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7 18:02:08

文档简介

四川省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时,历时半个月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开幕时,“爱运动”同学 在乐山(29°N 、103°E)将盛况向留学同学分享,立即收到来自莫斯科(56°N、38°E)小李、纽约(41° N、74°W)小陈、悉尼(34°S、151°E)小王、伦敦(51°N、0°) 小刘四位同学的点赞。据此完成下题。
1.杭州亚运会期间,乐山正午时刻“爱运动”同学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
A.越来越短 B.越来越长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2.关于四位留学同学行为的描述,最可能的是(  )
A.小李——在图书馆边查阅资料边点赞
B.小陈——在座无虚席的2万人球馆边看篮球赛边点赞
C.小王——熟睡半夜醒来边刷视频边点赞
D.小刘——用手机边拍日落盛景边点赞
【答案】1.B
2.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1.根据材料可知,杭州亚运会期间为9月23日开始,历时半个月,此时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乐山位于北半球,其正午日影长度越来越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A.根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东八区) 9月23日20时,小李所在的莫斯科38°E位于东三区,比北京慢5小时,此时莫斯科为下午,小李可以在图书馆边查阅资料边点赞,A正确;
B.小陈所在的纽约位于74°W位于西五区,此时纽约为早晨,而篮球比赛多在晚上举行,B错误;
C.悉尼所在的151°E位于东十区,此时约为当地时间晚上22点,C错误;
D.小刘所在的伦敦0°位于中时区,此时应为正午,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流经西藏南部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河段,多江心沙洲,江北山麓,丹娘沙丘高约百米,冬春 季节“长高”明显,且未来将逐年“长高”。读丹娘沙丘和沙洲位置(图1—1)及景观图(图1- 2),完成下题。
图1 图2
3.丹娘沙丘直接沙源是(  )
A.江心沙洲 B.河流上游 C.山坡 D.冰川堆积物
4.照片所示区域冬春季节最主要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丹娘沙丘冬春季节“长高”明显,其原因主要是(  )
A.冰川融化,冰碛物增多 B.山坡植被少,地表裸露
C.河流流速慢,沉积加速 D.江心沙洲裸露面积大,风力大
6.丹娘沙丘未来逐年“长高”可能主要原因有(  )
A.本地气候稳定 B.地形坡度变缓
C.人工干预增强 D.河流季节变化减小
【答案】3.A
4.C
5.D
6.A
【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冬春季节气候干旱,经常刮大风,大风经过地区因人类破坏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扬起的沙子层层叠叠、堆积而成小山状,使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3.根据材料可知,峡谷中大风天气,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携带的江边或江心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壁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丹娘沙丘的沙源来自东侧的江心沙洲,受风力作用产生堆积,堆积物在西北,主要风向应为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5.由于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江心沙洲大部分露出水面,同时冬春季节多大风,沙洲上大量泥沙被大风吹送到沙丘处堆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因此逐年长高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气候稳定,每年冬春季节都多大风沙粒都会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冰山因冰川或冰盖边缘在春夏季节发生分裂的速度加快,临海一端破裂落入海中漂浮而成。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岛屿、地球上第二大淡水库。格陵兰岛沿海的冰山在漂移
过程中往往形成壮观的冰山走廊。读格陵兰岛位置图,完成下题。
7.格陵兰岛成为地球上巨大淡水库的因素是(  )
A.地下水储量 B.面积与纬度 C.降 水 量 D.河流径流量
8.格陵兰岛东侧沿海的冰山漂移方向主要是(  )
A.向东南 B.向 西 北 C.向西南 D.向东北
9.下列关于格陵兰岛东、西两侧沿岸冰山漂移速度对比的推测,更合理的是(  )
A.两侧沿岸均为寒流,导致差异极小
B.两侧沿岸西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一致,导致东侧大于西侧
C.两侧沿岸极地东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一致,导致东侧小于西侧
D.两侧沿岸极地东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不一致,导致东侧大于西侧
【答案】7.B
8.C
9.D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的特征
【解析】【点评】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为极地气候。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冰川之中,格陵兰岛地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冰层巨厚,因此是地球上第二大淡水库,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读图可知,格陵兰岛位于60°N以北地区,本区域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向为东北风,使沿海冰山向西南飘移,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9.格陵兰岛东侧是寒流,西侧有暖流,格陵兰岛东侧沿岸冰山漂移速度大于西侧沿岸,主要是因为东侧沿岸极地东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一致,而格陵兰岛西侧洋流向北流,受其影响西侧沿岸极地东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不一致,导致沿岸冰山漂移速度东侧大于西侧,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读智利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题。
