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教案和课件(共17+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孔乙己》教案和课件(共17+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9:09:34

内容文字预览

(共17张PPT)
孔 乙 己
第一课时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孔乙己》 丛书:《白光》
【学习目标】
1. 理清小说情节脉络。
2. 借助于对文本的精析,分析人物形象。
检查预习
1.给加粗文字注音。
颓( )唐 阔绰( )
2.本文是一篇 (体裁)。
3.你印象深刻的情节有哪几个?
4.文中哪一句话点明孔乙己是一个特殊身份的人。
举例:孔乙己教孩子写“茴”字、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tuí
chuò
小说
鲁迅先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 如此钟爱?他又是通过怎样的情节和手法来塑造孔乙己这个经典的艺术形象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几个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走进孔乙己的世界。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孔乙己
开 端
第 段
发 展
第 段
高 潮
第 段
结 局
第 段
交代故事发生的( )——( )酒店
片段1:
片段2:
片段3:
片段4:
讲述孔乙己在( )后最后一次( )
交代孔乙己的( )
1-3
环境
咸亨
4-9
到店喝酒排出“九文大钱”,还被众人嘲笑。
介绍孔乙己没有“进学”,又常偷书偷东西的经历。
要教“我”“回”字的四种写法。
给孩子们发茴香豆。
10.11
被打折腿
喝酒
12.13
悲惨结局
二、分析孔乙己形象
1.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依据原文,完成下表。
姓名 不详 绰 号 孔乙己
外貌特征 身 材 衣 着 面部长相 身份地位 自认为 实际上 职业 行为习惯 喝 酒 说 话 高大
总穿又脏又破的长衫
花白胡子,脸上皱纹多,很脏,总有新、旧伤口
读书人,地位高人一等
和短衣帮一样是社会最底层,还是人们的谈资和笑柄
抄书
站着喝酒,每月清账
之乎者也让人听不懂
2.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试举例分析。
外貌描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伤痕”是他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
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矛盾现象充分说明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外貌描写:……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
最后一次出场时,“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 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
“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了生活能力。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 他遭遇的悲惨。
2.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试举例分析。
语言神态描写: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 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了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2.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试举例分析。
动作描写:“便排出九文大钱”,既写出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体现了他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说明孔乙己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试举例分析。
3. 归纳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 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有着质朴善良的一面。
4. 有人认为孔乙己很可怜,也有人认为孔乙己很可恨,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请大家分别找找孔乙己的可怜之处与可恨之处。




穷困潦倒。
不被别人尊重,被大家当作笑柄。
被人肆意残害,最终身体残疾。
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变得麻木、不思进取,还幻想着自己有“读书人”的地位




被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摧残,却不懂得抗争,还在努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有劳动能力却不去劳动,瞧不起底层劳动者。
不思进取,好喝懒做。
自甘堕落偷东西,还屡教不改。
可怜之处
可恨之处
总结:孔乙己最可怜也最可恨之处,恰恰在于自己深受封建制度摧残, 却还幻想着挤进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不抗争却还维护着摧残自己的制度。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非常贴切。
三、其他人物形象
小说中除了孔乙己,还有很多其他人物,这些人物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小伙计
2.掌柜
3.酒客们
4.丁举人
……
身份 ( )人物
行为
表现出
身份 看客
行为 只关心孔乙己是否( )
表现出
线索
不尊重孔乙己
冷漠,受到大人影响
清账
冷漠,自私
除孔乙己外的人物
1.小伙计
2.掌柜
3.酒客们
4.丁举人
……
身份 看客、和孔乙己一样的( )
行为
表现出
身份 科举制的( )
行为
表现出
受害者
对孔乙己冷嘲热讽,以此为乐
麻木、愚昧
既得利益者
命人殴打孔乙己致其残疾
凶狠、残忍
三、其他人物形象
小说中除了孔乙己,还有很多其他人物,这些人物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除孔乙己外的人物
四、总结与归纳
1. 小说的主要情节:没能考取功名的孔乙己好喝懒做,靠偷东西混日子。他在偷丁举人家的书时被发现,被毒打致残,最终丧失了生存的能力。
2.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有着质朴善良的一面,但迂腐麻木,精神受到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毒害,以读书人自居。
【板书设计】
《孔乙己》
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
孔乙己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 死要面子 自欺欺人
好喝懒做 麻木不仁 至死不悟
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共16张PPT)
孔 乙 己
第二课时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 探究作品主题及作者的思想。
2. 品味小说写作手法。
上一课时我们分析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大家心中已经有一个鲜活的孔乙己了吧?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鲁迅写《孔乙己》是不是要给我们讲一个人的悲剧故事?小说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1. 探究小说中的“笑”。
(1)小说多次写到“笑”,这些“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第二次,酒客们取笑孔乙己“添上新伤疤”……
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使这种“笑” 也带着冷酷的意味。
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第三次,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第四次,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之类教人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分豆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第五次,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后出场,掌柜和众酒客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
