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3年贵州黔西南期末)汽车、工厂等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在强烈的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体及动植物的健康,这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图1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光化学烟雾污染属于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生态退化
C.水污染 D.全球变暖
2.光化学烟雾可能会导致( )
A.动植物缺少阳光死亡 B.平流层臭氧含量增加
C.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 D.人体呼吸道疾病增加
(2023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 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图2为关于快递包装垃圾的漫画。据此完成第3~4题。
图2
3.我国快递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②保鲜冷藏技术不断提高 ③交通运输通达度不断提高 ④高档商品需求量不断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解决快递行业废弃物的有效措施是( )
A.运往海洋自然飘散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制造化肥施于农田 D.焚烧后掩埋于地下
“地球超载日”是指地球已用完年度可再生自然资源额度,当天进入生态赤字状态。读1969—2017年“地球超载日”统计图(图3),完成第5~6题。
图3
5.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球超载日”总体上呈提前趋势,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大气污染加剧 B.臭氧层破坏
C.自然资源衰竭 D.生物多样性减少
6.近年来,“地球超载日”前移的速度放缓,可能原因是( )
A.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B.自然资源总量增加
C.资源再生速度加快 D.资源保护力度加强
(2022年江苏常熟模拟)“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一些行动,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据此完成第7~8题。
7.“碳中和”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8.下列方式能够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B.大力倡导植树造林
C.提倡绿色的出行方式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0年8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据此完成第9~10题。
9.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
A.生态持续发展 B.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 D.生产持续发展
10.现在全社会都在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图4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图4
11.阶段Ⅰ,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森林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阶段Ⅱ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思想
C.“天人合一论”思想 D.“和谐论”思想
(2023年辽宁部分学校期初考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自2018年以来,贵州省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贵州省某农村推行“垃圾兑换银行”处理方式,效果凸显。村民们把这种用垃圾换钱、换积分的方式形象地称为“垃圾兑换银行”。图5为贵州省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据此完成第13~15题。
图5
1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旨在( )
A.推进科学决策,发挥制度优势 B.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大众健康
C.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收入 D.夯实发展基础,展现政府权威
14.“垃圾兑换银行”处理垃圾的优点是( )
A.成本低、易参与、有收益 B.减少垃圾回收成本
C.可实现垃圾智能化分类处理 D.实现环境零污染
15.修建阳光堆肥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有( )
①防治病虫害 ②加剧盐碱化 ③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年辽宁铁岭期末)工业废盐热处理法是利用高温使工业废盐中的有机杂质迅速分解成气体,实现废盐有机物脱除的一种技术。图6为某工厂对本厂的工业废盐进行热解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8题。
图6
16.该工厂对工业废盐的开发利用,将会( )
A.减轻环境污染 B.加剧森林砍伐
C.加重水土流失 D.导致臭氧层破坏
17.图中的工业生产活动,主要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18.该工厂对工业废盐的处理,可促进工厂( )
A.降低生产能耗 B.废盐资源化利用
C.简化生产流程 D.生产过程零污染
(2023年广东茂名期末)贵州黔东南大山深处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当地农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创造了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土地利用方式——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该系统蕴含丰富、科学的农业管理知识,对全球同类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图7示意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7
19.下列不属于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优点的是( )
A.耕地资源可高效维护与利用 B.有限耕地上多样化食物产出
C.一年之内可以多次种植水稻 D.无化肥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
20.稻、鱼、鸭本来是具有相克禀赋的物种,能在该复合系统中共生,主要得益于( )
A.稻、鱼、鸭成长时间差异的有效管理 B.水稻拥有很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
C.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D.地形起伏较大导致农田环境封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2年广东茂名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于2019年3月1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开幕,来自全球的4 700余名政要、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民间机构代表参会,在5天内讨论了与环境和可持续经济有关的创新解决方案等问题。图8为环境问题结构图。
图8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结合图示,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8分)
(4)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什么?(8分)
22.(2022年云南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图9为“碳达峰”“碳中和”示意图。
图9
(1)“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原则。(2分)
