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9 13: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20世纪,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最相似的是( )
A.爆发原因 B.战争性质
C.战场范围 D.参战国家
2.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3.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英、法、俄组成的是(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轴心国集团
D.反法西斯联盟
4.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20世纪初,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把人类这一理想变为现实的是( )
A.爱迪生 B.莱特兄弟
C.爱因斯坦 D.卡尔·本茨
5.“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6.著名诗人惠特曼写过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在诗中将林肯比喻为率领美国这艘船破浪前进的船长。以下属于林肯的历史贡献的是( )
A.使国家获得了独立 B.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7.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亊集团争夺的热点,并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的是( )
A.诺曼底半岛 B.亚平宁半岛
C.克里米亚半岛 D.巴尔干半岛
8.十九世纪末,为汽车的发明提供了条件的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灯的发明
9.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②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③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④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退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为 “弃旧图新、迎头赶上”,日本实施了( )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明治维新 D.百日维新
11.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航空公司一架由西班牙飞往德国的空客A320客机在法国南部坠毁。历史上,直接推动飞机发明的是( )
A.内燃机 B.电子计算机 C.发电机 D.蒸汽机
12.在评价俄国1861 年改革时,林琳同学提出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场由沙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农民不付任何代价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和土地使用权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13.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 发出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D.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
14.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点是( )
A.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5.1861年俄国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农奴制 B.废除君主制度
C.废除贵族世袭制 D.废藩置县
第II卷(非选择题)
16.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俄、德、意、奥分别组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引发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战争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
(2)二战前,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二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7.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能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请根据日本历史相关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2)改革能够削弱由现有制度的缺陷带来的危害。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美国历史上哪位领导人实施“新政”,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3)(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苏维埃政权从诞生开始就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
(4)综上所述,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的经验?
18.【珍惜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次大战、一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图说历史
图1反映的是一战前德军向英国水兵挑衅的历史漫画,为什么德国敢向英国挑衅?
(2)列强对抗的结果形成了图2的对峙形势图。图2中外圆代表的集团名称叫什么?它是什么性质的集团?
【追根溯源】了解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1913年英、法、美、德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表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3)分析材料,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由此推断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期盼和平】
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
(6)当今世界,美日韩军事同盟正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的火药桶”,并在中国周围军演不断,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关心台湾局势和平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反分裂国家法》)。……台湾问题纯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的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但也不怕外国干涉!”
——温总理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
材料二 “分裂之家不可能长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体,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三 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黑人奴隶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场叛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反映该国1861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和课本内容说明发生该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观点?
(4)依据材料三,指出促使林肯决定废除奴隶制的原因是什么?
(5)现阶段我们青少年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作贡献?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D
6.C
7.D
8.C
9.B
10.C
11.A
12.B
13.D
14.C
15.A
16.(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2)绥靖政策(2分);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3)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
17.
(1)大化改新使得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罗斯福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
(3)内涵: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4)经验: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18.(1)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
(2)协约国;军事侵略集团。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后来居上,英国法国相对落伍。原因:美国德国重视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因此发展迅速。
(4)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目的:争夺世界霸权争夺殖民地;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例如: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19.(1)1861年发生美国南北战争。
(2)北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
(4)战争形势的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5)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宣传大陆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出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