10.对 S 市和 M 市气温比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因纬度差异小,导致两市1月均温都高于7月均温
B.因纬度差异大,导致 S 市年均气温显著低于 M 市
C.因受大气环流影响程度差异不大,导致年均气温差异不大
D.因受大气环流影响程度不同,导致S 市气温年较差大于M 市
11.对 S 市和 M 市降水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S 市年降水量大于M 市
B.两市夏半年降水量大于冬半年
C.S 市降水季节变率大于 M 市
D.S 市降水年际变率小于M 市
12.造成S 市和 M 市降水季节变率差异的原因是(  )
A.受盛行下沉气流与盛行陆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
B.受盛行下沉气流与盛行海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
C.受盛行上升气流与盛行陆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
D.受盛行上升气流与盛行海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
【答案】10.D
11.C
12.B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的起伏等。
10.读图可知,两市都位于南半球,1月为夏季,月均温较高,7月为冬季,月均温较低,但S市气温年较差比M市更大,主要是由于S市夏季受副高影响较大,气温较高,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此时气温较低,使S市气温年较差较大;而M市全年受西风带影响较大,使其气温年较差较小,故两地气温年较差的不同与受到的大气环流的影响程度关系密切,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根据降水量曲线图分析可知,两市都是冬半年降水量多于夏半年,S市年降水量比M市少,S市因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更明显,其降水量季节变率比M市更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S市位于35°S附近,而M市位于42°S附近,S市纬度更低,受副高影响时间更长,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较短,所以S市盛行下沉气流时间更长,使其降水时间较短,降水变率较大;而M市纬度更高,受副高影响时间较短,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更长,使其降水时间较长,且降水变率较小,故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率的主要因素是受盛行下沉气流与盛行海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爱实践”同学在贵州北部某地(海拔1000m 左右)进行野外观察活动时,拍到如下照片所示一自然出露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剖面(面积约3×2m ), 其主要构成——碳酸钙类岩石,一般为海相沉积,流水对其溶蚀能力与流水速度及流量呈正相关。请读图,帮助“爱实践”同学回答下题。
13.除岩石构成外,最能证明图中岩石属于沉积岩的现象是(  )
A.常绿植被 B.断层裂隙 C.背斜山地 D.水平地层
14.图示自然出露的地层,表明该地岩层形成后,最显著的内力作用是(  )
A.岩浆喷发冷凝 B.水平挤压
C.水平张力 D.垂直抬升
15.图中①、②两个点位微地貌名称均为“壶穴”,但形态明显不同。造成其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A.风力侵蚀强度 B.流水侵蚀强度
C.流水堆积强度 D.流水搬运强度
16.关于图示甲(层理)、乙(裂隙)、丙(岩石)、丁(壶穴)四个虚线圈点位的微地貌形成的先后排 序,正确的是(  )
A.甲→ 乙→丙→丁
B.丙→ 甲→ 乙→丁 C(.丙→ 甲→丁→ 乙D.丙→ 乙→ 甲→丁
【答案】13.D
14.D
15.B
16.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水平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水平拉张和水平挤压都难以使低地的沉积岩直接出露,形成陡峭的岩壁地貌。外力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形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沉积作用,岩层具有层理结构(水平地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4.读图可知,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后受构造运动影响,垂直抬升,使得地层出露地表,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根据材料和图片可知,贵州北部处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的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壶穴"差异形成主要受流水侵蚀强度影响,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沉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层理构造,岩石受外力作用,沿着层理结构产生裂隙,裂隙不断拓展形成壶穴,微地貌形成的先后排序是丙→甲→乙→丁,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非洲大陆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有非洲中部、几内亚沿岸地区。近40 年来,非洲季
风强度大为减弱,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
材料二:非洲季风示意图。
(1)试分析非洲季风的形成过程。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非洲季风减弱对沿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
(2)几内亚湾暖流减弱,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降低。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导致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在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季风减弱即西南季风减弱,导致由西向东几内亚湾暖流势力减弱,又因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增温增湿,几内亚湾暖流减弱,沿海地区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提供的有机质少,土壤肥力降低。
