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各民族一律平等 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国家统一领导 D.共同繁荣发展
2.(2023八下·海南期末)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民族管理制度,使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该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3.(2023八下·运城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从“一五计划”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了“出疆入藏”,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也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得到了改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国家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
B.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领先世界
C.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D.我国在新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2021八下·三台期中)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5.(2020八下·兴化期中)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6.(2023八下·梁平期末) 周恩来总理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7. 2022年,浙江省拟安排援疆资金21亿元、项目405个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此举能够( )
A.扩大新疆人民的政治权利 B.保证阿克苏地区的高度自治
C.消除两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D.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发展
8.作为我省民族工作重点县,泰顺广泛组织各族群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司前畲族镇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体现泰顺( )
①实践了“一国两制”方针
②巩固了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③践行了协调共享发展理念
④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如图是1959- 2020 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图中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得益于( )
①国家在西藏实行了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②青藏铁路通车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
③西部大开发为西藏发展创造巨大机遇
④西藏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3八下·黄埔期末)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写出图2中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这些自治区的建立反映了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哪一政治制度?
(2)图1铁路主要穿越了图2序号表示的哪一民族地区?(写序号)为了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在该地还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或举措?(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利,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故选C项。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原则,与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
少数民族高度自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不是前提,排除B项。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提出了新的民族管理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民族实际出发,积极解决民族问题,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和谐发展的新道路,故选B项。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排除A项。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
列宁最早提出民主集中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逐步实现了“出疆入藏”,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也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得到了改善,体现了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的重视,故C项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我国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在交通方面逐步实现了“出疆入藏”,没有体现“国家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排除A项;
题干没有提及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领先世界,排除B项;
我国在新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题干没有强调,题干反映的是我国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内容的掌握。
4.【答案】B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第二子目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容中:“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据此可知,故选B。AC选项是我国实施的基本国策。D选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的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各民族地区发展的情况。
5.【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结合课本所学,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
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维护国家统一才是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7.【答案】D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D项正确;
扩大新疆人民的政治权利说法错误,新疆人民的政治权利不会随意扩大,排除A项;
保证阿克苏地区的高度自治说法错误,“高度自治”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
消除两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理解绝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明确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排除错误项与干扰项。
8.【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泰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泰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了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践行了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D项正确;
“一国两制”方针主要为港澳台提出,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1959- 2020 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可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原因有国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青藏铁路通车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为西藏发展创造巨大机遇。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西藏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可得出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充分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A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而非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史料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角度去分析归纳。
11.【答案】(1)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③是西藏自治区、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③; 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西藏经济等。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 (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最晚建立的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③是西藏自治区、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图1铁路主要穿越了图2序号③西藏自治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的全部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当家做了主人,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西藏经济。
故答案为:
(1)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③是西藏自治区、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③; 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西藏经济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各民族一律平等 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国家统一领导 D.共同繁荣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利,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故选C项。
各民族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原则,与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
少数民族高度自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不是前提,排除B项。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2.(2023八下·海南期末)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民族管理制度,使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该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提出了新的民族管理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民族实际出发,积极解决民族问题,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和谐发展的新道路,故选B项。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排除A项。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
列宁最早提出民主集中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3八下·运城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从“一五计划”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了“出疆入藏”,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也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得到了改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国家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
B.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领先世界
C.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D.我国在新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C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逐步实现了“出疆入藏”,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也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得到了改善,体现了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的重视,故C项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我国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在交通方面逐步实现了“出疆入藏”,没有体现“国家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排除A项;
题干没有提及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领先世界,排除B项;
我国在新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题干没有强调,题干反映的是我国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内容的掌握。
4.(2021八下·三台期中)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答案】B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第二子目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容中:“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据此可知,故选B。AC选项是我国实施的基本国策。D选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的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各民族地区发展的情况。
5.(2020八下·兴化期中)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6.(2023八下·梁平期末) 周恩来总理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结合课本所学,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
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维护国家统一才是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7. 2022年,浙江省拟安排援疆资金21亿元、项目405个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此举能够( )
A.扩大新疆人民的政治权利 B.保证阿克苏地区的高度自治
C.消除两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D.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D项正确;
扩大新疆人民的政治权利说法错误,新疆人民的政治权利不会随意扩大,排除A项;
保证阿克苏地区的高度自治说法错误,“高度自治”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
消除两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理解绝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明确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排除错误项与干扰项。
8.作为我省民族工作重点县,泰顺广泛组织各族群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司前畲族镇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体现泰顺( )
①实践了“一国两制”方针
②巩固了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③践行了协调共享发展理念
④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泰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泰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了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践行了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D项正确;
“一国两制”方针主要为港澳台提出,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如图是1959- 2020 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图中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得益于( )
①国家在西藏实行了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②青藏铁路通车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
③西部大开发为西藏发展创造巨大机遇
④西藏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1959- 2020 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可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原因有国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青藏铁路通车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为西藏发展创造巨大机遇。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西藏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3八下·黄埔期末)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可得出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充分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A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而非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史料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角度去分析归纳。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写出图2中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这些自治区的建立反映了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哪一政治制度?
(2)图1铁路主要穿越了图2序号表示的哪一民族地区?(写序号)为了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在该地还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或举措?(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1)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③是西藏自治区、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③; 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西藏经济等。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 (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最晚建立的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③是西藏自治区、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图1铁路主要穿越了图2序号③西藏自治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的全部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当家做了主人,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西藏经济。
故答案为:
(1)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③是西藏自治区、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③; 1959年西藏成功完成了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西藏自治区;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西藏经济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