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7 15:07:2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期末)(2分)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北和国成长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下各项适合“1966年﹣1976年”重大事件的解说词是(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十年动乱,严重挫折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66年﹣1976年”,结合所学分析: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反映了1949年新中成立初期,排除A项。
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体现了一五计划时期的现象,排除B项。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C项。
D:1966年一1976年,十年文革动乱,民主法制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化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2.(2023八下·期末)(2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被誉为“铁人”的模范人物是(  )
A.雷锋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我国的各条建设战线上涌现出许多的劳模英雄人物,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故选D项。
雷锋,誉为“解放军好战士”,排除A项。
邓稼先,誉为“原子弹之父”,排除B项。
焦裕禄,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相关史实。
3.(2023八下·海南期末)(3分)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60年春,大庆石油大会战”“王进喜‘铁人’”,结合所学分析:
A:文革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真理、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展开了英勇斗争,排除A项。
B:1960年,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铁人”称号,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故选B项。
C: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的科研工作者献身科研、默默坚守,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发展,排除C项。
D:材料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没有体现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精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铁人”精神。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目标是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箱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群众运动,B项正确;
“大跃进”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土地改革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三大改造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识记主要表现及影响。
5.(2023八下·运城期末)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对这一时期认识正确的是(  )
A.失误大于成就 B.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C.阶级矛盾突出 D.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B
【知识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项正确;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大于失误,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突出,排除C项;
文革时期(1966-1976),我国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
6.(2019八下·景县期中)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 “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林彪 D.江青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文化大革命”,依据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中被错打成“走资派”的有很多,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而死。 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 “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 恢复其名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即可。
7.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载有”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等报道。这反映出我国当时(  )
A.出现严重”左”的错误 B.水稻杂交技术研发成功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化肥生产技术极大发展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出现了浮夸风,属于左倾错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水稻杂交技术研发成功 ,不符合史实;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不符合题意;
D. 化肥生产技术极大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理解左倾的含义。
8.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 为治理灾害 , 改变贫穷面貌 , 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 , 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不符合题意;
C.雷锋,解放军好战士,不符合题意;
D.邓稼先,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9.(2020八下·武威期中)与“多快好省”、“超英赶美”、“以钢为纲”等词语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公私合营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公私合营,不符合题意;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发起了“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目标就是钢产量超英赶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以钢为纲”是工业以炼钢为主,盲目追求钢产量,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2023八下·黄埔期末)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答案】D
【知识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56年~1966年”及所学可得出,1956年开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一批模范人物,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错误,因此阶段主要特征是: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是新中国成立初的特点,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1956年~1966年具体史实去分析。
11.(2023八下·黄埔期末)2022年“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成了网络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58年”及所学可得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应在1978年及1978年后,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后,四个全面提出在21世纪初期,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联系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
12.(2023八下·新都期末)如图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这一历程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一帆风顺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之后60年代,国家进行调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1966年到1976年,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失误,但是仍然取得很大成就,因此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社会主义建设一帆风顺 ,出现了较大失误,不符合题意;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只是其中的一段时间,不符合题意;
D.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只是其中一段时间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细心观察其中的事件,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是这一时间段整体情况。
13.(2023八下·武侯期末)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要紧密依靠和联系群众
C.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可知,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和法制被践踏,所以造成了严重挫折。因此,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是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D项正确;
文化大革命涉及的错误主要是民主政治和法制方面,排除A项;
题干中没有涉及群众问题,排除B项;
题干中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掌握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教训。
14.(2018八下·崇仁月考)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关于“文革”博物馆中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可知,文革使民主与法制遭破坏,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5.(2023八下·莲湖期末)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B.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D.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锋身上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也是这一时期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体现,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雷锋精神与此无关,不符合题意;
B. 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是对领导干部而言,不符合题意;
D. 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的精神,与雷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下·南宁期末)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让我们一起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历程。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纲领》分为七章六十条,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基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作了规定。从这些规定看,这个文件起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的作用。
——白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材料四: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虽然仍在发展完善之中,但事实已经证明了其具有巨大优越性。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下去。
——《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同纲领》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目的。
(2)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
(3) 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说明了什么?