【点评】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18.(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亚 得 里 亚 海 示 意 图本海区主导风向是西南风。
材料二: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 一个海湾,其逆时针方向环流(图6—2)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
(1)甲、乙、丙、丁四地盐度不同,请选出盐度最高处或最低处,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亚得里亚海表层逆时针环流的形成过程。
【答案】(1)盐度最低的地点是甲 成因:甲地其纬度最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降水最多,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故甲地盐度最低。
或:盐度最高的地点是丙 成因:丙地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少,蒸发最强,少河流淡水汇入稀释,其盐度最高。
(2)地中海表层海水因西南风从亚得里亚海南端东海岸进入海湾,受北半球右偏地转偏向力及海陆轮廓影响,沿海湾东岸北上,在海湾北部西岸堆积,且有河流淡水汇入,盐度偏低,海水面较高,海水靠海湾西岸向南出海湾,从而形成此环流。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少,蒸发最强,少河流淡水汇入稀释,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短,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降水最多,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因此甲地盐度最低。
(2)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受盛行西风影响显著,地中海表层海水从亚得里亚海南端东海岸进入海湾,受北半球右偏地转偏向力及海陆轮廓影响,表层海水从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在海湾北部西岸堆积,且有河流淡水汇入,盐度偏低,海水面较高,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流出,从而形成此环流。
【点评】地中海气候,又称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19.(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苏门答腊岛图1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东部近海区域海拔小于3m, 沼泽湿地广布;西部火山广布,火山活动期间,火山灰及大量水蒸气、含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直冲云霄遮天蔽日,而如若岩浆均质并在地表均匀铺展便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形如蜂巢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图2,该节理岩性硬度较大,其表面在一定时期内大型植被难以成片出现。
图1
图2
(1)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苏门答腊岛东部沼泽的主要成因。
(2)说明大量火山灰及火山气体进入大气层对当地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3)图中玄武岩柱状节理是沿垂直还是水平方向发育的,为什么
(4)简析大型植物难以成片出现的原因。
【答案】(1)受赤道低气压带降水充沛;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沿海海水入侵;东部山地森林广布,涵养水源补给。
(2)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后,大气成分改变,大气密度增加,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降低近地面气温升高幅度;夜间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增强,降低近地面气温降低幅度,因此气温日较差减小。
(3)垂直 原因:出露地表的岩浆从表面到深处逐渐降温,形成的裂隙从表面沿垂直方向向深处延伸,柱状节理呈现垂直排列状态。
(4)玄武岩硬度大,风化速度慢,形成的土壤薄,保水能力弱,难以满足大型植物生长。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苏门答腊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东部近海区域海拔小于3m,说明其地势低洼平坦,地下水位高,沿海海水入侵;读图可知,其东部山地森林广布,涵养水源补给。
(2)根据材料可知,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会在大气层中形成一个遮挡层,同时火山灰可以吸附大气中的水汽而成云致雨,使大气中云量增加,大气成分改变,大气密度增加,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地面的热量收入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则大气温度降低,夜间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增强,火山喷发后产生的火山灰及云层又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间地面的热量损失,使昼夜温差减小。
(3)根据材料可知,岩浆均质并在地表均匀铺展,出露地表的岩浆从表面到深处逐渐降温,岩浆逐渐冷却收缩,产生张力场,在垂直岩浆冷却面方向上形成裂缝面,即形成的裂隙从表面沿垂直方向向深处延伸,柱状节理呈现垂直排列状态。
(4)根据材料可知,玄武岩硬度大,风化速度慢,土壤形成时间长,形成的土壤贫瘠浅薄,保水能力弱,难以满足大型植物生长。
【点评】苏门答腊岛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也是印度尼西亚所独立拥有的最大的岛屿。位于赤道之上,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中国南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北面为安达曼群岛。
1 / 1四川省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时,历时半个月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开幕时,“爱运动”同学 在乐山(29°N 、103°E)将盛况向留学同学分享,立即收到来自莫斯科(56°N、38°E)小李、纽约(41° N、74°W)小陈、悉尼(34°S、151°E)小王、伦敦(51°N、0°) 小刘四位同学的点赞。据此完成下题。
