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学习主席诗词 传承长征精神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诗歌。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智慧。
3.传承长征精神,受到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智慧。
教学难点:传承长征精神,受到思想熏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近伟人 感受长征
1.导入语:(出示主席照片)同学们,老师请来了一位伟人,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对他就是毛泽东主席。关于毛主席你有哪些了解?( 请你 )。是的,毛泽东是我们的开国领袖,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大气磅礴,催人奋进。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七律·长征。
2.解释题目:七律,即七言律诗,是诗歌的体材;长征是题目,反映诗歌的内容,中间用间隔号隔开。
3.走进长征:关于长征,你了解哪些信息,请谈一谈。(预设:①你知道长征的起因,中央红军为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从江西瑞金行进到陕北的吴起镇,行程两万五千里,实行战略转移,所以叫长征;②你读过长征故事——《金色的鱼钩》、《丰碑》等,可见,阅读和搜集资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4.交代背景:红军一路跋山涉水,艰难前行,终于赢得了胜利,回顾这段历程,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 长征》。
二、初读诗歌 把握韵律
1.自由朗读: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这首诗。
2.展示交流:谁来展示一下?(预设:(1)注意逶迤和磅礴的读音。(2)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韵律,ān韵清晰、响亮,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大家一起朗读。
三、再读诗歌 自主学习
1.感受诗眼: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预设: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是啊,红军不怕长征中的艰难险阻,把经过的万水千山看作等闲之事、寻常之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智慧)
2.品读诗句:请大家静静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诗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精神?请边读边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四、交流分享 理解内涵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预设学生:你找的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说出你的体会。位于广东、湖南等四省交界的五座山岭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但在红军看来就好像细小的波浪,这就是五岭逶迤腾细浪,反复诵读。
2.乌蒙磅礴走泥丸如何理解?预设学生:乌蒙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气势雄伟,如刀削斧坎一般。但在红军看来好像滚动的小小的泥丸。
3.发挥想象: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山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总结语:悬崖崚嶒,一不小心掉下山涧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密林丛生,常有野兽出没,一不小心就会葬身虎口;上有飞机轰炸,下有围追堵截)如此凶险,在红军眼里却是——(腾细浪、走泥丸)
4.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诗,你发现了什么?(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资料补充:夸张手法,自古有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等。诗人总喜欢把细小的事物扩大来写,以壮声势。而毛主席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巨大的五岭和乌蒙山夸张得很小很小,这是为什么?(预设: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和英勇无畏、乐观的精神)。(带着这种感受,指名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小结:正可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啊。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过渡语:群山巍巍,红军毫不畏惧;面对滔滔江水又当如何呢?(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生:我发现了这句诗中有一对反义词“暖和寒”。)
2.补充资料:我们知道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这里地势险要,水流湍急,水花拍打着悬崖峭壁,敌人在对岸派重兵把守。红军却成功地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假装向昆明进发,结果把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远远地甩在身后。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想到此,一股暖流洋溢在主席的血液中,于是有了这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对,要喜悦一些,嘴角翘起来。
战士们由衷地赞叹“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股暖流激荡在心间,于是有了这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从中我们感受到了红军将士的喜悦。
3.过渡语:战场上瞬息万变,有时还要面对血雨腥风,比如强渡大渡河。
(出示大渡河桥):大渡河上有一座由13根铁索搭成的木桥,在这之前,敌人拆掉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冰冷的铁索。站在上面你有什么感觉?(心生寒意、心惊胆颤)这就是“寒”的感受。
4.资料补充: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领几万大军在此突围,结果被清军重重围困,全军覆没,所以蒋介石派重兵把守,想效法历史故事,把红军全歼于此。毛主席说:“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要走通。”前有重兵把守,后有追兵拦截,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挺身而出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播放视频)
5.交流感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指生)(战斗惊心动魄,对牺牲的红军感到痛心)(出示句子)这种感受就是“寒”。把你的感觉读出来(你读)。读的要低沉。其中包含着诗人对战士的缅怀。一起读!
6.合作朗读:同学们,这一寒一暖,表现了战争中的复杂况味。让我们合作读这两句,女生读出巧渡金沙江的喜悦,男生读出飞夺泸定桥的悲壮!
一路战天斗地,一路英勇奋战,红军一共爬过了18座大山,其中五座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大河,终于来到了岷山脚下。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资料补充:岷山又叫大雪山,高4千多米,终年积雪。是一座连鸟都飞不过的山。
2.发挥想象:请大家发挥想象,红军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畅所欲言(小结:是啊,皑皑白雪,白雪皑皑,饿了,战士们吃点冰冷的豆粒;渴了,捧起白雪解渴;草鞋磨破了,赤脚而行,雪山上留下了一串串鲜红的足迹;由于空气稀薄,供氧不足,有的战士倒下再没有起来,长眠在这洁白的雪山上。)
3.感受心情:如此艰难,可作者为什么说“喜”和“尽开颜”呢?“这喜从何来?(指生)翻过岷山,长征就胜利了,也保留了革命的种子。请带着理解来读一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预设评价语: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的脸上激动的泪水,仿佛听到了胜利的欢声笑语……)再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整体朗读
1.反复品读:红军历时一年,途经11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经过600多次战斗战役,人数从最初的86000多人骤减至7000多人,终于迎来了长征的胜利。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毛主席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让我们带着至诚、恭敬、感恩的心,带着对红军精神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2.小组竞读:下面我把大家分成两组,这边是破我执组,希望你们忘掉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这边是在状态组,希望你们融己于境,随时随地在状态。先练习一下,看看哪一组背得好。(预设评价语:通过诵读,两个组的同学精神饱满,生龙活虎,都感受到了长征精神,我好像看到了民族的未来,为你们点赞。)
五、关注时代 传承精神
1.资料补充: 长征胜利之后,我们党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科技军事领域,歼20翱翔蓝天,航空母舰遨游四海,长征系列火箭把宇航员发送到太空,现在我们头顶上还有三位宇航员在空间站执勤,我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80多年过去了,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习总书记对长征有着精彩的评价: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
2.观照自我:诚哉斯言。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站在新起点,我该怎么办?(预设:好好学习、练就本领;颂党恩,跟党走;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让我们一起背诵《七律·长征》,追溯历史的足迹,寻找心中的答案,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3.作业布置:课下,请同学们从以下作业中任选其一:阅读习近平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阅读一部关于长征的书籍,写出读后感。
4.分享心得老师把自己写的阅读心得分享给大家:
风雨飘摇旧社会,志士仁人挽狂澜
前赴后继续薪火,长征精神耀心间
民族复兴担大任,后起诸君齐奋进
建功立业新时代,追随先辈勇向前
5.尾声:传承长征精神,奏响时代强音。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