(4) 据材料四指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综合以上信息,请你谈谈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1)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3)“文化大革命”;说明了当时民主和法制遭受破坏。
(4)依法治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等。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共同纲领》分为七章六十条,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基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作了规定。从这些规定看,这个文件起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的作用”可知其作用为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目的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中的“:(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材料中的“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可概括其作用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3)根据材料中的“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是从1966年至1976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说明了当时民主和法制遭受破坏。
(4)根据材料中的“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可知,治国的基本方略为依法治国;本题可以从民主和法治建设的作用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等。
故答案为:
(1)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3)“文化大革命”;说明了当时民主和法制遭受破坏。
(4)依法治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等。
【点评】本题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期末)(2分)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北和国成长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下各项适合“1966年﹣1976年”重大事件的解说词是(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十年动乱,严重挫折
2.(2023八下·期末)(2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被誉为“铁人”的模范人物是(  )
A.雷锋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3.(2023八下·海南期末)(3分)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4.(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5.(2023八下·运城期末)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对这一时期认识正确的是(  )
A.失误大于成就 B.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C.阶级矛盾突出 D.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
6.(2019八下·景县期中)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 “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林彪 D.江青
7.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载有”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等报道。这反映出我国当时(  )
A.出现严重”左”的错误 B.水稻杂交技术研发成功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化肥生产技术极大发展
8.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9.(2020八下·武威期中)与“多快好省”、“超英赶美”、“以钢为纲”等词语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公私合营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2023八下·黄埔期末)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11.(2023八下·黄埔期末)2022年“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成了网络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12.(2023八下·新都期末)如图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这一历程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一帆风顺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13.(2023八下·武侯期末)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要紧密依靠和联系群众
C.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14.(2018八下·崇仁月考)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2023八下·莲湖期末)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B.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D.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下·南宁期末)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让我们一起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历程。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纲领》分为七章六十条,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基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作了规定。从这些规定看,这个文件起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的作用。
——白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材料四: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虽然仍在发展完善之中,但事实已经证明了其具有巨大优越性。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下去。
——《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同纲领》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目的。
(2)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
(3) 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说明了什么?
(4) 据材料四指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综合以上信息,请你谈谈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66年﹣1976年”,结合所学分析: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反映了1949年新中成立初期,排除A项。
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体现了一五计划时期的现象,排除B项。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C项。
D:1966年一1976年,十年文革动乱,民主法制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化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我国的各条建设战线上涌现出许多的劳模英雄人物,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故选D项。
雷锋,誉为“解放军好战士”,排除A项。
邓稼先,誉为“原子弹之父”,排除B项。
焦裕禄,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60年春,大庆石油大会战”“王进喜‘铁人’”,结合所学分析:
A:文革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真理、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展开了英勇斗争,排除A项。
B:1960年,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铁人”称号,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故选B项。
C: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的科研工作者献身科研、默默坚守,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发展,排除C项。
D:材料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没有体现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精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铁人”精神。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目标是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箱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群众运动,B项正确;
“大跃进”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土地改革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三大改造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识记主要表现及影响。
5.【答案】B
【知识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项正确;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大于失误,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突出,排除C项;
文革时期(1966-1976),我国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
6.【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文化大革命”,依据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中被错打成“走资派”的有很多,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而死。 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 “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 恢复其名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出现了浮夸风,属于左倾错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水稻杂交技术研发成功 ,不符合史实;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不符合题意;
D. 化肥生产技术极大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理解左倾的含义。
8.【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 为治理灾害 , 改变贫穷面貌 , 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 , 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不符合题意;
C.雷锋,解放军好战士,不符合题意;
D.邓稼先,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公私合营,不符合题意;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发起了“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目标就是钢产量超英赶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以钢为纲”是工业以炼钢为主,盲目追求钢产量,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答案】D
【知识点】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56年~1966年”及所学可得出,1956年开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一批模范人物,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错误,因此阶段主要特征是: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新生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是新中国成立初的特点,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1956年~1966年具体史实去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58年”及所学可得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应在1978年及1978年后,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后,四个全面提出在21世纪初期,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联系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
12.【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之后60年代,国家进行调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1966年到1976年,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失误,但是仍然取得很大成就,因此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社会主义建设一帆风顺 ,出现了较大失误,不符合题意;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只是其中的一段时间,不符合题意;
D.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只是其中一段时间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细心观察其中的事件,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是这一时间段整体情况。
13.【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可知,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和法制被践踏,所以造成了严重挫折。因此,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是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D项正确;
文化大革命涉及的错误主要是民主政治和法制方面,排除A项;
题干中没有涉及群众问题,排除B项;
题干中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掌握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教训。
14.【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关于“文革”博物馆中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可知,文革使民主与法制遭破坏,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锋身上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也是这一时期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体现,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雷锋精神与此无关,不符合题意;
B. 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是对领导干部而言,不符合题意;
D. 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的精神,与雷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1)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3)“文化大革命”;说明了当时民主和法制遭受破坏。
(4)依法治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等。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共同纲领》分为七章六十条,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基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作了规定。从这些规定看,这个文件起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的作用”可知其作用为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目的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中的“:(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材料中的“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可概括其作用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3)根据材料中的“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是从1966年至1976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说明了当时民主和法制遭受破坏。
(4)根据材料中的“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可知,治国的基本方略为依法治国;本题可以从民主和法治建设的作用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等。
故答案为:
(1)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3)“文化大革命”;说明了当时民主和法制遭受破坏。
(4)依法治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等。
【点评】本题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