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八章检测卷
(5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压强单位的是( )
A.焦耳 B.帕斯卡 C.牛顿 D.瓦特
B
2.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
A.水往低处流
B.两个气球相互挤压变形
C.用吸管吸饮料
D.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C
3.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其右端与桌边相齐.木板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被缓慢地向右拉出桌边一小段距离.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C
4.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大型载重货车有很多车轮
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D.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
D
5.下列选项中的实例,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6.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时,水银柱的高度偏低,其主要原因是( )
A.水银槽内水银太多
B.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
C.玻璃管内有空气
D.玻璃管太粗
C
7.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是( )
C
8.三个容器分别盛有水银、水和煤油,它们对容器底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在容器中液面最高的是( )
A.煤油 B.水银 C.水 D.一样高
A
9.一名小朋友手里拿着的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0.压强是用来表示 的物理量.压强的国际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11.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中,载重汽车的轮胎多而且宽,这是通过 受力面积来 压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一辆汽车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1.8×105 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压力作用效果
帕斯卡
帕
Pa
增大
减小
在1 m2面积的地面上受到的压力是1.8×105 N
12.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是 实验;1标准大气压的值是 Pa.
13.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 F2,p1 p2.(均选填“>”“=”或“<”)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1.013×105
=
<
14.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质量为2400 kg,汽车所受重力为 N.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共0.12 m2,汽车对地面压强为 Pa.(g取10 N/kg)
15.如图甲所示,普通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 的原理;如图乙,用吸管能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 的作用.
2.4×104
2×105
连通器
大气压
16.用酒精灯加热使烧瓶内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后,烧瓶内的水停止沸腾,如图所示,浇上凉水可以看到烧瓶中的水 ,这个实验说明水的沸点与 有关.
重新沸腾
气压
三、作图题:本题8分.
17.(1)重为3 N的物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甲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对地面的压力F.
(2)在图乙中作出物体B对斜面的压力.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18.(12分)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这种科学探究法叫做 .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时,你的结论是
相同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时,你的结论是
相同时,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凹陷
转换法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
受力面积
19.(12分)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实验前,先检查压强计探头、胶管和U形管的连接是否 ,再经过调整使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 .
漏气
相等
(2)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就越 (选填“大”或“小”).
(3)把探头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转动探头朝着各个方向,发现右边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均不改变,由此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大
相等
(4)把探头慢慢下移,发现右边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从而得知: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5)将烧杯中的水换成浓盐水,观察到探头在相同的深度时,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了,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深度
密度
五、计算题:本题11分.
20.国家规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 Pa以内.一辆在水平路面行驶的货车,车与货物总质量是1.3×104 kg,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是0.13 m2.求:(g取10 N/kg)
(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少?
(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标准?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1.(5分)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内涝时有发生,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无处可去,就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了“泽国”.
(1)无论汽车落水还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越迟疑车门越难推开,因为车辆被淹越深,车门下部受到水的压强越 ,紧急情况下,应挥动如图所示的逃生锤的 (选填“A”或“B”)端砸向玻璃窗的一角,破窗逃生.
大
B
(2)如果河水较深,车沉入水中后将无法打开车门,此时不要惊慌,在水将要没过头部时深憋一口气,待水充满车厢后,就可以打开车门逃生了.这是由于最初轿车沉入水中时,车外水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空气的压强,会产生一个向 (选填“车内”或“车外”)方向的压力差.随着车内水面升高,车内外的压强差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大于
车内
变小
22.(7分)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管口,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中时,管中的水柱 下降,如果这时在玻璃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 向上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
管内外水银面
高度差
管内水银柱高度变高
不会
不会
(3)如果玻璃管倾斜,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结果.
(4)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结果.
(5)如果玻璃管中混进一些空气,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结果.
