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学习内容】
教材:《变色龙》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作品的社会意义。
2.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写作手法。
【课型及课时】
教读引领课 1课时
【学习过程】
观察变色龙图片,了解这种动物的特点。
思考:小说写的是人,为什么用“变色龙”做题目?
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问题时,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表现就像变色龙一样。这样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比喻非常恰当,形象生动。
一、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
2.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是怎样的?填表分析。
判案次数 狗的主人 对小狗的态度 对赫留金的态度
1 不知谁家的狗 把它弄死好了 教训狗的主人
2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狗是无辜的 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
3 不是将军家的狗 下贱胚子 受了害,绝不能不管
4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 狗是娇贵的动物 怪你自己不好
5 不是将军家的狗 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6 是将军哥哥的狗 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早晚要收拾你
3.这几次变化是围绕什么而变的?其中有什么是不变的?
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都是围绕小狗的主人的身份变化而变化的;五次变化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本性始终不变。
4.概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忠实走狗。
5.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有什么意义?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化身,是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在残酷的专制统治下,小官僚不得不用放弃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小说通过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刻画,形象地揭露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虚伪和腐朽。
二、探究品析
1.探究技法:小说鲜明的讽刺性主要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的?小说主要通过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讽刺性。
夸张。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2.品析细节——手指头:找出描写手指头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手指头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求狗主人赔偿的资本;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奥楚蔑洛夫判断赫留金冒犯名狗的罪证。
3.品析细节——军大衣: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各有什么作用?
开头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出场,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工具;中间的两次(第10段和第20段),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结局“裹紧大衣”离场,与开头照应,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显得难堪。特别是中间两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主人公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4.品析句子的作用。
(1)“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社会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2)“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集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3)“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结尾处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
三、思维拓展
1.“变色龙”指看风使舵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性词语代指什么样的人?
白眼狼——指无情无义、心地凶狠、忘恩负义的人。
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百姓的恶霸。
老黄牛——比喻像老黄牛一样无私奉献,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铁公鸡——通常形容极度吝啬的人。
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服罪的人。
笑面虎——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2.想象续写:假如将狗送到将军的哥哥家,将军的哥哥却说不是他的狗,会发生什么事情?
【板书设计】
狗—疯狗—名贵的狗—下贱胚子—伶俐的狗—野狗(共16张PPT)
变 色 龙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变色龙》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作品的社会意义。
2. 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写作手法。
【课型及课时】
教读引领课 1 课时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乞丐( ) 胚子( ) 魁梧( )
恐吓( ) 邮戳( ) 蔑视( )
2.主人公对案件的态度变化随 而变化。
3.主人公态度经历了 次变化。
hè chuō miè
6
狗的主人
gài pēi wú
·
·
·
·
·
·
检查预习
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问题时,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表现就像变色龙一样。这样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比喻非常恰当,形象生动。
观察变色龙图片,了解这种动物的特点。
思考:小说写的是人,为什么用“变色龙”做题目?
一、整体感知
1. 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
2. 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是怎样的?填表分析。(见下一页)
次数 狗的主人 对小狗的态度 对赫留金的态度
1 不知谁家的狗
2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3 不是将军家的狗
4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
5 不是将军家的狗
6 是将军哥哥的狗
把它弄死好了
狗是无辜的
教训狗的主人
下贱胚子
狗是娇贵的动物
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早晚要收拾你
怪你自己不好
受了害,绝不能不管
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
3. 这几次变化是围绕什么而变的?其中有什么是不变的?
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都是围绕小狗的主人的身份变化而变化的;五次变化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本性始终不变。
4. 概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忠实走狗。
二、探究品析
1. 探究技法:小说鲜明的讽刺性主要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夸张。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主要通过夸张与对比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讽刺性。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 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2. 品析细节——手指头:找出描写手指头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手指头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求狗主人赔偿的资本;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奥楚蔑洛夫判断赫留金冒犯名狗的罪证。
3. 品析细节——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各有什么作用?
开头穿着新的军大衣出场。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工具;
中间的两次(第 10 段和第 20 段),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 一热一冷,一脱一穿,内心恐慌和强作镇定;
结局“裹紧大衣”离场。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显得难堪,与开头照应;
中间两处对比鲜明,使主人公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4. 品析句子的作用。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社会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1)“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集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2)“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3)“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结尾处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
三、思维拓展
1.“变色龙”指看风使舵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性词语代指什么样的人?
指无情无义、心地凶狠、忘恩负义的人。
白眼狼:
地头蛇:
老黄牛:
铁公鸡:
替罪羊:
笑面虎: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百姓的恶霸。
比喻像老黄牛一样无私奉献,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通常形容极度吝啬的人。
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服罪的人。
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2. 想象续写:假如将狗送到将军的哥哥家,将军的哥哥却说不是他的狗,会发生什么事情?
【板书设计】
变色龙
狗——疯狗——名贵的狗——下贱胚子——伶俐的狗——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