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2024·江西模拟)2018年3月17日上午10时40分,习近平主席左手抚按宪法(第四部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代表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而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正确;
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熟记基础知识。
2.(2023八下·玉州期中)如图为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情景,这次大会(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结合所学分析:
A: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主权属于人民,故选A项。
B:1949年,一届政协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排除B项。
C:1949年,一届政协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合题意,排除C项。
D:1949年,一届政协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3.(2023八下·玉州期中)该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为克服表中这种困境,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实施三年经济恢复计划 B.编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建国初期,我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低下印度,与美国更是差距巨大,说明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水平料低,反映了我国应加强工业化建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故选B项。
三年经济恢复计划是1950-1952年,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1953年,国家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生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958年,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建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4.(2023八下·期末)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由此可知(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
C.轻工业 D.培养建设人才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都属于重工业建设成就,故选A项。
交通运输是指铁路、公路、航空等领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轻工业是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部门,包括纺织、食品、文具等,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培养建设人才主要是指教育等行业,如大学、出国留学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5.(2023八下·海南期末) 阅读下面我国1952﹣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使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贯彻
C.一五计划促使新中国工农业全力提升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是我国的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说明一五计划推动了新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选C项。
1953-1956年,三大改造使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排除A项。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确立了综合平衡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并非是贯彻,排除B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6.(2023八下·沛县期末)1953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地准备这次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
A.民主政治建设 B.人民教育事业
C.市场经济体制 D.农业发展道路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等信息可得出,这次活动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1954年,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前的民主选举代表的相关内容,与人民教育事业、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发展道路无关,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2023八下·沛县期末)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扬民主的最好实现形式,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时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准确认识。
8.(2023八下·运城期末) 数据统计是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重要依据。如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 )
部门 工业 水利农林 文教卫生 交通运输 其他
占比 58% 7.6% 7.4% 19.2% 7.8%
A.我国经济均衡发展 B.只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C.重视全面发展同时又有所侧重 D.各行各业成就显著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通过数据统计表表明各行各业都有投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比例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其他行业也进行发展,说明“一五计划”期间重视全面发展同时又有所侧重,C项符合题意;
从投资比例来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占比较高,不能得出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比例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只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排除B项;
数据统计表表明各个领域投资情况,不能说明各行各业成就显著,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9.(2016八下·抚州期中)有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纪宪”即纪念宪法出台。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0.(2023八下·阜新期末)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据题干“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等公路,建成沈阳第一机床厂,B项正确;
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不属于一五计划时期, ③ 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掌握。
11.(2023八上·临湘期中)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
A.改善了人民生话 B.完善了工业布局
C.清灭了地主阶级 D.忽视了经济规律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使工人工资、农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民生得到改善。 A符合题意;
完善了工业布局,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C;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经济规律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3九上·雷州月考)一五计划期间,党中央要求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并正式确立“勤俭建国”的方针。制定此方针的目的是( )
A.减缓工业化过程资源浪费 B.加速工业化进程
C.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五计划期间,党中央要求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节约运动有利于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加速工业化加速的进程,起到了减缓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目的,故A项正确;
“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不是此方针的目的,排除B项;
“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
“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一五计划的特点,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13.(2023·盐城)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位于( )
A.南京 B.沈阳 C.武汉 D.长春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五计划时期修筑的武汉长江大桥,C项正确;
“南京、沈阳、长春”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武汉长江大桥作用的认识。
14.(2023·盐城)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笔记中出现了“深圳”“南通”“长三角”“重庆”等关键词。他可能在研究真题模拟分类(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1984年5月,决定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1985年2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随后又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结合题干信息“深圳”“南通”“长三角"”“重庆”等关键词可知,D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在其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格局的认识。
15.(2023·长丰二模)“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 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我国经济改革的内容,排除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政治制度,排除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们代表大会制度。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下·沛县期末)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一:
材料二: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另一方面,以重工业为重点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规定了要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摘编自赵凌云等《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将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在横线上。从中任选一历史事件,仿照示例,说明其与中国工业化的关系。
【示例】图④: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2) 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如何体现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答案】(1)事件:①土地改革;②第一个五年计划;③抗美援朝。关系: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2)特点:以重工业为重点;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按比例平衡发展。说明:在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确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十分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一五”计划将国家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其中88.8%用于制造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建设。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3。我国重工业相对轻工业来说基础过于薄弱,尽管轻工业的利润高、投资回收快,但是它的发展却受到原料和能源不足的制约,如果把公私企业和手工业加在一起,其生产能力是过剩的。所以加大对重工业投资比例的安排是合理的。当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十分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对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邮电、银行贸易、文化教育等部门都安排了适当比例的投资,同时十分注意市场的稳定,强调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的“四大平衡”,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问的作答需要首先依据图示得出历史事件: ①根据图片“政府发给农民的房屋执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土地改革、牲畜和房屋等,①处填写“土地改革”,一五计划期间。因此;③根据图片“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其次关系可以归纳为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如,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2)第一小问的作答可以根据材料二“以重工业为重点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可以以重工业为重点、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等角度去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作答可以根据所学可知,由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复论证、轻工业等的问题,可从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来说明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我们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轻工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十分注意统筹兼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其中88.8%用于制造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建设。轻。我国重工业相对轻工业来说基础过于薄弱、投资回收快,如果把公私企业和手工业加在一起。所以加大对重工业投资比例的安排是合理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全面安排。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交通运输邮电、文化教育等部门都安排了适当比例的投资,强调财政、外汇,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以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需要准确掌握土地改革、一五计划、抗美援朝等相关基础知识,其次需要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答第二问。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2024·江西模拟)2018年3月17日上午10时40分,习近平主席左手抚按宪法(第四部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代表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而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2.(2023八下·玉州期中)如图为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情景,这次大会(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2023八下·玉州期中)该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为克服表中这种困境,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实施三年经济恢复计划 B.编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4.(2023八下·期末)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由此可知(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
