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教学目标】
1.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点】
1.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和重点实词;
2.掌握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我先来提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需要具备哪些因素?有同学愿意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吗?(鼓励学生举手发言)
点拨:一个美满的家庭需要爱、信任,才能兄友弟恭,母慈子孝。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都渴望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可是这种渴望在封建制度异常严格的春秋时期有时会变成一种奢望。我们常说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今天,我们将学习《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了解有关的史实,走进一个特殊的家庭。
二、背景介绍
《郑伯克段于鄢》,语出《春秋 隐公元年》,《左传》将其演绎成本篇。《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则重在义理说明。
三、题目分析:
郑伯 克 段 于 鄢。(主谓宾介补)
点拨:人物、事件、地点——郑庄公在鄢这个地方战胜了他的弟弟共叔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分组分段朗读。
3.教师强调重难点字词。(幻灯片展示)
4.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识记重点字词。
5.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提问:全文共9段,有哪些段落属于议论部分?
点拨:7、9段,根据这两段可以把文章划分成为两大部分 :
(一)郑伯克共叔段于鄢
(二)郑伯与姜氏和好如初
五、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了郑庄公击败其弟共叔段阴谋篡位前后的故事。从最“初”武姜生庄公起,到庄公与武姜和谐“如初”止。主要以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六、布置作业: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写一篇约200字的评论文章,要求自抒己见,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将这篇课文的内容梳理了一遍,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研讨第一部分的内容。
二、研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1-7段),填写人物表格。(PPT展示表格,要求同学们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个别提问)
主要人物
关系、身份
性格
姜氏
(母亲)
偏私愚蠢,任性自我
郑庄公
(儿子,兄长)国君
老谋深算,阴险狡诈
共叔段
(儿子,弟弟)大叔
权欲熏心,骄纵贪婪
注:提问学生后,对演示答案只进行补充,不讲解,至于原因且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2.思考问题: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PPT展示题目)
讨论:我认为是 之过,表现在 ,从文中 可以看出。
点拨:姜氏之过——恶兄爱弟,偏私愚蠢: 为母不慈
郑伯之过——纵弟不爱,老谋深算: 为兄不爱
共叔段之过——不义不悌,娇纵贪婪: 为弟不悌
表现:姜氏,请制不成,然后请京,不符合当时的王位继承法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与共叔段里应外合,起兵篡位——违礼干政。
郑伯,按兵不动,收买人心,放纵弟弟,以养其娇,六句话体现: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公曰:“无庸,将自及。”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公闻其期,曰:“可矣。”
——等待时机,阴险毒辣,虚伪。
共叔段,请京居住,收贰于己,袭郑篡位——狂妄自大。
三、教师小结:
本部分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的丑恶面目,作者将各色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将其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非常形象生动。
四、布置作业:
分析郑庄公的形象,思考一个问题: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将文章的第一部分学习完毕,“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至此已经结束,可是文章又加了一个尾巴,讲述庄公与其母武姜和好如‘初’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解开这个谜团。
二、研习第二部分:
1.学生齐读第二部分(8-9段),请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2.思考问题:
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PPT展示题目)
讨论:我认为是真孝(假孝),从文中 可以看出。(学生先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再发言。)
点拨:伪善伪孝——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庄公幽禁姜氏,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不久就后悔了,这是因为其害怕蒙上不孝的名声,后听从颍考叔之见,在燧道中与姜氏相见,并赋诗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这足以表现其虚伪。(学生有其他见解者,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三、拓展延伸:写作特色分析(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点拨:(一)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左传》详于记叙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政治上的矛盾冲突,而对战争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本文也如此。作者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的始末,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这样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二)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作者将各色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刻画其性格。活灵活现,说服力很强。姜氏的自私任性,庄公的狠毒深沉,共叔段的贪婪自大都在这争权夺势中栩栩如生。在政治里,容不下天道人伦,母不惜子,子不爱母,骨肉相残……在利益面前,所有的感情都变了质,所有的关系都错了位。
(三)生动的细节描写。
1.“庄公寤生”这一细节突出了姜氏的自私,预示着姜氏与庄公之间将有矛盾冲突。
2.颖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描写,显示了他的纯孝,也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
3.“隧而相见”“大赋其诗”的细节描写讽刺了庄公母子的卑鄙虚伪。
(四)巧妙的衬托手法。
1.用共叔段的贪婪狂妄、愚昧无知来反衬庄公的阴险狠毒。
2.以蔡仲、子封等人的多次规劝来烘托庄公的阴险性格。
四、全文小结:
帝王之家,母不慈,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虚假,人性被湮灭,亲情被淡化,这是一个异化的悲剧!郑伯克段这个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向东周过渡的时候,实际上进入了一个礼崩乐坏时代。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以及《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
板书:
姜氏之过——恶兄爱弟,偏私愚蠢: 为母不慈
郑伯之过——纵弟不爱,老谋深算: 为兄不爱 礼崩乐坏
共叔段之过——不义不悌,娇纵贪婪: 为弟不悌
课内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都城过百雉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2、下列加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君何患焉?
A 郑武公娶于申 B 颖考叔,纯孝也
C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D 其是之谓乎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C )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得了
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
C. 姜氏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
D. 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D )
A 庄公寤生,惊姜氏 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C 今京不度 D 亟请于武公
教学后记:
《郑伯克段于鄢》这篇课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言知识比较基础,故事性强,虽然说文言文的教学应当重视基础知识,但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应该突出一个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性化的体验,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就把文章根据7、9议论段落分成两大部分,每一部分设计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
我是这样设计这篇文章的:
分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朗读,正音和识记字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理清文章结构;最后,再由教师作重点字句的点拨和归纳。
第二课时主要是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分析文章的第一部分:先填表格,理清人物关系、身份、地位,再提出问题“骨头至亲为何挥戈相向,孰之过?”。我觉得这个问题既能紧扣文本,又能引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第三课时主要是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以及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围绕“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这个问题深入剖析人性,分析出这个历史事件传达出的信息。
总的来说,我觉得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清晰的,也有一定新意和深度,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少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气氛比较好。对课文主要人物的分析也比较到位,能够联系生活,让文章变得鲜活起来。当然我也还有很多不足,进步的空间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