1.杭州亚运会期间,乐山正午时刻“爱运动”同学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
A.越来越短 B.越来越长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2.关于四位留学同学行为的描述,最可能的是(  )
A.小李——在图书馆边查阅资料边点赞
B.小陈——在座无虚席的2万人球馆边看篮球赛边点赞
C.小王——熟睡半夜醒来边刷视频边点赞
D.小刘——用手机边拍日落盛景边点赞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流经西藏南部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河段,多江心沙洲,江北山麓,丹娘沙丘高约百米,冬春 季节“长高”明显,且未来将逐年“长高”。读丹娘沙丘和沙洲位置(图1—1)及景观图(图1- 2),完成下题。
图1 图2
3.丹娘沙丘直接沙源是(  )
A.江心沙洲 B.河流上游 C.山坡 D.冰川堆积物
4.照片所示区域冬春季节最主要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丹娘沙丘冬春季节“长高”明显,其原因主要是(  )
A.冰川融化,冰碛物增多 B.山坡植被少,地表裸露
C.河流流速慢,沉积加速 D.江心沙洲裸露面积大,风力大
6.丹娘沙丘未来逐年“长高”可能主要原因有(  )
A.本地气候稳定 B.地形坡度变缓
C.人工干预增强 D.河流季节变化减小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冰山因冰川或冰盖边缘在春夏季节发生分裂的速度加快,临海一端破裂落入海中漂浮而成。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岛屿、地球上第二大淡水库。格陵兰岛沿海的冰山在漂移
过程中往往形成壮观的冰山走廊。读格陵兰岛位置图,完成下题。
7.格陵兰岛成为地球上巨大淡水库的因素是(  )
A.地下水储量 B.面积与纬度 C.降 水 量 D.河流径流量
8.格陵兰岛东侧沿海的冰山漂移方向主要是(  )
A.向东南 B.向 西 北 C.向西南 D.向东北
9.下列关于格陵兰岛东、西两侧沿岸冰山漂移速度对比的推测,更合理的是(  )
A.两侧沿岸均为寒流,导致差异极小
B.两侧沿岸西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一致,导致东侧大于西侧
C.两侧沿岸极地东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一致,导致东侧小于西侧
D.两侧沿岸极地东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不一致,导致东侧大于西侧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读智利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题。
10.对 S 市和 M 市气温比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因纬度差异小,导致两市1月均温都高于7月均温
B.因纬度差异大,导致 S 市年均气温显著低于 M 市
C.因受大气环流影响程度差异不大,导致年均气温差异不大
D.因受大气环流影响程度不同,导致S 市气温年较差大于M 市
11.对 S 市和 M 市降水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S 市年降水量大于M 市
B.两市夏半年降水量大于冬半年
C.S 市降水季节变率大于 M 市
D.S 市降水年际变率小于M 市
12.造成S 市和 M 市降水季节变率差异的原因是(  )
A.受盛行下沉气流与盛行陆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
B.受盛行下沉气流与盛行海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
C.受盛行上升气流与盛行陆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
D.受盛行上升气流与盛行海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
(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爱实践”同学在贵州北部某地(海拔1000m 左右)进行野外观察活动时,拍到如下照片所示一自然出露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剖面(面积约3×2m ), 其主要构成——碳酸钙类岩石,一般为海相沉积,流水对其溶蚀能力与流水速度及流量呈正相关。请读图,帮助“爱实践”同学回答下题。
13.除岩石构成外,最能证明图中岩石属于沉积岩的现象是(  )
A.常绿植被 B.断层裂隙 C.背斜山地 D.水平地层
14.图示自然出露的地层,表明该地岩层形成后,最显著的内力作用是(  )
A.岩浆喷发冷凝 B.水平挤压
C.水平张力 D.垂直抬升
15.图中①、②两个点位微地貌名称均为“壶穴”,但形态明显不同。造成其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A.风力侵蚀强度 B.流水侵蚀强度
C.流水堆积强度 D.流水搬运强度
16.关于图示甲(层理)、乙(裂隙)、丙(岩石)、丁(壶穴)四个虚线圈点位的微地貌形成的先后排 序,正确的是(  )
A.甲→ 乙→丙→丁
B.丙→ 甲→ 乙→丁 C(.丙→ 甲→丁→ 乙D.丙→ 乙→ 甲→丁
17.(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非洲大陆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有非洲中部、几内亚沿岸地区。近40 年来,非洲季
风强度大为减弱,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
材料二:非洲季风示意图。
(1)试分析非洲季风的形成过程。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非洲季风减弱对沿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8.(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亚 得 里 亚 海 示 意 图本海区主导风向是西南风。
材料二: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 一个海湾,其逆时针方向环流(图6—2)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
(1)甲、乙、丙、丁四地盐度不同,请选出盐度最高处或最低处,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亚得里亚海表层逆时针环流的形成过程。
