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联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NH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甘氨酸是弱电解质,B项错误;AgC】是强电解质,C
项正确;98%的浓疏酸是混合物,D项错误
2.B【解析】受热时碳酸氢钠易分解,比碳酸钠更不稳定,A项正确;NHCO3溶液水解显碱
性,B项错误:NH溶解度比CO2大,故氨碱法第一步是向NH的饱和NaCI溶液中通入足
量的CO2,C项正确;最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是工业合成氨,D项正确。
3.C【解析】BF3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A项错误;中子数为16的
3d
磷原子为P,B项错误;基态M+的价层电子排布图:十1十1中C项正确:用电子式
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个Mg:→[::Mg2+[::J,D项错误。
4.C【解析】HIO被H2O2还原产生I2使淀粉变蓝,振荡锥形瓶生成的I2继续被H2O2氧化
回到HIO2,溶液蓝色褪去,反应①和②重复进行,故重复出现“蓝色一无色一蓝色一无色
…”的现象,A项正确;反应①十②化简得:2HO2一2H2O十O2个,B项正确;反应①中
H2O2是还原剂,HIO是氧化剂,C项错误;反应②每生成1 mol HIO2,反应转移5NA电子,
D项正确。
5.D【解析】H+和ClO、CI-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Fe3+和SCN-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
误:H+和CrO、H+和F均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CO、S-、OH、K+能大量共存,D
项正确。
6.D【解析】由信息可知Fe3+在一定条件下能和乙醚(EtzO,沸点34.6℃)生成缔合物
Et2O·H中·FeCl,]-,浓盐酸酸化的目的是与Fe+形成[FeCl,]厂和提供H+,A项正确;萃
取时应倒转分液漏斗振荡,因乙醚易挥发导致分液漏斗内压强增大需适时旋开活塞放气,B
项正确;乙醚密度小于水,处于上层,待下层液体放出后,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乙醚和配离子
的混合液,C项正确:蒸馏操作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冷凝水,D项错误。
7.B【解析】三个氯原子取代蔗糖分子中的三个羟基得到三氯蔗糖,水溶性下降,B项错误。
8.C【解析】图①打开弹簧夹红色布条褪色,关闭弹簧夹红色布条不褪色(浓硫酸吸水、氢氧化
钠吸收氯气),A项错误;活塞从I拉到Ⅱ,管内容积增大,气体压强减小,浓度减小,混合气体
的颜色先变浅,又因平衡逆向移动气体颜色逐渐变深,但外界条件的改变大于平衡移动的改
变,故颜色比开始更浅,B项错误;KMO1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C项正
确;浓HSO4具有强氧化性,应选择稀HSO4与Na2S反应制HS,右边试管封闭易引发安
全事故,且H2S与AgNO直接生成黑色AgS沉淀,无法证明K(Ag2S)更小,D项错误
9.A【解析】最大质荷比是58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可能是CH0,也可能是
CHO,无法确定其分子式,A项错误:蛋白质、多糖、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天然橡胶是聚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
·24-342C·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联考
化学试题
说明: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S32;C-35.5;Cu-64:I-12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NH
B.甘氨酸
C.AgCl
D.98%的硫酸
2.侯德榜把氨碱法和合成氨联合起来,创造了联合制碱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热时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更稳定
B.NaHCO3溶液中,HCO2水解生成HzCO使得溶液显酸性
C.氨碱法的第一步反应是向NH的饱和NaCI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D.最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是工业合成氨
3.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BF,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模型:O
B.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P
3d
C.基态Mn+的价层电子排布图:t1↑t
D.用电子式表示MgC2的形成过程:CI+·Mg+·Ci:→[:C1:]Mg2+[:C1:]
4.利用KIO3酸性溶液与HO2的反应,可以进行趣味的“碘钟实验”。以淀粉为指示剂,不停振
荡锥形瓶,反应原理如下:①2HIO+5H2O2一I2+5O2◆十6H2O,②I2十5H2O2一
2HIO十4H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现象:蓝色一无色一蓝色一无色重复出现
B.①②两个反应的净反应相当于双氧水的歧化分解
C.反应①的氧化剂是H2O2,还原剂是HIO2
D.反应②每生成1 mol HIO3,反应转移5NA电子
5.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H+、ClO、Na
B.SCN-、Fe3+、SO、Mg2
C.CrO、H+、F、NH
D.COg、S2-、OH、K+
【高三化学第1页(共8页)】
·24-342C·
6.实验室分离Fe3+和A13+的流程如下:
浓盐酸
乙醚
水
Fe3+、A1+→酸化→萃取、分液→反萃取
蒸馏一→Fe
Al
乙醚
已知Fe3+在一定条件下能和乙醚(EtzO,沸点34.6℃)生成缔合物EtzO·H+·[Fe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盐酸酸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形成配离子[FCl4]
B.萃取操作中,倒转分液漏斗振荡并适时旋开活塞放气
C.分液时,应将乙醚和配离子的混合物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蒸馏操作结束后,先停止通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7.根据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可推断其性能的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材料
组成和结构变化
性能变化
A
钢
按一定比例加入镍、铬元素
抗生锈能力、抗腐蚀能力增强
三个氯原子取代蔗糖分子中的
甜度高,热值低,安全性和水溶性更好,可供糖尿病
B
蔗糖
三个羟基得到三氯蔗糖
患者食用
阿司匹林和聚乙烯醇反应形成
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可在体内逐步水解成阿司匹林,
C
阿司匹林
长效缓释阿司匹林
可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使得药效更长久
离子
引入有机基团,增大阴、阳离子
D
降低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比传统有机溶剂难挥发
化合物
的体积,形成离子液体
8.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弹簧夹
0.1000tmol.1-1
兰浓硫酸
KMnO,溶液
湿润的下
浓硫酸或
干燥的
AgNO,和
NaOH B
红色
未知浓度的
且AgS04
溶液
斗布条
FeSO,溶液
悬浊液
①
②
③
④
A.图①通过打开弹簧夹红色布条不褪色,关闭弹簧夹红色布条褪色来探究氯气的漂白
原理
B.图②研究压强对2O2(g)N2O1(g)平衡的影响,将活塞从I拉到Ⅱ,气体压强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加深
C.图③装置用0.l000mol·L-1KMnO4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FeSO4溶液
D.图④右侧试管中出现黑色浑浊证明K(Ag2SO4)>K(Ag2S)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最大质荷比是58,可推断其分子式为CH
B.天然橡胶、纤维素、蛋白质、核酸均是高分子化合物
C.一些高分子的共轭大π键体系为电荷传递提供了通路
D.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来鉴别乙醛、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高三化学第2页(共8页)】
·24-34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