不会
不会
会(共32张PPT)
第十章检测卷
(5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答案:C
2. 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是( )
A.水原子 B.水粒子
C.水分子 D.小水珠
3. 关于分子直径的估量中,较为合理的是( )
A.0.1 mm B.0.1 cm
C.0.1 μm D.0.1 nm
C
D
4.如下四幅图所示现象中,与分子的运动有关的是( )
B
5.我们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防止人们被动吸食二手烟,二手烟被吸食的主要原因是烟的(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C
6.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B.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C.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A
7.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分割的小微粒
B.不可再分的微粒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D.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A
8. 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
D
9.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
10. 下列关于物体尺度大小的排列(从小到大)正确的是( )
A.电子—原子核—原子—物体
B.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
C.物体—原子—原子核—电子
D.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A
11. 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
B.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
C.宇宙只是银河系的别名,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员
D.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
B
12. 下面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空间中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重力和引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
C.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D.当两个物体间距为零时,万有引力将无穷大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3.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 、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 (选填“大”或“小”).
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大
14. 如图甲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其中属于恒星的天体是 .由图乙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 构成的.
太阳
电子
中子
15.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是 现象;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 nm.
16. 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最小的是 ;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体积不变,但没有确定形状、且具有流动性的是 .
扩散
引力
0.1
固态
气态
液态
17. 光年是光在 内传播的路程,它是一个
单位,1光年= km.
18.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是一个有 的天体系统,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 及 的.(两空均选填“近”或“远”) 16世纪,哥白尼创立了“ 说”.
1年
长度
9.46×1012
质量
近
远
日心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9.(6分)在“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一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A.配制油酸酒精溶液;
B.一定要仔细清洗浅盘,充分洗去油污、粉尘,以免给实验带来误差;
C.用注射器(或滴管)将V=1 mL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并记下滴数n,计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平均体积V0= mL;
D.向浅盘里注入适量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石膏粉)从盘的中央加入,使粉尽量洒厚一些,再用注射器(或滴管)从适当高处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
E.等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画出形状,用数格子法测算出面积S;
F.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和膜的面积S,计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L= ;
G.重复实验测几次油酸薄膜的厚度并求出平均值,即可认为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和不妥的有 (填字母).
D
20.(10分)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 40 ℃的热水,另一杯是10 ℃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乙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如图2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擦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柱就会结合起来,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
(3)如图3所示,往装有50 mL水的量筒中注入50 mL的酒精,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 mL,这说明 .
分子间有引力
分子间有间隙
(4) 小华认为图2实验中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的.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
D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21. (7分)据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在银河系附近发现了一次壮观的星系碰撞,事故地点距地球仅有3000万光年的距离,即相距多少千米?
解:1光年=9.46×1012 km
3000万光年=3000×104×9.46×1012 km
=2.838×1020 km.
22. (7分)分子很小,1 cm3的水中有3.34×1022个水分子,试估算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
五、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23.(6分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布朗运动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
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的撞击不平衡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 分子的运动.
(2)下列方法能使布朗运动加快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液体
A
24. (9分)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7月4日,人类首次撞击彗星成功”
人类在面对浩瀚宇宙时,都会充满无限的令人激动的幻想.当人类把自己的视野从脚下的地球移向头顶的天空时,人类猛然发现身处宇宙中的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探寻地球之外的世界就成了人类一个永远无法挥去的梦想……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72 s后在1.5×104 m高空突然爆炸,7名机组
人员全部遇难.从载人航天开始到“哥伦比亚号”的解体,人类已经失去了25名优秀的宇航员,牺牲了数百位航天专家,但在灾难发生后人们也总会重复同一句话:我们的太空之旅仍将继续……
2005年7月4日13点57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发出的撞击舱,以10.2 km/s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它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人造天象,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重量为372 kg的“铜头飞弹”和彗星以
3.7×107 m/h的速度相撞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根据推算,撞击能产生相当于4.5 t炸药造成的巨大爆炸,并在彗星表面撞击出一个约有足球场那么大,14层楼那么深的凹洞……
(1)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后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2 km/s最接近第 宇宙速度.