19.(2024高二上·乐山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苏门答腊岛图1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东部近海区域海拔小于3m, 沼泽湿地广布;西部火山广布,火山活动期间,火山灰及大量水蒸气、含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直冲云霄遮天蔽日,而如若岩浆均质并在地表均匀铺展便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形如蜂巢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图2,该节理岩性硬度较大,其表面在一定时期内大型植被难以成片出现。
图1
图2
(1)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苏门答腊岛东部沼泽的主要成因。
(2)说明大量火山灰及火山气体进入大气层对当地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3)图中玄武岩柱状节理是沿垂直还是水平方向发育的,为什么
(4)简析大型植物难以成片出现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1.根据材料可知,杭州亚运会期间为9月23日开始,历时半个月,此时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乐山位于北半球,其正午日影长度越来越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A.根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东八区) 9月23日20时,小李所在的莫斯科38°E位于东三区,比北京慢5小时,此时莫斯科为下午,小李可以在图书馆边查阅资料边点赞,A正确;
B.小陈所在的纽约位于74°W位于西五区,此时纽约为早晨,而篮球比赛多在晚上举行,B错误;
C.悉尼所在的151°E位于东十区,此时约为当地时间晚上22点,C错误;
D.小刘所在的伦敦0°位于中时区,此时应为正午,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A
4.C
5.D
6.A
【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冬春季节气候干旱,经常刮大风,大风经过地区因人类破坏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扬起的沙子层层叠叠、堆积而成小山状,使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3.根据材料可知,峡谷中大风天气,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携带的江边或江心沙洲上的沙尘受到山壁阻挡,在山坡下堆积,形成沙丘,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丹娘沙丘的沙源来自东侧的江心沙洲,受风力作用产生堆积,堆积物在西北,主要风向应为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5.由于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江心沙洲大部分露出水面,同时冬春季节多大风,沙洲上大量泥沙被大风吹送到沙丘处堆积,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6.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因此逐年长高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气候稳定,每年冬春季节都多大风沙粒都会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7.B
8.C
9.D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的特征
【解析】【点评】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和冰岛对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为极地气候。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冰川之中,格陵兰岛地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冰层巨厚,因此是地球上第二大淡水库,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读图可知,格陵兰岛位于60°N以北地区,本区域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向为东北风,使沿海冰山向西南飘移,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9.格陵兰岛东侧是寒流,西侧有暖流,格陵兰岛东侧沿岸冰山漂移速度大于西侧沿岸,主要是因为东侧沿岸极地东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一致,而格陵兰岛西侧洋流向北流,受其影响西侧沿岸极地东风与冰山移动方向不一致,导致沿岸冰山漂移速度东侧大于西侧,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0.D
11.C
12.B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的起伏等。
10.读图可知,两市都位于南半球,1月为夏季,月均温较高,7月为冬季,月均温较低,但S市气温年较差比M市更大,主要是由于S市夏季受副高影响较大,气温较高,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此时气温较低,使S市气温年较差较大;而M市全年受西风带影响较大,使其气温年较差较小,故两地气温年较差的不同与受到的大气环流的影响程度关系密切,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根据降水量曲线图分析可知,两市都是冬半年降水量多于夏半年,S市年降水量比M市少,S市因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更明显,其降水量季节变率比M市更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S市位于35°S附近,而M市位于42°S附近,S市纬度更低,受副高影响时间更长,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较短,所以S市盛行下沉气流时间更长,使其降水时间较短,降水变率较大;而M市纬度更高,受副高影响时间较短,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更长,使其降水时间较长,且降水变率较小,故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率的主要因素是受盛行下沉气流与盛行海风交替控制强度不同,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3.D
14.D
15.B
