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内容
《端午粽》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特别适合儿童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并说明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出了端午节外婆盼望家人团聚的画面;第2、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第4自然段指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本篇课文呈现出一幅节日期间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随文识字,在读中链接生活加深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午”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午”。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午”汉字。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难点: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五、教学策略
教法:听读 看图想象 随文识字 启发式教学
学法: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游戏活动 合作交流
六、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看美食,猜节日
这节课,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吃货,猜节日。游戏规则:眼睛看图,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回答。
小汤圆,圆又圆;吃月饼,赏明月。
元宵节,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反过来考考你,端午节,吃什么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认识部首,学习生字
题目里藏着两个生字“端”和“粽”,这两个新偏旁谁认识?(米字旁 立字旁)
(1)学“米”“粽”,辨异同
A(米甲骨文)猜猜这是什么字?
它是个象形字,像米粒散落在稻秆两边。
B“米”变成米字旁时,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捺要变点?
C规律:
出示:木—相信 禾—种 火—炒 又—欢
对呀,中国人讲礼貌,中国字也一样,当左边的部件最后一笔是捺时,都会很有礼貌地把脚缩回来,变成点。这样两部分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2)析“米字旁”,寻规律。
粽为什么是米字旁呢?(看偏旁,知字义,“米”为偏旁的字与米、粮有关)
(3)认识“端”
猜猜看,端为什么是立字旁?(生交流)联系生活想一想,你都端过什么东西?
这是篆文“端”,右边指老人拄杖,左边指站直。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这个字就是端。像“端饭”“端茶”,是要把端的物体立起来;腰板立起来,就坐端正了,都是这个端。
读一读词语:端饭 端茶 端正
析“端正”“开端”两个词语。
(4)补全课题
午是生字,伸出手,一起写(短撇有力,上横短,下横长,竖画直立竖中线,不出头);师示范写;生练习书写,师指导评价。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引入,让学生们着快乐开心的心情进入课堂,认识部首,学习生字,揭示课文题目。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内容,标出段落序号。
2.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品读第一段,了解外婆盼着我们回去团圆。
品读第二段,读好长句子。
“就在刚刚,老师收到一封来自外婆的信,原来外婆邀请我们班同学一起去包粽子、吃粽子,想不想去?”
1.本段共有几句话?
2.包粽子需要什么食材?
【第一句】(1)知食材
A外婆包粽子用到了什么食材?
谁来读读这几个词(箬竹叶、糯米、枣)
B看,这就是箬竹叶,什么样的?(生交流)长箬竹叶的地方,就用箬竹叶包粽子,我们这儿习惯用芦苇叶。不同的粽叶,一样能包出好吃的端午粽。
你听得认真,奖励你摸一摸。谁想闻一闻?清香的箬竹叶不怕水煮,越煮越香。
(2)润颜色
A.加上颜色,谁再来读一读。
B师生合作读(青青的---箬竹叶,箬竹叶---青青的......)
C叠词:这样用重复的字组成的词,我们给它取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叠词
(男女生合作读)你喜欢哪一组?
总结:叠词读起来更好听,而且颜色显得更浓更美了。
【指导朗读二、三句】
过渡语:粽子包好了,煮熟了,味道怎么样呢,接着往下读第二句。
A.指生读。(好吃)气香-清香 又黏又甜-味甜
B.师生合作跟音乐接读第二段。
C.齐读第二段。带着我们对端午节的美好回忆,把第二段好好读一读。
学习第三段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如果让你包你会包什么馅的”?
1.请个别学生朗读第三段。
2.外婆包的粽都有哪些花样?(红豆粽、红枣粽、鲜肉粽)
3.吃完粽子后的感觉?(美滋滋地)
4.通过阅读体验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学习第四段。
1.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我们来读课文第四段。
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吗?
预设: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屈原)
2.看微课,了解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
3.联系生活想一想,视频中哪些习俗和我们的习俗相通?你过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端午节习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分角色朗读,游戏互动,观看视频等,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理解中朗读感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四)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推荐关于传统节日的书籍。
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预留探究式阅读作业。