想不到;要成功就会有付出;科学探究的道路是漫长而
不怕做不到,就怕
曲折的(言之有理即可)
二
(3)写出你的猜想:你认为这次撞击会改变“坦普尔一号”彗星的运行轨道吗?你认为除地球之外,还存在生命吗?
答:
会(或不会).有(或没有).(只要作答即可,答案只是猜想)(共29张PPT)
第七章检测卷
(5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与中学生相关的估值中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4 m/s
B.中学生100 m短跑成绩约为6 s
C.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 km/h
D.中学生的脉搏1 min跳动72次
D
2.如图所示,“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交会对接.在交会对接实施成功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飞船是静止的( )
A.“天宫二号”
B.地球
C.太阳
D.火星
A
3.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
A.跳远 B.跳高 C.铅球 D.长跑
D
4.下列选项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C
5.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 m/s;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 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 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则( )
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褐海燕最快 D.三者一样快
B
6.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错误的是(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掉落,说明灰尘有惯性
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C.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说明箭有惯性
D.手握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说明锤头有惯性
D
8.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
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t=2 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是0
B.当t=3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7 N
C.0~6 s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是12 m
D.2~6 s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0.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 ,简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它是物体沿着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
机械运动
运动
速度
11.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的,若以河岸为参照物,白鹭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描述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静止
运动
相对性
1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 .
13.有一架直升机重1.5×105 N,停在空中时螺旋桨产生向上的举力,这个力是 N;当它沿水平方向飞行时,竖直向上的举力是 N,当它匀速下降时,举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1.5×105
1.5×105
不变
14.用手拍打衣服,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 ,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灰尘和衣服就会分离,由于 的作用灰尘就会落下.
运动
静止
重力
15.如图甲所示,汽车速度表示数为 km/h.如图乙所示,是同一水平路面上的a、b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的s-t图像,两车运动6秒时,a车的速度为 m/s,a、b两车间的距离为 m.
80
2
6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6.(4分)(2021·衡阳)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停放在光滑水平地面的墙角处,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所示.
17.(4分)如图所示是小雪同学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情景,此时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18.(14分)小铭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 由静止开始滑下.
同一高度
(2)逐渐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滑行的 ,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就越 ,小车运动得越 .由此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距离
小
远
增大
(3)实验结果能证明 (填字母).
A.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将 .
B
静止
19.(10分)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相反
钩码的个数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不能
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把纸片剪开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A
五、计算题:本题7分.
20.一列长为200 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 km长的大桥时,所用的时间为100 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合多少千米每时?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1.(8分)(1)如图甲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识牌,我们从交通标识牌上可以看出,此处到西大桥的距离为 ;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从现在起,到达收费站至少需要 min.
16 km
24
(2)如图乙是从某交通宣传栏中选取的一幅图,请你指出其中不科学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为了防止惯性造成事故,交通管理中有很多规定,请你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突然启动时,人由于惯性应该
向后倾倒
禁止超载(答案不唯一)
22.(8分)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突发情况到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作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下表是一名机敏的司机驾驶一辆新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1) 40 50 60 80 100
反应距离/m 7 9 11 15 19
制动距离/m 8 13 20 34 54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会产生
汽车运动的力.汽车刹车后,由于 ,汽车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利用表中数据,估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为
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阻碍
惯性
0.66
汽车的速度(共36张PPT)
第九章检测卷
(5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 )
C
2.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根本原因是( )
A.在水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B.浮力与液体的重力有关
C.水对流时产生向上的压力差
D.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上下有压强差、有压力差
D
3.下列物体不受液体浮力情况的是( )
A.水中的桥墩
B.漂在水面上的树叶
C.水中的气泡
D.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头
A
4.下列选项中主要利用浮力升空的物体是( )
B
5.将一重为80 N的物体,放入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 N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80 N B.30 N C.50 N D.110 N
B
6.小明将一个西瓜和一个梨子放入水缸中,发现西瓜浮在水面上,而梨子却沉入水底,如图所示.此时西瓜与梨子受到的浮力相比较( )
A.西瓜受到的浮力大
B.梨子受到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A
7.将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相同,则这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重量
B
8.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C
9.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答案: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0.如图所示的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的侧面受到的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力相互 ,其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这就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因此,浮力的方向总是 .