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更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
小说以“笑”贯串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嘲笑和讽刺;写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用“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以笑衬悲,更令人感到社会的悲哀。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2)“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哄笑的气氛,清晰地表现出人们麻木的嘴脸。他们对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孔乙己非但没有丝毫同情,还以嘲讽他为乐,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悲凉的意味。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从结构和内容上品析这句话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一分句总结上文,和“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相呼应;后一分句暗示了无人关心孔乙己,很自然地引起下文,把情节引向高潮。
内容上,概括孔乙己悲惨的一生,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毫无地位,只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2.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因为偷窃而遭到毒打。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自身原因:
社会原因:
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冷漠。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3. 小说主要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却从小伙计的视角来写,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是线索人物,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写,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
用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代入感,还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4. 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而最终毁灭的旧知识分子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从肉体到精神的迫害,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寄托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二、总结与归纳
1. 本文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以“笑”写悲,突出了悲剧色彩。
(2)以小伙计的视角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2. 小说的主旨:
通过孔乙己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从身体到精神的迫害,也批判了当时广大国民冷漠、麻木,对同是被压迫者的底层人毫无同情心的精神状态。
三、拓展阅读《白光》
1.《白光》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陈士成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文章讲述了一个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的文人陈士成,因为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导致精神迷幻,到大山里寻宝却坠湖而死的故事。他是一个典型的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考生形象,他固执而脆弱,迷信而贪婪,可怜而又可悲。
三、拓展阅读《白光》
2.《白光》中的陈士成最终淹死在万流湖里,而孔乙己则是在别人的毒打迫害下穷困潦倒地死去,请同学们思考两人悲剧的相同点。
(1)他们都被封建教育和封建思想毒害至深,被科举这个套子牢牢地套住,他们都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两人都多年科考不中,但在科举道路上从未停歇,即使这样,却连个秀才也没能考取,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2)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冷酷麻木、“吃人”无爱的社会里,这样的社会也成了他们死亡悲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孔乙己》中的“短衣帮”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备受压迫的地位,同样可悲可怜,而他们却对孔乙己戏弄、嘲笑,揭他的精神伤疤,就连一个十二岁的酒店小伙计也瞧不起他,众人的冷漠、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而《白光》中,“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只是由地保照章处理。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就是更大的悲剧。
【板书设计】
《孔乙己》
写作手法
以“笑”写悲
以小伙计的视角展开情节
表现主旨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国民的麻木、冷漠《孔乙己》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孔乙己》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脉络。
2.借助于对文本的精析,分析人物形象。
【课型及课时】
教读引领课 2课时
【学习过程】
鲁迅先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他又是通过怎样的情节和手法来塑造孔乙己这个经典的艺术形象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几个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走进孔乙己的世界。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二、分析人物形象
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在阅读完课文后,依据原文,完成下面的孔乙己身份信息表。
姓名 不详 绰号 孔乙己
外貌特征 (1)身材: (2)衣着: (3)面部长相:
身份地位 (1)自认为: (2)实际上:
职业
行为习惯 (1)喝酒: (2)说话:
姓名 不详 绰号 孔乙己
外貌特征 (1)身材:高大 (2)衣着:总穿又脏又破的长衫 (3)面部长相:花白胡子,脸上皱纹多,很脏,总有新、旧伤口
身份地位 (1)自认为:读书人,地位高人一等 (2)实际上:和短衣帮一样是社会最底层,还是人们的谈资和笑柄
职业 抄书、偷东西
行为习惯 (1)喝酒:站着喝酒,每月清账 (2)说话:之乎者也让人听不懂
2.归纳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有着质朴善良的一面。
3.有人认为孔乙己很可怜,也有人认为孔乙己很可恨,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请大家分别找找孔乙己的可怜之处与可恨之处。
孔乙己的可怜之处与可恨之处
(1)可怜之处: (2)可恨之处:
总结:
4.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试举例分析。
