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7 16:57:1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期末)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提出是在(  )
A.1992年中共十四大 B.1997年中共十五大
C.2002年中共十六大 D.2007年中共十七大
2.(2023八下·期末)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发展乡镇企业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按劳分配 D.建成小康社会
3.(2023八下·沛县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 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农村规模化经营 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4.(2023八下·黄埔期末)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种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5.(2023八下·赞皇期末)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按,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6.(2023八下·新都期末)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8000多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股份制改革的开展
7.(2023八下·新都期末)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B.增强企业活力
C.允许外国企业投资 D.实行联产承包
8.(2023八下·武侯期末)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反映出我国(  )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
9.(2023八下·西安期末)1984年刚上任的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可能是(  )
A.企业自主经营
B.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C.实行公私合营
D.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10.(2023八下·晋安期末)观察下面1989-1992年《人民日报》经济类社论的主题分布情况表,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围绕的主题是(  )
主题 经济政策 人口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国企改革 其他
篇数(个) 24 5 7 7 3
比例(%) 52% 11% 15% 15% 7%
A.是否实行对外开放 B.是否下放土地承包权
C.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D.国企改革启动时间
11.(2023八下·晋安期末)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2.(2023八下·长沙期末)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13.(2023八下·长沙期末)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信,这封信经《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厂长、经理们呼吁的“松绑”是指(  )
A.发展私有制的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权
C.发展公有制经济 D.改变企业所有权
14.(2023八下·西城期末)结合所学,推断图中所示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15.(2017八下·广饶期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2023八下·西城期末)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向全国发出的“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这反映出(  )
A.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扩大
B.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推行
C.四川地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
D.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3八下·长沙期末)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 研读材料一,写出图三反映的农业制度的名称,哪一幅图反映了中国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2)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分”字,这两次“分地”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
(3) 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改革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4) 从上述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村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选A项。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排除B项。]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排除C项。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B项。
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排除A项。
实行按劳分配是属于分配体制的改革调整,排除C项。
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及所学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自负盈亏,留足集体的,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获得丰收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也不能反映农村规模化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有准确的认识。
4.【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80年9月”“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可得出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非多元化经济所有制,A不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且并没有出现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容,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承包”、“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因而才会出现材料中要求“承包造纸厂”的状况。故B项符合题意;
“乡镇企业”的发展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问题,只涉及了国有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8000多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是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高考制度的恢复,属于高考,与农业无关,不符合题意;
D. 股份制改革的开展 ,是对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等,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7.【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可以看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不符合题意;
C. 允许外国企业投资 ,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实行联产承包,是对农业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反映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C项正确;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1992年,排除A项;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不能反映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不能反映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9.【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之后,我国在城市中,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随着发展,人们的积极性逐渐被消磨,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企业自主经营,不符合题意;
C.实行公私合营,不符合题意;
D.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 职工下海经商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
10.【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1989-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1989-1992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围绕的主题是应该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C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排除A项;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已经分田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推广,排除B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11.【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可知,北京京剧团采取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加了职工的收入,C项正确;
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A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B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12.【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据题干“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可知,这反映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人们对国企的破产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接受到接受,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人们已经认可市场经济观念,A项正确;
题干所述的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企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并不是反映对外开放推动个体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
1984年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开展,而题干反映的是90年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13.【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A.“发展私有制的经济”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
B.根据材料“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信”及所学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因此厂长、经理呼吁的是要求扩大企业经营权。故B正确;
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
D.“改变企业所有权”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不符,排除B项;
根据图示“1949-1990年粮食产量”结合所学可知,1978 年后粮食产量呈现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C项正确;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交往格局更加丰富完整,题干材料是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15.【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16.【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可知,企业的经营和市场需求进一步联系,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扩大,故A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推行,排除B;
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排除C;
21世纪初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1979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扩大。
17.【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一“报名农业生产合作社”。
(2)不同:土地改革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农民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是集体公有。
(3)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农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调整政策,深化改革。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材料一“农民领生产承包合同”可知,图三反映的农业制度的名称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故图一“报名农业生产合作社”反映了中国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2)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都有“分”字,这两次“分地”最本质的不同是土地改革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农民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是集体公有。
(3)本题考查乡镇企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四“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本题考查农村改革的启示。从上述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村变化中,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农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调整政策,深化改革。
故答案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一“报名农业生产合作社”。
(2)不同:土地改革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农民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是集体公有。
