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9: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等 9 个生字,会写“彭、拟”等 14 个字,会写 “拟定、参谋”等 13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
3.能找出描写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
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描写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三首古诗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初闻捷报的欣喜若狂,不同年代的诗人在字里行间 都流露出一颗赤子之心,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句话:(课件)。
东汉时,有一个名将叫马援,他一生奔赴沙场,抵御外族,屡建战功。他曾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大家发现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最后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 革裹尸还。”与这句话传递出的精神非常相似,那么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吧!
二、背景介绍:
本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课件)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百废待兴, 需要更加稳定和平的环境。1950年爆发的美国与朝鲜之间的战争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和平与安全。对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 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 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953年7月27日,美国侵略者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至此,经过两年零十个月的激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师:战争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志愿军战士英勇牺牲,长眠在朝鲜土地上,其中就有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出示课件)看屏幕他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1950 年 10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 年 11 月 25 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师: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看这些字词你读准吗?
生:( 1)强调“参谋”的“谋”,“马革”的“革”,“情不自禁” 的“禁”三个字的读音。
(2)提醒这些字容易写错:“彭”的右边是三个撇,“锻”是金字旁,“炼”是火字旁,“尊”里面小横,不要漏掉,“眷”字下面是“目” ,不是“日”。
(3) 还有个字的笔顺容易出错: 革。
谁知道这个字的笔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笔顺。要把字写美观,
还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请同学们仿照例字练写两个。
(4)“踌躇”,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看看“踌躇”出现的语境。(课件出示)
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因内心痛苦而艰难抉择的心理。
因此, “踌躇”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5)再看“黯然”这个词,我们可以过“黯”的偏旁,明白基本意 思是深黑色,结合上下文,“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 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因此,我们知道,“黯然”这个词是主席内心痛苦而艰难抉择时,情绪低落的样子。
2.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 第一部分: 写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 写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3.现在你能不能试着为这两个部分分别列个小标题?
生: ( 1) 闻噩耗悲痛欲绝
(2) 做抉择写批示忍痛割爱四、深入研读:
过渡: 同学们,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毛主席,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现在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旁白处。 (一) 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用横线画出。
2.品读所画语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
3.再次朗读所画语句,注意朗读时的表情和语气,加深对毛主席内心世界的体会。 交流:
1、研读第四自然段:
生:“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 着一支地吸着烟。 ”
生: 这是对毛主席动作的描写。“整整一天”说明时间很长,“没说一句话”是说不出来,说明内心悲痛,只是通过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来排解内心的悲痛。
师: 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 去爱子的事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
所以(师生接读) (出示课件)
师: 噩耗传来,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如万箭穿心,使人(课件出示: ) 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痛彻肺腑、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茶饭不思、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所以(师生接读) (出示课件)
师: 我们再看这段文字,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生:从“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这一动作、神态描写中,我感受到主 席内心的悲痛,从“情不自禁”, 我感受到主席悲痛的无法控制自己。
师:真了不起! 思儿心切,才声声呼唤。无比悲痛,才情不自禁。大家能体会到毛主席此时的想法吗?
生:我的儿子就这么离我而去了,再也无法见到了。
生:岸英和自己分离了很多次,很多时候也很危险,可是每次都能平平安安回来,这次怎么就会牺牲呢?
师:大家看,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都能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呢! 那就让我们看看毛岸英和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经历,走进他们的生活吧!大家看表格(课件) 左边是毛主席的经历,右边是毛岸英的经历。
师:此刻,我们再来看这个省略号(课件) ,你一定感受到了,这里写出了毛主席不忍心再想下去,说下去,他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在这个小小的省略号中,隐藏着多少主席想告诉儿子的千言万语。
作为一位父亲,他可能会说什么?