16.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水平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水平拉张和水平挤压都难以使低地的沉积岩直接出露,形成陡峭的岩壁地貌。外力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形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沉积作用,岩层具有层理结构(水平地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4.读图可知,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后受构造运动影响,垂直抬升,使得地层出露地表,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5.根据材料和图片可知,贵州北部处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的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壶穴"差异形成主要受流水侵蚀强度影响,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沉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层理构造,岩石受外力作用,沿着层理结构产生裂隙,裂隙不断拓展形成壶穴,微地貌形成的先后排序是丙→甲→乙→丁,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
(2)几内亚湾暖流减弱,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降低。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导致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在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季风减弱即西南季风减弱,导致由西向东几内亚湾暖流势力减弱,又因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增温增湿,几内亚湾暖流减弱,沿海地区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提供的有机质少,土壤肥力降低。
【点评】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18.【答案】(1)盐度最低的地点是甲 成因:甲地其纬度最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降水最多,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故甲地盐度最低。
或:盐度最高的地点是丙 成因:丙地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少,蒸发最强,少河流淡水汇入稀释,其盐度最高。
(2)地中海表层海水因西南风从亚得里亚海南端东海岸进入海湾,受北半球右偏地转偏向力及海陆轮廓影响,沿海湾东岸北上,在海湾北部西岸堆积,且有河流淡水汇入,盐度偏低,海水面较高,海水靠海湾西岸向南出海湾,从而形成此环流。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少,蒸发最强,少河流淡水汇入稀释,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短,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降水最多,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因此甲地盐度最低。
(2)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受盛行西风影响显著,地中海表层海水从亚得里亚海南端东海岸进入海湾,受北半球右偏地转偏向力及海陆轮廓影响,表层海水从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在海湾北部西岸堆积,且有河流淡水汇入,盐度偏低,海水面较高,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流出,从而形成此环流。
【点评】地中海气候,又称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19.【答案】(1)受赤道低气压带降水充沛;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沿海海水入侵;东部山地森林广布,涵养水源补给。
(2)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后,大气成分改变,大气密度增加,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降低近地面气温升高幅度;夜间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增强,降低近地面气温降低幅度,因此气温日较差减小。
(3)垂直 原因:出露地表的岩浆从表面到深处逐渐降温,形成的裂隙从表面沿垂直方向向深处延伸,柱状节理呈现垂直排列状态。
(4)玄武岩硬度大,风化速度慢,形成的土壤薄,保水能力弱,难以满足大型植物生长。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苏门答腊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东部近海区域海拔小于3m,说明其地势低洼平坦,地下水位高,沿海海水入侵;读图可知,其东部山地森林广布,涵养水源补给。
(2)根据材料可知,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会在大气层中形成一个遮挡层,同时火山灰可以吸附大气中的水汽而成云致雨,使大气中云量增加,大气成分改变,大气密度增加,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地面的热量收入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则大气温度降低,夜间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增强,火山喷发后产生的火山灰及云层又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间地面的热量损失,使昼夜温差减小。
(3)根据材料可知,岩浆均质并在地表均匀铺展,出露地表的岩浆从表面到深处逐渐降温,岩浆逐渐冷却收缩,产生张力场,在垂直岩浆冷却面方向上形成裂缝面,即形成的裂隙从表面沿垂直方向向深处延伸,柱状节理呈现垂直排列状态。
(4)根据材料可知,玄武岩硬度大,风化速度慢,土壤形成时间长,形成的土壤贫瘠浅薄,保水能力弱,难以满足大型植物生长。
【点评】苏门答腊岛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也是印度尼西亚所独立拥有的最大的岛屿。位于赤道之上,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中国南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北面为安达曼群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