径流 e减小,地下径流 g 增大,C 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下图为某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植被类型,并说明板根的作用。
(2)说出图中植被生长的气候特征。
(3)分析安徽省无此植被分布的原因。
【答案】(1)热带雨林; 作用:为植被提供水分,养料;支撑作用,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
(2)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3)该植被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安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安徽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故该植被无法在安徽生长。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观察景观图,发现树木高大,且有藤本附生植物,并有板根现象,因此为热带雨林植被,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充足,树木高大,板状根起到支撑作用,用来抵抗大风、暴雨的侵袭;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且含水量高,为保障植物的根系的呼吸以及养分的争夺,板状根生长在地面上。
(2)热带雨林植被生长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充沛。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安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安徽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故发育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该植被无法在安徽生长。
【点评】板状根实际上是由离地面或恰在地面的粗大侧根发育而来的。树干与沿地面走向的侧根之间构成一个至数个多少扁平的三角形的板状根,有时可高达3~4米。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上述的功能,根系总是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并与附近的植物展开了空间与资源的激烈竞争。
18.读下列一组地貌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   C   
(2)判断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B主要是因   形成的;C主要是因   形成的。
(3)图A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   地区,图B所表示的地貌通常分布在   
(4)图C所表示的地貌是   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答案】(1)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新月形沙丘/沙丘
(2)流水沉积;风力沉积
(3)大河入海口;山前(山麓)
(4)干旱(沙漠)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从A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主要是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形似三角形,所以为三角洲;从C图可以看出,该地貌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
(2)从B图可看出,该地貌由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形似扇形,为冲积扇。其成因为:河流从山谷带来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所以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C为沙丘,是在干旱地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3)A图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一般出现在大河入海口地区,因为大河携带的泥沙多,在河口处更容易堆积形成三角洲;B图所示的地貌为山前冲积扇由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因此通常分布在山前(山麓)。
(4)C为沙丘,出现在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区,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点评】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部分。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图为沿海地区某学校环保社团同学绘制的所在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
为探寻同学们居住的城市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学生们多方查找资料,最后从水循环环节入手,汇总了如下数据表: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位置 项 目 年平均 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 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 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 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 蒸发量
城市 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 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材料三
为寻找解决城市内涝的途径,同学们借鉴了雄安新区的海绵城市工程。图为雄安新区雨水街坊示范区景观图。
(1)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为c   d   。严谨来说,此图缺少水循环的一个环节是   
(2)请利用材料二表格中数据,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该城市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写出两方面即可)。
(3)图2海绵城市建设使图1中各环节将发生变化;a将   b将   
(4)滨海新区某街道若要改造成为雨水街坊示范区,下列措施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建设下凹式休闲公园
C.选用透水性好的地砖 D.增加文化休闲娱乐设施
【答案】(1)地下径流;蒸发;水汽输送
(2)城市中心区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大;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少。
(3)减少;增加
(4)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c由地下指向水域,为地下径流;d由地面指向高空,为蒸发环节;此图中有蒸发、蒸腾、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但根据材料可知,该城市为我国沿海地区,降水的水汽大部分来自海洋,所以缺少了水汽输送环节。
(2)根据材料二可知,该地区城市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显著多于郊外平原区,易使地表径流汇集;同时城市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也明显少于郊外平原区,说明其下渗较少,从而导致城市易形成内涝。
(3)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措施,例如敷设透水性强的路面、增加植被覆盖率等措施会拦截更多的地表径流,使下渗的水量增加,故a地表径流将会减少b下渗量将会增加。
(4)增加植被覆盖率,可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A符合题意;建设下凹式休闲公园,使地表径流顺着坡度汇入公园,公园内的植被可以将地表径流拦截,从而增加下渗,B符合题意;选用透水性好的地砖也可以增加下渗,以减少地表径流,C符合题意;增加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对水循环各个环节影响不大,D不符合题意。
【点评】城市内涝在中国比较普遍。从发生的区域来看,一些地势比较低的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的内陆城市。过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小,可选择的区域比较大;城市建设一般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但是现今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可选择的余地少。城市的某些特定地点的发生率较高,例如立交桥。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排水内涝方面也出现许多新问题,很多地方的立交桥下,降雨后会积水。过街的地下通道、铁路桥、公路桥也存在类似情况。任何地区都有可能发生城市内涝,从城市设计研究的角度来说没有主要分布地区的说法。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内涝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几率比较高,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城市内涝几率要低一些。在普遍出现城市内涝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城建初期,并没有合理设计路面架构,对于路面积水不够重视;但从一些西方建设的角度看,这属于重大设计事故,会给城市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0.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⑤表示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填名称)。
(3)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释通常晴朗天气时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
【答案】(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2)地面辐射
(3)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夜晚气温低。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表示经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形成的地面辐射:④表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⑤表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指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直接吸收地面辐射很少,主要吸收③地面辐射而增温,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
(3)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白天气温主要与地面辐射强弱有关;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强,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主要与大气逆辐射强弱有关;晴朗天气,云量少,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夜晚气温低。
【点评】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在实际测量中,白天最高温常在午后的14点左右,夜间最低温常在日出前。阴天的时候,白天的云层厚实,太阳辐射不容易直接到达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减少,因此气温就不会很高。所以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就好比大中午的时候打伞,遮阳隔热。阴天的时候,晚上的云层厚实,地面辐射依然不断地把热量从地面带走,但因为云层能吸收大量的地面辐射,且能把地面辐射转化成大气逆辐射,重新返回给地面,所以这时气温会比较高。就好比晚上你盖了一层棉被,所以不觉得冷。综上,白天气温不高,夜晚气温不低,从而温差就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