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8
第5课三大改造...............................................23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27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小邮票见证大历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 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历史王同学
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社会围绕农业为中心到围绕工业为中心的过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起源于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持续到现在。
目
录
壹
贰
钢铁长城的初建
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起止时间、取得的成就。
掌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时间、颁布机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意义,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一五”计划的关系。
学习目标
1
2
3
民主基石的奠定
钢铁长城的初建(1953-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
壹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
1、背景
史料实证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棉 130.4万吨 193%
钢 135万吨 754%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好转。
开国大典飞两遍的飞机
焊接的旗杆22.5米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2:
史料实证
1、背景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②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③许多重要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2、概况
同桌互学
速读教材19页,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信息
基本任务
起止时间
目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个集中
两个相应
1953-1957年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①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②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易错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不代表轻视其他产业。
—毛泽东
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想一想: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朝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为迫切。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3、成就
工业 外部援助 以 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四厂
交通运输业 三公
二铁
一桥
苏联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宝成、鹰厦等铁路
30余条
武汉长江大桥
邮票学史
速读教材19页,归纳“一五”计划的相关成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武汉长江大桥
3、成就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3、成就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一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1:1952年中苏两国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谈判,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 5年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
材料2: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3: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
原因:①苏联的帮助;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4、结果、意义
1957年底,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后)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完成原定计划的101%,比1952年增长25%。五年间,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国家财政除1956年有赤字外,其余各年都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三分之一。
——吴少平主编《学习三代领导核心论思想政治工作指导读本》
结果:
意义:
注意:“一五计划”后,我国只是开始向工业化迈进,是工业化的起步!还未实现国家工业化(即没有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工业国)。
民主基石的奠定(195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贰
1、概况
同桌互学
速读教材19页,
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4年9月
北京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通过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总理等。
国家主席
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
朱德
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结束。
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意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宪法内容:
(2)宪法意义:
(3)性质/地位: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易错点:此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相关史事: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大代表。人们把选举的日期当做节日,张灯结彩,庄严隆重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
人民
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
组成
国家权力
直接
直接
属于
间接
性质:
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名词解释:
人民代表: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各地方地方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本课小结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经济
第一个五年计划
发展
重工业
社会主义
工业化
建设新中国
政治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
性质
全国两会:https://www./video/BV1sy421i7DB/ spm_id_from=333.1007.0.0
小试牛刀
1、1953—1957年,我国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 783.9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治金设备、矿山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这些成就( )
使我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防实力
C.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使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所作的有关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小试牛刀
3、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图名称应为( )
A.中国农民与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数量统计图
B.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统计图
C.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统计图
D.中国外资企业产值与内资企业产值统计图
4、1954年,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们一起商量着国家的大事。”这说明了
( )
A.人民进行政治协商 B.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C.人民群众同心同德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完
下节课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