平衡
大
竖直向上
11.如图所示,汽车外形多呈流线型.在快速行驶中不仅能使受到的气流阻力减小,还会因为汽车上方气流流速比汽车下方气流流速 ,使汽车上方的压强比汽车下方压强 ,产生升力,因此也使汽车对地面压力变 ,从而使摩擦力变小.
1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 .公式:F浮= = .
大
小
小
重力
G排
ρ液V排g
13.2017年4月26日9时,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如图)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当航母静止在水面上时,其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若航母由大海驶入内河后,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等于
不变
下沉
14.潜水艇对保卫我国的领海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F浮 G(选填“>”“<”或“=”).当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把橡皮泥捏成碗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利用 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
上浮
改变物体形状
1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密度,用细线将石块挂在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为4.8 N,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8 N,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 N,石块的体积V= cm3,石块的密度ρ石块= kg/m3.
2
200
2.4×103
三、作图题:本题8分.
16.(1)一烧杯放在斜面上,画出图甲中质量为0.5 kg的小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g取10 N/kg.
(2)如图乙所示,重为G的小球静止在水中,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17.(14分)如图所示,小彬同学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前首先应按竖直方向对弹簧测力计进行 .本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手应该拿住弹簧测力计的 (选填“拉环”或“刻度盘”).
(2)小彬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第①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为 N.通过分析发现,浸没在纯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进一步分析得出:物体浸没后与放入前相比,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增加了 N.
调零
拉环
2.5
无关
1
(3)小彬同学又进行了“盐水浮鸡蛋”的实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悬浮在盐水中如图乙所示位置的鸡蛋,如果用外力将鸡蛋轻轻向下或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撤销外力后它马上又回到原来位置悬浮.此现象初步表明:深度增大,浸没在盐水中的鸡蛋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
盐水越深密度越大
18.(12分)【探究目的】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提出问题】气体的压强是否与气体的流速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张自然下垂的纸会向中间靠拢
【分析和论证】
(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估与交流】
(3)请联系实际,举出两个生产、生活中与此知识有关的实例: 、
.
气体的压强与
气体的流速有关系,气体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
火车站站台上设立的“安全线”
飞机升空
(4)图乙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请你分析: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在 的作用下,液体就会沿着细管上升.
变小
大气压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9.(6分)如图所示,将边长为5 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0.1 kg.求:(g取10 N/kg)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解:(1)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0.1 kg×10 N/kg=1 N.
20.(7分)在打捞沉船时,常用机器人潜入水下打捞沉船上的物体,某一时刻机器人在水下用竖直向上的力举着体积为0.03 m3、密度为2.5×103 kg/m3的实心物体静止不动,该力的大小是多少?(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物、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机器人向上的举力F举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机器人对物体的举力:
F举=G物-F浮=750 N-300 N=450 N.
答:略.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1.(4分)小华在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如图(a)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
(1)如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 测量石块的 .
(2)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_____
,则该原理将得到验证.
弹簧测力计
重力
F2-F3=F4-F1
(3)以下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
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
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C.图(d)中石块未完全浸没水中
A
22.(4分)小明同学学习了力的有关知识后,决定探究风对纸片作用力的大小.他用电吹风、测力计、迎风面积相同但迎风面形状不同的纸片做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实验.其中,图甲、乙、丙三次实验时电吹风的风速相同,图丁实验时电吹风的风速比前三次实验时的风速大.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 两图可知:当纸片的迎风面积和形状相同时,风速大,风对纸片的作用力大.
(2)比较甲、乙、丙三图可知:当风速和纸片的_______ 相同时,纸片的形状不同,风对纸片作用力的大小不同,风对 纸片的作用力最大.
