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窦娥冤(节选)》课件(共3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4.《窦娥冤(节选)》课件(共3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22: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下册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及品味戏剧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目标
赵作海
冤案
逼供
证据
不足
赵振晌失踪——无名尸是赵振晌
——赵作海有杀人动机——凶手
是赵作海——赵作海必须交代
——相关当事人必须提供有罪证
据,这样一个逻辑链如果完成,
案子就算破了。在警方预设了这
就是“事实”后,你说别的就是不
交代,就挨打,为此赵作海“不说,
他们就弄死我”;赵的妻子“几天
不让睡觉,说不知道就一直被打”;
杜某“被棍子打过,屁股不挨地长
期跪着” ……
“命就像是一根草,说是你拔的
就是你拔的,不是你拔的也是
你拔的”。——赵作海
一、戏剧知识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剧
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花部
目前戏曲种类
40余种
京剧、晋剧、蒲剧、雁剧、秦剧、吉剧、豫剧、吕剧、淮剧、沪剧、越剧、婺剧、绍剧、徽剧、闽剧、赣剧、汉剧、湘剧、祁剧、潮剧、桂剧、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粤剧、昆曲、高腔、评剧、越调、彩调、梆子腔、二人台、龙江剧、黄梅戏、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采荼戏、皮影戏、滑稽戏、河北梆子、上党梆子、山东梆子、河南曲剧、湖南花鼓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
3
2
4
时代
容量大小
戏剧冲突的
性质及效果
表现形式
戏剧的分类
现代剧
历史剧
话剧
歌剧
舞剧
多幕剧
独幕剧
悲剧
喜剧
正剧
戏剧冲突
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
三大要素
(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说的戏剧是指剧本文学。
文体知识
戏曲
元代杂剧
元曲
散曲
杂剧
套曲
小令

唱+演
(散曲+“科”+“白”)
(一宫调一曲子)
(一宫调数曲子)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联成的组曲。
元杂剧一般是 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元杂剧的剧本通常由 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即人物对话;独白,即人物自叙;旁白,即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即唱词中的插话。
四折一楔子
楔子
唱、科、白
元杂剧角色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外末、小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zhī]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厮)、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正旦,主要扮演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
花旦,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
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
老旦,老年妇女。
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表演富于喜剧、闹剧色彩,实属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面部化装用脸谱,一般都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角色。
丑行,扮演喜剧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武丑。
文丑,除武夫外各种丑脚均由文丑扮演。
武丑,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
民众
一是好看,二是好懂。
《窦娥冤》的主体情节是谋杀与神迹。
情感表达直截夸张,语言却俗白易懂,充满草根性。
士人
一是有文采,二是有深度。
引发人们去思考人性、社会、命运等多种话题。
官府
主旋律
可以揭露黑暗,但不能质疑皇权。
二、知人论世
关汉卿,号已斋(一作一斋)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 《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
刀会》等,是他的代表作。
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出世三个世纪,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我也会吟诗,会篆籀(zhuàn zhòu,指篆文和籀文),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我是个全天下最有名气的花花公子。但愿那些红颜美色永不衰褪,光彩常驻。我在如云的美女中消遣时光,借酒忘忧消愁。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社会
背景
关汉卿生活在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代社会,
尚武轻文,等级森严。民族分四等,汉人、南
人被压在最底层;职业分十级,有一官、二吏、
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
十丐之说。在元朝之前,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
考试来走上自己的仕途之路,所以那时的读书人
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可到了元代,朝廷取消了科举考试,这
