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学习内容】
教材:《鱼我所欲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2.抓住文章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论证方法。
3.理解“本心”的基本内涵。
【课型及课时】
教读引领课 2课时
【学习过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两千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孟子所说的一句话。大丈夫为什么可以这样呢?今天让我们从《鱼我所欲也》中寻找答案。
一、朗读课文,通文意,理思路
1.朗读课文,互正字音和停顿。
2.班内朗读展示,同学互评,强化个别句子的朗读节奏。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交流积累重点实虚词,互相补充,然后在课堂笔记本上翻译课文,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到组内,组内不能解决的教师及时帮助解决。
4.交流翻译成果,以全班接龙的形式展示。
教师强调和归纳本课应理解和掌握的文言词语:
1.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2.重点实词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讨厌,憎恨。
患:祸患,灾难。
蹴:踩踏。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侍奉。
已:停止。
3.重点虚词
(1)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2)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
(3)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语气词,表感叹,可不译)
(4)尔
呼尔而与之(用作后缀,不译)
二、朗读课文,抓住主要论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证方法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类比论证: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
类比: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
正面: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反面:所恶有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
反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3.结合文章内容谈一下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效果。
(1)朗读课文,寻找有关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句子并做批注。
(2)组内交流。
(3)课堂成果展示。
示例:(1)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用生活中人们在“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引出“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
(2)道理论证。第一段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3)举例论证。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告诉我们尊严比生命重要;举“万钟”的例子,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4)对比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正反对比,告诉我们不能失去“本心”。
三、结合全文内容,谈一下你对“本心”的理解
1.结合孟子的“性善论”及“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深入思考。
2.组内交流。
3.班级成果展示。
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本心”:第一段称“是心”,第二段称“本心”。“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正因为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他认为的“本心”才是这样的。在本文中“本心”侧重指羞恶之心。
四、拓展阅读,深悟“本心”
1.结合批注、文后翻译,阅读丛书中的《〈孟子〉二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孟子〉二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的意义;第二章告诉齐王,占与不占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的态度。
2.结合《鱼我所欲也》《〈孟子〉二章》两篇文章,说说两篇文章在表达及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点。
文章 《鱼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相同点 都体现了孟子“本心”的思想
不同点 以类比说理为主 以对比说理为主
“本心”侧重指羞恶之心 更全面指出“本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五、布置作业
1.结合批注、文后翻译,阅读丛书中的《苏武传(节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
(1)苏武的“本心”是什么?
“本心”是忠于国家,忠于自己的使命。
(2)请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再替苏武写一条拒绝李陵的理由。
我有两个邻居,东边的邻居一向喜好珍馐美食,西边的邻居则痴迷于山水游乐,你要他俩互换一下爱好,那可就强人所难了,一如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我也是这样,所以不必劝了。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材料一: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材料二:生命可贵,爱情可贵,这两种都是人生追求的美好境界,但是为了自由,为了国家存亡、民族解放,二者都可抛弃,表现了作者追求自由的信心和决心。
材料三:愿意为了国家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材料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以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板书设计】(共22张PPT)
鱼我所欲也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教读引领课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称其为 。面对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艰苦的战国时代,孟子突出 、王道的理论,他最早提出了
“ ”的主张, 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在人性方面,主张“ ”,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生取义”。
儒家
亚圣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预习检测】
《孟子》:先秦杰出的 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语录体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2. 抓住文章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论证方法。
3. 理解“本心”的基本内涵。
情境导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互正字音和停顿。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交流积累重点实虚词。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避”,躲避)
(同“辨”,辨别)
(“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同“向”,先前、从前)
文言积累
(2)重点实词
苟得:
恶:
患:
蹴:
何加:
已: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讨厌,憎恨。
祸患,灾难。
踩踏。
有什么益处。
停止。
文言积累
(3)重点虚词
①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比)
(对)
(那么)
(就)
(如果)
文言积累
(3)重点虚词
③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尔
呼尔而与之
(语气词,表感叹,可不译)
(用作后缀,不译)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舍鱼 → 取熊掌
↓比喻 ↓
舍生 → 取义
提出论点:舍生取义
类比论证: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 “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
类比: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
正面: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反面:所恶有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反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3.结合文章内容谈一下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效果。
(1)画出文中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句子并做批注。
(2)组内交流。
(3)课堂成果展示。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用生活中人们在“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引出“舍生而取义”的结论。
道理论证。第一段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举例论证。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告诉我们尊严比生命重要;举“万钟” 的例子,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对比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正反对比,告诉我们不能失去“本心”。
三、朗读课文,文本探究
谈一下你对“本心”的理解。
1.结合孟子的“性善论”及“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深入思考。
2.组内交流。
3.班级成果展示。
“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
在本文中“本心”侧重指羞恶之心。
结合批注、文后翻译,阅读丛书中的《〈孟子〉二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鱼我所欲也》《〈孟子〉二章》两篇文章,谈一下两文在表达及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四、拓展阅读,深悟“本心”
1.结合批注、文后翻译,阅读丛书中的《〈孟子〉二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孟子〉二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的意义;
第二章告诉齐王,占与不占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的态度。
四、拓展阅读,深悟“本心”
2.结合《鱼我所欲也》《〈孟子〉二章》两篇文章,说说两篇文章在表达及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点。
文章 《鱼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相同点 都体现了孟子“本心”的思想 不同点 以类比说理为主 以对比说理为主
“本心”侧重指羞恶之心 更全面指出“本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
四、拓展阅读,深悟“本心”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丛书中的《苏武传(节选)》。
思考:1.苏武的“本心”是什么;
2.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替苏武写一条拒绝李陵的理由。
1.苏武的本心:忠于国家,忠于自己的使命。
2.我有两个邻居,东边的邻居一向喜好珍馐美食,西边的邻居则痴迷于山水游乐,你要他俩互换一下爱好,那可就强人所难了,一如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我也是这样,所以不必劝了。
板书设计
是心
良知
良心
本心
羞恶之心 义
恻隐之心 仁
辞让之心 礼
是非之心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