甲、丁
迎风面积
凹形
(3)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结论,除骑自行车和撑雨伞的例子外,请再举一个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例子.例:
的前部做成凸形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
汽车、飞机、火车(共32张PPT)
第六章检测卷
(5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估计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
A.一个鸡蛋重约10 N
B.一个中学生重约500 N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重约30 N
D.一颗小铁钉重约10 N
B
2.以下关于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A
3.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下列选项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4.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肯定能增大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操作是( )
A.增大拉木块的力 B.改变木块运动的方向
C.往木块上加砝码 D.增大木块运动的速度
C
5.下列各种摩擦中,不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自行车刹车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
B.单杠运动员比赛时,手与单杠之间的摩擦
C.汽车行驶时与空气的摩擦
D.人行走时,鞋与地面间的摩擦
C
6.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力臂一定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B.动力臂不仅与动力作用点的位置有关,而且跟动力的方向有关
C.杠杆一定是直的
D.使用杠杆时可以在省力的同时又省距离
B
7.下列选项中的器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C
8.如图所示,O是支点,在B端挂一重物,为使杠杆水平平衡,要在A端施加一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最小
B.F2最小
C.F3最小
D.一样大
B
9.学校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该滑轮在升旗过程中( )
A.可以省力
B.可以省距离
C.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C
10.用下列选项中的装置来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提升高度3倍的装置是( )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1.力是 对 的作用.力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物体
物体
牛顿
N
12.如图所示,运动员借助撑竿起跳时,撑竿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同时撑竿帮助运动员向上跳起,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运动员跃过横杆下落过程中,因受重力作用速度不断变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形变
相互
运动状态
1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是 作用的结果,其施力物体是 .
1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通过实验发现物体的重力与它的 成正比.
重力
地球
天平
弹簧测力计
质量
15.小明做“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特点”的实验,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动,在钩码 (选填“运动”或“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中小明实验方法正确,却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总大于钩码重力的一半,写出一条产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竖直
运动
绳与滑轮有摩擦
(或动滑轮有自重)
16.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这个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 N;用大小为15 N的力水平向左拉物体,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N;当把拉力F增大为20 N时,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0
15
15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7.(3分)请在图中作出在空中飞行的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8.(6分)用力F1把门推开,弹性绳会被拉长,如图,门处于静止状态.
(1)画出弹性绳对门的拉力F2的示意图.
(2)O为支点,画出F1的力臂.
如图所示.
19.(3分)请在图中画出人向下拉使重物上升的绕线方法.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8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图甲、乙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图丙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图 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若图乙中,在木块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乙、丙
不变
21.(8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左
(2)如图乙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______
.
竖直向下
(3)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
A.换用较小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B.增加左侧钩码的数量
C.左侧钩码右移
C
(4)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数据偏少,实验结论不具普遍性
五、计算题:本题8分.
22.公路桥梁的两端都有类似如图的交通标识牌.一辆总重为3×105 N的汽车,试通过计算说明它能否通过这座桥.(g取10 N/kg)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3.(10分)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1)将图甲所示的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开锁时,钥匙就相当于一个 (选填“滑轮”“杠杆”或“轮轴”),属于
(选填“省力”或“费力”)机械.
(2)图乙、丙所示为家庭电路中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图
的开关较易损坏,这是因为把它当作 (选填“滑轮”“杠杆”或“轮轴”)模型,按动这种开关的_______ 较小,按动需要的力较大.
轮轴
省力
乙
杠杆
动力臂
24.(6分)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绕几圈之后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小明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的研究: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根平放的圆棍上.如图A中那样,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这时,要使大锁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
再如图B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再如图C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
再如图D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为零.
对于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得出了结论.
(1)通过实验可得出:缠绕的圈数越 ,摩擦力就越 .
(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
(请举一例).
