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21: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背诵古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机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好停顿,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同学们,莎士比亚曾说: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蕴含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这一单元让我们跟随名家名作去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故事。---《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2、课题《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 (“杨”是姓,“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意思是的,这个“子”在古文中解释为“孩子”,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孩子。)
3、你贵姓?也请你像课题这样来介绍自己。(姓张,可以说张氏之子……)。杨氏之子是何许人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过渡: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1、出示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出示本课会认的词语,指名读,教师纠正读音,再全班齐读。
把“梁 诣 禽”放在句子中,指名读,纠正读音,齐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检查朗读。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文体,学习文言文读是关键。
(2)师:谁来挑战一下?先指名读,相机评价。谁再来挑战一下。再指名读。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不过,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好文章,还要读懂文章,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你们觉得可以用那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 (指名交流,适时补充。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结合语境猜测意思,可以请教别人。)那这篇课文讲了杨氏之子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试着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来理解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谁来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交流。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2、师: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 (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一-甚可爱,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帅--甚帅。还要一个通假字“惠”,同“慧”,智慧,聪明。
3、指名读这一句。
(二)研读:课件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 (孔君平)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 (生:孔君平来拜见杨氏之子的父亲),这里的“诣”是什么意思?(拜见,拜访)“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交流。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之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 出示课件齐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用,叫联系上下文。
2、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板书:懂礼貌。)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 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的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五)体会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 (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评:你真会听话。
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 他是怎么说的?(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3、再好好想想,想想杨氏之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或者(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会是我家的果呢?)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 (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练读)
(理解:未闻)
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3、理解:应声答曰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之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板书:机智 幽默)
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课件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你学着孔君平的样子来读一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指名分角色朗读。
3、理解了文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读好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带有节奏的课文,先指名读,教师范读。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最后配乐齐读。
4、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相信这个故事,这样一个智慧的少年,应该已经记在大家的心里了,让我们一起尝试背诵吧。(配乐背诵)
四、拓展延伸
1、杨氏子年仅九岁,就如此聪慧,他的表现的确让人称赞。更让我们感受到如何智慧、幽默、委婉地说话。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则关于语言艺术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四岁就知让梨的孔融。
十岁的小孔融很有能耐。有一次,大人都夸赞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一位姓陈的大官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做出回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众人听后大笑,这位姓陈的大官不但不生气,也为小孔融竖起了大拇指。(小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回应了陈大人小时候聪明,现在不一定有用。)
2、这样一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小孔融,让陈官员对他好一番称赞。同学们,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你看,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五、拓展阅读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幽默语言中所蕴含的风趣,感受到了语言所散发出来的光彩。《世说新语》中像这样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小故事,还有很多。请大家课下阅读《世说新语》,感悟人物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六、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懂礼貌
机智 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