(3)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由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消费构成中______________能源所占比重大。(6分)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请列举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公众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分)
第五章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3年贵州黔西南期末)汽车、工厂等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在强烈的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体及动植物的健康,这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图1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光化学烟雾污染属于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生态退化
C.水污染 D.全球变暖
2.光化学烟雾可能会导致( )
A.动植物缺少阳光死亡 B.平流层臭氧含量增加
C.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 D.人体呼吸道疾病增加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光化学烟雾污染产生于大气并通过大气对人体及动植物的健康造成危害,属于大气污染,A项正确。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光化学烟雾为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可以通过危害人体呼吸道使得疾病增加,D项正确。
(2023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 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图2为关于快递包装垃圾的漫画。据此完成第3~4题。
图2
3.我国快递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②保鲜冷藏技术不断提高 ③交通运输通达度不断提高 ④高档商品需求量不断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解决快递行业废弃物的有效措施是( )
A.运往海洋自然飘散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制造化肥施于农田 D.焚烧后掩埋于地下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快递一般服务于生活小物件,保鲜冷藏技术不断提高可保障生鲜食材运输,但生鲜食材和高档商品往往通过专业物流途径运输,不会借助快递运输,②④错误;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方便了消费者购物,①正确;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交通运输便捷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快递行业快速发展,③正确。第4题,快递行业所产生的包装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变废为宝,B项正确。
“地球超载日”是指地球已用完年度可再生自然资源额度,当天进入生态赤字状态。读1969—2017年“地球超载日”统计图(图3),完成第5~6题。
图3
5.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球超载日”总体上呈提前趋势,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大气污染加剧 B.臭氧层破坏
C.自然资源衰竭 D.生物多样性减少
6.近年来,“地球超载日”前移的速度放缓,可能原因是( )
A.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B.自然资源总量增加
C.资源再生速度加快 D.资源保护力度加强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结合“地球超载日”的定义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超载日”总体呈提前趋势,即用完当年可再生资源额度的日期提前,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自然资源趋于枯竭。题干更多反映的是资源消耗问题,大气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其直接后果。臭氧层破坏是由于氟氯烃等制冷剂的使用所致,与题干信息关系不大。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近年来,“地球超载日”前移的速度放缓,表明当年用完可再生资源额度出现的日期提前速度放缓,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自然资源的总量并不会增加;资源的再生速度较稳定,在短期内并不会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增加,由于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导致“地球超载日”前移速度放缓的可能性不大。
(2022年江苏常熟模拟)“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一些行动,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据此完成第7~8题。
7.“碳中和”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8.下列方式能够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B.大力倡导植树造林
C.提倡绿色的出行方式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实现“碳中和”是为了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C项正确。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共同性原则是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阶段性原则涉及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目标或责任的差别。第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能够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B项正确。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绿色出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是减少排放,而不是实现抵消,A、C、D项错误。
2020年8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据此完成第9~10题。
9.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
A.生态持续发展 B.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 D.生产持续发展
10.现在全社会都在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经济持续发展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改善,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属于改变传统消费模式,B项正确。第10题,现在全社会都在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全社会共同遵守、共同参与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A项正确。
图4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图4
11.阶段Ⅰ,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森林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阶段Ⅱ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思想
