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3.1《蜀道难》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3.1《蜀道难》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20: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SHU

DAO

NAN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目 标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
疏通大意,理解内涵
品味鉴赏,分析艺术特色
知人论世,深入探究诗歌的主旨


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蜀道难》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那这首诗究竟奇在何处?又是如何继承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探究。

预习检查
文学常识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主要是指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一,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吟”“引”等体裁。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与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与杜甫并称“李杜”。
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字词正音
噫吁嚱(yīxūxì) 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shēn)历井 巉岩(chán)
飞湍 (tuān) 咨嗟(zī 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g) 崔嵬(cuī wéi) 吮血(shǔn)
词语解释
噫吁嚱,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多么)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尔(那,那时)来(以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秦地。秦国自古称为四塞之国。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西当太白(西面有太白山)有鸟道(只有鸟儿飞行的道路),可以横绝(飞越)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指“五丁开山”的故事),然后天梯 (指高险的道路)石栈(俗称 “栈道”)相钩连。上有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義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回(回转)日之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激浪)逆折(倒流)之回川 (回旋的急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助词)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百步九折蒙岩峦。扪(摸)参历井 (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星星中间穿过)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以手抚膺(胸口)坐(徒,空,白白地)长叹。
词语解释
问君西游(指入蜀)何时还,畏途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不可攀!但(只是)见悲鸟号吉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使凋谢,指脸色由红润变铁青)朱颜。连峰去(距离)天不盈(满、足)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奔腾的急流)瀑流争喧豗(闹声),砯(冲击)崖转(使转动)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为什么)乎(语助词,无实义)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山势高大雄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易守难攻)所守或(倘若)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词语解释
噫吁嚱,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多么)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尔(那,那时)来(以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秦地。秦国自古称为四塞之国。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西当太白(西面有太白山)有鸟道(只有鸟儿飞行的道路),可以横绝(飞越)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指“五丁开山”的故事),然后天梯 (指高险的道路)石栈(俗称 “栈道”)相钩连。上有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義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回(回转)日之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激浪)逆折(倒流)之回川 (回旋的急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助词)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百步九折蒙岩峦。扪(摸)参历井 (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星星中间穿过)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以手抚膺(胸口)坐(徒,空,白白地)长叹。
词语解释
噫吁嚱,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多么)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尔(那,那时)来(以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秦地。秦国自古称为四塞之国。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西当太白(西面有太白山)有鸟道(只有鸟儿飞行的道路),可以横绝(飞越)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指“五丁开山”的故事),然后天梯 (指高险的道路)石栈(俗称 “栈道”)相钩连。上有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義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回(回转)日之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激浪)逆折(倒流)之回川 (回旋的急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助词)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百步九折蒙岩峦。扪(摸)参历井 (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星星中间穿过)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以手抚膺(胸口)坐(徒,空,白白地)长叹。
品读诗意

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据此分析蜀道“难”在何处?
(1)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
开头,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开辟艰难,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行路艰难,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安居艰难,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补充: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在诗中反复吟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是怎样表现蜀道之难的?请填写下列表格。
手法 诗句内容 表达效果
引用神话传说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衬托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映衬人行走蜀道难上加难
想象、夸张、侧面烘托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凸显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探究主题

从教材注释①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本诗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之“难”。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之“难”呢?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背景补充
参考资料
“微子悲殷,实兴怀于黍离;屈平哀哀郢,亦假助于江山”(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通观李白的诗文集便可发现,他多次以崎岖的山路比喻坎坷的世途。例如“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望瓦屋山怀古》);再如“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拟古十二首》之七)似此则《蜀道难》中的“畏途巉岩”是指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它正是李白运用他一贯的比兴手法,“假江山之助”,言志咏怀之作。
——安旗《<蜀道难>新探》
主题争议


时严武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太尉房琯、左拾遗杜甫与之不睦,李白为友人担心,故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危房杜说
刺章仇说
章仇兼琼开元末任益州长史、剑南防御史。杨氏兄妹得势,兼琼攀附吹捧,于蜀中广树党羽。李白虑其据剑阁之险以割据,乃云“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李白所咏叹,实针对章仇兼琼割据西川事而发。
主题争议


讽幸蜀说
元代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三“……太白此诗盖亦深知幸蜀之非计,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已,故作是诗以达意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赞同此说……
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奔蜀,朝野以为不可,李白此诗,谓“侧身西望长咨嗟”,叹“问君西游何时还”,实为感唐玄宗幸蜀事而作。
主题争议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李白《蜀道难》之作,……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咏蜀说
送友人入蜀说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剑阁赋》《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俱是李白“先后之作”,……《剑阁赋》下题“送友人王炎入蜀”,李白通过写蜀道的艰危,政治环境的险恶,规劝王炎及早返回。此即诗旨。
主题争议


寓仕途坎坷说
郁贤皓《李白丛考》认为,此诗乃以蜀道之难寄寓人间行路难仕进难之感慨。李白曾两入长安,它与李白初入长安时所作的《行路难》诸诗表达了同一主题。
总结
李白的这首诗虽托题古调,但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全诗描绘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错落,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