样读书人没有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作为沉沦于娼、丐之间的汉族文人,关汉卿一生漂泊,穷愁潦倒。为了自己的生存,同时又可以有一个展现自己的方式,所以许多的读书人结交了当时同样地位低下的戏剧人,开始写剧本。甚至还亲自到排练现场做导演,粉墨登场做演员。关汉卿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三、故事情节:
楔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 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言一一应验。
第四折: 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授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终为窦娥洗涮冤屈,报仇雪恨。
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
四、探究文本:
倔强
善良
抗争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六月飞雪
飞霜六月因邹衍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亢旱三年
东海曾经孝妇冤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证明,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第一桩
第二桩
第三桩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阅读第3部分——临刑发誓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一部苦情戏,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观众对角色同情
窦娥的好品质:孝顺和贞烈。
“生得可喜,长得可爱”;
对婆婆孝顺到极点;
为了不让婆婆受皮肉之苦
认下了谋杀罪;
临死前还在顾虑婆婆的感
受恳求刽子手走后街;
冤案平反后要求父亲代为赡养婆婆。
守寡,不肯改嫁;
在衙门里被打昏过去三次依旧
不肯认莫须有的罪;
临终的誓言带有强烈的执念。
赚得所有女性观众的眼泪
博得男性观众尤其是士人阶层的好感
一切好品质
剥夺了她一个弱女子在当时所能获得的一切帮助
(同时也是观众所能想到的所有办法)。
三岁亡母、七岁失父、十八岁丧夫、婚后无子
失去了“亲”的帮助。
古代女子几乎没有社交圈
失去“友”的帮助
桃杌太守被设定成昏官
失去“官”的帮助。
还不够
第一折窦娥悲叹命运坷:“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 ”
不久婆婆就把张驴儿带家里来了。
第二折窦娥遭到拷打喊:“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 ”
刚唱完太守就准备拷问婆婆,无奈窦娥只能“招认”
失去“天”的帮助。
为什么给窦娥平反的必须是父亲窦天章 为什么不直接向仇人复仇
当个人的力量已经到了极限,就必须有更强大的外力介入。
外力1∶鬼魂——超自然力量
外力2∶钦差——权威力量
1.因为此案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利害人提起申诉,只有让窦天章出场,这场申诉才可能启动,这场冤案才有可能洗雪。
2.因为只有父亲才会更关心自己女儿的生前死后的命运,哪怕是死后的名誉;也只有父亲才有那种不计成本为女儿昭雪平反的强大冲动和激励同样,也是只有父亲才更可能相信自己亲生女儿的诉说。
3.因为当年窦天章为了自己的前途,出卖亲生女儿,换取路费,赴京赶考;如今年龄大了,功成名就,自然时时对女儿有深深的负疚之心,更急于弥补这种内疚。
代表“亲”的帮助的回归。
三桩誓言
逐一应验
“天”的帮助的回归
因为窦娥(以及据作者关汉卿)都认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办法证明窦娥无辜或令其他人相信窦娥只有窦娥之死带来的超自然现象才有可能震惊人们,证明窦娥的无辜和冤屈。
(天和神并不在事情发生前主动干涉人间事,因为人自有其命运和果报,神只对人真诚的善良的诉求给予回应,但也不直接出手解决问题。因为人间本就是有善恶的,没有恶和不公的世界叫仙界、天堂或极乐世界)
亢旱三年
从角色角度:窦娥当时已经极度孤立无援,不会再考虑什么他人死活了,全世界都欠我的。
从创作论角度∶所有的预言都必须实现,否则就是无用的情节。
从文化观角度:古人价值观里天灾是对人祸的警示,天灾发生是存在人祸最强有力的证据。
从普遍人性角度:如果皇帝(观众)听说了这件奇事,一定会很期待,想等等看第三件事会不会发生。
因其诅咒而受“亢旱三年”之苦的并不仅仅是官吏,而主要是楚州当地百姓。这是一种社会的“连带责任”或“集体责任”。从心理学上看,只有一个感到自己被整个社会冤屈和放逐的人才可能对社会有这种强烈抗拒和挑战,才会有这种愤世嫉俗。(毕竟前两个誓言是窦娥被杀的瞬间就发生了的,楚州人当时就应该知道窦娥是被冤枉的,但是楚州人在这三年里没人为窦娥伸冤。用今天的话说,他们都是沉默的旁观者。)
—举及第,加封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
“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
皇帝赐予“势剑金牌”,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威权万里”
皇帝派出钦差——皇帝英明!
钦差代表皇帝平反冤案——皇帝英明!
钦差平反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代表着官民的和解,对窦娥来说则代表着“官”的帮助的回归。
窦天章虽是窦娥一切悲剧的起点,但因其承担平反任务而成为助善形象
"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方显王家法不使民冤"
窦娥除了善良还有哪些特征
具有反抗性:不肯改嫁,三桩誓言,鬼魂伸冤
具有服从性:对夫守寡,对婆尽孝,对父不恨
窦娥之死悲在何处:
坚持道德却被判为不道德,因为孝(婆婆)而承担了不孝(“公公“)的罪名含冤而死;
“节孝观念”支配着窦娥的思想和言行。
【蔡婆婆】善良、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张驴儿】无赖、狠毒、品行恶劣
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
【桃杌】贪财凶暴、草菅人命
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
《窦娥冤》是哪一种悲剧
窦娥感情发展
窦娥人物形象
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
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语言特色
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五、探究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