C.“天人合一论”思想 D.“和谐论”思想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阶段Ⅰ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草场退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12题,阶段Ⅱ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2023年辽宁部分学校期初考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自2018年以来,贵州省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贵州省某农村推行“垃圾兑换银行”处理方式,效果凸显。村民们把这种用垃圾换钱、换积分的方式形象地称为“垃圾兑换银行”。图5为贵州省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据此完成第13~15题。
图5
1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旨在( )
A.推进科学决策,发挥制度优势 B.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大众健康
C.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收入 D.夯实发展基础,展现政府权威
14.“垃圾兑换银行”处理垃圾的优点是( )
A.成本低、易参与、有收益 B.减少垃圾回收成本
C.可实现垃圾智能化分类处理 D.实现环境零污染
15.修建阳光堆肥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有( )
①防治病虫害 ②加剧盐碱化 ③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B 14.A 15.A
【解析】第13题,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都是为了让农户有一个健康整洁的环境,通过对乡村环境的整治,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B项正确。第14题,垃圾换钱、换积分的方式形象地称为“垃圾兑换银行”,这种形式可以让村民有一定的经济收益,也乐于参与,且参与成本低,A项正确。第15题,阳光堆肥房的高温可以杀死堆肥内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减少病虫害,①正确;建阳光堆肥房主要是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肥力下降,③正确;盐碱化加剧不利于生态环境,②错误;堆肥不会增加自然植被,不能减少水土流失,④错误。
(2023年辽宁铁岭期末)工业废盐热处理法是利用高温使工业废盐中的有机杂质迅速分解成气体,实现废盐有机物脱除的一种技术。图6为某工厂对本厂的工业废盐进行热解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8题。
图6
16.该工厂对工业废盐的开发利用,将会( )
A.减轻环境污染 B.加剧森林砍伐
C.加重水土流失 D.导致臭氧层破坏
17.图中的工业生产活动,主要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18.该工厂对工业废盐的处理,可促进工厂( )
A.降低生产能耗 B.废盐资源化利用
C.简化生产流程 D.生产过程零污染
【答案】16.A 17.D 18.B
【解析】第16题,据图可知,该工厂对工业废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排放到外界的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渣,减轻环境污染,A项正确。第17题,持续性原则包括自然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该生产活动过程中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同时产业链较长使得就业率提高,兼顾了社会效益,所以主要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D项正确。第18题,废盐本是固体废弃物,排放到外界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现在以废盐作为原料再加以利用,符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B项正确。
(2023年广东茂名期末)贵州黔东南大山深处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当地农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创造了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土地利用方式——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该系统蕴含丰富、科学的农业管理知识,对全球同类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图7示意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7
19.下列不属于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优点的是( )
A.耕地资源可高效维护与利用 B.有限耕地上多样化食物产出
C.一年之内可以多次种植水稻 D.无化肥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
20.稻、鱼、鸭本来是具有相克禀赋的物种,能在该复合系统中共生,主要得益于( )
A.稻、鱼、鸭成长时间差异的有效管理 B.水稻拥有很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
C.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D.地形起伏较大导致农田环境封闭
【答案】19.C 20.A
【解析】第19题,根据示意图可知,该地一年只生产一季水稻,C项不属于优点。第20题,按正常生物链,鱼吃稻,鸭吃鱼和稻,故相克。但根据示意图,当水稻播种时,稻田禁鸭,防止稻种被吃;播种后释放鱼苗,由于鱼太小,不会破坏稻苗;当鱼体长>5 cm时,水稻也长到一定程度,鱼和雏鸭的活动不会破坏水稻,雏鸭也不会吃鱼;当鱼体长>8 cm时,放养成鸭吃不到鱼,水稻已经高大强壮,鱼鸭的活动难以破坏水稻;收获前,防止鸭吃稻谷,禁止放鸭;当水稻与鱼收获后,放鸭清除稻田的杂草、害虫等。这充分体现了稻鱼鸭成长时间差异的有效管理,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2年广东茂名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于2019年3月1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开幕,来自全球的4 700余名政要、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民间机构代表参会,在5天内讨论了与环境和可持续经济有关的创新解决方案等问题。图8为环境问题结构图。
图8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结合图示,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8分)
(4)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什么?(8分)
【答案】(1)臭氧层空洞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 (2)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发展中国家要尽其所能地推进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强国际合作对话;签署共同协议。
(4)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购物;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约用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力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和支持可持续发展。
22.(2022年云南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图9为“碳达峰”“碳中和”示意图。
图9
(1)“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原则。(2分)
(3)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由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消费构成中______________能源所占比重大。(6分)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请列举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公众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分)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 (2)持续性 (3)人口数量的增加 经济快速发展 矿物 (4)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节约资源,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