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9课 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期末)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2.(2023八下·海南期末) 1979年,深圳蛇口开山填海的炮声炸响,犹如惊蛰春雷,船声醇厚,热闹非凡,来来往往忙碌的人西装革履金发碧眼,吸引着全国各地人到此打拼奋斗。当年的蛇口见证了深圳从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渔村到今天的世界级大湾区。与深圳巨变相关的是( )
A.乡镇企业的崛起 B.国企改革的深化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浦东新区的开发
3.(2023八下·沛县期末)下列年代尺的方框中应填写(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4.(2023八下·梁平期末) 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C.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2023八上·临湘期中)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话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实行包干到户
C.建立市场经济 D.开放沿海城市
6.(2023八上·上思月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近代史上,宁波曾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前者取得了辉煌成果,后者成效不大
D.前者增强了国力,后者促进了中外友好合作
7.(2023·罗湖二模)在20世纪50到70年代,义和团运动被作为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性运动来叙述。1980年以后的历史叙述中,“义和团”就常与“蒙昧”“排外”联系在一起。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
C.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 D.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8.(2023·中山三模)下图是1980—1998年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B.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力推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9.(2023·合肥三模)下图是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 D.“一带一路”的影响力
10.(2023·庐江三模)下面是我国2001年、2011年和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表。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设立了经济特区
C.开辟了经济开放区 D.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
11.(2023·南通)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 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南通( )
A.建成首个经济特区 B.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兴办了自由贸易区
1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 B.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C.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D.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13.对下列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 B.中国不断地向内地开发的过程
C.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践的过程 D.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14.(2023九上·福州月考)197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是1.96亿元,2017年提升到22438.39亿元,38年增长2152倍,年均增长22.4%。这说明( )
A.“一五计划”促进工业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解放生产力
C.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 D.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正确
15.(2023九上·牡丹开学考)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下·玉州期中)对外开放是包容之路、共赢之路,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才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史实
1978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建立A ____ 、珠海、汕头、B ____ 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92年 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省府。
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2001年 中国成功加入C ____ (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C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从下面①-④内容中选择正确的两项,并将其序号填入表格中A、B两处。写出C处国际组织的中文名称。
①香港
②深圳
③海南
④厦门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84年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哪一个位于广西?
(2) 阅读材料,从“经济发展”“开放格局”“历史必然”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对外开放”提出观点,并从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创立了四大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开放事业,故选A项。
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开设,远在深圳经济特区之后,排除B项。
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地位次于深圳经济特区,排除C项。
上海浦东开发区不属于经济特区,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与深圳巨变相关”,结合所学分析:
A: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与“深圳巨变”无关,排除A项。
B:1992年,国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了国企改革的深化,排除B项。
C: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迅速崛起,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C项。
D: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中“1978年”“1980年”“1984年”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1980年、福建两省兴办深圳、汕头,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1985年我国建立了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4月30日,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浦东开发开放决定,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时紧扣题干中“1980年”,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88年,我国增开海南省为经济特区,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可知,B项符合题意;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是在1990年,排除A项;
成立环渤海经济区于1986年,排除C项;
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是在19990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设立的认识。
5.【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珠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题干中珠海人的生活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设立经济特区,A符合题意;
实行包干到户是农村的改革,排除B;
建立市场经济在1992年,排除C;
开放沿海城市与珠海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珠海是我国经济特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了五处为通商口岸,丧权辱国,被动开放,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政府独立自主决定开放,故选A项。
据上分析,前者是被动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B项描述错误,排除。
前者受制于列强,成效不大,后者成果辉煌,C项描述错误,排除。
前者导致主权受破坏,没有增强国力,后者促进了中外友好合作,D项描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与现代对外开放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近代与现代开放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到70年代,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强调它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性运动,1980年以后,强调“义和团”具有“蒙昧’“排外”等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包括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因此这一变法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新中国被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对外开放,可见时代的变化需要重新解释义和团运动,C项正确;
“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其贯彻落实是推动文艺科技领域的繁荣,与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
平反冤假错案需要实事求是,不是造成对义和团运动评价变法的原因,排除B项;
20世纪80年代后,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不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8.【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85年”及图中数据变化。1985年,中国把珠江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极大地推动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A符合题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排除C;
仅从题干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对外开放扩大的基本史实,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示可知,1980年到2019年深圳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大幅度上升,深圳属于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的变化说明了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B项正确;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指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排除A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
题干描述与一带一路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设立经济特区的认识。
10.【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2001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主要得益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中国加强和世界市场的联系,有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
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
11.【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A: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深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984年,南通成为沿海开放城市,B项符合题意;
C: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项不符合题意;
D: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据此分析:
A项,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说明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故选A项。
B项,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到“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信息中没有反映“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我国在沿海地区的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1988年,我国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我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项正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排除A项;
中国不断地向内地开发的过程说法片面,排除B项;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践的过程说法片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7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是1.96亿元,2017年提升到2438.39亿元,38年增长2152倍,年均增长2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材料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正确。选项D正确;
“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A项;
社会主义改造是1956年底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设立的认识。
15.【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首先是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然后是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最后是内地全方位开放,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表现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北海。
(2)观点: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述: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长期未融入世界大家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之,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其中位于广西的是北海。
(3)本题是观点论述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经济发展、开放格局、历史必然与对外开放关系的相关知识,并围绕其相互关系进行论述。例:
观点: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述: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长期未融入世界大家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结:总之,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故答案为:
(1)②深圳;④厦门.