(3)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农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调整政策,深化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大改造、土地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等知识。难度较大,熟悉教材插图,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作答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期末)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提出是在(  )
A.1992年中共十四大 B.1997年中共十五大
C.2002年中共十六大 D.2007年中共十七大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选A项。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排除B项。]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排除C项。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
2.(2023八下·期末)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发展乡镇企业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按劳分配 D.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B项。
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排除A项。
实行按劳分配是属于分配体制的改革调整,排除C项。
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3.(2023八下·沛县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 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农村规模化经营 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及所学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自负盈亏,留足集体的,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获得丰收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也不能反映农村规模化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有准确的认识。
4.(2023八下·黄埔期末)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种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80年9月”“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可得出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非多元化经济所有制,A不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且并没有出现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容,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2023八下·赞皇期末)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按,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承包”、“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因而才会出现材料中要求“承包造纸厂”的状况。故B项符合题意;
“乡镇企业”的发展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问题,只涉及了国有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2023八下·新都期末)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8000多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股份制改革的开展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8000多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是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高考制度的恢复,属于高考,与农业无关,不符合题意;
D. 股份制改革的开展 ,是对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等,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7.(2023八下·新都期末)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B.增强企业活力
C.允许外国企业投资 D.实行联产承包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可以看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不符合题意;
C. 允许外国企业投资 ,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实行联产承包,是对农业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2023八下·武侯期末)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反映出我国(  )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反映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C项正确;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1992年,排除A项;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不能反映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不能反映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9.(2023八下·西安期末)1984年刚上任的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可能是(  )
A.企业自主经营
B.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C.实行公私合营
D.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之后,我国在城市中,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随着发展,人们的积极性逐渐被消磨,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企业自主经营,不符合题意;
C.实行公私合营,不符合题意;
D.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 职工下海经商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
10.(2023八下·晋安期末)观察下面1989-1992年《人民日报》经济类社论的主题分布情况表,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围绕的主题是(  )
主题 经济政策 人口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国企改革 其他
篇数(个) 24 5 7 7 3
比例(%) 52% 11% 15% 15% 7%
A.是否实行对外开放 B.是否下放土地承包权
C.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D.国企改革启动时间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1989-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1989-1992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围绕的主题是应该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C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排除A项;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已经分田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推广,排除B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11.(2023八下·晋安期末)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可知,北京京剧团采取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加了职工的收入,C项正确;
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A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B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12.(2023八下·长沙期末)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据题干“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可知,这反映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人们对国企的破产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接受到接受,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人们已经认可市场经济观念,A项正确;
题干所述的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企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并不是反映对外开放推动个体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
1984年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开展,而题干反映的是90年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13.(2023八下·长沙期末)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信,这封信经《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厂长、经理们呼吁的“松绑”是指(  )
A.发展私有制的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权
C.发展公有制经济 D.改变企业所有权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A.“发展私有制的经济”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
B.根据材料“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信”及所学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因此厂长、经理呼吁的是要求扩大企业经营权。故B正确;
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
D.“改变企业所有权”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3八下·西城期末)结合所学,推断图中所示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不符,排除B项;
根据图示“1949-1990年粮食产量”结合所学可知,1978 年后粮食产量呈现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C项正确;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交往格局更加丰富完整,题干材料是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15.(2017八下·广饶期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16.(2023八下·西城期末)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向全国发出的“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这反映出(  )
A.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扩大
B.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推行
C.四川地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
D.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可知,企业的经营和市场需求进一步联系,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扩大,故A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推行,排除B;
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排除C;
21世纪初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1979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扩大。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3八下·长沙期末)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 研读材料一,写出图三反映的农业制度的名称,哪一幅图反映了中国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2)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分”字,这两次“分地”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
(3) 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改革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4) 从上述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村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一“报名农业生产合作社”。
(2)不同:土地改革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农民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是集体公有。
(3)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农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调整政策,深化改革。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材料一“农民领生产承包合同”可知,图三反映的农业制度的名称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故图一“报名农业生产合作社”反映了中国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2)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都有“分”字,这两次“分地”最本质的不同是土地改革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农民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是集体公有。
(3)本题考查乡镇企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四“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本题考查农村改革的启示。从上述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村变化中,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农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调整政策,深化改革。
故答案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一“报名农业生产合作社”。
(2)不同:土地改革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农民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是集体公有。
(3)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农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调整政策,深化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大改造、土地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等知识。难度较大,熟悉教材插图,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作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