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矛盾现象充分说明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外貌描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伤痕”是他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最后一次出场时,“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了生活能力。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语言神态描写:“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了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动作描写:“便排出九文大钱”,既写出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体现了他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说明孔乙己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三、其他人物形象
小说中除了孔乙己,还有很多其他人物,这些人物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总结与归纳
1.小说的主要情节:没能考取功名的孔乙己好喝懒做,靠偷东西混日子。他在偷丁举人家的书时被发现,被毒打致残,最终丧失了生存的能力。
2.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有着质朴善良的一面,但迂腐麻木,精神受到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毒害,以读书人自居。
【板书设计】
《孔乙己》
环境:咸亨酒店封建社会
孔乙己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 死要面子 自欺欺人
好喝懒做 麻木不仁 至死不悟
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作品主题及作者的思想。
2.品味小说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上一课时我们分析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大家心中已经有一个鲜活的孔乙己了吧?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鲁迅写《孔乙己》是不是要给我们讲一个人的悲剧故事?小说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一、探究小说主题及写作手法
1.探究小说中的“笑”。
(1)小说多次写到“笑”,这些“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使这种“笑”也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酒客们取笑孔乙己“添上新伤疤”,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
第三次,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之类教人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后出场,掌柜和众酒客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更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
小说以“笑”贯串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嘲笑和讽刺;写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用“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以笑衬悲,更令人感到社会的悲哀。
(2)“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哄笑的气氛,清晰地表现出人们麻木的嘴脸。他们对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孔乙己非但没有丝毫同情,还以嘲讽他为乐,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悲凉的意味。
(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从结构和内容上品析这段话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一分句总结上文,和“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相呼应;后一分句暗示了无人关心孔乙己,很自然地引起下文,把情节引向高潮。
内容上,概括孔乙己悲惨的一生,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毫无地位,只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
2.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直接原因:因为偷窃而遭到毒打。
根本原因: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冷漠。
3.小说主要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却从小伙计的视角来写,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是线索人物,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写,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
用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代入感,还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4.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而最终毁灭的旧知识分子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从肉体到精神的迫害,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寄托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二、总结与归纳
1.本文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以“笑”写悲,突出了悲剧色彩。
(2)以小伙计的视角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2.小说的主旨:通过孔乙己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从身体到精神的迫害,也批判了当时广大国民冷漠、麻木,对同是被压迫者的底层人毫无同情心的精神状态。
三、拓展阅读:《白光》
1.《白光》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陈士成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文章讲述了一个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的文人陈士成,因为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导致精神迷幻,到大山里寻宝却坠湖而死的故事。他是一个典型的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考生形象,他固执而脆弱,迷信而贪婪,可怜而可悲。
2.《白光》中的陈士成最终淹死在万流湖里,而孔乙己则是在别人的毒打迫害下穷困潦倒地死去,请同学们思考两人悲剧的相同点。
(1)他们都被封建教育和封建思想毒害至深,被科举这个套子牢牢地套住,他们都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两人都多年科考不中,但在科举道路上从未停歇,即使这样,却连个秀才也没能考取,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2)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冷酷麻木、“吃人”无爱的社会里,这样的社会也成了他们死亡悲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孔乙己》中的“短衣帮”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备受压迫的地位,同样可悲可怜,而他们却对孔乙己戏弄、嘲笑,揭他的精神伤疤,就连一个十二岁的酒店小伙计也瞧不起他,众人的冷漠、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而《白光》中,“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只是由地保照章处理。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就是更大的悲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