C.轻工业 D.培养建设人才
5.(2023八下·海南期末) 阅读下面我国1952﹣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使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贯彻
C.一五计划促使新中国工农业全力提升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6.(2023八下·沛县期末)1953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地准备这次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
A.民主政治建设 B.人民教育事业
C.市场经济体制 D.农业发展道路
7.(2023八下·沛县期末)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8.(2023八下·运城期末) 数据统计是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重要依据。如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 )
部门 工业 水利农林 文教卫生 交通运输 其他
占比 58% 7.6% 7.4% 19.2% 7.8%
A.我国经济均衡发展 B.只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C.重视全面发展同时又有所侧重 D.各行各业成就显著
9.(2016八下·抚州期中)有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10.(2023八下·阜新期末)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23八上·临湘期中)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
A.改善了人民生话 B.完善了工业布局
C.清灭了地主阶级 D.忽视了经济规律
12.(2023九上·雷州月考)一五计划期间,党中央要求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并正式确立“勤俭建国”的方针。制定此方针的目的是( )
A.减缓工业化过程资源浪费 B.加速工业化进程
C.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3.(2023·盐城)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位于( )
A.南京 B.沈阳 C.武汉 D.长春
14.(2023·盐城)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笔记中出现了“深圳”“南通”“长三角”“重庆”等关键词。他可能在研究真题模拟分类(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5.(2023·长丰二模)“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 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下·沛县期末)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一:
材料二: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另一方面,以重工业为重点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规定了要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摘编自赵凌云等《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将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在横线上。从中任选一历史事件,仿照示例,说明其与中国工业化的关系。
【示例】图④: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2) 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如何体现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正确;
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1954年9月,195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熟记基础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结合所学分析:
A: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主权属于人民,故选A项。
B:1949年,一届政协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排除B项。
C:1949年,一届政协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合题意,排除C项。
D:1949年,一届政协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建国初期,我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低下印度,与美国更是差距巨大,说明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水平料低,反映了我国应加强工业化建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故选B项。
三年经济恢复计划是1950-1952年,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1953年,国家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生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958年,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建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都属于重工业建设成就,故选A项。
交通运输是指铁路、公路、航空等领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轻工业是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部门,包括纺织、食品、文具等,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培养建设人才主要是指教育等行业,如大学、出国留学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是我国的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说明一五计划推动了新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选C项。
1953-1956年,三大改造使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排除A项。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确立了综合平衡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并非是贯彻,排除B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等信息可得出,这次活动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1954年,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前的民主选举代表的相关内容,与人民教育事业、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发展道路无关,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扬民主的最好实现形式,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时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准确认识。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通过数据统计表表明各行各业都有投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比例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其他行业也进行发展,说明“一五计划”期间重视全面发展同时又有所侧重,C项符合题意;
从投资比例来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占比较高,不能得出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投资比例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只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排除B项;
数据统计表表明各个领域投资情况,不能说明各行各业成就显著,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9.【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纪宪”即纪念宪法出台。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0.【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据题干“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等公路,建成沈阳第一机床厂,B项正确;
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不属于一五计划时期, ③ 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掌握。
11.【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使工人工资、农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民生得到改善。 A符合题意;
完善了工业布局,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C;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经济规律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五计划期间,党中央要求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节约运动有利于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加速工业化加速的进程,起到了减缓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目的,故A项正确;
“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不是此方针的目的,排除B项;
“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
“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一五计划的特点,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认识。
13.【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五计划时期修筑的武汉长江大桥,C项正确;
“南京、沈阳、长春”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武汉长江大桥作用的认识。
14.【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1984年5月,决定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1985年2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随后又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结合题干信息“深圳”“南通”“长三角"”“重庆”等关键词可知,D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在其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格局的认识。
15.【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我国经济改革的内容,排除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政治制度,排除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们代表大会制度。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可作答。
16.【答案】(1)事件:①土地改革;②第一个五年计划;③抗美援朝。关系: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2)特点:以重工业为重点;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按比例平衡发展。说明:在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确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十分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一五”计划将国家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其中88.8%用于制造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建设。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3。我国重工业相对轻工业来说基础过于薄弱,尽管轻工业的利润高、投资回收快,但是它的发展却受到原料和能源不足的制约,如果把公私企业和手工业加在一起,其生产能力是过剩的。所以加大对重工业投资比例的安排是合理的。当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十分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对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邮电、银行贸易、文化教育等部门都安排了适当比例的投资,同时十分注意市场的稳定,强调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的“四大平衡”,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问的作答需要首先依据图示得出历史事件: ①根据图片“政府发给农民的房屋执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土地改革、牲畜和房屋等,①处填写“土地改革”,一五计划期间。因此;③根据图片“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其次关系可以归纳为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如,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2)第一小问的作答可以根据材料二“以重工业为重点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可以以重工业为重点、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等角度去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作答可以根据所学可知,由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复论证、轻工业等的问题,可从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来说明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我们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轻工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十分注意统筹兼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其中88.8%用于制造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建设。轻。我国重工业相对轻工业来说基础过于薄弱、投资回收快,如果把公私企业和手工业加在一起。所以加大对重工业投资比例的安排是合理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全面安排。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交通运输邮电、文化教育等部门都安排了适当比例的投资,强调财政、外汇,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以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需要准确掌握土地改革、一五计划、抗美援朝等相关基础知识,其次需要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答第二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