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2、学习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来描写场面的方法。
3、通过开国大典盛况,感受人们的自豪与激情,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来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开国大典盛况,感受人们的自豪与激情,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是的,10月 1日因为在这一天,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
2、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2)学习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来描写场面的方法。
(3)通过开国大典盛况,感受人们的自豪与激情,增强爱国情感。
3、检查预习
擎 政府 典礼 汇集 爆发 瞻仰 肃静 飘拂检阅
高潮 陆续 阅兵式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个场面的?
明确: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入场(1-4)——典礼(5-10)——阅兵(11-13)——游行(14、15)。
三、深入研读
1、交流讨论:请同学们读 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典礼的盛大?
(可以从参加人数、会场布置、群众入场三个场面考虑)
明确:大典前,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参加典礼的人数之多,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视。会场布置,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热闹、喜庆)
群众入场: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急切、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会场上人如潮,旗如海,热闹欢腾的场面。)
2、默读课文 5-10段“典礼”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做简单批注。
场景一:典礼前,毛主席出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爆发”“排山倒海”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一齐”说明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
场景二:典礼中
(1)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引导学生多读,体会其激动、自豪的情感。)
(2)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谈感受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突出了范围广。这一段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欢呼“”欢悦“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奋。)
场景三:升国旗、放礼炮
(1)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
(2)如何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说明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身得解放,从此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四、自主学习
1、读读“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2、自读“群众退场”部分,说一说你有怎样的感受?
场景四:阅兵式
(1)海兵、步兵、炮兵挨个经过主席台前,这样逐个介绍,称为点
(2)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成为面。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进而突出中心。
(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的欢呼场面做了局部刻画)
场景五:群众退场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这“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五、拓展延伸
从今天开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昂首挺胸,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望着繁花似锦,望着人们脸上洋溢的笑脸,感受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回首开国大典,我们忆往昔,我们思今日,我们展未来。此时此刻,你心里有话想说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谁都不许在欺负我们,你看我们的祖国多么强大,伟大的祖国,我爱你!)
六、主旨归纳
课文记叙了 1949年 10月 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七、课下作业
学习场面描写,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开国大典》评测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 xié shāng dàn shēng
( ) ( ) ( )
zhān yǎng yǎn zòu piāo fú
( )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按照_______顺序叙述,先讲_______;然后讲_______;接着讲_______,最后讲_______。
(2)课文通过_______的描写和烘托,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三、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四、根据开国大典的盛大场景的描写,谈一下对新中国成立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典礼、协商、诞生、瞻仰、演奏、飘拂
二、(1)时间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退场(游行)(2)语言描写和侧面烘托
三、( 1 )课文依次写了“典礼前,毛主席出场;典礼中,毛主席庄严宣布;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阅兵式;群众游行”这五个场面。( 2 )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然后升国旗。升国旗以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阅兵式开始。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
四、( 1 )对阅兵式的场面描写,层次清楚。先写领导人检阅部队,然后写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最后写看到阅兵的群众欢呼雀跃。
( 2 )在写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的部分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先分别介绍“海军”“炮兵”等各个方队,这是“点”;然后总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是“面”。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3 )写阅兵式的部分,既有对受阅部队的正面描写,又有讲述群众反响的侧面烘托,两者相结合,写出了当时热烈的场景。
《开国大典》课后反思
《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年 10月 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开国大典的隆重场面,体会人们当时激动、自豪、喜悦的心情和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感悟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体会课文情感,发展各项语文能力。我在授课过程当中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抓关键词语感悟课文情感在精读“典礼”场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排山倒海”等词语,引导学生在品味中感受人们的热情洋溢和激情澎湃,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和“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两句话,领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特别骄傲、自豪的心情。
二、重视朗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在整个课堂授课过程中,朗读贯穿始终。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字,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解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第 14自然段时,朗读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经过指导,学生语感强烈,朗读时一次比一次投入,一次比一次有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读出了自己的感情和想象与思考。
三、抓住场面描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在场面描写上极具特色,将紧紧抓住动作和观众的反响,展现出场面的浩荡。我将利用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并将引导学生运用到以后的写作当中去。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效果比较好,有自己的收获。但由于课文内容较长,在给学生自读、自悟时稍微仓促了些。此外,在总结场面描述方法时,略显有点着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努力钻研,有的放矢,关注细节,争取达到课堂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