(2)北海。
(3)观点: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述: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长期未融入世界大家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之,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沿海开放城市。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沿海开放城市的相关史实。
(3)本题是观点论述题,是开放性试题。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经济发展、开放格局、历史必然与对外开放关系的相关知识,并围绕其相互关系进行论述。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9课 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期末)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创立了四大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开放事业,故选A项。
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开设,远在深圳经济特区之后,排除B项。
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地位次于深圳经济特区,排除C项。
上海浦东开发区不属于经济特区,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
2.(2023八下·海南期末) 1979年,深圳蛇口开山填海的炮声炸响,犹如惊蛰春雷,船声醇厚,热闹非凡,来来往往忙碌的人西装革履金发碧眼,吸引着全国各地人到此打拼奋斗。当年的蛇口见证了深圳从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渔村到今天的世界级大湾区。与深圳巨变相关的是( )
A.乡镇企业的崛起 B.国企改革的深化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浦东新区的开发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与深圳巨变相关”,结合所学分析:
A: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与“深圳巨变”无关,排除A项。
B:1992年,国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了国企改革的深化,排除B项。
C: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迅速崛起,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C项。
D: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2023八下·沛县期末)下列年代尺的方框中应填写(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中“1978年”“1980年”“1984年”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1980年、福建两省兴办深圳、汕头,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1985年我国建立了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4月30日,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浦东开发开放决定,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时紧扣题干中“1980年”,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4.(2023八下·梁平期末) 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C.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88年,我国增开海南省为经济特区,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可知,B项符合题意;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是在1990年,排除A项;
成立环渤海经济区于1986年,排除C项;
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是在19990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设立的认识。
5.(2023八上·临湘期中)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话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实行包干到户
C.建立市场经济 D.开放沿海城市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珠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题干中珠海人的生活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设立经济特区,A符合题意;
实行包干到户是农村的改革,排除B;
建立市场经济在1992年,排除C;
开放沿海城市与珠海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珠海是我国经济特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3八上·上思月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近代史上,宁波曾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前者取得了辉煌成果,后者成效不大
D.前者增强了国力,后者促进了中外友好合作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了五处为通商口岸,丧权辱国,被动开放,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政府独立自主决定开放,故选A项。
据上分析,前者是被动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B项描述错误,排除。
前者受制于列强,成效不大,后者成果辉煌,C项描述错误,排除。
前者导致主权受破坏,没有增强国力,后者促进了中外友好合作,D项描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与现代对外开放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近代与现代开放的相关史实。
7.(2023·罗湖二模)在20世纪50到70年代,义和团运动被作为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性运动来叙述。1980年以后的历史叙述中,“义和团”就常与“蒙昧”“排外”联系在一起。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
C.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 D.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到70年代,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强调它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性运动,1980年以后,强调“义和团”具有“蒙昧’“排外”等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包括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因此这一变法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新中国被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对外开放,可见时代的变化需要重新解释义和团运动,C项正确;
“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其贯彻落实是推动文艺科技领域的繁荣,与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
平反冤假错案需要实事求是,不是造成对义和团运动评价变法的原因,排除B项;
20世纪80年代后,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不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8.(2023·中山三模)下图是1980—1998年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B.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力推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85年”及图中数据变化。1985年,中国把珠江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极大地推动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A符合题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排除C;
仅从题干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对外开放扩大的基本史实,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3·合肥三模)下图是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B.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 D.“一带一路”的影响力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示可知,1980年到2019年深圳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大幅度上升,深圳属于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的变化说明了设立经济特区的正确性,B项正确;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指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排除A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
题干描述与一带一路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设立经济特区的认识。
10.(2023·庐江三模)下面是我国2001年、2011年和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表。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设立了经济特区
C.开辟了经济开放区 D.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2001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主要得益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中国加强和世界市场的联系,有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
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
11.(2023·南通)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 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南通( )
A.建成首个经济特区 B.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兴办了自由贸易区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A: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深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984年,南通成为沿海开放城市,B项符合题意;
C: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项不符合题意;
D: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1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 B.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C.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D.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 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据此分析:
A项,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说明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故选A项。
B项,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到“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信息中没有反映“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对下列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 B.中国不断地向内地开发的过程
C.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践的过程 D.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我国在沿海地区的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1988年,我国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我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项正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排除A项;
中国不断地向内地开发的过程说法片面,排除B项;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践的过程说法片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2023九上·福州月考)197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是1.96亿元,2017年提升到22438.39亿元,38年增长2152倍,年均增长22.4%。这说明( )
A.“一五计划”促进工业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解放生产力
C.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 D.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正确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7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是1.96亿元,2017年提升到2438.39亿元,38年增长2152倍,年均增长2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材料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正确。选项D正确;
“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A项;
社会主义改造是1956年底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设立的认识。
15.(2023九上·牡丹开学考)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首先是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然后是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最后是内地全方位开放,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具体表现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下·玉州期中)对外开放是包容之路、共赢之路,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才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史实
1978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建立A ____ 、珠海、汕头、B ____ 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92年 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省府。
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2001年 中国成功加入C ____ (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C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从下面①-④内容中选择正确的两项,并将其序号填入表格中A、B两处。写出C处国际组织的中文名称。
①香港
②深圳
③海南
④厦门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84年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哪一个位于广西?
(2) 阅读材料,从“经济发展”“开放格局”“历史必然”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对外开放”提出观点,并从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北海。
(2)观点: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述: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长期未融入世界大家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之,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其中位于广西的是北海。
(3)本题是观点论述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经济发展、开放格局、历史必然与对外开放关系的相关知识,并围绕其相互关系进行论述。例:
观点: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述: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长期未融入世界大家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结:总之,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故答案为:
(1)②深圳;④厦门.
(2)北海。
(3)观点: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述: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长期未融入世界大家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之,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沿海开放城市。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沿海开放城市的相关史实。
(3)本题是观点论述题,是开放性试题。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经济发展、开放格局、历史必然与对外开放关系的相关知识,并围绕其相互关系进行论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