生:岸英,你怎么就这么匆匆地走了,上次的见面,竟成了永别! 生: 他可能会说,我对不起你呀,我的孩子,没有给你安稳幸福的生活,小时候让你吃了那么多苦,如今年纪轻轻就这么走了。
师:岸英已是毛主席为革命中失去的第六位亲人。他曾在诗中这样写 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牺牲”二字写的有多豪迈,那一刻就有多痛! 可是主席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他没有像一个普通父亲那样宣泄自己的痛苦呢? 他为什么没有嚎啕大哭?
那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位悲痛欲绝的父亲,他更是人们心中顶天立地的开国领袖,是身上的责任和使命,让他不得不强忍着心中的痛苦,所以千言万语也只能化成了一声声心碎的呼唤,止不住的思念和不舍,也只能变成紧锁的眉头和一遍遍的喃喃。这哪里是一天,分明是28年啊!
就在去朝鲜前,毛岸英亲口问父亲,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主席说,等你从朝鲜回来,我就告诉你。可是这位年近花甲的老父亲,怎能想到自己心爱的儿子再也不能回来,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 (课件)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此时的感受,完整地读一读这一自然 段吧!
(生读)
师: 回看这段文字,只有短短 182 个字。作者抓住了毛主席默默 吸烟的动作,展开联想,回顾了毛岸英的一生,再回到现实,抓住毛主席的心理、语言和神态表现出悲痛。就这样,作者把我们拉近了毛主席的内心,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父亲那无以名状的悲痛,还有身为领袖强压痛苦的伟岸。
2、研读第七自然段:
生:我从“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中体会到主席思念爱子,这是对主席动作、神态的描写,我能感受到毛主席心中有万般不舍。
生:我从“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我感受到慈父情深,这是一位父亲最真实的想法,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想念儿子啊!
生:我从“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的说道: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感受到毛主席不搞特殊,有责任担当,令人敬佩!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毛主席的动作、神态、心理来表现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不舍。然后,又刻画了主席的神态和语言,来表现他 作为领袖面对责任时做出的选择。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让我们感受 到了毛主席内心的矛盾和抉择的艰难。好,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读 读这段话。
(生读)
师: 从你们的朗读中,让我感受到了慈父情深,更感受到了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
3、研读第八自然段:
生:我从“踌躇”体会到主席的犹豫。这些神态和动作
描写,让我感受到主席内心的矛盾、痛苦、挣扎,只要签了字,这辈子就不能再和爱子相见了。体会到他的不舍和揪心之痛。
师:是啊,这只握在手中无数次的笔,这只做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决策的笔,此时竟是那么沉重,毛主席提不起,更放不下!好,读出我们的理解。
(生读)
小结:大家看我们阅读时,抓住了毛主席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感受到主席的悲痛与伟大。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结合背景资料,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毛主席作为父亲痛失爱子无法抑制的悲伤,以及作为国家领导人为国为民的伟大胸怀。
(二) 出示自学提示:
1.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你了解了哪些英雄人物?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了解的人物故事,说说你对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生:交流: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英雄。(课件出示:黄继光、董存瑞、杨根思、邱少云的资料。)
师: 他们在战争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2.生谈“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师: 好,带着我们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师: 作为烈士,毛岸英的血,是为中国而流,是为中国人民而流。作为儿子,毛岸英的血,同样是为他的父亲而流,因为他的父亲是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领袖意味着伟大的责任,更意味着伟大的牺牲。我们 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不舍,更感受到了一位领袖的胸怀。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 如果说抗美援朝是那一代人的记忆,那么今天我们抗击新冠肺炎, 必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奔赴抗疫一线,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都有着“苟利国家生 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责任感。
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亿万人民心中。
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该是一个多么难熬的漫漫长夜啊!请你仿照本课对人物进行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的句子描写的句 子,写写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晚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请你用手中的笔为我们重现那个夜晚,去领会为人痛苦抉择的心路历程。
2.课下,我们继续走近这位伟人,读读有关毛泽东的书和诗词。你会发现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诗人;
他巍然屹立,旷达无私,是伟人;
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军事家;
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是书法家;
他舐犊情深,爱子心切,是慈父;
他心系群众,事无巨细,是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