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回顾:那些年,党的土地政策
——耕者有其田
解放战争时期
新课导入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概况。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而体会到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明决策。
目标导学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耕地占有对比表
成分 占农户总数比例 占耕地百分比
地主、富农 不足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材料二: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93
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三:第二十七条 土地改革为发展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团体,经过清除土匪恶霸、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等项步骤,实现耕者有其田。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9-29
1949年9月以前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
②直接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材料五: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这样落后的工业不能保证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这就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业建设,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农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因此,进行土改,解放农村生产力,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要想使这个联盟得到巩固和加强,就必须获得中国农民支持,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把农民从封建剥削压迫下解放出来是获得农民支持的有效之举。……政治上、经济上翻身的农民,才会信仰和拥护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
——栾雪飞、刘颖《20世纪50年代初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比较》
③巩固人民政权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1、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标志):
2、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
3、土地改革具体措施:
1950年冬
为土地改革提供法律依据。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主要内容:
6、改革的地区:
5、目的:
7、特点及目的:
特点:此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孤立地主阶级。
目的:减少土地改革的压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相关史事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新解放区。
合作探究: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类别 相同点 不同点
土地占有者 地主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占有劳动成果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土地改革是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土地所有权的转变: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仍然是土地私有制)
斗地主
烧地契
拔界碑
量土地
分土地
分工具
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地主:剥削者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消灭了地主阶级
目标导学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
(1)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材料二: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经济上:
材料三: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材料三: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 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3)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
原因
开始
结束
意义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②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①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小结
农奴们将寺庙所有高利贷、卖身等文书契据,投入熊熊烈火化为灰烬。
农奴们住的房子破乱不堪
经过两年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
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
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0.76 02/19 j@P.xF OXm:/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大家不辞千辛万苦,把“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就能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主播说联播 https://v.douyin.com/iN3GKAB7/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带领亿万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建成小康,正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大步迈进,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的人间奇迹。
今天,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时事链接
课堂训练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