多
大
将缆绳在缆柱上绕几圈(答案不唯一)
船靠岸时,(共37张PPT)
期末检测卷
(5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C
2.下列家庭常见的物品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C
3. 电动车是一种代步工具.当人驾驶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电动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电动车上的人,车是运动的
C.电动车的重力与地面对电动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关闭电机,电动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受到惯性作用
A
4. 下列工业设备或交通工具主要是利用浮力原理的是( )
A.轮船 B.船闸 C.飞机 D.滑板车
A
5.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速度大,压强小
B.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C.气流速度小,压强大
D.气流速度小,压强小
A
6. 第31届奥运会在2016年8月5日至21日首次在南美洲圆满举行.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代表了巴西人的快乐和处事的方式.图中吉祥物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B
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运动6 s后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为( )
A.v甲B.v甲>v乙;s=0.6 m
C.v甲>v乙;s=1.2 m
D.v甲=v乙;s=0.6 m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八年级物理教科书重约3 ;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5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2 .
9.在水平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的牵引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它们是一对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行李架上的物体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N
m/s
kPa
等于
平衡力
汽车
10.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和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杠杆平衡(杠杆自重、挂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则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为 ,左右两边重力之比为 ,1个甲球和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 .
2∶1
1∶2
3∶4
11. 如图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 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海绵的凹陷程度
甲、乙
受力面积越小
12.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图所示是一把装有水的茶壶,壶嘴与壶身构成 ,茶壶的底部受到水产生的压强为 Pa.若茶壶内部底面积为20 cm2,则茶壶内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 N.(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连通器
1500
3
13.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通过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该密度计 (选填“悬浮”“漂浮”或“下沉”)在被测液体中.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 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 m2.(后两空选填“<”“=”或“>”)
漂浮
<
=
14.如图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飞机机翼表面呈明显的弧度结构,可使飞机在运动过程中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 ,压强 ,从而形成升力;飞机最大速度为140 km/h,若要通过70 km的距离,飞机至少需飞行 min.
大
小
30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 如图甲所示,轻质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F2未画出)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L2为F2的力臂,请在图甲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
(2)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3)如图丙所示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苹果,A点为苹果的重心,画出其受力情况.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6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
(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在杠杆的D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右
水平
力臂
4
(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动力F1随动力臂L1的增大而 ,当L1为0.6 m时,F1为 N.
减小
0.5
17.(7分)以下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活动.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______
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
和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
拉力
重力
拉力
(3)为此,两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 ,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B、A、C
摩擦力
18.(7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浮力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浮力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C.浮力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D.浮力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或铜块,依次把它们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 (选填“A”“B”“C”或“D”)是正确的.
(2)铁块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以验证猜想 (选填“A”“B”“C”或“D”)是错误的.
变大
C
A
(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 (选填“A”“B”“C”或“D”)是错误的.
4)分析比较实验 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B
②⑥⑦
控制变量法
(6)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浮力F和铁块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关系的图像是 (填字母).
D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9.(6分)汽车从A站出发,以90 km/h的速度行驶了20 min后到达B站,又以60 km/h的速度行驶了10 min到达C站,求:
(1)A、B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7分)“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母,假设“辽宁舰”的满载排水量为6.18×104 t,当其满载并静止在海面上时.求:(g取10 N/kg,ρ海水=1.03×103 kg/m3)
(1)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1.(8分)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结论是 .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深度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乙、丙
(3)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
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2.(10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图甲是家用手摇晾衣架,A、B两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若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为120 N,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静止时绳的拉力F= N.
(2)请根据人造连通器——船闸的示意图(如图乙),说明船从下游驶向上游时船闸的工作原理:当有船需要经船闸从下游到上游时,首先要打开阀门 使下游水道和闸室构成一个连通器,当闸室水面下降到和 水面相平后,打开闸门,船驶入闸室.
B
30
B
下游
(3)如图丙所示,用吸管“取”水,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则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
(填字母).
a.用手指封住管口
b.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
c.将吸管插入水中
d.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
c、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