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20: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泰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新课导入


01
了解作者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
02
概括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理解三者之间的血肉联系。
03
解读文本,分析鉴赏,对比阅读,体会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2022年1月1日,全国首个省级戏曲类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落地实施。同年6月第九届秦腔艺术节成功举办。秦腔AI虚拟代言人“秦筱雅”走进了大众视野……
学习情境
创设形象
QINQIANG

活动一——选角有形
生净丑
请为Al虚拟代言人选取一个角色,并说明理由。
活动一——选角有形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净行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
活动二——取名有意
生净丑
请为Al虚拟代言人取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取名有意
秦吼吼
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能唱,男的能唱,女的能唱;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任何一下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大凡有出息的,是个人才的,哪一个何曾未登过台,起码不能吼一阵乱弹呢!
理解精神
QINQIANG

活动三——品腔有味
排戏、盼戏、观戏、戏外?
AI虚拟代言人互动试运行期间,好评如潮。但公众号上有位观众评论留言:“太喧闹、太土气。”请选取某个场景,给那位网友解疑。
活动三——品腔有味
1、庙里一个跟斗未翻起,窗外就哇的一声叫倒号,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
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秦人对秦腔的喜欢和热爱。
活动三——品腔有味
2、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面向外扛,人的漩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懂,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得世界偌大,身材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
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也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传达出了秦地人特有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活动三——品腔有味
3、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来显现秦地百姓对秦腔的喜爱之情,秦腔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五大要素,成为了精神上的支柱。
活动三——品腔有味
内容
排戏
盼戏
演戏
戏外
男女老幼,乐此不疲
观众期待,热闹非凡
技艺精湛,观众陶醉
兴致如一,各得其乐
几家欢喜几家愁
神圣崇高
活动三——品腔有味
秦川:八百里秦川,广漠旷远,辽阔厚重。
秦人:民性敦厚、直率,粗犷豪放,能吃大苦,能享大乐,大苦大乐。
秦腔:大喊大叫,高亢激越,雄浑奔放,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
——贾平凹
《秦腔》以一种带有野性的朴素笔触,不但绘形绘色地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特点,更是通过描绘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风土人情展现了八百里秦川人民热情蓬勃的生命力,透视了他们身上的民族气质和生存状态,营造出了一个特别的具有浓郁风情的艺术世界。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QINQIANG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方言逐渐消失,还有来自流行文化的冲击,地方戏的生存条件愈来愈差,消亡的速度正在加快。据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300多个剧种,许多剧种日益衰落,不少传统剧目已经丢失,一些表演手法也开始失传。曾经是大众文化的传统戏剧开始边缘化,变成“小众文化”,秦腔也在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远,请就中国传统戏曲的现状以及前景,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